初中信息技术的说课稿【10篇】

发布时间: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华师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二章的教学内容是用计算机制作和处理多媒体素材,主要安排了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文件的收集和处理以及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flash基本绘图工具和创建简单补间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遮罩动画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本节包含轨道动画和遮罩动画两个内容,根据所带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分解,本节课只学习简单遮罩动画的制作。让学生对遮罩动画的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够制作简单的遮罩动画,进一步提升学生动画制作技能水平。

二、说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使用flash基本绘图工具绘制简单图形,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补间动画绘制。对学习flash动画的兴趣也更加强烈。渴望掌握更深的操作技能,学习更复杂的动画制作。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习惯,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还有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对理解难度较大和操作步骤较多的学习内容感到害怕,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明确遮罩层与链接层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掌握遮罩动画制作的基本步骤,能创作简单的遮罩动画作品。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

2、教学难点

理解遮罩与被链接层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根本宗旨。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微课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入到学习全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在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等学习方法,完成学习和创作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演示,探究新知;任务驱动,小试牛刀;拓展创新,一展身手;作品展示,评价激励。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参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来创设情境,并通过动画片里使用到的探照灯效果来导入新课―神奇的遮罩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直观的印象。

(二)观察演示,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这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之一。为了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原理,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黑夜”动画实例,让学生直接观察实例中图层设置和图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元件“圆形”所做的补间动画类型。为了进一步的加深了解,我用两张图片做演示,一张带椭圆形观察孔的图片放在一张写有文字的图片上面,通过移动上面一张图片,可以从观察孔中看到下面图片上的文字。通过观察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遮罩动画至少有几个图层?图层之间是什幺关系?

(2)“圆形”图层中是什幺补间动画类型?

(3)遮罩动画的原理是什幺?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基本能够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任务驱动,小试牛刀

在了解了遮罩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这是本节课又一个教学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制作完成“海底世界”遮罩动画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作步骤。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出制作遮罩动画的基本步骤。

出示任务一:利用微课视频,参考教材,自主学习,完成“海底世界”遮罩动画。

完成绘制后,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要求在演示的同时讲解操作步骤。通过微课学习、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和演示讲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了制作遮罩动画的方法步骤,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拓展创新,一展身手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掌握了制作遮罩动画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创作一件遮罩动画作品。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依靠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

出示任务二:以环保为主题,利用素材文件夹里的图片素材,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遮罩动画作品。

(五)作品展示,评价激励

各小组拿出本组动画作品进行展示,要求各组派解说员对本组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然后进行小组互评,交流心得,分享喜悦。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励。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七、说教学反思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遮罩动画的原理,掌握了制作简单遮罩动画的操作技能,还在拓展创新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级设置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当然也有极少数学生没能跟上教学节奏,学习效果还不明显,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二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1。本单元《我的电子文稿》围绕文字处理软件安排了3个活动,单元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照顾小学阶段未学过信息技术的零起点学生,另一方面是体现信息技术进行文字处理的完整流程。本活动教材是从零起点起飞,并且快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小学阶段文字处理内容是 通过一个单元多个活动分步进行介绍,在初中阶段侧重于文字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体验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过程。

本课内容是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制作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活动案例,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是将纸质的学习计划录入并保存到文档中;第二阶段是利用删除、改写、复制、粘贴等多种方式修改学习计划;第三阶段是通过对文字排版的设置,感受计算机在文字处理方面的优势。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性质: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所以本课在规划并制作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时,要让学生能够感觉到,会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去实现自己所规划的思路。

非零起点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班级环境齐关心》一个单元,通过四节课的学习,了解环保倡议书的制作流程,初步认识了解Word软件基本界面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方式,所以在本课的制作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规则设计个性化、实用的学习计划。尽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使用“开始”按钮中的选项打开软件;能够说出Word窗口的组成部分;学会光标定位、插入与删除文字、恢复和撤销、复制粘贴操作等基本技巧。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文字加工Word软件,体验从录入、编辑到排版制作一份电子文档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强化“先选中,后操作”的操作规范,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在修改文档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操作,并会用文字、段落进行文档的排版。

【难点】能够正确选用插入与改写操作,并且能够区分文字编辑时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份学习计划的手写稿和电子稿对比图,并展示学习计划的最终完成效果图,教师提问“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展示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发言引入新课——制订学习计划。

环节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Word软件界面

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打开“学生1_认识Word软件界面。doc”文档,讲解Word界面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将标题栏、菜单栏、文本编辑区、“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状态栏名称等文本框拖拽到对应位置,同桌之间互相检测操作是否正确。同时将教材上的表3.11和表3.1.2的表格填写完整。教师在巡视学生操作过程的时候对其操作进行必要补充,并提示学生及时保存文件。

任务二、输入计划文本

教师在PPT上出示“我的学习计划”手写稿的图片,布置任务:将PPT中的手写稿以电子稿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熟悉的输入法进行文字的录入,并讲解输入法进行切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Ctrl+Shift”组合键。强调本部分的主要任务——录入文字,测试自己的录入速度。

学生在录入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强调一段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录入错误时可通过删除进行修改,也可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撤销”命令进行撤销操作。

任务三、保存学习计划

教师在学生输入完成后,给予提示“如果方便以后进行查看、编辑和打印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会给出回答“进行文件的保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都有哪些保存的方法?”,在学生讨论完成后,请某个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用菜单命令、按钮或快捷键”进行文档的保存。

任务四、录入速度测试

教师指导有余力的学生使用“测速软件”对于自己录入的速度进行测试。并请学生演示文档从创建、录入到保存的全部过程。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告诉学生强化训练是提高汉字录入速度的关键。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补充。请同学们制作一份有针对性的家庭生活作息表。

七、板书设计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 篇四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

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

(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 篇五

大家好!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会使用鼠标》,这节课选自《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教材》,第一单元,第六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讲的是鼠标的基本操作,在WINDOWS XP中,可以不使用键盘(输入汉字除外)通过操作鼠标就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工作,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这为以后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学会使用鼠标》这一课是在玩中学,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为了讲好本课,针对计算机学科特点,我注重挖掘教材内涵,认真研究大纲、教材,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我确定以下四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鼠标的由来、组成和握法。

②掌握鼠标的三种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

③通过对纸牌游戏的学习,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思想目标:

④通过对鼠标的操作,提高同学们对信息课学习的兴趣。

情感目标:

⑤引导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玩纸牌游戏中熟练的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4、教材处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幻灯片和上机实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演示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幻灯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操作为主,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规程能力,让全部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践操作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形成良好的品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采用适合本课的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这一指导思想上来。

教学手段:

利用幻灯片和教师的演示,让学生能够充分、直观的看到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上机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构者。

三、学法: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装自己体验一下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中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的用键盘打开和关闭一个应用程序,从而引出计算机另一种输入设备——鼠标器。

2、研习新课

在全成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幻灯片掌握的握法,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系统地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3、巩固知识掌握技能

让学生上机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4、全面总结

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办法既总结了学习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把本节课的内容系统的看一遍,并预习基本窗口操作。

6、板书设计 鼠标(MOUSE)

单击 纸牌:

基本操作 双击 规则

拖动

7、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本节课通过上述方法的教学之后,预计全班同学有9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有个别同学有待于进一步辅导,并加强上机练习。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设计并实施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六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今天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下面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这节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Word

文档的修饰及版面设计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艺术字、图片和文本框。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彩、更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

教材中,本课由六个小部分组成,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是教学重点)

掌握艺术字的插入、艺术字工具栏、文件图片的来源与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以及图文混排方法。

2、能力目标:(是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审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时间、具体任务与问题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此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艺术字及图片的插入。具体学习任务如下:

1、合作研讨一,了解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合作研讨二,了解艺术字工具栏。在此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3、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4、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

A、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B、通过“剪贴画”插入图片。

5、自由创作。

问题的设计就是围绕在电子板报中插入艺术字及图片进行图文混排问题,分四步依次提出四个合作研讨课题(也就是四个任务),根据这四个课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综合练习,从而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在板报中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让学生逐步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中的许多操作都是相通的或类似的。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艺术字和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

五、教法: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

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六、学法 :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上述教法,坚持以学体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研讨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四个任务。让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自尝试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七、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Word2000、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学生导学案、课件、图片素材。

八、教学过程设计

全班分为两大团队,每个团队又由多个合作小组组成(一般是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强弱联合)。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哪个团队的同学最先发言,且回答正确,老师会在排行榜上为其所属团队插上一面小旗。这样可以培养

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明星修饰化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来发现修饰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这是一组好莱坞影视巨星的图片,她们的面孔都是公认的漂亮面孔,经常出现国际大片之中。

提问:大家想不想来看一下她们的真面目?

课件展示:对比图片(修饰化妆前后)

真面目原来如此!她们去掉修饰妆容后也是如此的普通。既使是我们普通人只要经过恰当的修饰,都会比以往更加光彩靓丽。修饰之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课件展示:广告海报

在商业区或是繁华地段,你会发现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广告牌和广告海报。它们大都是精美的图片配以各式的文字,这些经过修饰的文字,与图片相辅相成,使整体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原来,这些呆板的文字经过艺术的加工,可以变得如此的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呀!

那么,在我们常用的Word软件中,能不能让文档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呢?

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在Word文档中,如何让原本呆板的文字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修饰以后的档有那些变化?(学生回答) 总结:多了艺术字和图片。本节课我们就以这篇文档为例子来共同探讨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图片,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在Word中打开《小狮子爱尔莎》的节选。

合作研讨一:对照导学案,两人一组研讨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时间:5分钟

提问:哪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请举手。

展示作品。(掌声鼓励)

请最先完成的学生上前讲解演示过程,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合作研讨二:将鼠标指针指向工具栏上的每一个按钮,注意观察指针处所显示的按钮的作用,并在下图中写出。

时间:3分钟

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仔细观察“插入→图片”里的下级菜单,在这里图片可以来自两个地方。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分别是哪两个地方?(学生回答)

总结:一个是来自Word中自带的剪贴画;一个是来自文件。

图片的插入与艺术字的插入步骤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同学们两人一组对照导学案,来合作研讨完成图片的插入。看一下,这一次哪个团队最先完成。

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

研讨: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1、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2、通过“剪贴画”插入所示图片。

时间:5分钟

展示作品。(掌声鼓励)

演示最先完成同学的作品,并让其它同学点评,教师总结。

在学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 篇七

一、说教材:

本册书重点介绍了QBASIC编程语言,它是一种简单、实用、易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编写的程序是由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阿拉伯数字及字符构成的一条条指令,初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妙用符号》是本册书第五课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QBASIC窗口组成及简单的操作,对程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习了运用PRINT语句编程,对PIRNT语句的格式、功能、使用上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此课之后,学生将学习用循环语句、打印语句,定位语句编程打印图形,在这些程序中,PIRNT语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PIRNT语句在QBASIC编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节课要研究的《妙用符号》是学习PRINT语句的重要部分,它初步接触了编程语言的精妙之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内容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说大纲: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学生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三、说学生:

本次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寻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本课是学习QBASIC编程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程序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理解什么是程序。所以学生在同一水平上起步学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没有明显的层次及优劣的区别,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适当的调节课堂节奏,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PRINT语句,学会运用PRINT语句编程;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的意识品质。

五、说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编程。

教学难点:区别各标点符号的功能。

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多用眼睛观察、多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类比的方法突破难点。

六、说教学环境:

局域网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A、教学www.差异网chayi5差异网.com方法:

因为本节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为把重难点分解,我在教法上选择了任务驱动法和讲解演示法,通过这些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起来。通过教师的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B、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并不难理解,在学生掌握PRINT语句的基础上,我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通过这些学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清晰,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八、说教学模式:

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过程:

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导出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出新的结论,有助于掌握本课内容。教师首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请同学上机操作完成编程。

请学生演示程序,得出上面的结果。教师小结,出示正确的程序。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输出结果中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来的?

学生对比程序得出: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决定了输出结果不同。由此引出本课内容“妙用符号”。

2、讲授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讲解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和学生协作演示讲解PRINT语句后面标点符号的运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师生合作研究的过程中突破本课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1)教师讲解演示:PRINT语句后没有任何符号,则打印输出完本语句中的各项内容后自动换行。

2)分别找学生讲解、教师演示:“逗号”——不换行(标准格式输出) “分号”——不换行(紧凑格式输出)

3)找学生讲解演示:没有指定任何输出项”——输出空行

学生可以举书上的例子,也可以自举简单的例子为其他学生讲解。

4)请学生小结刚才我们研究过的内容,总结出PRINT语句可以输出的四种不同格式,加深学生记忆。

3、课堂练习: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习题的操作,强化符号的运用和操作,在此同时教师做个别指导,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给予有侧重点的讲解。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课后练技能:略)

4、小测试: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特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分组比赛,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测试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间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协调组织分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小结:在这一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十、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PRINT语句后符号的使用方法,能顺利完成课后习题,并在测试中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编程。少部分学生对逗号和分号的使用还不够明确,容易混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学习中的瓶颈,应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八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艺术字,

本次说课,我将分三个单项对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对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计算机实训教学word部分的第4节内容,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短文、如何对文字、段落进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图片的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用艺术字使word文档变得更加生动漂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根据计算机实训课的要求、结合课本教材,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调整艺术字并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及用法,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在能力目标方面,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学会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用艺术字美化word文档的基础,所以我将其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按钮多,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所以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以上就是我从3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个部分,即教学法分析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分别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word软件,以及我制作的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放手让学生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在实践中感知,体现出了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实践中学,学后尝试创新的思想。

整节课,为了体现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和时间安排:

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讲授新课、任务驱动,指导实践35分钟;展示作品,归纳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课外延伸3分钟。而在这其中,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将是交叉进行,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主要是为了到职业学校实训课所要求的老师精讲课学生多动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4个环节为主线,配合本堂课的教学课件,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 篇九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作补间动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Flash操作的重要动画方式之一:动作补间动画,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对于学习后面的形状补间动画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过渡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

具有了经验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也具有片面性,容易钻牛角尖,有叛逆心理,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多关注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对动画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补间动画的概念的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元件和实例。能够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动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动画的形式,初步感受补间动画的制作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回顾过去,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

【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难点】关键帧的运用,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五、教法学法

【过渡语】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交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学的境界,

所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X,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在导入环节,首先我将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上课之前我将首先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作业我要求大家带的照片,做一个自我介绍,而后,我利用Flash制作的电子相册来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利用电子相册的形式,让电子相册更形象、直观、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做一个“炫酷”的电子相册呢?那我们就利用Flash中的动作补间动画的这个技巧来制作吧。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动作补间动画》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设置了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既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和生活的联系。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观察是操作的基础,首先我先展示一个刚刚播放电子相册的Flash源文件,学生注意观察我的场景、时间轴和属性的部分,分析我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并且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学生会发现,想要制作一个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需要四个步骤,1.导入图片;2.设置起始关键帧;3.创设结束关键帧;4.插入动作补间动画。

分析人物之后我会进行具体的操作,虽然操作步骤只有四步,但是每个步骤都会有操作的细节,因此我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一边演示一遍讲解,操作之前,我会让学生认真观察导入中的两幅图片的区别,并且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有哪些地方是有区别的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在加工之后的图片中,增加了初升的太阳,碧绿的草地,还有天空中的大雁。我会适时总结,只要我们从下到上依次绘制草地,大雁和太阳,再把大公鸡放在背景中,就能够完成任务了。

分析任务之后我开始进行具体操作的学习。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草地的绘制。1.选择不规则的区域;2.选择羽化;3.填充绿色;4.用混合画笔工具绘画小草和大雁。完成背景中草地和大雁的操作。在演示过程中,对羽化和混合画笔这两个学生最新接触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新工具的意义、操作、效果。

给演示文稿增加动画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添加动画,一个是设置切换模式

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添加动画的学习。我会演示添加动画效果的操作,并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添加动画可以对演示文稿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操作。

2、添加演示文稿中有哪些动作效果。

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会发现演示文稿不但能够给文字添加动画,还可以给图形、图片等多种内容添加动画。同时添加演示文稿中的动画效果非常多。由于时间有限我并不能够介绍所有的动画效果,因此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尝试使用一种动画效果,掌握之后,要来到讲台上演示这个动画效果,并且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动画效果的特点。通过演示,操作,交流分享学会添加动画效果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操作、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在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和操作原理之后,我将带领同学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操作步骤是为了设计出漂亮的动画而服务的,因此在讲授设计动画效果的环节,我会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电子相册只有照片的移动会不会还是太单调呢,我们能不能做出其他的效果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学生会发现,利用动作补间动画还可以改变图片大小、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旋转对象。此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合作探究,集体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会设置一个比赛,让学生通过看书来学习,不但要学习操作步骤,也要设计相册效果。制作好之后,会对作品内容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气氛中,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操作完成之后,我会请学生自愿到台前来进行演示,并且让这样的小老师进行讲解。让其他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小老师的教学,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完成电子相册的设计和操作。并且让学生能够发布动画。

【设计意图】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任务来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学习了比较多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方法,因此在小结部分,我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在复习时我将从概念的角度,比如关键帧、起始关键帧、元件、实例。从操作的角度,比如如何做位移动画,缩放动画,旋转动画等,还要从设计的角度,细节的角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复习。将本课内容中的知识都进行全面的整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内容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在作业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子相册,并且思考,是否能够有今天所学的内容作出相应的效果。

七、板书设计

动作补间动画

利用导入的图片制作动画

改变对象的大小

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

旋转对象

发布动画

八、教学反思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 篇十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

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

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说学情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

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习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10篇《初中信息技术的说课稿》,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7 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