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课件(最新3篇)

发布时间:

学课件 篇一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2.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

3.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

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用具: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两排席地而坐,。

2.教师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并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

3.展示课件。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

2.课件展示:(动物王国中的选美大赛。)

3.老师提问:“动物王国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

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8.课件展示:(天上、陆地,水中的小动物图片。)

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

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4.开始引导比赛:(学生准备动手制作折纸小动物)。

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 1 )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 2 )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 3 )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

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师提问:“小动物这么美,周围好象缺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4.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动物王国。(放音乐)

八、尾声:

1.课件展示:(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向小朋友们说再见。)

学做课件 篇二

关键词:课件、师范生、高职高专

一、前言

如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必然要采取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而信息化教学的影响早已深入到教学系统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师被要求和鼓励使用课件等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这一要求实际上正契合了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规定。

那么,什么是"课件"呢?如何做"课件"呢?如何帮助在校师范专业的学生做好教学课件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鉴于本人从事多年《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力求通过本文探讨出能够帮助师范生认识课件本质,同时学会高效制作教学课件的方法和途径。

二、现状分析

作为未来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范专业学生,其教育技术技能的获得在职前主要是依托于在校期间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可以说该公共课程肩负着培养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技能的重任。面向师范各专业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涵盖了从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到教与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而其中就包含了教学课件的制作 。课程的授课学时为一个学期72学时,教学课件制作环节只占了其中不到一半的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求不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掌握教学课件制作技能,试问效果如何?下面将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就学生特征和所完成课件情况进行分析。

(一)个性特点

高职高专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自我要求不严、责任感不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上不刻苦、不求上进;以自我为中心,经受不了挫折;面对压力,往往采取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另外,高职高专学生在入学前的文化基础普遍较薄弱,学业成绩一般都是中等以下。可见,高职高专学校的生源质量与普通的高等院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二)知识结构

本文研究的学生群体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可以想见,这些学生在信息检索、加工、编辑、存储等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显然不及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前,绝大多数学生不具备图形图像处理和音视频处理的能力,至于对课件及课件制作的理解也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三)课件制作常见问题和误区

1、书本搬家。课件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制作课件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从书本上转移到课件上。把书本上的内容原样变成课件,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内容,课件自然也起不到"优化"教学的效果,这样的课件,反而会束缚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2、滥用多媒体。在课件的评价指标中,通常会要求课件要体现多媒体因素,强调要有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走入另外一个误区,过于追求课件的多媒体效果,而忽略了实际教学内容的需求。诸如,在同一个界面中出现多个动画,而这些动画与教学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样既起不到装饰作用,又会使界面凌乱,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3、用课件代替备课与讲稿。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分清对象,将备课过程产生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搬进课件中,甚至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也放到课件中,这样的课件无异于备课稿与讲稿的搬家。

4、导航混乱。虽然课件主界面设计了导航,但进入相应模块后,往往只能延着固定路径一直进行到底,不能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自主选择。导致的后果,一是不知身在何处,二是只能按照固定顺序来进行教学。

5、界面风格不统一。最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界面风格不统一。这主要体现在使用的背景图片太多,且选用的图片与课件主题不相符;另外,课件中所使用的字体、字号不统一,颜色过多或颜色搭配不合理;界面排版方面未做到整洁美观。

三、一个好课件的标准

基于上面对高职师范专业学生课件制作存在的诸多问题的罗列与分析,接下来进一步探讨一个好课件应达到的标准。

(一)课件的评价标准

什么是公认的好课件?如何来评价一个课件?下面尝试从教学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来分析一个课件的质量。

1、教学性。教学性是评价课件最重要的维度。之所以制作和使用课件,就是为了解决一些教学中使用其他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所以评价一个课件,首先看它能够解决哪些内容,能够实现哪些教学目标。

2、科学性。课件的科学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课件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没有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性错误,二是指课件的表现形式、所使用的素材、动画与模拟内容符合科学规律。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是非常重要的,课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必须是正确的。多媒体课件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多媒体特性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如果记住的是错误的内容,那还有什么意义?

3、艺术性

课件的艺术性简单地说就是课件是否美观好看,特别是在课件比赛中,艺术性是评价课件的一个重要标准。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课件的界面设计与课件所使用屏幕对象的艺术性。影响课件艺术性的因素有:界面的布局、使用的色彩、字体、动画、声音等。但课件又不同于其他多媒体作品,它并不追求色彩的艳丽,动画的多样,简洁统一才是课件艺术性的基本原则。

4、技术性

课件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件能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正确运行,字体能够正常显示,外部链接文件能正常播放,对系统的依赖性小。

(2)课件内容加载速度快,声音与画面同步,响应迅速。

(3)课件交互合理,能响应使用者不当的操作。

四、课件制作流程

基于对前面几个问题的认识,下面将带领大家开启有效的课件制作之旅。完整的课件制作流程可以归纳为三大阶段:

(一)课件的教学设计

这部分可以不形成具体的方案或脚本,但必须将想法打一个草稿或做文字记录。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方法有如下三种。

1、基于教学流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实际上就是依据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进行课件内容结构的设计。一般传统的课堂教学包括:导入新课、复习旧课、传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但对于不同的课程或不同的类型,这些过程与环节并不是绝对的。

2、基于内容结构的教学设计方法。基于内容结构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结构或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一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以学习材料原有的章节标题作为课件内容的结构,或者以知识点结构来组织课件内容。

3、基于活动的教学设计方法。上述两种组织内容的方式,一种是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一种是以学习内容为中心,都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尝试以任务情境或活动来组织内容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课件内容表现形式的选择、素材收集及编辑

制作课件,不是依据教材来制作课件,而是依据问题和目标来制作课件,要知道很多课件内容并不是来自教材中的,如果只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那我们还要做课件吗?

所以对于内容的选择,不是去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内容,而是要思考一下,要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要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图片、动画等形式,可以借助课件制作工具将其组织呈现出来。

在课件内容呈现设计中要综合应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如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

选择好合适的课件内容及内容表达方式,接下来就可以着手收集相关素材,并进行必要的设计、编辑,最后分门别类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好,以待使用。

(三)课件制作合成及

经过前期的教学设计与准备,这一阶段的课件制作显然不是什么难事了,只需选择一款合适的且擅长的工具软件,就可以将准备阶段的教学设计思想或教学流程转化为课件形式。

参考文献:

[1] 王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138-140.

[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2004.

学做课件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课件;五“不”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已经被教师和学生接受和喜爱。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正在成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

环节。在物理课件应用中,教师遇到了许多困惑、许多问题,尤其是新旧教学方式交织所产生的难以突破的问题。要走出困境,解决问题,提高课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要敢于向课件

说“不”。

一、不要用动画和视频代替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以防喧宾夺主

CAI技术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这定义就已经明确了计算机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辅的。新课程更加强调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不能打破这种师生关系,而要巩固这种关系。

有些教师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夸大了课件的作用,用动画和视频代替一切。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追求高效,对一些演示实验不亲自演示,而是用动画或视频替代。诚然用动画模拟更加生动、细致,但它是虚拟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失去了可信度。教师把现象和结果通过动画硬塞给了学生,学生会对此抱有怀疑态度。视频实验替代了教师的操作演示实验,课堂就失去了趣味和活力,没有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不能得到锻炼,学生那种疑惑期待的、惊心动魄的经历也没有了。

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教师和课件应有的关系,把课件推上了主体的地位,而将学生放在了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从思想上认清课件是为课堂教学而服务的,教师也只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件制作和使用时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让课件发挥应有的辅作用,以防喧宾夺主。

二、不要违背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以防混淆视听

在物理课件制作时,要保证内容呈现的客观正确性,即遵从科学性的原则。例如,在用动画模拟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时,动画中的行星做的是速度大小不变的椭圆运动。学生通过模拟动画直观地“看到”了行星的运动轨迹,学习了开普勒第一定律。但在学习开普勒第二定律时,发现前面的动画有问题,因为第二定律说明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是离太阳越近越快,越远越慢。导致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疏忽了,或者不会制作。假如有学生提出来,教师最好的托词是电脑做错了。实际上,这个错误是教师的错误,而这却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导致对物理规律理解上的不

准确。

在课件中使用不规范的物理符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件的制作中使用的物理符号和单位,必须和现行的教材一致,不能随意地使用旧的符号。有些教师习惯了旧教材中的表示方法,比如,把弹力用N表示,把拉力用T表示,把摩擦力用f表示;把Km说成公里,把cm说成公分,把Kg说成公斤;把电压表叫做伏特表,把电流表叫安培表。虽然这样使用没有错误,但是不规范,会使学生产生混乱,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件制作和使用时应遵从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定义、概念、规律的表述要准确,不能出现错误,不能乱用物理符号,以防混淆视听。

三、不要盲目使用别人的课件,以防邯郸学步

课件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要制作一节课件却很费时

间,要经历设计、搜集资料、制作和调试等过程。教师的工作量很大,这样就出现了课件共享现象:一种情况是采用同教研组其他教师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在网络上下载课件。但要注意,如果把别人的课件直接用来上课,那是很别扭的,使教师上课时无所适从,只能被课件牵着走。不是别人的课件做得不好,而是这课件不符合自己教学的个性、风格。因此,教师在使用别人的课件之前,要结合自己的个性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以便在课堂上驾驭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网络课件更是良莠不齐,教师下载后要甄别使用,大幅度修改,切忌直接使用。

因此,教师在使用其他老师或网络上的课件时,不能盲目使用,以防邯郸学步。

四、不要冷落了黑板,以防照屏宣科

课件是CAI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

式。但使用它并不是完全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过度地强调课件的功能,黑板已经淡出了课堂。一堂课下来黑板基本上不用,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全部由课件展示,教师只是站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做讲解说明。例如,画受力图,课件可以直接展示,也可以模拟教师分步作图。如果结合传统方法,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边作图,边做讲解,效果更佳。这样的教学更加真实,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如,在讲解例题时,教师可以用课件把解析过程播放出来,照着屏幕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解题过程。如果教师先用课件把题目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边分析例题,边在黑板上写出解题的过程,就能发挥教师解题的示范性作用,提课堂教学效率。

课件使教师抛弃了黑板这块宝贵的阵地,而抛弃黑板就等于

否定了传统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工具也有它的优势,黑板也有它无可替代的作用。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学技术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记住,不要冷落了黑板,以防“照屏宣科”。

五、不要过分追求大容量的课堂,以防“满堂电”

在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无形的加大课堂容量。这是因为在课件中,像板书、作图、例题的过程示范等都可以在课件中预先做好,这样一来,一节课的容量就大幅度地增加。由于课堂容量大,在教学时教师导学很仓促,节奏很快,学生也像看电影一样。这样不仅没有发挥课件教学的优势,反而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大量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有机械地接受,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性课堂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遵从物理教材的章节安排,不要随意添加内容。用PPT制作的课件幻灯片一般十五张左右为宜,学生答题的内容没必要在课件中展示,选练习题不要贪多,力求课件简洁、美观、实用。

在用课件教学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容量,把使用课件节省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思考与讨论,做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做好课堂练习。不要过分追求大容量的课堂,以防掉入高科技的“满堂电”。

人是有情感的,教师的美好情感是支持学生学习的最大精神源泉。课件永远不可能代替教师。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认清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不要用课件完全代替一切,把握好物理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处理好课件的个性化和共享性的关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还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学的成败,敢于对自己的错误说“不”,让错误和失败成就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高制作课件的技能,发挥课件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学做课件》,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6 13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