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优秀课件(优秀4篇)

发布时间:

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优秀课件,方便大家学习。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优秀课件》,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课件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 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 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 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 探索 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

师:谁会写 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 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2                    1/4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小学数学三年级优秀课件 篇二

教学目标:

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

(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识分米

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

(二)感知分米

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三)运用分米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床长2[ ],也就是( )[ ] 。

一支铅笔长2[ ]4[ ],也就是()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两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长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

20__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学生各抒己见,把认为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课件二:口算乘法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68-69面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小节的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小节的内容例1是整十数乘一位数,而这一例题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2×10;第二部分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口算乘法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理解口算原理。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学生练习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完1—9的乘法口诀,大家忘记了吗?那好,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2、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吗?请仔细看……(课件逐题出示,学生口答)

6个十是(     )   20个十是(    )  12个百是(     )

5个千是(     )  40里有(    )个十  300里有(     )个百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老师今天就带你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好不好?(课件出示儿童游乐场情境图)(生观察)

2、引导学生看情境图,寻找信息、捕捉信息。

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口答)

3、小精灵语(点击播放)嗨!我是你们的朋友小精灵,你们能根据这幅图上的游乐项目价格表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交流汇报。

三、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1(1) (课件出示情境图)

根据学生的提问适时的出示例题。(课件出示)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答案,师板书:2×9=18(元)

(2)、课件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师板书:

2×10=

想:2乘1个十等于2个十,就是20

适时提问:你会做吗?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③、根据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那哪种方法口算更简便呢?

(3)及时反馈4×10 =        3×10 =

10×7 =        10×5 =

2、例题1(2)

(1)、课件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①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

20×3=

想:2个十乘3等于6个十,就是60

②思考:20×3=?小朋友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不同的思考方法。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a、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b、因为2×3=6,所以20×3=60;

c、2个十×3=6个十,6个十就是60

……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口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请看!一列过山车开过来了,小朋友只要回答对以下闯关题就可以免费乘坐了。想坐吗?那好!看看能否闯关成功。

1、考考你(课件出示)

闯关题:2×3=   20×3=   200×3=   2000×3=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你认为怎样口算最快。

把你的想法与同位说一说,在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我们在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这些题目看做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下面就运用我们刚刚得出的规律来试试看,好吗?

3、及时反馈(比比谁最棒哦)

20×4=          7×60=        80×5=

3×600=         700×8=      200×5=

(学生回答后问:400×5的积后面为什么不是两个0而是3个0)

4、玩一玩(让学生上台自己点击)

师:同学们,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出来采蜜,可是它们都迷路了,你们愿意帮它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课件出示):①7座小房子上有7个不同的数字140、12000、400、80、90、180②6只小蜜蜂的胸前挂着6个不同的算式:80×5=    7×20=    30×3=

90×2=    8×10=    4×300=

请学生上台点击小蜜蜂的房子,让蜜蜂飞回家,最后出现这6只小蜜蜂的画外音——亲爱的同学们!谢谢你们,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会感激你的!

师:啊,太感人了!同学们真棒,竟然能利用咱们刚学的知识帮助迷路的小蜜蜂找到家了,真是了不起啊!

小朋友,我们刚才帮了蜜蜂一个大忙了,愿不愿再去帮帮超市的工作人员呢?(愿意)请看!

4、小试牛刀(课件出示)

一种牛奶每箱卖40元,昨天下午毛家超市卖了这种牛奶8箱,请你帮毛家超市算算这8箱牛奶卖了多少钱?

五、做游戏:找朋友

六、动脑大比拼

同学们,我们现在放松一下吧,好吗?

请每位同学写出两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式,然后让同位做。再指名学生说出刚才出的口算题,考考老师,老师故意说错几题。

七、谈收获和感受。

同学们,本节课中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哦。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9=18

2×10=20                      20×3=60

想:2乘1个十等于2个十,就是20   想:2个十乘3等于6个十,就是60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件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构造三 www.shubaoc.com 位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2、能力目标:知道构造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方法;掌握求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教学难点:

两个三位数的最小差

教学准备:

数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以前已经学过造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用数卡①②③造三位数,看谁造得又对又多。

2、学生造三位数。

3、交流反馈

师:造三位数时,你是怎样想的?造的数是几?最小数是几?

〖组织学生回忆造数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铺路架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数方法

观察与思考

师:例1,用数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数?(学生口答)

操作与感悟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小小的比赛

(1)两人合作:用这六张数卡造出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做后核对)

(2)独立造出2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3)用刚才造出的两个三位数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4)归纳评价。

〖造三位数学生有经验,例1的重点是计算三位数的差,因此教师把当作竞赛题作为每个孩子的“热身赛”,让他们在(造数)操作中感悟,在计算中体验。〗

(二)计算差和最小差。

例2,从数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出6张,将它们摆成三位数,求两数的差。

1、计算的差

(1)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差?

(2)独立尝试,交流反馈。

板书:987-123=864

(3)引导学生小结: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就能得到的差。

〖通过尝试计算,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计算最小的差

小组合作

a、怎样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寻找方法)

b、可以找出几组数,进行尝试计算。

c、议一议,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体交流:说说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312-298=14、412-398=14、512-498=14、612-598=14、712-698=14812-792=14

(3)观察每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计算最小差又没有规律?

(4)演示数射线。

(5)师生归纳

①这两个数必须有6个不同的数字组成。

②这两个数在数射线上必须尽可能接近,以产生尽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学难点,教师尽可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寻找方法,但教师要合理调控,必要时要稍作提示和点拨,以免太费时间。另外,教学中要借助数射线帮助学生寻找、分析数与数之间的规律,以便灵活运用知识。〗

(三)差是451。

1、学生独立用数卡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样找到被减数和减数的?

板书:968-517=451,876-425=451

3、师生归纳:可以假设一个比差大的三位数,用被减数减差就能找到减数,然后进行验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内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数卡①②④⑤⑧⑨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

2、用数卡①②⑤⑧⑨④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最小差。

(3)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175。

3、在计算中有没有碰到问题?

〖在练习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让学生在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四、体验收获,激烈评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优秀课件》,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6 3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