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发布时间: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要求:

1、标注自然段,识记注音词语。

2、朗读课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检查预习

师:(出示地图)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生:《七月的天山》

师: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分享你们预习的收获,

分别出示:

白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离鞍 白皑皑

饮马 重重叠叠

无限生机 五彩斑斓 细碎日影

锦缎绵延 五彩缤纷 峭壁断崖

师:“细碎日影”特别有画面感,读读这个句子就明白意思了。

出示: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太阳照在森林里,光线透在地上有斑斑点点的光,就是细碎日影。

师:(出示与语境相关的画面)

师:(这一组词语里)请找到一组近义词。

生:“五彩缤纷”“五彩班斓”

师: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出示: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生填空后:五彩缤纷就是色彩很多,很耀眼,很绚烂的。

师:你联系上下文很好理解了词语,这“缤纷”还有一种动态的感觉,(指“绵延”)很多的色彩耀眼、绚烂,而且一直绵延。那么“五彩斑斓”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阳光照在水里,石头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天山脚下------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的前面有一个提示语。

课文主要写了天山什么景象,什么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师: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静静读书,把主要的景物圈划出来,把“特点”批注出来。

师:我们可以交流了。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水 树 花)

三、举一:进入天山

师:进入天山,作者主要写了水,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特点呢?哪些优美的句子划出来。

生:“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天山的水太美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回答得非常好,先读句子,再说特点,也可以先说特点再读句子。

生:“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这里的水很清很清。(清泉石上流

师:是作者精美的文笔展现了美景。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怎么会写得这么美呢?

生: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很生动!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讨人喜爱,表现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四、反三:“往里走”和“走进天山深处”

学生说特点再汇报喜欢的句子和景物的特点

生:“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树木很多,森林很密的特点。这个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 (一径竹阴云满地

生5:“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这里的特点是很安静,很安静。特别是“只听见”这三个字。

师:抓得很准!

生6:“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这种景象:一条长长的带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环绕,很美很美。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会读书!你把“萦绕”都读活了。

生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还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让人感觉很美。

师: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生齐读)

生:“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生:我补充。这句话让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让人浮在上面了!这才叫“花海”。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花海吧!(出示画面)

师:马矫健,人精神。用词富于变化,值得学习。再读!(生读)

五、语句积累,摘抄句子

师:这么多美妙的句子,选择其中一两处最快的速度背诵出来。

学生背诵后检查背诵。

师:我们背诵的语言可以积极运用,这天山的美景其实在我们的校园、安公园和柏林寺里也有。

可以改编或者直接运用背诵的句子。师友互相说说后再全班发言。

柏林寺里的柏树( )

校园里的松树( )

校园里(公园里)的花,五彩缤纷像( )

安济广场的喷泉像( )

生:那条小河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快乐地自由自在地玩耍,给桃李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公园里,花儿绽放,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六、收获

1、修辞方法 表现美

2、移步换景

生: 塔松

板书:进入 雪峰: 高 大 白

水 : 急 清 生机

往里走 森林: 密 静 绿 美不胜收

深处 野花: 高 艳 多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二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 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 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一 教师激趣导入

同学们应该都听过一首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中提到了新疆好多的自然风光,我想同学们一定也很想去大西北看看吧,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天山的自然风光,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片土地。

二 学生初读课文,并说说初读感受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你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读出来,但一定要用心去读,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分钟后)

请大家以前后桌四人小组的形式自由的交流自己的初读感受,也就是每个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最想说的感受;既要说自己的,也要听别人的。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选出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我也说说我的初读感受: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被作者优美的语言吸引住了,感叹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用如此巧妙的方法将天山与众不同的美描绘了出来。

三 学生再读课文,并说说再读感知

教师:现在我们以默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大家尝试一下用一句话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说的时候可以引用课文中的一些话来说,但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达成基本想法后,再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天山的雪水、森林、鲜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天山风景的美。

第四步:学生自选式学习

教师: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两方面入手展开学习。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注意大家一定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

五 学生共选式学习(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 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自己喜欢的是文章的语言,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文章的语言。

这篇课文描写的语言特别优美。请大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共5段),请说说自己喜欢哪些段落的哪些优美的描写语言,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先每人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教师随机抽点一些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也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第2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这段描写同样抓住了原始森林的特点。作者用“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让大家仿佛看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用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森林的“幽深”。

第4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像不断的织锦……像天边的彩霞……像高空的长虹……”这一连串的比喻,将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的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第5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如果我们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通过这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比较,发现作者使用反问句的用意所在,他是为了更强烈的表达出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六 学生美读

教师: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将课文再读一遍,要 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受,读出享受;读出语言美,读出情感美。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七 学生总结

请同学们每人说一句结束语,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

教师: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天山的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了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感受一下那儿美丽的风景。

八 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希望大家 课外阅读 一下 《天山景物记 》,学习作者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一、导语

同学们,每当我们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想到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在我国的西北边疆,还有一道奇特的风景,那就是地域广袤,景物丰美的天山。天山不但雄奇壮观,而且天山的夏天更是与众不同。你在夏天见过雪吗?天山的夏天你就能见到雪,虽然有雪但是一点都不冷,就象秋天那样凉爽,而且有着春天一样的美丽。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碧野一同走进《七月的天山》。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读一读课文,看看七月的天山会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解决字词

天山的美丽奇特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遇到不会的字可以,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检测生字掌握情况,用大屏幕出示易错的字词,指名领读。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时间的先后顺序、游览的先后顺序、地点变换(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五、汇报交流,升华情感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抒情的笔调,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雪峰 溪流 原始森 野花

1、天山的雪峰是什么样的?

学生汇报雪峰和溪流的特点。

2、洁白高耸的雪峰,欢快跳跃的鱼儿,使得夏季的天山有如秋天般凉爽而又富有生机和活力。随着作者脚步的移动,我们又将见到另外一副天山美景图。

学生汇报森林特征。

3、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作者用精致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天山的野花在作者笔下更是美不胜收,别有风韵!学生汇报野花的特点:

例: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在悠悠飘浮着的白云的蓝天,全是变幻莫测的图案,蓝白相间,像登不尽的天梯那样无限,像童话中的仙子那般梦幻,像神话中的宫殿那样若隐若现。

4、天山深处山色柔嫩,山形柔美。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大花园。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

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描绘出了天山之夏的独特风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清晰的写作顺序和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同学们课后仿照《七月的天山》,写一篇游记,来表达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1 1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