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

1、从温度中相反量的表示方法了解正、负数。

(1)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平时看电视吗?请看屏幕(播放新闻联播片头)

这熟悉的音乐和画面告诉大家,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是?老师从这个节目中收集到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信息,并用温度计表示出来了(如下)

(2)观察汇报:仔细观察这些温度计,你知道了什么?

(上海是零上4℃,南京0℃,北京零下4℃)

(3)比较,产生冲突。

引导学生任选两个城市的温度做比较。

当有比较上海和北京时,师故作狐疑:北京和上海的温度不一样吗?让学生再次强调,一个是零上4摄氏度,一个是零下4摄氏度。

质疑: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表示和区分这种意义相反的量?

(4)认识+4和-4,学习读写法。

(5)练一练,及时巩固。

【说明:零上4℃和零下4℃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和区分呢?这一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有局限性,从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需求,在这种积极的内驱指引下,主动学习开始了】

2、从海拔中相反的量的表示进一步认识正、负数。

(1)介绍吐鲁番和珠穆朗玛峰,引出海拔的认识。

用逐层揭示谜底的方法介绍这两个地方。

珠穆朗玛峰:这是一座山峰,这是一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吐鲁

番盆地:这是一个盆地,这是全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因为海拔的原因,这儿一天当中的温差特别大,所以那儿的哈密瓜特别甜……(一直揭示到学生能猜出答案为止)

联系课件中的图,采用闪烁虚线的效果让学生认识海拔。

(2)用数学的方法表示海拔。

学生自主探索,用刚才学的数学方法表示出海拔。

交流,认识到可以用+8844和-155分别表示它们的海拔。

(3)巩固练习。

3、比较发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1)观察比较,发现共同的地方。(把例1和例2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交流后认识:每组的'两个量都是相反的关系,如果把其中的一个量用正数来表示,那么另一个数就用负数来表示。

(2)拓展认识,深化理解。

引导讨论:生活中除了温度和海拔当中有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其他地方也会有吗?他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比如(课件出示,让学生思考汇报)

引导拓展:同学们也有“如果”对吗?先小组里说一说,再交流、共享成果。进一步体会:生活在中一些意义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从而全面理解负数的意义。

二、分类整理,深入认识。

1、分类,认识正、负数。

(1)让学生移动帖纸分类

+4 4 -4 +18 -10 -8 +8844 -155 +3193 -400

(2)交流分法和标准,在交流中,认识正、负数,并板书数轴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正、负数和0的关系。

2、练习。

(1)自主拓展:实际上,不管是正数还是负数,并不是只有这些,还能再说几个吗?

(2)练习:

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5 +26 8 -40 - -88.3 +103 0 12.4

提问:

① 0为什么不写?

②观察这些数和黑板上的正负数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三、拓展练习,活化理解。

1、猜温度。

(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2)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

【说明:让学生根据提示(冷了或热了)猜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这样安排充分挖掘习题功能,把静态的读、写转化成动态的生成,在答案步步逼近的过程中发展了数感,同时为以后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做了很好的渗透】

2、描述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

(1)电梯中的负数。

(2)存折中的负数。

(3)人口信息

a、根据20xx年10月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

俄罗斯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20xx人。

b、根据新华网最新统计的资料显示:

中国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40000人。

关于(3):在理解了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这两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情况,哪个更好一些?”进行适当的辨证思想和责任教育。

四、 小结揭题,质疑延伸。

这节课要结束了,回头反思一下,感觉有收获吗?关于负数,你还想

了解些什么呢?

五、数学文化熏陶。

放短片:你知道吗?介绍负数的来源

谈感想,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反思】:

真实、扎实、有效是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对照重难点,我认为本节课做到以下几点:

1、真实找准基础。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

2、扎实整合教材。

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认识层面,努力挖掘出更多的具有共性背景的素材,并引导观察、讨论、比较、发现,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形成了超越温度和海拔层面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3、有效丰富理解。

练习素材的开阔性、生活性、典型性、趣味性使学生的认识更丰厚,理解更深刻,参与更主动。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第1-3页上的例1、例2,书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通过实列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没有0刻度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1、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列各数:

(1)、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育明小学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人,转出5人。

(3)、李叔叔做生意,10月份赢利1800元,11月份亏损500元。

师:出现在信息中的两个量都是怎样的两个量?

生:是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独立思考怎样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把想法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为简练的记录方法。引出:+(正号)、-(负号)。

小结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意义相反的情况存在我们都要用到正负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负数。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1、借助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用温度计显示四个城市的的。天气情况(课件出示)

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并用数表示各城市的温度情况,

2、学生动手拨一拨,感知0与正负数的关系。

质疑:0是正数还是负数?

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在温度计上0摄氏度是0上温度和0下温度的分界点,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出示存折上的存入与支出数

让学生说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并得出结论:存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4、介绍正负数的读写

师:正数前的符号可以省略不写,如+500可以写作500;

师:正号可以省略,负号呢?

生:不可以,那样正数和负数就分不清了。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1、快速抢读并判断(书上做一做第一题)

2、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米,记为(),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为()。

3、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秒。如果风速为+0.4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相对而跑。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吗?

师:你对负数还想了解什么呢?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水果市场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 (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课件出示数学史)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 (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教学例1。

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 (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 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认识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0 ℃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 (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羽毛球与负数。

2、神七与负数。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留心观察。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五

ˎ̥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p1-3例1、2,练习一1-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联系,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景导入例1:播放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师生谈话,伴随着学生熟悉的音乐,教师出示收集的用温度计表示的四个城市某天的最低气温。

香港:20℃;上海:4℃,南京:0℃;北京:零下4℃。

2、教学例1:

(1)根据学情,教师以香港温度来介绍看温度计的方法。教师介绍“℃”(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含义,指出我国采用的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2)让学生说说从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图中分别知道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各城市温度。

通过学生交流明确各城市的温度并比较各地温度的高低。

(3)质疑:北京和上海的气温一样吗?

通过师生谈话使学生明确两地气温以0℃为界限,一上一下,正好相反,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4)启发:你知道在数学上怎样区分这两个温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教学读写方法:

学生尝试书写,估计有些学生会表示,如果学生不知道就由教师进行介绍。

并指导学生认识负号“—”、指导读法。

小结:零上4℃用+4℃或4℃表示,读作正4℃或4℃。

北京:零下4℃;用-4℃表示,读作负4℃

4、完成试一试。

学生根据图片中温度计表示出各地气温,针对学生中的不同情况(零上温度加“+”或不加“+”)引导学生讨论,明确两种表示方法都正确。

二、教学例2:

1、介绍海拔高度

小资料: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存在着温度差;同一地区的同一天里也会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例如平时所知道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介绍温差非常大的吐鲁番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是什么原因造成吐鲁番地区在同一天里有着如此大的温差呢?和它的地形特点(盆地)和海拔高度有关。

出示书本海拔图:

教师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以海平面为标准,某地与海平面相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2、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1)珠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海拔高度可以记作+8848米或8848米;

(2)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海拔高度可以记作-155米。

三、认识正负数:

1、分组讨论:

利用黑板上的数据,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交流。

2、小结:

像+4、20、+8848等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155等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正数、负数及分类)

3、探究: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温度、海拔等都以0作为分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5、阅读书本。

四、生活中的正负数:

1、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负数,并说明这些负数的意义。(电梯升降、存折)

2、完成练一练1、2,指名学生交流后讲评。

3、练习一第2、5,阅读理解数据。

五、总结与收获: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通过学生交流,完成课题板书“认识负数”。

教师指出:在生活中,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下楼层和地面以上楼层、收入与支出、得分与失分、股价上涨与下跌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以便下节课进一步研究。

六、作业:

练习一第1、3、4、6。

第6题适当指导,刻度要注意平均分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1 13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