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分析:

《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主要叙述了白骨精为吃唐僧肉,三骗唐僧,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的故事。白骨精为吃唐僧肉想尽一切计谋,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三打白骨精,虽然遭受唐僧误解,被念紧箍咒,仍矢志不渝,最终揭穿白骨精奸计,消灭白骨精。故事着力塑造了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白骨精奸诈狡猾、孙悟空嫉恶如仇、唐僧善恶不分都跃然纸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重点落实在白骨精的“三变”之上,体会白骨精三次变化的险恶用心。为后文学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三悟人物形象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喜爱孙悟空这个形象,喜爱《西游记》这部小说,课文的文字障碍不多,很容易读懂。学生还可以从动画片、电视连续剧等渠道了解到更广泛、更丰富的相关资料。因此,本文的教学在带领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感悟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之余,更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力求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再次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4、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教学重难点:

1、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2、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课前学习告单。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1、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2、(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看来同学们都已将这人物的名字与人物的形象挂起钩来了。(板书:白骨精)那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蜈蚣精……)

3、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

4、多了不起,就这么聊,我们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聊天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文本产生兴趣。

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5、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预习得怎样呢?现在我检查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6、课文读得都不错,那我就检查检查你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你们学习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7、作为六年级同学,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呵呵,故事的情节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课前,我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希望具体了解故事,有的对人物的做法进行质疑,还有的对故事结局产生进一步追问,很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及质疑情况,其实是对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先行学习。教者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调控教学内容,做到会的不教,有问题的重点教。

二、聊故事的环境

1、结合同学们的问题,我仔细地读了课文,有了新的发现。相信,如果你也能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你也会有新发现。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2、指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你读出了什么?

3、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1)自由练读

(2)指读,谈感悟。

不仅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的环境恐怖多了!

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舌,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

过渡: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与原著中环境描写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情境有更真切的感受,有利于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变”

1、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指读“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1))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

(2)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生:白骨精是“不胜欢喜”地自言自语的。(学生又读了句子。)

3、这妖精,都高兴的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村姑。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美貌。)

出示图片: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你能用上几个来说一说吗?

(2)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

默读:

《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妙)

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3)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4)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设计意图]:利用李卓吾点评的一个“妙”字做文章,让学生体会白骨精的别有用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白骨精所变的村姑再美,也掩饰不了她丑恶的用心。

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默读5——7自然段,用“”划出白骨精的“二变”和“三变”,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变)又妙在哪里。

(二)聊“二变”“三变”

随机教学“二变”“三变”

交流第二“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2)说说这一变妙在哪?

指导朗读: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

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抓住“闪”字,体会白骨精来得迅速,这动作与八旬老人不相衬,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想让唐僧觉得它可怜。

2、交流第三“变”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及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3、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原著片段,感受原著的经典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号召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1、同学们,10个阿拉伯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字呢?

2、引出“三”。

从中国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在它身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汉字:三“人”为“众”;三“水”为“淼”;三“木”成“森”;三“石”为“磊”;三“日”为“晶”;三“火”为“焱”;三“牛”为“犇”(ben),三“鱼”为“鱻”(xian);三“羊”为“羴”(shan)等等。

诗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杜甫《示宗武诗》)。

成语、词语、故事: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元及第、三生有幸、三寸金莲、三长两短、三妻四妾、三缄其口、三维空间、三头六臂、三令五申、三思而行、三心二意、三言两语、三句不离本行、三寸不烂之舌、三月不知肉味、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三英战吕布,陶恭祖三让徐州,孔明三气周瑜等。《水浒传》中的有:施恩三入死囚牢,宋江三打祝家庄,宋公明三败高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打了三拳。《西游记》中的有:尸魔三戏唐三藏,三借芭蕉扇等。《红楼梦》中的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等。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8课——《三打白骨精》。(指板书,生齐读。)

二、小组合作,交流互动

1、小组成员合作,根据表格划出关键词或句子。

2、汇报,全班交流。

3、从这个表格中你能体会到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吗?

白骨精三变: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不达目的不罢休

【白骨精的“三变”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最终丧生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说明了孙悟空更胜一筹,对比、反衬出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高强本领。】

孙悟空三打:不顾师父误解,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本领高强,机智勇敢,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勇于降妖除魔。

唐僧:人妖不分,心地善良。

4、从课文中的其他地方,你还能体会到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1)如果唐僧能退下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孙悟空会不会就离开师父?为什么?

(2)叫众神作证

(3)为什么孙悟空一次打不死白骨精,而要三次?

【写法指导:要有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关键描写,还要有能吸引读者的故事情节。】

三、对比阅读,品味经典

1、课文是针对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对原著进行了改动和压缩,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的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大家从这一回的标题中,能看出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结局吗?

【体会原著标题的对偶与概括】

2、出示原著故事结尾片段,学生默读,说说从中又体会到了孙悟空的什么性格特点?

【重情重义,有情有义,深谋远虑,忠心耿耿】

【点拨过渡:原著对人物的刻画更生动、细腻、传神,对情节的描述更具体、生动、奇幻、曲折,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我推荐大家读原著。】

四、拓展延伸,阅读名著

1、翻开语文书的第55页,学生默读或指名读。

2、告诉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版本的《西游记》阅读。读完后,我们开展一场《西游记》人物讨论会,交流大家的感受和收获。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检查研究性学习评价人物的初步成果,明确情节对表现人物性格的关系。

2、 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孙悟空重情重义又顽强勇敢的精神魅力,讨论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3、 通过质疑,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多样性的统一,了解人物性格形象对全书主旨表现的重要作用。

说明:

本课宜放于学生已阅读大半,研究人物性格小组已有了较丰富的材料,并初步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教师抓住此契机,以“三打白骨精”这一矛盾冲突激烈的片断为精读文本,通过朗读、质疑、讨论等形式把握人物性格多样而统一的魅力。在矛盾冲突中体验情义的无价,并推进理解人物性格形象对全书主旨表现的作用,使研究人物性格的学习更进一步。

重点难点

1、 体会不同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不同心理,以及思想性格,感受传统文化中情义的独到价值是学习的重点。

2、 理解人物性格多样统一性以及性格象征意义对全书主旨表现的作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

说明:本课矛盾冲突激烈,人物性格在前面一系列情节推进中展现尤为鲜明,是学生感受传统民族文化中情义价值的范本;同时本课亦体现了人物性格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多面性,有利于推进学生把握性格象征意义与主旨的关系,当然这一难点可根据学生感受情况点到为止,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教学过程

引发投入新课

1、 请各大组分别说说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在你心目中怎样形象,注意要有理有据,特别是“三打白骨精”中前面“打”的表现。先说说优点,再谈谈不足。

2、 适时补充孙悟空的不足:猪八戒的优点:憨厚、乐观,也有聪明、硬气、勇敢的时候。唐僧:矢志不渝、忠诚信仰、善良、领导才能。

1、学生按研究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其它四大组坐好,根据阅读笔记交流自己看法。

如孙悟空:

(1)勇敢顽强

(2)追求自由,敢作敢为。

(3)忠诚。

不足:

(1)顽皮捣蛋

(2)缺乏耐心

(3)心高气傲。

猪八戒:懒馋、色、自私等;

唐僧:胆小无能

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在言说中初步实践有理有据地评说人物。并从中熟悉相关情节,体会情节与人的关系。教师以此契机引发学生注意人的性格多样性,检查研究人物的学习初步成果。

激疑引发朗读感受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

1、 激疑引发

(1)孙悟空在课文中表现是否与他向往自由、缺乏耐心的性格矛盾?“不如不作此意”中“此意”是指什么?

(2)唐僧、猪八戒当时到底怎样的心理?

2、 说说猪八戒到底为什么这样?唐僧为什么会如此?

3、 请列举你感受到孙悟空与以前大闹天宫时的性格看似不一致的地方?

1、 带着问题,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圈划批注,体会思考。

2、 说说猪八戒的心态。唐僧的心态。

3、 谈自己感受到孙悟空的性格看似不一致的地方。

通过分角色朗读充分感受在矛盾冲突中,孙悟空重情(恩情)重义(取经大业)的崇高感人的品质。在质疑交流中发现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立体化,多样性。

重设疑,再思考,人物性格复杂的意义

1、 那么为什么现在孙悟空会如此忍辱负重,甚至委曲求全呢?与小说前面的性格如何统一的?

2、 又如何评价唐僧、猪八戒呢?为什么唐僧始终是取经略上令人信服的领导者,而猪八戒为何缺点很多,有时甚至可恶,却依然为人所喜爱?

1、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

(1)为大义而忍辱负重是人格高尚的表现。

(2)这些表现都统一于勇于追求正义,敢作敢为的基本性格上。

2、 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A、看性格主要侧面来评价一个人物。

B、正是因为人格多样才真实可爱:如猪八戒懒而憨直。狡黠而不奸诈;贪小利而不忘大义;顽皮而不乏勇敢等。

C、正是因为人物性格有缺陷才惹人喜爱。

D、与孙悟空等相对应,构成人性多侧面的象征。

顺势总结孙悟空重情重义的意义,并引发人的性格多样又统一于主体性格的道理。

从中引出对唐僧、猪八戒的性格多样又统一的理解,以期把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1、 小结:评价人物性格重视多样性的统一及意义。

2、 评价本课中一主要人物,写成短文,继续阅读,补充新的素材,更深入理解。

课下完成书面评价人物形象的作业。

以读引写,复习巩固基础下再读拓展。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根据班级情况,仅从孙悟空的性格是否统一出发,朗读体会后,谈谈孙悟空性格统一之处,看似不同之处,最后联系小说其他情节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转变讨论交流孙悟空性格统一的原因,明确评价人物的性格形象的作用。将其他人物评价作为作业。这样可使难点留有更多时间讨论。

练习举隅

1、 抄录本课运用的成语俗语,各选择一个造句。

2、 从原书标题(“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来看,唐三藏的心理也是“有情可原”的?请从情节出发简析唐僧心理意义。

3、 “白骨精”先后变成“美女”“老妇人”“老翁”,如果白骨精换一种顺序变,你觉得唐僧、猪八戒、孙悟空心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会发生“狠逐美猴王”的故事吗?为什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1 3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