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教学设计(8篇)

发布时间: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8篇《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学会看病》教案学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

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说一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课文过程中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一想自己报答母爱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做。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二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基本教学理念,“自主学习”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道德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适当点播,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一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准备】

《学会看病》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你觉得妈妈爱你吗?你是从哪些事情上感受到的?

2、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做的?可有一个妈妈,却和你们的妈妈做的都不一样。当她知道儿子生病时,她是怎样做的呢?她为什么这样做呢?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从身边日常的生活和感受入手,调集孩子潜在的道德情感,把孩子带入了浓浓的母爱氛围中,从而创设一个学习本课的最佳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旨

1、请你们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然后来说说你的看法。

2、你觉得这种爱是一种怎样的爱?

【设计意图】

默读训练是阅读训练重要的一部分,默读可以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能力,让孩子有思想沉淀的过程。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旨,也是学生阅读文章的首要任务。

三、深化理解,体会情感

1、正因为这份母爱的非同寻常,所以老师非常想把《学会看病》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场面?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我们来一起交流。

(学生讨论准备,而后交流)

2、你准备选取哪些场面?(根据学生回答以母亲和儿子两个角度来梳理场面,免得学生重复回答,并给每个场面取一个小标题,写于黑板上,为后面环节做铺垫。)

3、如果这部电视剧我们要拿到母亲节去放映,那么你觉得在你的电视剧里头最重要的是哪些场面?为什么?(在黑板上勾取:逼问 等待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和主旨)

4、好,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拍摄这几个场面。老师想请你们来当演员。

(一)母亲让儿子自己上医院时母子间的对话

(1)我们先来试试镜吧!要不你们先准备一下,自己选择一个角色来读读这些台词,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

(2)谁先来试试镜?(学生分角色朗读)

(3)初次当演员,这样已经不容易了。他们演的好在哪里,鼓励他们一下。

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呢?

(4)所以我们在念台词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了旁白,旁白为我们提供了演的依据。再仔细揣摩一下旁白,我们能演得更好。谁再来试一试?(让学生明白朗读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5)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生说)难怪母亲的意志产生了动摇,在儿子走出家门的一刹那,她的勇气几乎消失殆尽,于是在家苦苦等待的一幕出现了。

(二)等待儿子看病归来中的内心煎熬

(1)师:你们选择的这第二个重点场面很独特,这三个自然段全都是母亲在家里的心理活动。作为演员,你们还要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复杂心情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母亲的后悔,内心的疼痛,对自己的深深谴责)

出示重点句子:

★时间艰涩的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缩成一团。

a、理解“艰涩”的词意。

b、时间的流动有快慢之分吗?那为什么这里要用上“艰涩”?

c、理解“忐忑不安”的词意。

d、母亲的担心有很多,她一会儿想(   ),一会儿想(   ),一会儿想(   ),还会想(    )……(通过内心补白,体会母亲的爱子情深。)

所以母亲觉得——(齐读打★句子)

所以母亲想——(出示)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指导朗读)

(3)那如何把母亲的这种心理活动表演出来呢?

(4)母亲在家度日如年,但她始终没有出去找儿子,尽管她是如此的后悔、自责、担心,这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三)儿子看病归来的情景

(1)看病归来的儿子还是那个充满依赖感的孩子吗?他有了什么变化?

(2)是什么让儿子发生了变化?(深沉的母爱,负责任的母爱)所以儿子胜利归来的情景应该重点拍摄吗?

(3)请你把一个变得骄傲、自信的儿子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吧!

4、看着你们导演得这么好,我也很想试一试。能不能我们一起来设计结尾?(出示设计方案——以母子间的独白结尾)

母: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一张路线图”仅仅指的是看病的路线图吗?(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你觉得儿子会说些什么呢?(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真实地交谈,教师一定要做好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如:认识母爱,感谢母亲,在生活中要处处注意磨练自己,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设计意图】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电视剧是现今孩子接触最多的媒体,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事物。创作电视剧对他们无疑是有挑战性的,更是具有趣味性的,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整个环节中,通过读、演、说、论、悟,形成知、情、行的统一。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张扬,充分尊重孩子而又积极引导,形成快乐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双方都容易进入最佳的教学状态。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放手其实是对你未来的负责,那你的父母给你学会自强自立的机会了吗?

2、父母不愿放手,或许是因为你没有表示出你要独立的勇气和自信。如果你想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就大声地对爸爸妈妈说——出示诗歌《请求》(自由读,大声齐读)

请 求

妈妈,请放开你

春天一样温暖的手,

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

磕磕碰碰向前走。

别担心我会跌跤,

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

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

在风雨里浑身发抖。

妈妈,请你相信,

我不是一只胆小的狗。

在一次次摔跤之后,

我才能肩挑泰山走过九十九条沟。

妈妈,亲爱的妈妈,

请松开你慈爱的手,

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

跟困难与胜利交朋友。

3、今天请你把这篇课文带回家,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在课内引入有关诗文,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通过朗读诗歌,既可以表达对母亲的热爱,有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教育。

【板书设计】

母亲      磨炼      儿子

【设计意图】

母亲让儿子学会独自看病,其目的是锻炼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让儿子学会生活。而在这一过程中时时所体现代,让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紧扣重点词句,做旁注等方法,学生主动探索、建构作者理性、深沉、用心良苦的母爱,体悟父母之爱的广博。

2. 采用略读、浏览的方式,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母亲情感变化的写作方法,尝试从读学写心理描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连接学习起点

1. 练习单元整组课文。检查预习,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介绍毕淑敏,学生提出质疑:她是医生,为什么还要让儿子自己去看病呢?

3. 检查“按图索骥”等词语的预习掌握情况。

二.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 默读学习提示,边读边画出两个学习要求。

2. 补充第三个学习要求,就是刚才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学习语言和心理,感悟别样母爱

板块一:从语言入手,了解母亲特点

1. 出示课文对话,分角色读读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2. 你觉得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是的,毕淑敏自己也意识到了,她也说: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3. 指导学生写旁注:在这段母子对话的文字边上,你想写下什么词,或圈下什么词送给这位母亲?读文章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或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这就是旁注,这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

板块二:从母亲的心里入手,感受母亲的情感变化

1. 自学课文,找到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写旁注。

2. 老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边阅读边写旁注。

3. 出示:

a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心软)

b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后悔)

c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忐忑不安)

d.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自责)

e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欣慰)

4. 交流:

(1)在这些句子旁边,你写下了怎样的旁注?

随机理解:妈妈之所以心软、后悔、忐忑不安是因为什么?

(2)冲突再现:既然这么牵挂、这么后悔、这么自责,为什么不自己给他看病吃药,活着亲自带他上医院,而要让他自己去看病》是什么让这位母亲这么做?

(3)认认真真地读,我们发现,母亲的感情在起着怎样的变化?

现在,你想说,这就是__________母亲。

(4)再次点击重点句: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体会句中“也许”一词。

四、补白儿子心里,移情悟母爱

1.同学们,第一次独自看病的儿子,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看病时会怎么想?请你补写儿子的心理活动,体会儿子的感情变化。

(可以选择一处场景,也可以把整个看病过程连在一起描写)

我独自一人来到医院,按图索骥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我终于学会了看病。

2. 交流:

3. 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而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他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母亲给儿子的仅仅是看病的“路线图”吗?

五、推荐拓展阅读

这份深沉,这份理性,还体现在毕淑敏的另外一篇文中,推荐给同学们《剥豆》。请浏览文章,特别留心文章中关于心理描写的段落,试着写写旁注,再次体会作家细腻质朴的文风,感受一份深沉的母爱。

安全教育预防疾病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了解和认识传染病。

2、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知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3、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传染病的预防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踏着时间的节拍,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秋季。进入秋季之后,气温将会逐渐的下降,秋季风大干燥,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一些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都是秋季高发的疾病。

2、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首先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等。)

讨论: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下列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总结: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3、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在一定区域暴发,所以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

4、传染病的预防。

(1)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在不同季节里发病率有高有低,以夏秋季比较多发,这与苍蝇活动频繁、繁殖加速、人们接触生冷饮食、瓜果蔬菜较多有关。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认真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保护水源,搞好厕所卫生,严格粪便和污水处理,消灭老鼠、苍蝇、蜘蛛等有害动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瓜果要冲干净、不吃变质的饭菜等卫生习惯。

(2)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灰尘使人吸入后而发病,病人咳嗽、吐痰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进入空气和灰尘中,再传给他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百日咳等。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流脑的死亡率最高。

患呼吸道传染病后就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吐痰、闷气、流鼻涕、喷嚏、流泪等,有些还能使人出疹,如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期主要在发病期,病愈之后,传染性就很快减弱。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白猴、流脑、百日咳等,病愈后仍有较强的传染性。

预防接种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水痘、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其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病人隔离治疗,教育学生不乱吐痰、擤鼻涕,咳嗽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教室每天要开窗2次,每次10分钟通风换气。这样可以使室内空气中病菌减少80%左右。还可用食醋熏蒸教室、宿舍,以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3)、怎样预防虫媒传染病

通过昆虫而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传染病。应该彻底消灭蚊子、虱等吸血昆虫。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检查治疗,充分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具体来讲,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是接种乙脑疫苗。而控制疟疾传播的重点是彻底治疗病人和可疑病人。对于班疹伤寒和回归热,则以来灭虱为重点。

(4)怎样预防经动物传播的传染病

动物中一些传染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传染给人类,如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等。鼠能传染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病,狗、猫、狼能传播狂犬病,家畜、禽类除能传播上述疾病外,还可以传播快乙型脑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这些经动物传播的疾病叫动物源传染病。

预防动物源传染病的要点是杀灭有害动物,如消灭老鼠、杀死并深埋病狗、病猫。搞好畜、禽圈卫生。及时对学生进行预防接种,如被狗、猫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5、课堂小结:怎样做到预防秋季传染病?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教室、电脑房等;

(3)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商场、浴室等;

(4)勤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应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培养健身兴趣,加强体能锻炼,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11)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积极预防、正确对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将它们拒之门外。

五、课外活动安排:

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要预防传染病,我们还要哪些坏的习惯要改掉?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意图

毕淑敏的《学会看病》,在细腻的心理变化中表达用心良苦的母爱,对于这份理性的深沉的母爱学生一时难以触摸。要让学生深入体悟,教学中就不断走进学生,联系生活,同时设置冲突,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新班级教育提倡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教学中通过重点词句,学生作旁注等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阅读,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引领;新班级教育尊重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学生充分学习、表达,在品读语句、读写结合中感受母爱、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紧扣重点词句,做旁注等方法,学生主动探索、建构作者理性、深沉、用心良苦的母爱,体悟父母之爱的广博。

2.采用略读、浏览的方式,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母亲情感变化的写作方法,尝试从读学写心理描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连接学习起点

1.练习单元整组课文。检查预习,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介绍毕淑敏,学生提出质疑:她是医生,为什么还要让儿子自己去看病呢?

3.检查“按图索骥”等词语的预习掌握情况。

二.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默读学习提示,边读边画出两个学习要求。

2.补充第三个学习要求,就是刚才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学习语言和心理,感悟别样母爱

板块一:从语言入手,了解母亲特点

1.出示课文对话,分角色读读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2.你觉得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是的,毕淑敏自己也意识到了,她也说: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3.指导学生写旁注:在这段母子对话的文字边上,你想写下什么词,或圈下什么词送给这位母亲?读文章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或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这就是旁注,这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

板块二:从母亲的心里入手,感受母亲的情感变化

1.自学课文,找到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写旁注。

2.老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边阅读边写旁注。

3.出示:

A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心软)

B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后悔)

C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忐忑不安)

D.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自责)

E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欣慰)

4.交流:

(1)在这些句子旁边,你写下了怎样的旁注?

随机理解:妈妈之所以心软、后悔、忐忑不安是因为什么?

(2)冲突再现:既然这么牵挂、这么后悔、这么自责,为什么不自己给他看病吃药,活着亲自带他上医院,而要让他自己去看病》是什么让这位母亲这么做?

(3)认认真真地读,我们发现,母亲的。感情在起着怎样的变化?

现在,你想说,这就是__________母亲。

(4)再次点击重点句: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体会句中“也许”一词。

四、补白儿子心里,移情悟母爱

1.同学们,第一次独自看病的儿子,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看病时会怎么想?请你补写儿子的心理活动,体会儿子的感情变化。

(可以选择一处场景,也可以把整个看病过程连在一起描写)

我独自一人来到医院,按图索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我终于学会了看病。

2.交流:

3.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而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他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母亲给儿子的仅仅是看病的“路线图”吗?

五、推荐拓展阅读

这份深沉,这份理性,还体现在毕淑敏的另外一篇文中,推荐给同学们《剥豆》。请浏览文章,特别留心文章中关于心理描写的段落,试着写写旁注,再次体会作家细腻质朴的文风,感受一份深沉的母爱。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六

《学会看病》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喋喋不休、按图索骥、忐忑不安、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从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并学会用此方法,描写人物内心。

3、体会到文中母爱的真谛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教学重点

从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学会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内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作者

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她是作风严谨、医术精湛的内科医生;她是专业、资深、性情随和的心理学专家;她也是感情细腻、文辞华美的著名作家。有人说她是文学的白衣天使。她就是毕淑敏。(出示毕淑敏简介)从老师刚才的介绍中,你获得了有关毕淑敏的哪些信息呢?(内科医生、心理学专家、著名作家)就是这样一位当医生的妈妈,却让儿子独自去看病,这位妈妈用意何在呢?相信大家读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明白当母亲的良苦用心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写的文章——《学会看病》。(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了解文意。

1、出示本课新词

理解词语,了解文意指名读,指导书写喋喋和骥

理解词语意思:

按图索骥骥:良马。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有个人叫孙阳,他很善于识马,人们都叫他伯乐,他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写成了一部《相马经》。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千里马没找到,却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后来这个词语指机械地照搬书中的知识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事物。

那么这个成语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请借助填空来说一说。

母亲让(儿子)借助(她给的看病提示)去医院(独自看病)。

总结: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大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好办法。

过渡:母亲为什么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在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的背后,这位母亲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语言和心理两方面来体会一下。

三、品读语言,了解内心

1、同桌两人分角色练习朗读1-20段中母亲与儿子的对话,读完后同桌两人讨论:从这段对话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生合作朗读。

过渡:通过朗读对话,我们读懂了母亲内心的想法,那么儿子出门后,母亲的内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并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四、品悟内心,感悟母爱

交流: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1、从这段话,你体会出母亲是什么心情?(后悔)(板书)

2、母亲后悔什么?(后悔没有陪他去看病)

3、句子中有个词雪上加霜。对文中的儿子来说,雪指什么?(指孩子生病了)我们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

孩子病了,当母亲不仅没有及时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霜”在课文里指什么?(母亲不急着带孩子上医院,作为母亲,本身就是医生可以自己给她看,不但没给孩子看,反而让他一个人去医院。)

小结:看,这里不但写出了我后悔,而且把后悔什么也写具体了,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细腻,紧紧吸引住了我们。

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A、指名读。

B、词语是有感情和温度的,有些词语听来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而有些则让人觉得冰凉如水。读词语“艰涩”,你有怎样的感受?

C、中国的词语很神奇,再看“坠”,这个字是个会意字,在古代,它表示东西从高处落在土地上。请你给坠组个词。这些词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坠可以感受到忐忑不安,坠速度快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中国的汉字真是独具魅力。)

D、请看词语“忐忑”,这个词很有意思,先读准它。从字形上来猜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就是——忐忑不安。) 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谁来试试?(生

E、融入感觉,读。

每一秒时间的流逝,都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请你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总结:从坚定到犹豫,从犹豫到后悔,从后悔到自责,从自责到痛苦,从痛苦再到后来的欣慰,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得真实而生动。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感情变化表达出来的。我们以后在写作文当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板书:心理活动描写 )

(坚定 犹豫 后悔 自责 痛苦 欣慰)

五、课堂练笔,体会心情

母亲就这样,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脚步声了。此时此刻,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孩子为开头,写几句母亲想对孩子说得话。

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孩子——。”

学生练笔,交流。

六、感悟主题

1、同学们,母亲仅仅让儿子学会看病吗?还让儿子学会什么?

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这正是母亲的良苦用心啊!一起读一读母亲的真情告白吧!

出示:最后一段。

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不仅磨练了孩子,也让我们从中获得启示思考。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

2、小练笔:学习作者矛盾的心理描写,根据提示场景写一写。

买文具时,店老板多找了5元钱,我手里捏着这5元钱,心里想……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课题

1、出示三组以“母爱”为主题的课件,激趣导入。

2、再出示文中的一组词,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知文意

1、检查预习。出示本课的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回顾学法明要求

1、读阅读提示,划出自学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2、回顾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由此导出本课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自读课文悟情感

1、根据提示二的要求,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并在文中空白处作批注。

2、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在学生分享读书体会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悟以下几处:

(1)抓住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体会“残忍”。

出示对话,师生分角色读。引导学生交流从这段对话中读懂了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儿子:依赖 母亲:坚定 犹豫)

(2)抓住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几句:

①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后悔,同时联系上下文,重点引导理解“雪上加霜”和“按图索骥”的意思。

②“时间艰涩地流……但我的心痛得缩成一团。”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忐忑不安”。重点抓住“艰涩,坠”等词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③“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自责”,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医院!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医院呢?

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两种矛盾心情。

④出示课件,“终于……倚在门上。”让学生齐读后,让学生想象母亲会对儿子说什么?生自由说各自的想法,教师相机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齐读。重点理解“路线图”的意思,感悟母爱的真谛。

(3)教师总结并梳理本文的线索,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领悟写法巧练笔

1、小结语言和心理描写在表达人物感情方面的突出作用。

2、仿写:想象儿子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六、拓展延伸促升华

课件出示作者,了解毕淑敏。同时推荐阅读毕淑敏的另两篇文章:《剥豆》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板书:

20*学会看病

母亲 儿子

坚定 依赖

埋怨

犹豫

后悔 语言 爱 心理

理解

忐忑

自责

放心 学会独立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三、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

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

⑴ 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

⑵ 有些后悔。

⑶ 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

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四、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

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⑴ 文中的母亲

⑵ 文中的儿子

⑶ 自己的父母

⑷ 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

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1 8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