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最近几年有关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的支持下,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以团体合作的研究方式,从实践立体式、个别化、跨领域、支持性的教育模式做起,坚持以全纳教育为本,为他们提供最少限制的环境和最适合的服务。使他们改善不良的适应行为,发挥其潜能,并尽可能的融入到正常幼儿中去。

一、问题提出

1、基本概念

什么叫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什么叫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透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融合的意义在于为所有回归主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项目,这些项目有一定挑战性,但是要符合幼儿的能力和需要,与此同时,融合教育要给幼儿和教师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使他们能在主流环境中获得成功。一所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还远不止这些,它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归属感,每个幼儿都被接纳,在教育过程中能做到真正地满足每个幼儿的教育需要。

2、问题的提出

虽然融合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由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经有许多幼儿园都开始接纳他们。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本着全纳教育的办园宗旨,接纳、支持、帮助他们,使自闭症幼儿能够顺利的在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如:在班级中的融合、给予个体的支持与帮助。自闭症的幼儿往往在人际交往、与他人的沟通上存在着问题,如何在班级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给予这些幼儿支持与帮助,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集体的一日活动中去,是普特教老师面临的问题。

二、班级中的融合

(1)家长工作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这些家长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所要选择的幼儿园的调查、通过各种渠道与幼儿园相关领导及教师进行接洽、沟通,等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时会在通过各种方式向特教专家征询意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怕被老师否定上正常幼儿园的可能性或是减少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进入幼儿园后,我园先让家长陪同,根据幼儿自身的情况,有的在特教部先适应、有的加入班级融合半天。在这些的日子里,自闭症幼儿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接纳,上课时孩子的左右都会有小伙伴帮助他,有了好朋友他也显得很快乐的样子;有的则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在课堂上大喊大叫、跺脚、拍桌子,结果受到班上其他小朋友的指责导致行为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最后家长不得不陪在一边;还有的才上了一两周就直接被幼儿园劝退了。多数的自闭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融合后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他们在幼儿园里不知所措或惊恐不安地时候,家长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有的家长每天把自闭症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后都会一直在附近徘徊,怕有状况出现;还有的会同幼儿园协商阿姨进园带自闭症的孩子。家长表现出来的不放心,为了能够让家长们放心,我们每天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采用照片、请家长定时参与活动等办法,消除了家长们的顾虑。

(2)个案

禾禾是一名男孩,今年6岁多,现在在大二班。禾禾基本上没有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有需求的时候,有时会直接自己走过去拿,有时就会叫起来。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活动中往往自己独处的时候较多。大多数的时间参与不到集体活动活动中去,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不停的用手打自己头。但是,禾禾有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对老师给予口语指令,能够去执行。

(3)采用观察法

在最自然地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情绪、行为、社交、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对比观察。这样可以直接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对幼儿以后在班级中融合有直接的帮助。例如:禾禾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班级时,老师主要是观察禾禾在班级中一天的活动,老师不给予任何的干预,通过对禾禾这种自然的观察,掌握禾禾在班级中的情况,从而为以后禾禾在班级的融合教育确定明确的方向。

(4)IE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什么是IEP计划:也叫“个别化教育计划”,自1975年“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现在它的重要性已可说是与特殊教育画上等号。人类历史上西元1760年成立第一所特殊来,两百多年来人权的扩张,要求特殊教育的专业化及普及化的声浪越来越高,但由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在教学上无法像普通班一样,用一样的教材与全班一起评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极需有一套方式来回以规划与管理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并随时供行政人员来评估教学效果与教学绩效,此时“个别化教育计划”便担任了此一重要角色。特教、普通班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班级融合教育中,良好的合作、沟通是前提。透过家长、普通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研拟出一套适合幼儿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需要特教、普通班老师、家长三方的相互一致来完成。它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绪或是动作技能的。这个部份必需有赖亲师密切沟通与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目标。在班级融合教育活动中(IEP)目标的实施,首先要放大幼儿的优势,用优势来带动幼儿的弱势。对于弱势要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及矫正。

(5)班级中(IEP)计划、融合教育引导的实施

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

为了能够使禾禾融入到班集体的活动中去。例如:在座位的安排上、替禾禾选择固定同伴,这种教室物理环境的适应,使禾禾对新环境的认知有了准备,极大减少了禾禾的情绪反映。

特殊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篇二

1、要有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特殊教育观

只有对特殊儿童的看法正确了,才能正确对待他们;只有有了正确的特殊教育观,才能准确地开展特殊教育工作。

2、要有爱心

对孩子的爱,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热爱。

3、要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相应专业知识

在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知识外,还应具备如:医学、康复治疗、盲文、手语、心理测量及咨询、助听、助视设备知识、行为塑造、特殊儿童心理及干预等方面知识。

4、要有相应能力

突发事件(癫痫、急救等)、助听、助视设备使用、特殊交流手段(盲文、手语)、智力、心理和行为测量能力等。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篇三

给孩子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这句话每个妈妈都知道,都能说,也都相信自己正是这么做的。

但是反观一下我们的行为,真的是在种下美好吗?

曾经当孩子哭闹时,我们会跟他说:“别哭了,看看,周围的人都在看你呢,人家都笑你呢!”

这是在种下什么种子呢?在乎别人的目光,会为别人的意志左右,时刻焦虑别人会不会嘲笑我,时刻担忧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样的种子播撒在心田,只会长出孤独、无奈、拘谨、自卑的幼苗和大树。

可不可以说:宝宝不哭了。你看看小花在对你微笑呢,它想告诉你有事情要跟爸爸妈妈说;你看看小朋友在等着你去玩呢,他们想跟你说,哭一哭没关系,谁都会哭的,但哭完了别忘记笑……

曾经,当孩子想买玩具时,我们会跟他说:“你要学会节俭,爸爸妈妈挣钱多不容易啊,每天那么辛苦劳累,这些钱我们要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这是在种下什么种子呢?对生活的匮乏感,对人生的不安全感,对自己的不信任感,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感。

从小种下这样的种子,孩子会产生对未来的恐惧,不敢或者不想去拥抱未来的生活,总觉得未来更苦更累,物质匮乏,一切都要极度辛苦才能获得。

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的孩子不会幸福,或者说很难幸福。

因为在他小小的心中,未来已经不再意味着自由,不再有活泼,不再对世界充满善良美好的期待,而是时时刻刻提防被嘲笑,被欺骗,时时刻刻被生活负重感所压迫。

在我们身边的成人中,这样庸庸碌碌,一辈子只为稻粱谋的人,还少吗?

可不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你可以买玩具,但是每个月我们只能买一个玩具,因为家里玩具太多了,你想好了,选一个新玩具就要送走一个旧玩具;想清楚到底买哪一个,因为每个月只能买一个新玩具。

给孩子种下什么种子呢?

有人说,孩子才两三岁什么都不懂,说说怕什么。

千万不要说孩子不懂,孩子什么都懂。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个温柔的好妈妈,永远都对孩子微笑,即使在孩子最淘气的时候,都能耐心对待。她有一句口头禅总是挂在嘴边:“儿子,好玩吗!真好玩!”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事情有多么困难,多么平淡,多么普通,她永远都会说这句话:“好玩吗!”孩子也会回答:“嘻嘻,好玩!真好玩!”

他们母子的对话简直就是播撒心灵种子的生动诠释。

她不停地在孩子心中播撒着这样的种子:这个世界的事情总是那么好玩,那么有趣,总有那么多值得我们期待和发现的美……这样的种子播撒在心田,会长出什么小苗和大树呢?好奇,活泼,喜悦,天大的事儿都可以如此有趣……

特别推荐给大家一位心灵导师:杨钧岚老师。

我特别喜欢她的亲子课堂。

她在亲子课堂中说到,每天早上带着孩子感知小草和小花的幸福。小草小花都是幸福的,这就是幸福。天地万物为你所用,目的就是让你知道,你很快乐,你很幸福!孩子爬在妈妈身上时,妈妈可以问她,宝贝,你有没有感觉到很幸福。这就是幸福!

这就是在孩子心田播种感知幸福能力的种子。

首先妈妈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时刻跟孩子分享这份感知幸福的能力和感觉。

杨老师从来不存钱,她反复告诉孩子,赚钱是很容易的。只要你是快乐的,喜悦的,你就能够很轻松地挣到钱。之前,孩子的奶奶反复跟孩子强调,挣钱难,杨老师则把这个黑色的种子,从孩子心中捏出来,撤除掉,重新播撒上“赚钱不难”的种子。

这其实等于在播撒自信、阳光、富足、欢愉……让孩子未来能轻松从金钱的阴影和压力下跳脱出来,让金钱为我所用,而不是一辈子成为金钱的努力。

记得小时候,我们每个班里好像都有这样一种奇怪的同学,她手中永远有花不完的零钱,买东西从来不问价钱,一买好几份。甚至对她最好的朋友更是大方得让人发指,尤其是在那物质尚且匮乏的年代,她买任何好东西永远都是双份,总有给她好朋友的一份。

周围的同学有的羡慕她的好朋友,希望自己也能榜上这么一个大款朋友。

也有人会猜测她在拿钱买朋友。但是人家真的非要拿钱买吗?她不花钱的时候周围也总有很多朋友,因为她是那么开朗,乐观,永远喜欢微笑。

也有人会推测,她将来一定会因为没有钱而变得没有朋友。事实上,我们都没有钱,但不照样还是都有狐朋狗友?

当时的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那时的她距离我们有多么遥远的距离,这个距离不是空间的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

她已经被父母从小种下了那颗神秘的种子:物质是丰盈的,金钱是触手可及,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对朋友是要真心实意的……

我们却被种下匮乏的种子,直到现在,一辈子跟金钱不安全感不配得感做着殊死搏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孩子中心种下美好的种子,从杨老师的作业开始:每天带着孩子感受幸福。看看小花小草,感受微风拂面,亲昵地拥抱在一起,吻在一处,告诉孩子,感受到了吗,这就是幸福。

幸福无处不在。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真实妈妈的经验:如果您能给与孩子全部的注意力,他们将会永远记得你。

影响母亲养育效果的关键因素:表现出您对孩子的关注

将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的真实的成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以及自我接纳

真实妈妈养育心得:如果有哪一位母亲能明白专心地倾听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她的孩子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如果一位母亲能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儿,而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那么这就是她向孩子表达爱和接纳的一种方式。这个养育秘诀的关键不在于您要为孩子尽量多做些什么,而是要少做。正如古老的禅宗所说:“什么也不需要做,就是坐在那里。”“坐下来,倾听”,当您这样做的时候,您的孩子就会明白此时此刻在您的心目中再没有比听他(她)倾诉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说全神贯注的倾听是母亲给与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了。当然,这也是12个养育秘诀中最为简单的一个。它仅仅需要您在一瞬间做出选择——挂上电话、放下报纸、合上书,然后要让孩子确信您是心甘情愿地陪在他(她)身边,愿意听他(她)倾诉。而且它只需要您做出一些关注性的动作,例如看着孩子、轻轻地点头,身体略微向前倾,表现出您很感兴趣,所有这些动作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非常关心我;我可以和妈妈说任何事;她想听我说些什么。而这样做的一个隐含的好处就是:专心的倾听是维系母子之间深厚持久联系的基础。从现在开始,把倾听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您的孩子将会永远把您当作是一位可靠的决策咨询者、忠实的知心朋友以及耐心的指导者。

故事:

“她会全神贯注地倾听”

母亲的心肠是孩子的课堂。

——亨利?沃德?比彻(Henry Ward Beecher)〖ZW(〗〖HT5"F〗译者注:亨利?沃德?比彻(Henry Ward Beecher,1813~1887)美国___公理会自由派牧师,作家。口才出众,关注社会事务,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新教发言人。除了他的布道以外,比彻的著作包括《进化与宗教》等。

大多数的老师都承认有一些学生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6岁的里基?安德森就属于这类学生。他离开我的班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他。事实上,这个孩子是如此的特别,以至于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第一眼看到他时的情景。

那是在我做教师后的第二个年头,学校第一天开学的时候。我的班位于一个走廊的尽头,我站在班门口迎接我的一年级新学生。里基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正巧看到了他(准确地说,你很难不去注意他)。这个小男孩之所以这样引人注目,首先是因为他的确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男孩:他有一头猩红色的头发,明亮有神的蓝眼睛,圆圆的小肚子,长着雀斑的小脸蛋上透露出顽皮的神采。一看到他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微笑,因为他是如此的可爱。他看起来非常像1960年代流行的电视喜剧《安迪?格里菲思》里的小主角欧皮。其次这个男孩搞出的动静非常大,当其他孩子走向各自的教室时,里基却是蹦蹦跳跳地来到教室的(事实上,他总是蹦蹦跳跳的,看起来似乎他很喜欢这样的移动方式)。他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一边还大声地哼唱着罗杰斯先生的主题歌〖ZW(〗〖HT5"F〗译者注:罗杰斯先生,即美国著名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Fred Rogers),号称美国儿童电视之父。他主持的节目叫《罗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邻》(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创办于1965年。其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老成持重,在屏幕上显得和蔼可亲,其主持风格是注重感情交流,启迪儿童心灵。在节目中他常常会哼唱“邻里间美好的一天。”(我们都很熟悉这首歌的歌词“邻里间美好的一天”,但是显然里基只会唱这一句,因此他不断地重复唱着)。他的精力好像永远都用不完,总是那么兴奋。

当他来到教室门口看到我站在一旁的时候,他停了下来,闭上了嘴巴,意识到这个房间将是他的一年级教室。他看着我,咧嘴一笑,然后就探头进了教室四处张望。显然,我和这个房间都通过了他的检查,因为他平静地转过身,对我说道:“我将在这里度过我人生中最棒的一年。”然后他又兴奋地补充道:“今年我要将学习阅读!”

坦率地说,我喜欢他。里基的热情深深震撼了我,而他所表现出的自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要知道,阅读对于6岁的里基而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而里基之所以会来到我这个班,是因为这个孩子存在着严重的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不足等问题。对于里基来说,无论在哪一件事上要保持几分钟的注意力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的时候保持几秒钟的注意力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事实上,在我教过的所有的特殊儿童中,里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最短的。

开学几周后,我发现里基在艺术角活动区忙着把许多纸张剪成心形图案(这个时候大约快到万圣节了,我有些担心里基不理解各个节日所需的装饰品也不同的风俗习惯,担心他正在做的小图案不适合万圣节用)。但我所看到的情景着实令我感动:很明显,里基正在竭尽全力地想把事情做好,他吃力地把双面胶粘到剪好的心形图案上,然后又用蜡笔在心形图案上用心地写着什么。这对任何一个孩子而言都是一个单调乏味的事情,而对于一个有注意力缺陷问题的小男孩来说则更是如此。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什么是儿童学习障碍,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人们常常把它与学习困难、学习缺陷、学习无能等相混淆。学习障碍所包含的大量情况也很难确切地予以定义,如活动过度、学习无能、脑功能失调、轻度脑损伤、知觉缺陷、诵读困难等。1963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S·KirK)提出了学习障碍(learn disability)的概念,认为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于无法良好的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1983年美国几个关于儿童学习障碍的学会共同拟定的定义是:“学习障碍是指在求知、听讲、说话、阅读、写字、推理或算术能力上出现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学习困难通称,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即是由一个人的内在因素所导致的,虽然这种学习缺陷也可以与其他障碍(如感官损伤,智能不足,或情绪困扰)同时存在,或是由于环境(如文化差异,教育方法问题,处境不良)的影响,它却是因此状况或影响所直接促成的。”

学习障碍的定义虽有许多分歧,但以下四个特征却是公认的:⑴差异性。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如尽管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学习成绩却远低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该达到的成绩。⑵缺陷性。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这种儿童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⑶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因此,常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⑷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医学界把学习障碍看成是一组症状,表现出各种疾患:⑴儿童多动症。其主要特点为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多活动,难以安静,冲动任性,急躁易怒,或伴有学习困难、阅读、书写障碍,不服管教,说谎话等,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⑵儿童抽动症。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摇头、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等,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等。⑶特殊能力发育迟缓。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阅读能力和运算能力下降或明显下降,凡涉及这两方面能力的学习,其成绩显著低于实际水平。⑷发育迟缓。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衰弱状态,学习易疲劳,学习成绩普遍低下,而非某一单科困难。⑸品行障碍。经常说谎,有偷窃行为,经常逃学,到处游逛,和父母不能建立正常的感情等。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爷爷奶奶好,爸爸妈妈坏。”这是近些年农民工悄然离开后,不少不懂的宝宝对爷爷奶奶如实说。没有人教他们,也没有人这样说过,小小年纪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语,以表达他们对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把他们丢在家里的不满。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在“留守儿童”的感情字典里开始有了如此委屈的字眼。是呀,为了生存与富裕,许多青壮农民工年复一年的丢下年迈的双亲和撇开幼稚的儿童,到城里去打拼,从而导致长期亲情缺失,“留守老人”代管不力,“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问题成为盲区,何谈亲子阅读,让“书香”伴成长?亲情的缺失,让不少“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孤僻、怯懦是常见表现;隔代监护和独自生活,让这些正处在最需要父母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更加封闭。

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日渐重视,全社会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也与日俱增。不仅建起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及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等基础设施,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初,安徽省利辛县以“诵读经典、以德润身”为主题,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家庭,组织知名书画家写经典,党员干部读书示范行动,读书报告会和图书漂流等活动;组织结对读书、捐书共建,建设爱心书屋、爱心书库等。重点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农民工等群体提供阅读服务,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到“读书月”活动中来。此次优惠购书,是利辛县“全民阅读、书香利辛”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读书成为更多“留守儿童”的好习惯。

高兴之余,笔者不免多出一份担忧:除了利辛县外,还有许许多多同在一个学校的“留守儿童”怎么办?许多主题活动把他们拒之门外,“留守儿童”的“特权”他们无法享受,是否衍生为另类的歧视?难怪有的“留守儿童”回家品频频质疑爷爷奶奶:“你们为什么非要让爸爸妈妈出去打工?”

让“留守儿童”尽快闻到书香。事实上,不少地方的“留守儿童”确失了亲子阅读的关爱。因此,我们还需要全社会多一些关爱和帮助,关爱“留守儿童”不能只停留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关键要重在平时,重在实效,让“留守老人”带着“留守儿童”去读书,有个好场所、有本健康书,让“书香”伴更多的“留守儿童”们健康成长。

另外,孩子是天使,他们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帮助,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需要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快乐成才。如可以,可怜的天下父母,请深爱你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哪怕少挣两个“碎银子”,也要尽快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来享受“世上只有爸妈好”的天伦之乐!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篇七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各个环节: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都对学习及其过程有影响。就学生本人而言,主要是学习能力问题,即对知识的理解、组织、贮存及回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当儿童在获得知识上发生困难时,统称为“学习问题”,其原因包括教授方法、学习方法、兴趣、动力、情绪紊乱、环境条件不利、智力水平差等。学习不能(1earning disability)(有人称之为“学习困难”)一般分为二类:一类为普遍无能,即精神发育迟缓引起者;二类指特殊性学习不能(special 1earning disability),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所能期望的成绩相比显著落后。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维、拼音、数学运算能力差等诸方面。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将“特殊性学习不能”作为“学习不能”论,因此,普遍无能即被排除在外,本章也不予赘述。但“学习不能”这一名词的应用似有不妥之处,“特殊学习障碍”一词似乎更接近于实际,值得今后探讨。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脑功能异常

根据近代研究,特殊学习不能多为先天性脑发育上的异常所致。另外,一些病人属家族性的。

1、遗传因素:小儿的个性、智力均受遗传的影响,部分学习不能儿也有家族倾向。另外,某些染色体病、遗传代谢病也与学习不能有关。例如部分Ducheme肌营养不良,__Y综合征和__X综合征患儿,智商虽可大于70分,但通常有言语障碍,特别是阅读和拼写功能;Turner综合征患儿智力一般正常,但操作性智商多偏低,画人试验、数学计算、左右分辨多有困难。

2、妊娠因素:胎儿慢性低氧血症,宫内发育迟缓,分娩前出血,妊娠毒血症时,小儿长大后可能与其多动、学习障碍、注意力分散、视觉—空间障碍等有关。妊娠期间感染、理化因素、特别是酒精、烟及其他成瘾性药物可导致小儿学习不能。

3、疾病:小儿早期患营养不良时,可能引起识别力和注意力方面的缺陷;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都会使小儿学习成绩下降,记忆力、视觉—空间运动功能、动手能力以及手眼协调等发生障碍。

(二)药物

巴比妥盐类、三环类抗抑郁药、茶硷、苯妥英钠、安定、利眠宁等可引起多动。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及着色剂酒石黄偶可引起多动。被动吸烟认为是多动,学习成绩不良及某些躯体问题的一个原因。

(三)心理因素

父母及学校对儿童要求过高或相互矛盾可造成小儿心理上的冲突。儿童学习上的紧张情绪、怕失败以及完成学业的强迫性愿望等可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阻滞、不感兴趣等。各种心理因素可破坏儿童主动学习的企图,影响了选择性注意、记忆及认识活动,从而招致学习问题。

(四)环境因素

父母对儿童学习漠不关心;或因暂时学习成绩不好受歧视,打骂;或性别歧视;或父母酗酒、家庭磨擦、父母离异;或父母的其它不良榜样等都可造成小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及缺乏安全感。父母的教育水平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小儿的精神状态。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着儿童学习潜力的发挥,从而造成学习问题。

[临床表现]本症是学龄儿童的一种常见问题,其病发率达5%—10%,以小学2—3年级病发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6—10:1)。

特殊性学习不能,根据美国教育部门及公共法所给予的定义主要指儿童在有关理解或应用语言(口语或书写文字)的基本心理方面存在一种或多种障碍,其可表现在倾听,思考、讲述、诵读、书写、拼音及数学演算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因而学习不能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①语言表达困难(听、说困难);

①语言书写困难(读写困难);

⑧数学学习困难;

④推理困难(思维和概括困难)。

不包括由于视力、听力或运动障碍、智力迟缓、情绪紊乱或环境不利等引起的学习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5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