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最新7篇

发布时间: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教育具有社会性、个体性和教育性三种价值, 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7篇《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德育论文的范文:《论中学生德育教育》 篇一

【摘要】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一切教育在于形成品德,中学生德育教育是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及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影响学生。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及思想特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德育教育评价系统等四个方面,浅谈了编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

随着时代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迫切,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中学时代的人生黄金时期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从思想教育心理特征学生自身实践锻炼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鉴和帮助,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掌握心理及思想特点

掌握中学生心理性格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寓德育教育于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学生自身来讲,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争强好胜,这是优点根据这些性格特征,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利用引导,讲课要考虑到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如: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扮演各种人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在扮演角色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而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的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从我们中学生的现行教材的编写中也体现了这一点。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思想教育性极强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爱劳动所以教师要注重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解惑的全过程,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不失时宜地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培养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良好习惯,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教育重要性

中学生德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没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对社会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德育教育方法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的关键,德育教育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凸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弘扬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实质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内化为他们的人生准则,学生以主体的资格主动参与德育活动接受价值观道德情感和秩序,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形成一种主体性与独立自主的品格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让学生被动服从,而要聆听学生的种种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善恶美丑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学生不再怕老师,师生关系融洽,既提升了教师,又改变了学生当下的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的实质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培养人关注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德育教育是中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要使学生学会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过程就是人的成长的过程,是人性丰富,圆满的过程。

三、在社会实践中去感受教育

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可以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而且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

四、建立中学德育教育评价系统

首先,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反省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进步;其次,集体评价,以学生组织或学生群体为单位,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做到互相监督和鼓励在别人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比自我评价来得更为客观和有说服力;再次,教师评价,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并引导其改正;最后,反馈评价,以点对点的方式,学校可以评价学生;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学生也可以评价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学校德育教育不足的地方,学生可以大胆指出,并附上建议,学校与学生互动评价形成一个循环的德育教育评价系统。

结束语: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推动道德生活变化,必然出现新的道德问题,这就要求德育内容必须适应现实,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和充实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德育教育内容要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的德育传统,中学德育不仅仅停留在感情激发上,还必须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在理性上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把情和理结合起来,既强化学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认识,帮助他们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因此,必须致力于培养中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德育得到最优化的实际效果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目的是培养中学生具有合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做一个忠诚服务国家的适应我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社会的好公民中学生德育应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不能割裂历史传统。

德育论文 篇二

题目:浅谈和谐师生关系建立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学生要发展,教育质量是关键。实践表明,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我从教已经十多年了,我深知和谐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我紧记于心并付诸行动中,我把真爱带给我的学生,我爱他们并尊重他们。而学生也看到了我做的一切,从心里和我的距离拉近,我也渐渐感受到了学生对我的感情。得益于这种感情,我的教学成绩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但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

1、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归根到底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与学生打成一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喜欢上某位老师从而喜欢上某种科目,提升教学效果。可是如果和学生走的太近,没有一点距离的话,结果会背道而驰。不能只做慈母,同时还要做严师。我就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由于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想尽最大努力和学生搞好关系,因而从某些程度上纵容了学生。比如我的课上,我从不要求他们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做好,只要他们认真听课,坐不坐正我觉得无所谓,还有如果我在课堂讲到难题,他们讨论我也能接受。刚开学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课上都能保证认真听讲。可当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开始浮躁,有人做小动作或者由讨论问题演变成了说闲话。这个时候我再去管理,就有些难度了,不是他们不服管教,而是他们认为和我的关系好,不害怕我,即使是我在训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觉得像在开玩笑好玩。而我心里也有了障碍,因为这群孩子们对我的感情很真挚,平时对我很好,有时候课间会主动和我谈谈家里的事,谈谈自己的心里话,有什么烦心事也跑来和我交流。所以到本该狠狠批评他们的时候,我却有点不好意思把话说太重,而批评的轻了他们不以为意。所以我意识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2、德高为师,坚持原则性

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我要从道德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一个道德典范,这样管教起来学生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遇到比较刺头的学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和他“斗争”到底。比如说发现学生上网玩游戏,即使他在家玩,也要管到底,只要老师坚持学生才会妥协。还有一次,我正在上课,有个同学来晚了,“砰”的一声推开教室的门,然后大摇大摆地进来了。我强压住怒火,说道:“谁让你进来的?请出去。”他瞪了我一眼,我瞪着他,有半分钟,他妥协了,最后出去了,又从前门喊了个报告进来了,我松了一口气,这场斗争我赢了,为我以后在班里进行有效的管理打下了基础。不然以后在班里,老师再想管理就难了。所以我认为老师先修身,然后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起来,然后“天下”才能好治一点。

教育专家说,一个成功的老师就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于是我觉得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教师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依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担负任务和解决问题,学生的行为就会倾向维护这种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习,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尊敬、信赖教师,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意见,从而避免由于人际关系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教师教学态度的事件发生。

德育论文 篇三

题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索

摘要:小学是每个人一生的第一步,心理学相关知识表明,小学时期是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小学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拥有特殊地位,他们要认识到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真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重视养成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树立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意识等途径积极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德育 教学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做人是做学问的前提,德育工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小学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这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为小学生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的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个无所不知的人,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这决定了小学班主任的言行对小学生有巨大影响。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认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地牢记住这一点。目前,中国进入了各种矛盾突发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班主任必须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扩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真正地把德育工作做好。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书与育人工作相互脱节

目前,部分地区的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课程。部分学校将德育工作的教学任务分给了其他任课老师。这样,学生很难获得专业的思想品德知识,很难讲德育方面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学校的做法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将影响学生整体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势必将影响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没有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

部分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没有弄清楚每个学生在思想观念、家庭教育、生活环境、身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由于没有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使得每位学生难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每位学生没有学会收集与德育相关的资料的能力,也没有积极性参与相关的活动。

(三)部分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有限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对德育的认识水平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爱国、勤劳、诚信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积极引导。但是目前,部分小学班主任还没有认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学中采取机械讲授的教学形式,这样势必影响了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对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接触的时间最长,交往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班主任的形象具有示范作用,他们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必须先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更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学生。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班主任通过学校的合唱比赛、运动会和日常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统一到班集体的建设上来。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班主任要精心策划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人。

小学班主任要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塑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小学班主任,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要不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小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航人。

(三)树立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意识

小学生性格的养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仅依靠小学班主任自己来完成德育教育是不可能的。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在强调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要利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要保持和每位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就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交流,共同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要着眼于整体性的教育改革,依靠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共同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品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学校内部要形成统一的整体,树立整体观念,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成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总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逐步改善和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一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浇灌,用心管理,也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努力。

德育教育论文2400字 篇四

《立德树人:学会做人的教育》

【摘要】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任务。为此,本文从道德是做人的根基,遵纪守法是做人的底线,爱国是做人的天职,公民意识是做人的准则,厚德、包容和正义是做人的内在修养,明礼诚信是做人的基础六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进行做人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做人教育

做人的内涵是广泛的。毛泽东同志曾提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改革开放后做人的根本性要求;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做人教育的强化和更高层次要求。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德不可能自然形成而需要立,人不可能自发成才而需要树。这与我们的传统要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对内要注重个人修养,先学会做人;对外要有社会责任感。

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天经地义的责任,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是做人的根基

道德在古今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儒家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到当代“扶起老人大讨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系列“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孝心少年”评选等等,无一不道出道德在塑造心灵、报效国家和实现理想抱负中的重要作用。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我国基础教育应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任务,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融合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让学生在积累学科知识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遵纪守法是做人的底线

遵纪守法的本源是道德良知,人要自爱,要爱他人,起码应该做到“不逾矩”,这是做人、做事行为的底线。运动场上,各类竞技比赛、球类比赛都不能越出场地周围的边线,做人,更不能堕落于底线之下,在道德、纪律与法制上,是连“擦边球”也不能打的。底线,是是非善恶的分水岭。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正在大力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深入人心,学校做人教育除了普及法律知识,还应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使每个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既要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和合法权益。

三、爱国是做人的天职

爱国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国家来说,需要大批忠心、爱心、用心的热血青年;对于个人来说,爱国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和责任。今天的青少年,如果只能津津乐道于“苹果”、阿迪达斯,而不知道四大发明,那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和悲哀,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和罪过。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既知道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更要知道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立足现实,面向世界与未来的情怀。我们惟有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催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和动力,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才能挺立脊梁、奋发图强,产生报效祖国的恒远力量。

四、公民意识是做人的准则

近年来,我国走出国门的公民愈来愈多,在一些人身上表现出污言秽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毁坏公物、不讲秩序、恶拳相向、低级趣味等,这些都是公民意识水平低下的问题。公民意识缺失是中国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落后最甚的地方,这与我们公民教育的不成功有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公民教育列入国家政治发展目标中,至此,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的现代诉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课堂创设情景、体验生活,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做好面向全体的公民意识教育。

五、厚德、包容和正义是做人的内在修养

厚德是一种胸怀,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厚,就是深厚的意思;德,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生活、做人做事等,它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君子应如大地一样包容、承载万物,修养自己的品德。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被称赞为大的,无不能容。正义即“正确的意义”,它是一种趋势和潮流,但经常会遇到阻力,因为人性既存在着自私、邪恶、自虐、欲望膨胀等与人类共同发展相违背的天性,又存在着公心、善良、追求幸福、克制、忍让等具有人类特色的人性,所以“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成为大家普遍认同的做人原则。

六、明礼诚信是做人的基础

明礼,即懂得礼仪,也就是讲文明礼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进步的外在的反映。诚信就是说真话,道实情,守信用,讲信任,其核心是引导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古人云:“立信才能立业”,“人之所助,信也”,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诚信二字的份量可谓沉甸甸的。明礼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走来,一直绵延延续至今,浸润着国人的心灵,不断的提升国人的素质。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公民要充分认识到明礼诚信的重要性。个人生活、交往需要明礼诚信,社会的建设发展需要明礼诚信。明礼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源泉和动力,是市场链条良性运转的润滑剂。二是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及每个公民都要积极开展和参与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三是建立严密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对那些不讲文明礼貌,粗俗、野蛮的不文明行为,对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行为,必要时要用法律来管理,用制度来保证。

参考文献:

[1]潘晓婷。育人以立德为本[N];阳泉日报,2011年。

[2]甄珍。落实《纲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J]。班主任,2010年10期。

德育论文 篇五

摘要:当前在音乐教育中加入德育教育,其主要方法有歌曲渗透与欣赏渗透等,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探索,实现多方面、多角度的德育渗透,以使音乐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所起的效果更加突出。

关键词:教育方法 音乐课 品德渗透

音乐教育在教会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新音乐课程标准里面,便明确指出了音乐教学应当具有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热爱意识作用,应当具有培养学生优良行为习惯与集体精神的作用,把音乐课里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好,是音乐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1、歌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比如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较为生动地描述出了黄河船夫穿过激流滩的豪迈气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第一步要教会学生演唱该歌曲,待学会歌曲演唱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舞蹈史诗“保卫黄河”与“松花江上”片段。同学们可以听到并真切感受到当时那段激扬抗争的岁月,并将这种激情带到音乐学习中来,有了形成激情的基础,同时也少不了技巧的科学表达,可以说技巧是满足思想感情表达的方法途径。于是课堂教学进行到艺术加工与磨炼的过程,此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速度:授课速度准确与否,同音乐本身感情表达得充分与否有直接关系,如果授课节奏太快,则体现活跃有余而体现雄伟不足,如果授课节奏太慢,则学生接受有余而生气不足。两者不用说达到德育教育目标,就是音乐教育自身的目标也很难完成。

还有一个是相关爱国歌曲的渗透问题,黄河船夫曲是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这个主体引申开来,给同学们介绍其他类型同时代歌曲,并顺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饶,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早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时候,国家所展示的自制先进武器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后不管谁侵略我们国家的一寸土地、残杀我们国家的一名同胞,大家就要同他血战到底,我们爱好和平,但是却会把侵略者全部都杀掉。这首歌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相应的,其他歌曲也无不蕴含着这样那样的精神食粮,教师完全可以把其中的精髓提取出来,供学生咀嚼掌握。

2、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首,以爱为基本线索,学生学习本首歌以后,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心灵同音乐间的无障碍沟通,了解爱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深切领悟音乐本身的无穷魅力。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先要求学生饱含深情地演唱,在自我演唱中领悟歌曲的魅力与境界。整节音乐课以欣赏、演唱、感悟作主线进行连接,在感悟拓展的环节,可以适当插入PPT课件,用相关的温情音乐当作背景,给同学们展示出大量的具有震撼力的爱心照片,在不同人物角度中使同学们感悟到爱在生活中的珍贵,帮助同学们用更加新颖独到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并把所思所感形成文字写出来,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关怀关爱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课件欣赏教学,同学们能够很好地体验出爱的伟大,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并会将这种情感带到课下的生活中去。

3、探索德育渗透的新方法

教学改革是持续向前发展的,这给多种教学方法的利用提供了方便,原来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被打破,给德育教育渗透带来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

(1)根据教材目标讲述音乐故事。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把古今中外的音乐趣闻、音乐家故事、作品见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知道,或者是预先使学生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做自主讲述,这样学生的心里便可以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形成不可小视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欣赏学习古曲“高山流水”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给同学们讲解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逢知音这个故事,一方面能够利于学生对乐曲达到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回顾了古代历史中的相关记载,加强了大家的古代音乐认知,对于全面提升文学素养,养成民族自豪感是有利的。

(2)与音乐有关的游戏。

游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年龄段越小,游戏的魅力越大,它能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个性,培养其坚毅好胜、团结友爱的精神与互相帮助的美好品质。比如,在学习音乐情景剧阳关三叠、音乐游戏西游记等部分课程时,教师就完全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里,同学生们一起进行游戏,让音乐和游戏同时培养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

(3)适当的竞赛。

按照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学生实现适当节奏创编、歌词创编一类的竞赛,以达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这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竞争方面的意识。

(4)增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率。

使用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可以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如在欣赏配乐诗朗诵“春之歌”的时候,便可将多媒体技术发挥到极致,展现出优美的青山、鲜花、草地、流水,展现出和谐的诗朗诵效果,学生们一边看一边听,从而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同生活间的密切关联,使学生增强对艺术魅力的体悟与认知能力,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珍惜时间意识熏陶。

4、结语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只有具备强烈为学生负责的意识,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在音乐课堂内外加入德育教育内容,其现实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未来教师应当更加注意德育教育的意义,给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造就素质的土壤。

参考文献

[1] 张佩茹。初中音乐课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9)。

[2] 熊斌。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2002(5):25—26。

[3] 赵素珍。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39。

[4] 文静。浅析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8):98。

[5] 任永红。让孩子在艺术的殿堂中快乐成长―― 校园文化艺术节有感[J]。音乐时空,2011(9):84—85。

德育论文经典范文:试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六

摘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教师的品质和素养不仅是教师发展的前提,还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全面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并联系现实提出了建设职业道德的途径。

关键词: 教师 职业道德 德育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人生三种境界”有精彩论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如下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用此语来描述从事教育的心路历程也十分恰当。刚出校门,带着课本知识,踌躇满志,此为第一境;实际教学中问题多多,饱受挫折,此为第二境;辗转苦思,幡然醒悟,此为第三境。第三境就是悟到教育的真谛:爱。

教育起源于爱,爱完美了教育,爱永远是人类的主题,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师爱为师德之“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爱叫敬业,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叫爱生,学生对教师的爱叫尊师。

在这里我们把师爱设定为这样的公式:

这个公式表达为:一是师生的爱是平等的,互相尊重,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回报的,互相效应,教师鞭策、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当学生得到充分尊重、理解,并且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才能充分成长。

我们施教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富有感情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而不是高高在上,师道尊严。譬如: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在校园里或在路上,只要一看到教师都会深情地叫一声:“老师好”,可有的教师骑着车视而不见,“勇往直前”。

这导致学生以后再遇到到老师时也会一声不吭,这种行为违背了教育规律,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再者教师作为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楷模,更应该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手势、一个问候,都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肯定、关心、支持。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一个契机,发挥教师示范、引导、教育的作用。

你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你,就会喜欢你,喜欢你教的学科,甚至喜欢自己的学校。反之,教师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不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学生怎能喜欢或你所教的学科?有的学生所谓的学科“瘸腿”,如语文考试都是优秀,数学却不及格,难道能说这个学生的智商有问题吗?不,很有可能是学生对你老师,对你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他不喜欢你,因此不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相处呢?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从爱的角度看,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教师如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你的学生,尽了你应有的责任,你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苏同学,他的智商很高,就是非常顽皮,从接手这个班到期中考试时,他数学考了92分,可到后来两次单元测试时都只考了40多分,上课时不听讲,课堂作业不按时交,家庭作业不做。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第一次找他谈心,他不理我,谈话的结果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

后来,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是因为我嫌弃他字写得太差,曾简单粗暴地把他的作业给撕了,并要他罚抄作业50遍。这导致他不喜欢我,也不高兴学数学了,要让我教的数学成绩在年级中倒数。我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买了几本新本子和一支钢笔,把他带回家,和他谈心,承认老师上次粗暴地把他的作业本撕掉是错误的,并认真地指导他写好字,把数学作业补做好,愿意和他交朋友。

从这以后,他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书写也很认真,每次考试,他的语文、数学成绩都是优秀,同学们还选他当小组长。实践证明,上述师爱恒等式是成立的,教师能尊重、热爱学生,学生就爱老师、爱学科、爱学习,教师的爱就得到回报。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胡锦涛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落实这一思想,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教师的品质和素养不仅是教师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示范者和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孔子《礼记劝学》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应该把挑战当成机遇,不断学习进取,才能把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济。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阮成武。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德育教育论文3200字 篇七

《德育教育的核心:学会做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接着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学;责任感;亲情教育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德育工作实效低的主要表现

1、逆反心理

对德育和德育管理存在一种厌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在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时,表现得烦躁、敷衍、漫不经心,甚至和老师顶撞、争吵。在一些班级里,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被孤立,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却能得到同学的支持,班级里缺乏正确的舆论,班风不正。

2、学风浮夸

一些学生学会了夸夸其谈,在作文中,在班会上,在外人来校采访,开座谈会时,他们会说上一气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空话。常常还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仿佛一些学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会用自己的嘴说话,千人一面,百人一腔。教师怎样说,学生就怎样说;校长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讲。德育教育留下的是生吞活剥的窘态。

3、双重人格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或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是非分明;但回到家里,或是老师不在时,却呈现出另一副模样:懒惰、消极、自私、追求高消费、贪图安逸、害怕困难、不肯吃苦、任性,甚至不可理喻。

4、言行分离

言行不一是更为普通的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嘴里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表现一塌糊涂。表决心、写作文堂而皇之,实际行动却差之千里。批评别人,振振有辞;轮到自己全是歪理。这些学生认为,那些好听的话,就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根本没人能做到。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道德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解决好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外,德育教育自身也存在;一是德育的要求过高。教育讲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但在德育教育上就不够。德育要求起点高,讲全面。如对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大讲特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理,他们能搞清楚吗?二是德育内容在系统上安排上的缺乏。德育教育现在非常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虽然都安排了,也有人上课,但是只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表面上,根本就没有真正进行心理辅导;三是德育教育在工作组织和时间上缺乏保证。现在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有些地方都忙于课程改革的“改”,而忘了德育教育始终是课程改革所隐含的一条主线,应该是课程改革越深入,德育教育就会越成功,应该是课程改革与德育教育是并驾齐驱的。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及现在德育教育所处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趁“课改”的同时,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改革,而我认为德育教育的改革的核心应当强化做人教育。强化做人教育,很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多以活动的形式,不要多教条,要结合“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抓起

责任感是影响做人最基本的问题,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在这些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等来培养,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承担责任,克服他们的惰性,并适当的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亲情教育

曾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的出生年月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无法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别的老人。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而,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如以“爸爸,我为您过生日”,“妈妈,您辛苦了”等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3、开展学生的挫折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说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骄傲。一遇上什么困难、挫折,要么丧气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轻生,以求解脱。因此,挫折教育成为必需。在学校,多开展一些如军训、社会实践、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

4、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

不满足于现状是建立一个新世纪的必要条件,幻想是创造的开始。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和守旧势力的阻挠,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平”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会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5、增加学生的协作教育

现在,一再强调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和仇视他人的心理,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势必阻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作。九八年的拱洪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强化学生的自制教育

拿破仑说过:“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自制是孩子们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社会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而有较强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见别人取得成绩,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而是平等相待、平常相待……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工作者们为之奋斗最终的目标,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汤云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07(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0 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