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格式(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如何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格式》,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学术论文 篇一

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

股市有风,入市需慎这句老生谈,然而者易被蒙蔽了双眼,尽知道股市里一赚二平七铁,可侥理作祟,之自知、阅不足,致不正确自己力以及正确评估自己承受风力。之股市错复杂,令人摸不。不有价格走不可摸,风系数不可估计,还有者过度为,这些阻碍了股市发展,剧了股市风。没有人确无误地股市情,即使股神巴也不例外。此,在股市浪潮中要获高,就要着高风代价,天不会白白掉馅。

二、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数处理

本文究股票市经济发展者之间关系。选取个量为股权融额(GQRZ)和经济发展(GDP);所用年度数取自年《中统计年鉴》、中证监会以及海证券交易所和圳证券交易所披数;每个量样本间跨度1993-20xx年,样本容量为20。

(二)证分析过程

1.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本文通过对量协整来探究经济发展和股票市之间否有期稳定关系。第一步先对间量序列及其差序列平稳性检验,此确定量单整数。这里采用单位检验方法ADF检验。ADF检验表明,对于原量平值,单位原假设不在5%性平被,其一差量也不在5%性平被。但其二差量在5%性平被。即所有量平值和一差值不平稳,其二差值平稳。此满足协整条。

2.协整检验协整方程

第二步协整检验。要协整检验,前须满足协整检验要求个量单整量,只有当它们单整数同,才可协整。由第一步平稳性检验可知,LnGDP和LnGQRZ为二差平稳序列,我们可以协整关系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协整向量个数无P值为0.0253,通过检验;协整向量个数至少1个P值为0.3801,没有通过检验。由此可见存在一个协整向量,说明LnGDP和LnGQRZ者存在期稳定关系。由协整向量可协整方程,协整方程为:LnGDP=0.7137LnGQRZ+ECMt(ECMt为衡误差)。协整方程表明,股权融额每增1%,经济发展动为0.7137%。股市发展经济发展正向关系。

(三)向量自回归模型

向量自回归(Vecotratuo-regression)模,指在一个有n个被释量VAR模中,每个被释量对自以及其它被释量干期后值回归。它不以格经济理论为依。

1.脉冲应函数我们可以判定VAR模构稳定

为所有征模倒数小于1,处在单位圆,从而可以一步通过脉冲应函数和方差经济经济增和股票市者关系。用Eviews6.0软,选择后期度为10期,GDP和股权融额脉冲应函数图。图2表GDP对GQRZ脉冲应:予股权融额冲击,GDP期会同向,但程度不明,期来趋于平稳;图3表GQRZ对GDP脉冲应:予GDP冲击,股票市开反向,不过持续间较暂,从第2期开正向反映,中后期虽然有过暂反向,但波动幅度并不大,期来还趋于平稳。

2.方差

方差(variancedecomposition)通过把每一个生量波动按其,一般用方差来衡量每一个构冲击对模生量对重要程度,并估计量和对效应大小。方差表明:经济发展对股市发展方差贡要大于股市对经济发展方差贡。经济增对股市发展方差贡增幅较大,由最3.35%增至31.07%,而股市发展对经济增促作用有,有股票市波动还有可会对经济增造应影。

3.格兰杰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我股市发展经济发展之间有期稳定衡关系,接下来就要验证者否构关系。此可以用Eviews6.0软中Granger检验来考察者间关系。别一点,格兰杰关系于息传递,而不同于逻辑关系。原假设H0:量x不Granger引起量y;备择假设H1:量xGranger引起量y。检验见表5,表明:在后期为2期,5%性平下,量LnGDPGranger引起量LnGQRZ,即原假设H0;但量LnGQRZ不Granger引起量LnGDP。说明了经济发展股市发展格兰杰原,但股市发展并不经济发展格兰杰原。这意味着1993-20xx年期间经济发展股票市发展单向关系。说明经济发展不推股票市发展程,而此论经济理论本一致。

三、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了我股票市,并用协整检验VAR模究了1993~20xx年我股票市经济发展关性。证究表明,股市发展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关关系,即经济增促了股市发展,而股票市对经济增作用有,这其中要原我股市发展处于级,日渐暴问却无法及有效地决,包关配制不全,理念大多缺乏理性,这就会致股票市源配臵能,能供适制引会资有效流动。问,我应当以三入。先,引资者资念,使其。于资者说,买卖票重,资,源本靠热操,格差;其次,强公建意。众所周知,高目ъ,但能一味为了,知道一味钱略应当担。为,公必无立w这六字箴,要有意意;,要发挥有w。强票市场,完善票市场制度,绘票市场,演了一持帮助市发角色。就IPO重说,市场资中炒热,极击了市场整运行。一些连行,如飞天、一堂沙艾。其中飞天11连39发行136。可,我应完善发行制度,、创中小制度以市公融资制度。这能善经济发市发单制,票市场经济发动,中市能经济表,发挥晴表w,动中经济又好又腾飞。

如何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格式 篇二

按;_______规定,对出版的每篇论文均要求作者签署一份正式的书面版权转让和出版合同。请填好下列空格并签字后将原件寄回;_______编辑部。在收到经作者签字的本合同后,论文方能正式出版。根据中国; 作者可选用电子签名方式签字,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本合同寄回编辑部。编辑部专用电子邮址为 _____________.作者与编辑部双方经协商,就在;_______年度论文集上发表论文 (题目:_ _ _ _ _作者:_ _ _ _ _) 的版权转让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1. 作者保证上述论文是原著,以前从未出版过,也没有侵犯他人已有的版权。

2.如果仅由一位作者代表全部作者签字,签字的作者保证他(她)有权代表其他作者转让该版权。

3.作者允许编辑部使用上述论文的专有出版权、发行权。专有出版权、发行权指拥有以印刷品或光盘、数据库、电子书刊以及上网等形式出版、发行上述论文(以全文或文摘的形式)的权利。不过作者在必要时仍享有在非纸化文本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地为宣传科普知识或交流学术思想而转载本论文的自由。但是作者保证在转载时注明已从;_______编辑部获得本文的转载权。

4.根据《著作权法》第14条的规定,编辑部享有;_______年度论文集和期刊整体的著作权,作者享有上述论文的著作权。版权转让出版合同范本

5.上述论文以电子书刊形式在;_______年度论文集上出版或以其他方式出版后,编辑部不收取作者任何费用,也不支付作者稿酬。

6.中国作者如方便可以通过公证机关对所签署的本合同进行公证。但是根据国际学术刊物的惯例,;;_______对此一般不作严格要求。作者按中国电子签名法实行电子签名后,即能使本合同生效。

7. 其他未及事宜,若发生问题,均按照中国规定处理。

8. 该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签名:日期: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755字编辑推荐:d文档

法学论文 篇三

摘要:法律意识作为法律现实的民族精神文化,既真实的反映法制现代化状况,又必然反作用于社会法律实践,从而表现并引领着法制现代化建设。本文在论证法律意识在法制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法治;现代化

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作为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成员基于现代法制实践而对现行法律制度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合理性的主观心理反映。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第一,主宰一切社会生活的形式和手段是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存在超越宪法和法律的所谓特权;第二,法律意识作为一种非人格力量,是用以特殊的理性原则建构起来的法律程式从关注和关怀人的终极运层面切实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从而全面实现社会正义;第三,每个社会主体所追求的自由、平等,权利和秩序等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因而人们都理应自觉的以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中国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个治国方略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法制现代化不仅表现为具体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方式的现代化,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则在于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社会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进程,是全面推进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法律意识现代化在法制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成员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是法律现实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映现。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不仅蕴涵着法的本体,决定着法的价值取向、法的社会功能和运作机制,而且直接决定着公民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任何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也离不开建立其上的公众意识,而且,法律意识作为人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上层建筑,必然反作用于其赖以产生的社会法律现实,因而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必将极大的推进社会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法律意识现代化是法律制度现代化的精神标准和社会综合评价尺度。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法律传统,它体现着社会成员对国家法律制度的认识水平、价值取向、行为自觉性以及对该法律制度的支持态度和心理接受能力等法律精神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由传统社会范型向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系统模式的演进,法律意识也必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现代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备有助于改变人们关于法的形式合理性观念。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体现在法律条文的严整性和法律规范的完备、和谐与统一,而且表现在法律实施的有序和高效、法律监督的广泛和有力,从而使人们很容易基于法律的工具性特征,对现行法律的表现和存在方式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现代法权关系的确立培育着人们的法律情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由行为与理性自(他)律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法权关系的建立把个人权利的主张与社会利益的维护统一了起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使得人们在追求平等的同时更能坦然面对差别,现代法律制度在维护人们权利的同时也使人们履行义务成为自觉行为,过去“轻法”、“畏法”心理也逐渐转变为自觉守法、用法观念。最后,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必然赢得社会主体对法律的尊敬和崇奉,有利于社会成员法律信念的形成。法律信念是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最高目标,它是人们对法律价值的高度认同,对社会生活中自由、公平和正义等需要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这种对法律现象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归依感,不仅是衡量一个社会法律制度现代化的精神标准,也是一个社会法律制度现代化的社会综合评价尺度。

2、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能够增强公民对社会立法的补白功能

在快速发展的新型社会条件下,法律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使它经常不能适应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因素常常导致立法工作难以跟上社会生活对法律的需求,出现某些法律调整的社会真空。在这些无法调整或因法律不完备、不健全而不能完全进行调整的社会关系领域,法律意识往往能起到一种拾遗补缺的作用,即社会主体能够根据他们的法律意识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填补立法空白。例如当代克隆技术、试管婴儿、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给立法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国家机关有时难以在这些领域及时立法。在法律出台滞后和现有法规欠完备的条件下,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的调整和补给功能。

3、法律意识现代化有助于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

一方面,法律意识在司法(执法)机关及司法(执法)人员将法律规范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中时,其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对法律精神实质的理解程度,并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执法用法和法律判断的正确与否,而且在遇到法无明文规定而客观上要求他们做出决断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依据自身已有的法律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合理地做出判断,保证司法和执法活动有效进行。另一方面,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必然提高公民守法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行为保证良法实施。由于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基于理性认识万里在心灵深处产生了神圣的体验,因而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必然形成对法律的全面尊重和崇奉,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人类之所以选择法律并遵守和维护法律,根本因素是利人利已的内在需求,而非外在强制。①

4、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有助于强化法律监督

法律意识现代化不仅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活动中人们对正义、秩序、安全、公平与幸福等终极价值的憧憬与追求,而且表现在对法律现实的热切关注和对法律运行过程是否合乎法律精神的评价。一般而言,人们的法律知识越丰富,对法律的信仰、依赖越强,则参与法律监督的积极性超高,社会法律监督的效果也越明显,其对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也会越大。

二、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

由于法律意识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和外延,加之意识本身的高度内化,要想精确把握一个国家公民群体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这里只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特征作一些大致的评估与分析。

(一)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议和法治理论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特别是公民法律意识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现代法律意识的特征已开始形成,如主体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责任义务意识、积极守法意识等都有所提高,但是,因中国长期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潮的影响,公民的法律意识中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形成了我国法制建设中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交织的状况,特别是产生了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许多公民仍习惯于按照传统观念参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给予“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之器,渴望“法立而无犯,刑设而不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并给我国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即“领导人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治信念的动摇成为法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②

(二)积极态度与消极心理并存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在我国居统治地位,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在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上,他们通过现实生活教育和政治教育,逐步明了社会主义法的性质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对现行法律的评价上,尽管大多数人的评价是感性的,但他们从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角度,一般都肯定了现行法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应用现行法律去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与上述积极态度相反,由于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又存在不可忽视的消极态度,他们对相当一部分法律规范和法制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宁愿信赖政策或某些行政部门,因而往往把自己置于现行法律调整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得也不愿意去运用法律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1、宪法意识弱于部门法律意识。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宪法意识在整个法律意识中自然居于核心地位,并成为衡量公民法律意识的尺度。然而在我国许多公民的心目中,宪法的作用却被认为低于其他部门法律的作用,公民对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和基本法的了解远低于对施加人身强制法律的了解。

2、民法、经济法意识弱于刑法意识。由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过去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刑法作用相对突出,“重刑轻民”的历史传统是我国公民现行法律意识的倾向,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调整和公民权利的全面保障用用没有充分认识。③

3、诉讼法意识弱于实体意识。诉讼法和实体法本来是相辅相成的,但由于我国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对诉讼有着陈腐偏见,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犯,往往寄予希望于“法”外调解,不愿在法庭上诉诸法律,即使参与了诉讼,关心的往往是审判结果,忽视审判过程的法律意义。

(四)法律意识层次有待提高

我国公民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社会法律现实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得到的,因而难免带有片面性,对法律的认识能力也难免带有感情色彩。此外,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法律事务均由非法律专业的人操作,一些法律教育和司法实践往往偏离甚至背离法律,加上公民文盲、半文盲的存在,则必然使我国公民中的绝大数人的法律意识处于片面的不系统的法律心里层次,处于法律意识发展的初始状态,因而难以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

三、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那么,如何才能使人们从传统的厌诉、畏法等消极观念中走出来,养成一种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从而树立起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法律信仰呢?

首先,在于法律认知的过程。应该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法制建议方面是比较进步的。但是,一方面,近20年来中国经历了一个“大立法时代”,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出台了一批批与国际接轨、立法技术高超的法律;而另一方面,一般法律主体,尤其一般公民受到传统观念和意识的影响,对于法律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发展趋势等往往了解不足,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现代化法律意识极差、小生产势力很强、平均文化水平偏低的国家,大众对立法者所掌握的时代文化态势往往了解得更少。因而对于立法者和大众法律意识上的差异应当设法去消解,否则,符合时代文化需求的立法只能因主体没有时代文化观念的保障而流于形式。因此,为使公众的法律认知最终达到法律认同的效果,我们应从两个方面来缩小立法者法律认识与大众法律认识的差距。

一是,立法者法律意识及立法行为规则大众化,例如进行社会习惯调查,将一事实上的习惯吸纳为法律。已有的这方面的成功范例为典当制度。典为中国所特有,在学者梁治平看来,它是习惯法上最复杂难解和最有趣的制度之一。④这种一方面接近于卖,一方面仍然保留有某种担保性质的民意习惯,既无从进行法律移植,亦无法从别国借鉴,但最终仍是将这一民间重要习惯吸纳入法律之中。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仿效20世纪初期的做法,进行较大规模的民事习惯调查,将乡土规则与国家的强制性法律相结合,其目的则不言而喻,在于给公众对于其行为后果的稳定心理预期,从而促进其对于法律的认同。同时还要注重主体利益,强调民法精神等。

另一方面,则在于大众自身对于法律内容认识的深化,主要通过普及法律教育、法律咨询、法律自学等途径。在此,法律教育非常关键。它要求将时代法律意识全面的、准确的传达给每个法律主体,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和时代法律意识相悖的传统习惯、道德意识。十多年来我国已开展的向全民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目前的普法律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在法律教育上,应发掘多方渠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普法与丰富多彩的法律生活相结合,同时加强对普法的科学化管理,使之取得预期效果。

其次,是公民的法律感受。导致人们感知法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他人对一个案件的讲述,通过对一起审判的旁听,通过对法律的系统学习,通过直接运用法律等等。这些渠道使人们得以接近法律,但并不足以使人们亲近法律,即消除与法律的疏离感。要在深层次上让公民树立较为牢固的法律意识,我们需要在法律的设定、法律的适用、法律的执行中让人们进行价值体验,通过价值认同达到法律认同的效果。

其一,在法律设定上应关注主体的权利要求。基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法律规范在价值上是有双重属性即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秩序并重,但考虑到中国历来在法律发展史上强调义务本位并在人们心中树立了牢固印象,我们今天在倡导法治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的应是一种民法精神。民法中所体现的公平、自愿、等价有偿等原则在法律设定中的体现,有助于公民的权利意识的不同,从而有助于一种现代法律意识的兴起。

其二,在于法律的适用即司法的过程,法律适用的过程里我们需倡导的一个主要法律价值即在于法律中立。法律中立强调法律对法的指令的服从及对全社会意志进行的协调,它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为标准。法律中立是法律至上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主体的意志自由和司法的程序公正,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使公众在纠纷发生时倾向于向法律寻求公平的裁决。

其三,在于执法的过程。执法是法律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是执法的过程得到认同,获得信赖,关键在于法律信用。现实中公众对法的疏离来自对法律的不信任,而公众感觉法律频频失信又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因而执法过程中应当讲求“言必信,行必果”,同时注重法律的合理性及行为的合法性。事实上,法律信用不仅仅体现在执法的过程,在立法环节、在公民自身的用法、守法的环节都应当强调法律信用,树立良好的法律信用是使公民最终建立起法律信仰的重要前提。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法律如何被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⑥从盗版光碟、非法印刷物的屡禁不止到法院执行时遇到的公然抗法,现实让我们看到让公众信仰法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在这个信仰危机的时代里使人们对法律建立信仰?在我看来,首先要求法律自身地位的独立。以往我们的刑法是“刀把子”,法律是国家统治的工具,法律成为某种权利的附属物,这种缺乏自身独立性的法律自然无从让人们信仰。而今天的法治过程里,我们正是经强调以法律保障的权利来制约国家权力,并须通过对法律的严格执行,让人们看到,法律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自由、权利和幸福的最基本也是最有力的保障。同时要看到,要让中国民众摆脱传统的道德、礼俗、消极避讼的观念束缚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法治进程中,我们的法律应给公众留下一定的张力空间,即使公众保留他们的怀疑精神。

我们不能靠掩盖思想中的怀疑因素来建立一种虚伪的信仰。信仰的过程更像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事物拉了过来,通过对其合理性、终极性的价值体验,寻找自己的需求所在,发掘一定的美感,并下决心皈依。但即便是如此,一旦信仰的事物在突然间违背了自己的利益,也就同样存在着反叛的可能性。因而要让法律最终被信仰,必须使之留有余地。今天的许多法律社会学家们所倡导的法律多元以及对于法律规避的合理性的思索都是从这一点出的状态,一旦经验告诉他,法律是可信的,这种怀疑精神便大大的有助于我们所希望的法律信仰的最终确定。总之,加强法制、推进社会法治化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搞好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公民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是相当艰苦的,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现在公民的物质生活比较充实了,但需要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需要一种良好的法治氛围来保证其环境的形成。法律意识的培养应适应新的形势,针对新的课题,采取新的措施,努力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注 释

①胡旭晟。《守法论纲,比较法研究》[J]1994(4):12

②马长山。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J].社会科学研究,1999(3):50-50

③孙育伟。对法律意识内容结构的再认识[J].学习与探索1996,(6):35-38

④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06

⑤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213

⑥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三联书店,1991:28

参考文献

[1]正宵燕、肖明。《中国传统法律意识的现代化》[J].山西大学学报[J].2001.(2).31—32。

[2]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谢晖。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5]陶东明 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费孝通 费孝通全集(第五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7]张亚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8]张中秋。中国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9]许章润。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与法律生活[J].中外法学。1998(6)

[10]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学术论文要求与文献模板 篇四

一、论文篇幅:

通常3000—80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黑体,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字体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作者署名(五号、仿宋体)及单位信息(五号、仿宋体)标在题目下,(当作者单位不同时,应用1、2……标识区别)。需做作者简介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五号、黑体)写在题目后、正文前,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部分为五号仿宋体。如下图所示:

数字城市化进程

王**1 杨**2 张**1

(1.****大学,北京 100001;2.****研究院,天津 300001)

摘 要:*****************************************************************

*************************************************************************

****************

关键词:*** *** ***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

1 *******

1.1 *******

1.1.1 *******

1.1.1.1*******

(占一行或接排。 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正文层次序号 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5级。各层次一般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2.1”、“3.1.1”等。

三、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阿拉伯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要将中文图表中的英文说明翻译成中文(英文不保留)。

6、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7、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8、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例如:

图1、图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表格与插图均应少而精,设计正确,使人容易看懂,并按顺序附在正文内。表格应按统计学制表原则,采用三线表,标明序号和表题,表中同一项目保留小数的位数应一致,上下行位数要对齐。线条图要求图面清洁、线条清晰、粗细均匀、比例得当;尺寸一般应略大于实际制版大小。

9、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本论文集为非彩印书,请尽量用黑白照片,应尽量避免以颜色做区分的柱状图、线条图等。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文字及数字应采用六号字体。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

10、稿件为中文的英文摘要或稿件为英文的`中文摘要,要放在正文后,参考文献前。包括题目、作者信息及摘要、关键词。格式如下:

PAPER TITLE

Wang **1 Yang **1 Zhang **2

(1.**** College,北京 100001;2.**** Academe,天津 300001)

Abstract:*****************************************************************

*************************************************************************

****************

Keywords: *** *** ***

11、缩略词

凡已被公认的缩略词可不加说明而直接引用。例如:CBD、GIS等。不常用的、新兴学科的缩略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附原词

四、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这个很重要也很齐全了,参考文献一定要写好)

1、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专著类[M]: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3、报纸类[N]: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4、论文集[C]: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5、学位论文[D]: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R]: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其他[N]: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五、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标准学术论文 篇五

学者布雷斯(Blase)从学校微观政治学(micro-politicsofschool)的视角研究了存在于学校组织中人际互动的政治行为,包括权力的运用和存在的冲突。①组织政治的研究把静态组织理论重构以利益分化――权力多元――矛盾控制――人际融合为中轴的动态组织行为理论,开辟了以利益冲突为基础的学校组织日常运转机制分析的新视角。耶鲁大学教授伯顿R克拉克在《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的权力模式》一书提出“学术权力”的概念问题,在文中罗列了从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最基层(教授)到最上层(国家)之间各个层次、各类型的十种学术权力:个人统治(教授统治)、集团统治(教授统治)、行会权力、专业权力、魅力权威、董事权力(院校权力)、官僚权力(院校权力)、官僚权力(政府权力)、政治权力、高教系统的学术寡头权力。②其后,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把学术权力归纳为扎根于学科、院校和系统三大部分。③辛西亚哈代(Chnthin Hardy)以巴西大学为例,剖析了其组织结构的变化,他从该大学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入手,探究了大学结构与大学决策、大学结构与不同阶段特点适应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职能科层和矩阵结构的作用,他指出后者服务于创新,前者有利于完善。④泰德(TedI.K.Youn)和帕特丽夏(PatriciaB.Murphy)在《高等教育组织研究》中从组织结构的起源、理论模式、组织文化、学术组织中的权力问题、组织结构中的决策机构以及组织结构的变革等几个方面来描述高等教育组织结构。⑤

这些研究运用组织社会学、比较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静态地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大学的权力关系,把大学作为一个政治系统来分析,描述大学的权力模式。并且,这些研究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来谈权力问题,对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关系着墨较多,只是偶尔谈到基于个人利益的权力运行现象,研究的出发点不是探寻高等院校中内部的组织运行问题,所以,这些文献基本上没有回答组织政治学所关心的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状况。

国内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制度改革也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逐步下放办学自主权,拓展大学的生存空间。但是,大学内部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体现大学根本使命的学术权力在结构和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的发展与提升,大学学术权力研究成为学界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术权力的内涵。分析总结学界对于学术权力的界定,大致可以归类为三种界定方式:第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把学术权力界定为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主体既包括学者及学术组织,也包括行政人员及校内外行政组织。别敦荣就是从广义上界定学术权力,他认为“学术权力指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⑥并且,可以根据权力作用方式,把学术权力划分为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政管理权力。第二种是一般意义上的界定,把学术权力界定为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李承先则认为“学术权力是学术组织的权力”⑦,权力主体包括学术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认证机构。第三种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高校学术权力的本质在于专业和学术能力。秦惠民认为“构成学术权力基础的是专家的学术专长,其行使只能是基于行使人从其学科专业背景出发所形成和达到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⑧

学术权力的来源与合法性基础。宋伟认为“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承、储存、研究、创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社会组织,大学组织的学术性是学术权力的本源,而学术管理则为大学学术权力存在的提供了现实基础。”⑨赵俊芳认为大学学术权力的合法性主要从“形式合法”和“实质合法”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认识。“学术权力的形式合法性,主要是从权力来源的角度审视学术权力,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大学内部相关法律等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程序、规则、方式的属性。学术权力的实质合法性,主要是指学术权力所尊奉的原则及其功能是否符合理性、正义、自然法的属性要求,是否符合知识生产及人才培养的规律。”⑩

学术权力的重构与扩张。查永军认为“从学术研究内部场域入手提升学术影响力,增强研究实力,是实现学术权力复位乃至张扬的重要途径。”{11}李光认为“要提升学术权力在我国高校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使其能与行政权力协调运作,必须内外并举。外部举措主要是由政府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来推动;内部举措主要是由高校从理念、制度和人员三方面进行设计,采取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的调控监管的策略,建立自由的学术环境,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12}

学术权力的规制。学者们针对目前存在的学术、学霸、学阀等现象,认为学术权力的扩张需要有限度,并对其进行规制。赵春华认为“权力的这种非理性化倾向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学学术权力也莫能例外。要遏制权力的非理性化,必须以法律制度规制权力,以权力规制权力。”{13}

国内外文献综合评价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尤其是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状况,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

研究视角一元化。国外学者对学术权力的研究,立足于政治学、组织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以不同的学科之眼探视大学的学术权力,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多维度的特点。而我国开展学术权力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两个学科门类,即教育学和政治学,这导致在研究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依存于本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出扁平化和高度一致性的特点。在后续研究中,要引入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多维度探究学术权力问题。

研究方法简单化。我国关于大学学术权力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对学术权力的感性认识,结合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进行思辨性的研究,研究方法多以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为主。由于缺少一手资料的支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欠缺。

研究边界狭窄。目前的很多研究,忽视了学术权力的复杂性与整体性,有关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问题的论述上,忽略了对大学学术权力总体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关注。也由于对学术权力内涵的界定相对狭窄,学术权力的研究场域局限于大学内部,缺乏对于大学外部学术权力系统的研究与关注。同时,对于大学内部学术权力的研究过于笼统,停留在宽泛的大学和高校范畴内,缺少对于不同层次类型大学的学术权力细化研究。

研究起点模糊导致研究结论的理论性与思辨性欠缺。学界对学术权力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和界说,但却忽视对权力理论与权力实质的考察,缺乏对权力理论的溯源研究,致使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思辨性。学术权力是权力的下位概念,要深刻把握学术权力的内涵,首先需要对权力理论与权力实质有所了解,借鉴权力理论漫长的研究历程与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面阐述权力的内涵基础上,才能科学地把握学术权力的内涵,夯实研究的逻辑起点,保证研究成果保持基本的学术水准。(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如何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格式 篇六

乙方 : 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甲方的论文文题“________”(稿件编号:________)经专家审理和修改后,拟安排在《________》发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签署后方能刊出。

第二条自签署之日起,甲方将上述论文的版权(包括各种介质、媒体的版权)转让给乙方,并同意该作品被国内外相关文摘与检索系统收录。本www.chayi5.com文在《________》发表后,由乙方一次性酌情给付稿酬,以后不再支付其他报酬。

风险告知:版权转让时千万要注意版权是部分转让还是全部,版权能够进行转让的是财产权,人身权不能转让。

第三条本作品发表后,作者享有除版权以外的其他所有权。甲方可在本单位或本人著作集中汇编出版以及用于宣讲和交流,但应注明发表于《________》年月和卷期。如有国内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复制、翻译出版等商业活动,须征得《________》编辑部书面同意,编辑部支持这种汇编活动。

第四条本作品及相关科研项目获得奖励或取得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时,作者应主动向《________》编辑部通报,并提供相关证明(证书)复印件。

第五条作者承诺:本文是独立取得的原创性成果,享有自主知识产权,无抄袭问题,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两投;本文内容无泄密之处,署名及排序无误且无争议。本文一旦出现上述问题,责任由作者承担。若有作者的增减或变更,需通讯作者出具亲笔签名的许可信。

第六条作者同意本文在“_______”(栏目名称)栏目中发表。

第七条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支付稿酬、审稿费等劳务开支时,必须提供收款人的身份证号码,并代扣个人所得税。因此请务必提供稿酬收款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否则无法发放!若文章发表后的3月内,收不到稿费汇款,请与我们主动联系,逾期不补!

第八条甲方作者签名后复印留存一份,原件寄回乙方,效力相同。

甲方作者签名 :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标题 篇七

1、标题的层次要清楚,大标题(论文题目)和第一级标题应居中书写,第二、三级标题左缩两格书写且单独占行,第四级标题后连续书写内容,不再另起一行;大标题(论文题目

)与其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宋体小四号),第一级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其他级别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不空行。

2、正文中第一、二、三级标题末尾不书写任何标点符号

3、标题的层次

一、……

(一)……

1、……

(1)……

①……

如何写学术论文 篇八

如何写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的写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学术论文的写作(一)题名(Title, 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于“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①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②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必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 不少学科的论文,还可再简化一点,例如,医学论文,常将正文部分分成两个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对象和方法”),“结果和讨论”(工“结果和分析”)。 要写好“材料和方法”这一节,应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料或材料的技术要求、数量、来源以及制备方法等诸方面的信息,有时甚至要列出所用试剂的有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要避免使用商业名称,通常应使用通用化学名称。实验方法应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但不要机械地按通常以年、月的次序进行描述,而应该将各有关的方法结合起来描述。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按论文这一部分提供的信息,可以生复文中的试验及其结果,并即达到“再现性”或“可重复性”、“确证性”的要求。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与素养的人,容易将这一部分写成实验报告

论文格式字体要求 篇九

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3.0cm(装订线0.5cm),右2.5cm,,页脚1.5cm。

2.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四号宋体,居中,指导教师签名必须手写。

3.题目: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题目和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4.摘要:

(1)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 摘要(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置于参考文献后。参考文献与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Abstract(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Keywords(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 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5.正文层次格式(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1.(四号黑体加粗,左起空两格)

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

1.1 XXXX (小四号宋体加粗,左起空两格,行间距1.5倍) 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 第三级标题与第二级标题相同

6.致谢(正文和致谢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致谢(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中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7.参考文献(致谢和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参考文献(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1]*****************(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参考文献格式设置: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国家、国际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8.页码规范

位于页面底端右侧

9.图片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10.表格格式设置

表格内容格式设置:

字体:五号,宋体 行间距1.5倍 表头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11.引文标注

(作者姓名,年份),多个姓名中间用分号分隔。注意引文标注与注释的区别,引文标注是注明文献出处,注释是对文中概念、观点等的进一步补充或解释说明。

12.脚注

用脚注方式标注,脚注格式设置如下:引用脚注格式,页面底端,五号字体。

医学学术论文 篇十

摘要: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编写为例,分析当前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并指出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职业精神养成的重要性,提出将职业精神培养渗透在基础医学课程教材中的初步设想,使我们编写的教材与时俱进,更好地承载医学知识和传承良好职业精神。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材;医师职业精神;教材编写

教材是重要的知识载体,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种类繁多,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为例,目前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很多。主要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现在已进行了8次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不但对知识进行了更新,而且在形式上也有很多创新[1]。比如第五版开始增加了人文方面的插图,并以插入框形式将著名实验、科研进展、临床问题等专业内容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有机结合,旨在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启发思考、拓展知识面,赋予教材人文内涵。提示培养医生不仅要传授医学知识,还要培养人文精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案例版)》教材,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案例相结合,体现了培养医学生早接触临床理念[2]。继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节以案例导入,正文中适当加入一些临床应用板块,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基础与临床衔接[3]。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电子书包)》,迎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及上网设备在医学生中的普及为基础,使医学生全天候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指导作用[4]。另外,也有教材改变了传统将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截然分开的编写模式,尝试将两门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以人体发育为主线,将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发生、发展、结构与相关功能密切结合,使其真正成为一门课程[5]。还有教材针对高职、专科等层次教学,相应地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整合,使内容更加紧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避免了两门课程内容的重复,进而减少授课学时,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留有更多自学时间[6]。这些教材编写模式,也为目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开展的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取的经验[7]。

总而言之,虽然目前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医学学科教材编写形式多样,但还是注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承载,对职业精神层面的渗透不足。

1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

通过基础与临床知识的学习,培养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医疗技术的科学精神,教师在授课及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医学生向善、求美、利他、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人文精神,将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统一,即是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目前,对于医师职业精神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育让医学生初步认识医师职业精神。一般新生入学后,学校会组织医学生参观学校的相关场馆,进行医学生誓言宣读等活动,这些活动全体学生都要参与,但是活动时间很短,并不能在医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此外,随着医学生医学知识的积累,个别医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导医和导诊等诊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从感性和经验层面体验医疗工作的目的、价值及意义,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尤其是那些不太愿意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这使得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缺位。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以自己的经历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一些职业道德和医师职业精神内容,但这也只是个别教师的行为,或者说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不能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常态化。

2职业精神养成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制度建设是从1988年卫生部颁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开始的。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签署《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再到2011年颁布的《中国医师宣言》对医师职业精神进行了相关规定[8]。在这些规定中承诺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身学习,并强调守护健康、促进和谐,是中国医师担负的神圣使命,该神圣使命依赖于医学生的培养。虽然职业精神培养需要在社会的熔炉中锻造,但也需要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教师的言传身教。医学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学科分支最多,知识更新最快,并且医师工作环境复杂。这些特点决定了医师要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不仅要对新事物、新知识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医学家吴瑭曾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另有“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均指出作为医生不仅要追求医技精湛,还要追求医德高尚[9]。医生只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才能胜任医生角色[10]。

3将职业精神教育渗透在教材中的意义

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随着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医学生对职业认知日渐清晰,但是繁重的学业以及间接了解到的医师职业压力,使部分学生出现专业倦怠,甚至产生弃医的想法。因此需要及时让医学生认清医师职业,培养医学生关怀、尊重、理解、责任、博爱、奉献的优秀品质[11],而这些品质的养成仅靠参观、宣誓或一两次的社会实践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有必要将职业精神培养内容以某种形式编入各学科教材中,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了解相关知识,得到不间断的熏陶。医学生刚入学时,对医师这个职业并不了解,对医疗行业认识片面,要么是积极的,要么是负面的,而学校这个大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很容易做到修正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将职业精神培养提前到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可塑性强,接收积极的、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同时,把基础医学相关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既能体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也能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促使其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

4将职业精神教育渗透到基础医学教材中的可行性及形式

4.1教材的多样化使重编教材成为可能

当前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医学生培养已成为共识。编写或修订教材是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教材之中,因此将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编入教材也是可以实现的。

4.2现代化技术发展为教材编写提供保障

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开发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网络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展现与本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医师职业精神知识及经典案例。以学科知识点为依托,向职业精神扩展,充分展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医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兴趣,加深对基础学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3在教材中适当应用文本框形式

文本框内容可以包括本学科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或著名科学家的事迹,描述他们的敬业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引导医学生把内在成才需求和实现社会价值相结合,自觉追求卓越,深化对医师职业的认知,培养职业精神。也可以以本专业知识为切入点,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让医学生体会到学好基础医学知识是为以后处理临床问题提供有力保证,进而使医师职业精神得到升华。例如,在组织学消化管章节阑尾部分,可以选择这样一个案例:在因妇科疾病进行手术过程中发现阑尾有轻度炎症,是否需要将阑尾切除呢?可以将这个案例从本学科知识层面、临床思维维度、职业道德角度等多方面进行评述,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不确定的,也可以是明确的。再如,在胚胎学部分,学习先天畸形(唇裂、无脑儿等)相关章节时,可选择一些典型案例,从科学、人文、社会等角度分析如何处理不同先天畸形病例,使医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医师不仅是救死扶伤,还要从患者、家庭、社会等方面考虑。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医师不仅要有科学精神,还要有人文精神,并能使两者统一。总之,本文通过对基础医学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材编写提出一个初步设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各大出版社及教材编写者一些启示,使编写的教材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承载医学知识和传承良好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成令忠,李继承。组织学与胚胎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白咸勇,谌宏鸣。组织学与胚胎学(案例版)[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苏衍萍。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曾园山。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

[5]成令忠,王一飞,钟翠平。组织胚胎学-人体发育和功能组织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6]于恩华,唐军民。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

[7]张宏颖,李华,郝立宏,等。以器官—系统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循环系统整合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75-76.

[8]王德。医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人文,2016,2(4):2.

[9]曲凡,王丽宇。论儒家五常思想与医生职业精神之契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2):39-40.

[10]向茜,李勤,张晋,等。浅谈医生的职业精神[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101-1102,1105.

[11]储全根,尤吾兵。卓越医生培养背景下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缺失的表征[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3495-349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如何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格式》,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3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