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论文【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党提出的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10篇《农村经济论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篇一

[关键词]

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对策

[提要]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较高,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把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江西省当前迫切的任务。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当前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的成因,依据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及江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江西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农村。作为承担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其现状及发展直接影响到我省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尽快解决我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发挥我省农村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

一、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难以适应新世纪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纵观现在的一些农村职校,在专业设置上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专业陈旧,知识老化,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在专业设置上片面迎合学生的择业观念,不顾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争开所谓的热门专业。也即在专业设置上没有考查当地的实际需要,更谈不上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实用实效性。农村职业教育未能以变化快、周期短、知识新、形式活的办学来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2.农村职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环节脱离农业生产实际,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办学定位上,脱离了当地农村区域经济特色;在教学内容上,脱离了农村经济专业内容;在教学形式上,教学环节脱离实际。

3.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办学方向与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相背离。相当数量的学校以对口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目的,这也成为大量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这种做法与国家和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任务严重背离,不仅无法发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产业升级的功能,也给自己的办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僵化,师资实践技能缺乏,人才培养水平低。目前,虽然农村职业教育已开始面向经济、面向市场,但其内部运行机制与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学历教育并无真正区别,从组织领导、办学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到教材、教学活动等都还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历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模式,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学仍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缺少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总体上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低,素质不高,专业教师缺乏,专业课教师与普通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失调。

二、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经费不足与政策导向影响。经费不足是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教育政策导向也直接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一是本科扩招;二是高职高专发展过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加之城乡差别的拉大和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认识上“重普教轻职教”,以及择业观念的陈腐,致使本来条件较差的农村职业学校愈加萎缩;三是高校扩招对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人才市场出现高学历求职者“扎堆”的情况。

2.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影响。一是实验设备条件不足,老旧的实验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换,不能适应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差异较大;三是教师待遇差,留不住人才。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以学制性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农村青年进行短期培训。没有把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限制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

3.就业影响。毕业生出口不畅,就业率低,工作选择面窄,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的重要因素。农民花钱让孩子学习技术,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工作,但目前广大农村职校毕业生由于多种因素未能找到工作或工作回报率低,导致农村孩子对上职业学校不感兴趣。

三、江西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1.整合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本着现实性原则和统筹性原则,打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界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对那些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学校进行合并,使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把那些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示范性职业学校不断做大做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要以大职教观指导农村各类职业教育发展,健全适合农村实际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办学上不局限于层次,为农村现代化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2.科学定位、务实办学,实现农村职教办学形式的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科学定位,由面向农村办学改为面向城乡办学,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职业学校的主要定位与办学目标,人才流向不仅仅限于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区域经济建设。其次要由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学s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以1∶1为好。改善实验设备条件,突出技术操作性、职业技能性和教学实践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

3.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试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变“输出地”培养为“输入地”培养,依托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有效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使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毕业生就业也更加有保障。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以满足特困学生的求学需求。将学校本位模式转向与企业、社会有机结合的模式。

4.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各门课程。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师素质,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现有职业教师的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措施和方案,注重对专业技术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激励教师不断加强业务、技术学习的机制;努力为教师创造进修和学习的条件,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优化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或其他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根据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发展需要,不断充实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5.运用市场规律,实现江西农村职教体系的创新。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要创新管理体制,搞活办学体系,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如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用人机制、教学方式等。要鼓励私人企业和社会力量办职业学校,形成市场调节竞争的办学机制。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教学方式,真正把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办实、办活、办大,办出特色,走出一条农村职教新路,创建江西农村职教的新体系。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篇二

摘要:

随着全国、全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并相继出台了专门针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农业信息化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目标,来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势在必行。

关键词:

农村经济;电子商务;制度建设

1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因素

为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释放内需潜力,增强消费信息的互通,世界各地都已经关注和注重电子商务工作作为,其不仅能够购帮助扩消费、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随着电子商务逐渐地从线上走到线下,从虚拟走到现实,网络经营同实体产品相结合的新形式,已经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阻挡的影响。电子商务优化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更带给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营销企业新的经营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对目前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

(1)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电子商务加速了农村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环节及渠道的改变,是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是促进农村流通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大家知道,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就是农产品的产业链条逐步拉长,形成生产的规模化,产品的精品化,品牌的知名化,从而促使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适合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而电子商务正是这一趋势的加速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新抓手。这些年来,各地都把建设的重点寄希望于招商引资大项目或工业项目上,以此拉动经济增长。而本身的农业和农村却部过多的关注。但是引进资金往往后续跟不上,问题存在多,解决程序复杂,更容易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农村电子商务能在环保的前提下,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提供商品的互通性,为农村人思想转变及文明程度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且能确保一直伴随着农村的发展。

(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手段。传统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和销售的链条较长,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环节较多,影响了流通效率,增加了流通成本。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就是不需要有实体店铺性的货架、地铺位置等,不受资金的影响,可以直接同各地顾客进行沟通,销售面更广,渠道更宽,顾客更多,也减去了其中很大部分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正在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为农民解决卖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传统意义上农民只能在地头等着客商来收购农产品,渠道有限,如果没人收购或行情不好,农民往往会遭受损失,而农产品网上销售面对的则是来自全国的消费者,使农民变被动为主动,简化了供应链环节,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同时,电子商务改变了农村流通方式和消费观念,增强农村消费活力。过去,留守农村的老人小孩想消费,既无能力又不便利,而今网上购物,只需在外工作或打工的子女、父母在网上确认一下,任何商品都可以迅速的送递到农村老人、小孩手中,农村居民由此真正实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购物待遇。农村消费通过电商无疑形成当今消费新的增长点。

(3)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农村电子商务解决了农民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缩短了销售途径,减少了销售成本,避免了供大于求或供大于求的不平衡情况,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是产品定价更低,产品销售更多、更广、更远,是销售者和购买者双方获益。农村电子商务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是实现强农富农的巨大机遇,是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和新模式。提高了农产品价值,真正实现助农增收。改善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农业物流、农村生活品质提升、农村组织结构优化等事关“三农”的全方位课题问题。

(4)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下的各种平台及途径,让农民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及信息,大大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享受到很多城市里享受到的资源,实现许多足不出户的便利,促进农村的发展,还可以引发出农村对时尚潮流、生活方式的新追求。这对于改变农村现有的相对于城市较简陋的生活状态,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加快城镇化进程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5)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创新创业的有效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必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带动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对接市场在家中就实现创业致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农民充分就业。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吸引部分农村青年的回归及部分人才的进入,有效地制止“农村空巢现象”的蔓延,农村“留守”老大难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纵观各地,不少乡村立足自身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特点,利用网络出售自己的特色产品或农产品,在本地看来很一般的货物,却可以获得异地百姓的喜爱,进而获得丰厚的利润,百姓对与电子商务销售自己产品的热情空前高涨,“淘宝村、淘宝乡(镇)”不断出现“农户+公司+网络”的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必然是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的一次深刻革命。

3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政府工作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电子商务斤农村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任务。提高领导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重视,政府领导要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头狠抓落实;要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深入一线督促检查,协调解决问题,抓好具体工作指导协调和关键环节落实,确保事有专管人员、有明确职责、有完成时间,迅速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各项工作。

强化培训,培育人才。政府要发挥部门农村各类人才培育的优势,加强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邀请知名电商专家授课,要充分发挥电商孵化园作用,对农村党员干部、电商企业、经营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积极引进优秀的电商人才,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切实解决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不足的问题。电子商务正在快速的发展中,农村的经济模式也在不停地改变中,人才是关键,启用和发展电商,将极大地改变农村传统经济和产品形式,更会改变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完善配套,畅通物流体系。交通物流、邮政、供销等部门要整合利用农村现有流通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与电子交易、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协同发展的物流配送服务。加强与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积极引进知名快递物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升级已有的物流网点及纤细平台,整合配送途径和第三方配送。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主流媒体和实体广告进行宣传,讲解电商基础知识及实施过程,及时解决农民的疑问和疑虑,宣传各地发展电子商务的新经验、现做法、新企业、新产品、新渠道等。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共同营造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督导调度,形成合力。要加强工作协调,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出台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用好电子商务产业专项基金,鼓励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要强化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展顺利的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对进展不力地查找原因、立即整改;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要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纳入年度量质化考核体系,年终组织考核。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三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营口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以营口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出发,分析了营口市在推进城镇建设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营口市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目前,营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9%,高于全国城镇化率,但是在新常态下,如何更好的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营口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营口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推进城镇化建设。

1.规划先行

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是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紧密结合实际高水平、高标准地编好城镇规划,并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保证城镇化科学有序地推进。营口沿海和山区并存,发展基础差异较大,针对这一实际,采取了重点突破战略,请新加坡裕廊公司做了开发区总体规划,请上海交通大学做了沿海产业基地、营东新城规划,去年又由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全营口地区的总体规划,在全市形成了一带三轴的城镇空间布局,建立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点、重点乡镇为骨干、偏远乡镇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

2.产业支撑

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没有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就无法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建起来的城镇也只会是一座“空城”。因此,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摆在城镇化的突出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八大重点产业园区为依托,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形成“458”产业集群,使全市经济增幅连续6年位居辽宁省第一位,有力地推动了营口市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

3.综合保障

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保障,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决定着城镇的规模和质量,坚持把“宜居”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交通、能源、供排水、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的运行保障能力。着力加强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城镇功能设施的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建设创建活动,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城镇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4.以人为核心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营口市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统筹解决其就业、教育、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三维转换,让农民逐步融入城镇,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能在城镇安居乐业。

5.可持续发展

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有效实施“青山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做到布局集中、用地集约。构建智能化城镇体系,促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推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营口市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营口市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这些问题不解决,会阻碍营口城镇化的发展。

1.政府财力不足

营口市政府财力不足,而在城镇化建设中,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社会事业发展、城镇功能提升等诸多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只有靠负债搞建设,为此市县两级政府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

2.公共服务投入不到位

由于财力不足,政府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首先只能以较高的标准建设好道路、供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而需要同步配套建设到位的城镇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只能后期建设,又因为财力紧张导致建设的标准不高。同时,由于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城镇学校教育补贴、农村未参保的老人、低保人员、残疾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只能由政府“埋单”,政府财力负担过重,对这些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只能是保证基本需求的较低标准投入。

3.社会保障能力弱

一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政府在社保上的投入逐年增多,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较大,2015年,营口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总收入为35.25亿元(其中省级补助11.4亿元),支出39.22亿元,政府政补贴4亿元;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对等,投保比例和报销比例也不同步,需要加快农村与城镇医疗保险的对接;三是大多数农村居民由于其文化程度偏低、无在城镇就业的技能,就业压力大,需要政府加大培训力度。

4.解决土地问题困难

由于国家没有指定出台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的政策法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及土地利用缺乏政策依据。在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性质转换是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土地流转的方向和方式缺乏政策指导,扩充用地比较困难。

5.不转户籍问题难以解决

由于担心城市就业、住房困难,子女上学和生活压力大,同时,不愿意放弃拥有农村土地的既得利益,部分农民长期在城市工作但不转户籍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推进营口市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目前,全国正掀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潮,根据营口市城镇化进程的实践,结合存在的问题,建议能够从国家层面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保障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

1.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1)适当增加地方的税收分享比例

如:以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为基数,统一按照中央与地方7∶3的比例分享;或是仍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作为共享税收,将地方分享比例各提高10个百分点。

(2)调整上划中央税收增量返还政策

建议改变原来的环比增量分成的方式,采取以某一年度上划中央消费两税为固定基数,以后年度增量部分按照中央与地方6∶4的比例定比分成。

2.调整金融政策导向

一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制定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切实把城镇化建设列入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要求银行支持地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银行部门应增加贷款,延长还贷期限,适时调整贷款的结构,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比例,减少短期、临时性贷款,以避免城建资金周转困难;三是拓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证券、直投和信托等多种融资方式。

3.推进建立失地农民“以土地换社保”的社会保障模式

一种是在政府实施土地征收补偿的同时,农民缴纳社会保障的各项费用;另一种是通过政府与用地企业协调,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工作问题。

4.确定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向

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的“土地家庭经营+农民合作社+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二是制定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政策;三是坚持土地集中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及区域经济形成,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5.制定关于集体土地及房屋的征收与补贴的政策法规

一是要明确补偿的范围和标准依据;二是要明确征收管理的办法;三是要明确农村集体资产征收补偿资金的用途。建议借鉴新加坡房屋和土地征收的方式,成立居民代表委员会,法定机构评估与委员会评估相结合,80%以上居民同意就可征收,征收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对干扰征收的人员依法判刑,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征收中的问题。

6.建立社保资金补偿与统筹机制

应当把各市的社保资金纳入中央和省的统筹保障范畴,实行定期定量补助和转移支付政策,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022乡村建设论文 篇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推动农村全面提升,共建美丽和谐乡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40年以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共建美丽和谐乡村,必将开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在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城市和农村都要发展,都要全面进步。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突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安定团结,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安居立业,生活幸福美满。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关键点,要想让农民收入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有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中坚持质量兴农是重中之重。比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实施产业兴农行动,推行标准化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牌、一县一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不断提高乡村的自制能力,从而形成治理有效、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2乡村建设论文 篇五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黄河以其伟岸的胸怀哺育着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而黄河流域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关键的链条。x省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省份,作为西农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来到了黄河流域上的两个小小村落,淳朴的民风和自然清新的空气是我对这座农业小村的初印象,但这里逐渐发展的新颖农业园区更让我耳目一新。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并用智能大屏上的实时监测观测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品尝了新鲜的冬枣,感受了正在晾晒黄花菜;随后我们又前往了两村进行调研,首先和当地村两委取得联系,获得其鼎力支持,而后了解了村子路线和布局,农业产业情况和村民生活质量等等。从一份份调研问卷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更饱含着一户户村民淳朴温暖的真心。农村的土地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已然收获的金黄色麦子是沉淀后的累累硕果,无论大学毕业后作何选择,我们都将谨记“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为我们脚下的土地而竭尽全力。

从这次的调研来看,乡村振兴,还任重而道远,新一代青年必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作为致力于为家乡作贡献的青年,“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的这一片丰饶的土地,需要我们来建设和守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路上;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六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加强环境保护、提倡低碳经济,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避免重复“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本文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现状,对其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农村; 建设; 途径

在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加快新农村的发展步伐,已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首要任务,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活的低碳转化,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关实现低碳经济的新农村建设,具体途径分析如下:

1、 加大农村地区的低碳宣传力度

对于农村发展来说,“低碳农业”尚属新概念,大多数人缺乏对低碳农业、低碳经济的基本了解。各级政府作为带头人,引导农村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提高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首先,积极应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低碳经济宣传;其次,在农村基层教育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与尝试,不断提升学生的低碳意识,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确保低碳经济深入千家万户,在农村地区形成浓厚的低碳氛围。再次,树立典型形象,通过示范点、示范户等以点带面的形式,强化宣传效果,提高农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低碳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深入千家万户,才能形成整体意识,共同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 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业生产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也是发展低碳经济同时需思考的问题,低碳农业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农业,强调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清洁能源生产。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①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将农业生产中的落后产业、落后技术淘汰,强化规模性生产,积极引入新思路、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发挥农业产业链的积极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碳平衡”;②优化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状况,能源的深入开发以及利用效率问题,是现代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必须研究并开发生物质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真正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③加快科技水平)差异网●www.chayi5.com(提高,优化改良传统农业生产工艺,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高,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再加上产业链的支持作用,开发捕集二氧化碳技术,深入挖掘农业生态服务体系,强化碳存储能力,促进农业循环发展;④建立健全发展制度,为低碳农业发展铺平道路。强化政府的指导作用以及行业的规范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参与农业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力,全面推动低碳农业发展;⑤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步伐的加快,随之产生的废弃物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现代化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满足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无污染化。

3、 倡导低碳农村社区

在农村建设新房子时,也应注重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依据村民健康,积极应用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在低碳绿色房屋中,尽量采取可降低能源消耗的构造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应保持良好的节能方式与建筑风格,做好农村社区的整体规划,包括沼气池的建设位置、规模等,合理定位、科学应用,同时注意房屋结构,为应用太阳能留有空间。

4、 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

所谓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太阳能中的应用,通过应用生物链,将其转化为地球生物物质的形态,为社会提供各种原料,同时支持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属于清洁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温室效应”加剧;另外,由于生物质能源的蕴含量较大,是可再生能源,只要存在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存在,生物质能源就源源不断。

5、 树立低碳价值观念

过去,农村大量生产、大量废气、大量浪费的作业方式与生活习惯,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对环境产生影响,也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民来说,低碳生活渗透于点点滴滴中,包括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等,都是较好的体现途径。同时不断扩张的消费欲望,也给世界能源、资源的短缺带来威胁。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仅靠个人、单方面的努力,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改善以往人们“身份消费”、“面子消费”的不良思想,倡导低碳生活,讲究生活品质,同时体现了农村的社会责任感。

由上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全面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春、唐姨军、胡婷。中国低碳农村建设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0(2)

[2]任璞。新农村建设的节能环保方略[J].环境保护,2010(13)

[3]谢秉毅。新农村建设中乡镇企业的低碳经济建设的实证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5)

[4]温丽。新型社会主义农村低碳机制建立初探[J].商业时代,2011(17)

[5]邓水兰、温诒忠。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2022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篇七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__个、新世纪以来第__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是管长远。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__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与用心,两个重要特点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如何才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第二,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

第三,乡风文明是保障。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第四,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第五,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篇八

摘要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创新之举,是精准扶贫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有效之举。文章通过对精准扶贫和电商扶贫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简述精准扶贫这一大背景以及铜仁市精准扶贫的开展状况,通过铜仁市的资源现状和其他条件分析出铜仁市开展农村电商的优势,以印江“4+2”模式为例详述铜仁市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现状和成效,找到电商扶贫实践中存在问题,为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精准扶贫;电子商务;电商扶贫;印江“421”

精准扶贫即扶贫政策措施针对真正的贫困群体,通过针对性帮扶从根本上消除致贫障碍,实现可持续脱贫。铜仁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电商扶贫是其中之一。狄荣娜采用AHP法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物流、农民素质、政府扶持为农村电商起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产品优劣和消费者偏好是其壮大的条件;林洁通过调研总结出我国农村电商目前存在农村生产规模小、农民认知水平低、物流配送低效等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现有关于农村电商的研究多是从国家层面展开因素和问题分析,少有从地方层面分析电商扶贫意义,本文以铜仁电商扶贫为对象,针对地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一、铜仁市精准扶贫

(一)铜仁贫困现状

铜仁地处武陵连片贫困地区腹地,贫困人口多、程度深,扶贫任务重。由表1可知铜仁贫困发生率高于贵州省,精准扶贫以来贵州省与铜仁市贫困人口数量不断降低,贫困发生率降低,且铜仁市的贫困发生率减速高于贵州省。

(二)铜仁市精准扶贫工作进展

铜仁市高度重视扶贫,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力争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52566人、贫困村159个,其中搬迁脱贫32576人、产业脱贫78955人、社会保障脱贫6343人。从扶贫资金的投入来看,2013~2016年支出分别为1672万元、1074万元、1320万元、1392万元,2014~2016年支出增长率分别为-35.8%、22.9%、5.5%,在2014年开展精准扶贫后,扶贫支出虽逐年增加但较2013年减少了很多,铜仁市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滴灌。

二、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发展条件

(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推进

“电子商务”连续4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铜仁市出台《铜仁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等多个文件,市电商办出台电商指导性文件,县区负责人亲自部署电商工作,与组织部、人事局联合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与发改局、交通局统筹做好物流规划,保持电商工作联动。

(二)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丰富

铜仁特殊地势地貌和气候加上民族文化使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独特而多彩。特色农产品有土家“草凳”、玉屏无核糯柿、官舟牛肉干、贵州白山羊等。旅游资源共有11612处,有梵净山等众多AAAA级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仡佬毛龙节、松桃苗绣、思南花灯戏等;苗族“六月六”、赶社节等也是铜仁特色文化瑰宝。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6年贵州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电信、计算机、数字电视网络为主的信息网络覆盖。铜仁公路总里程24807公里,高速公路596公里,电话普及率86.74%,互联网用户35.95万户,网络覆盖率约60%,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条件基本满足。

(四)电商巨头助力

2015年铜仁成为阿里巴巴全国推进农村淘宝的第一个试点市,依托“千县万村”战略建成农村淘宝县级营运中心9个、电商综合服务站515个,成立了邮乐购、京东帮等975个服务站。铜仁市在第三方大型平台上开设铜仁产业带、特色馆,在平台上O2O招商,现已有众多企业入驻天猫贵州特色馆、京东商城,46家企业入驻1688平台,通过B2B、B2C模式推动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五)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

铜仁市编制物流发展规划,推进中铁物流等大型物流的建设;出台政策落实物流补贴;借助“千县万村”工程,农村菜鸟物流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市共有物流企业239家,规模以上25家,AAA级物流企业3家,物流快递企业共387家。

(六)消费习惯下的市场潜力

2016年全国已有32.6%的企业线上销售,31.5%的企业线上采购,33.8%的企业用互联网营销。网民规模6.88亿,农村网民占28.4%,增速为城镇的2倍,互联网普及率达50%以上,网络购物和旅行预订的用户有4.13万和2.6万人,使用率为60%和37.7%;2016年铜仁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742元和8090元,2015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40.9,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生活水平低、市场潜在需求大。

三、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现状

(一)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推进现状

铜仁市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创新的思路与路径,“扶贫先扶智”“授之以渔”,为农民创收、改善其生活,农村电商发展本身就是扶贫的进步。铜仁成为贵州唯一入选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江口县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县,万山区、松桃县、沿河县成为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由表2可以看出,铜仁市的电商实现了较快发展,交易额增长率达50%,其中网络零售额约占20.7%。从销售统计上来看,铜仁市上行产品主要有茶叶、天麻、空心李等150多种本地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助推了“铜货出山”。但铜仁旅游电子商务还未有明确的计划和方案,推进工作较迟缓。据统计铜仁市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村就业5300余人,带动7250余户贫困户、3.2万余贫困人口,为贫困户节约生活开支3200万元,带动就业3.6万人,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二)铜仁市印江“421”模式

印江县“421”模式即坚持“四措并举”,周周电商培训、月月新品上线、季季营销活动、年年产业孵化;做强“两大产业”,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全国电商综合示范县。首先搭建“一园一区一空间”,完善信息物流网络,全县基本实现网络村村通,行政村快递物流75%的直接覆盖率。其次推进“电商+特色产业”,形成“一认证一体系一平台”网货“淘品牌”建设体系和“一主体一节点一奖励”的电商销售促进体系,在“一认证一体系一平台”方面,全县有21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证书36张,占全市的65%,建立了5类100家企业可追溯源体系,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品牌2个,已有15家传统企业入驻1688平台工作,52家企业向电商转型,网商网店500多家,村级电商服务站183个,先后举办多次电商年货节、农产品推介等活动,对电商经营主体营销奖励,激发电商创业者的积极性;推进“电商+创业”,实施电商万人培训计划和电商扶贫“一村一品”网货基地建设项目,全县电商从业人员6200余人,开展电商培训79期7904人次,涌现出众多电商示范企业和个人。印江县农村电商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商扶贫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企业带动农户致富,带动青年返乡创业,为印江县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三)铜仁市农村电商扶贫作用

电商通过互联网和第三方交易平台促进信息高效流动,降低了沟通成本;向外开拓市场、挖掘农村市场,增加了销售量;生鲜特产由于交易时间缩短、损失减少;贫困人民获得更多就业机会,通过培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贫困人民有了更多购买选择,生活生产成本降低,生活更丰富便捷。农村电商通过创收和提高生活福利推动扶贫。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善了政府主导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市场的波动而难以长期维持和贫困人口因缺乏致富能力而迅速返贫的困境,中介企业可以有效解决市场问题,农民因为电子商务和技术指导获取了致富能力,可实现多元化扶贫格局和参与式社会治理贫困。市场竞争式的自发脱贫机制减少了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资源供给不足和贫困人口脱贫意愿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缺乏信息资源而处于劣势,电商为贫困地区人民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科学决策创造条件,大大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电商发展将贫困地区和外部连成一个整体,资源流动更高效、配置更优化,市场更加完善带来的溢出效应推动社会生态系统完善,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公共基础设施推动贫困地区持续良性发展。

四、铜仁市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铜仁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不能有效率地提供优质、稳定的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限制了地方品牌的建设和市场的开拓;产业链不完整、产品同质现象严重:生产领域以传统的深耕细作为主、深加工不足,流通领域以国家和大型企业收购为主,消费领域品牌意识较差。需充分认识到电商扶贫的前提是地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业扶贫是核心,电商扶贫是手段。政府和农民需在将重点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完善产业链,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展,注重品牌建设。

(二)企业与农户结合程度偏低

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精准对接能起到积极带动作用,但铜仁现阶段企业与农户对接程度偏低。铜仁市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偏弱;企业和农户双方合作意识较差,二者的博弈胜于合作,扶贫无法长期维持。在“企业+农户”的模式下,违约的行为多现,往往农户处于弱势地位,损失惨重。政府应大力扶持电商龙头企业,引导其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奖惩结合,鼓励企业与农户的合作,严惩违约行为。

(三)物流运输难题

在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基本完善的情况下,物流成本较高也是电商起步阶段发展的一大障碍。其次,物流运输技术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尤其在生鲜冷链物流方面。因此现阶段应给与企业和农户适当物流补贴,引进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技术,并配以必要的物流知识培训。

(四)铜仁市贫困程度深

铜仁市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居民集中在偏远落后的山区,恶劣的环境使得其与外界联系困难,电商扶贫任务繁重;同时许多家庭专注于温饱问题,无暇顾及农产品的生产、推广和销售。因此电商扶贫应贯彻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各地经济现状、基础设施和地区资源统筹电商工作,扶贫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

(五)电商人才缺乏

铜仁市现阶段电商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专业化人才尤其是电商复合人才缺乏。铜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难以留住高素质电商复合型人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电商扶贫发展受限。一方面政府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和引进电商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定期开展电商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专业化、实用化。

(六)农户文化和认知水平待提高

农户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生产、营销和网络信息技术,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导致电商开展低效率。多数农户目光短浅,不注重品牌的打造和维护,看重短期收益,坐地起价、以次充好、品控不稳定,不利于电商长远发展。因此电商人才的指导带头作用和电商知识培训必不可少,农户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通过教育方式灌输生产和营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需要用法律法规和严格的监管手段加以管制。

2022乡村建设论文 篇九

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思想上要解放。

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政策上要吃透。

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把政策用足用活。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资源上要激活。

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第三文化资源,如何借鉴融合,推动现有资源融入县全域旅游,盘活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底蕴、打响文化品牌,是未来一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目标。

四、责任上要担当。

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敢打敢拼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五、党建上要加强。

党群服务中心是每个参观点最突出、最显眼的标志。“为集体操心、让群众省心、请组织放心”、“村庄发展快,要靠书记带;群众生活美,要靠班子领;火车开的稳,要靠党员撑”,处处体现了党员示范带头,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都离不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只有强一个支部,才能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三基建设”,激活基层党委、农村党支部内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要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2022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篇十

我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之前在一家知名通讯公司做业务员。20__年,因为母亲生病,我放弃20万元年薪的工作回到老家松林村,种植银耳和食用菌。

20__年,我成立了黔江区义相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 农户基地”的产业生产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实行集中经营、抱团发展。20__年,我创办的合作社种植菊花300多亩,种植银耳2万袋,纯收入70余万元,带动当地建卡贫困户增收2500至3000元。我觉得,年轻人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大有可为,大有奔头!当看到周围群众也跟着富起来,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么多年在乡村,一直有个问题在心中萦绕,那就是如何发挥松林村的固有优势,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这几年在农村的深切体会。我所在的邻鄂镇松林村海拔1100余米,山高坡陡,人均耕地少,冬天寒冷,实施机械化耕作的难度高,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在我看来,向绿水青山要效益,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是当前高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前段时间,我有幸作为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列席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当听到会上提出“生态振兴要在统筹‘三生’空间上精准发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时,我倍感鼓舞和振奋。

接下来,我想在发展立体效益农业方面进行探索,如将玉米、高山马铃薯与冬桃进行套种,同时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实现“一块土地、多次收益”。依托高山气候发展菊花种植和特色食用菌产业,利用农户废弃的稻草、玉米芯、玉米秆,按循环农业的现代化方式生产食用菌并利用烘干脱水生产菊花茶,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度利用。突出生态绿色特色,以“康养”市场作为产品的主攻方向,打造“容仙”生态产品品牌。着手打造1000亩菊花基地,建设集赏菊花、饮菊花茶、吃农家菜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建设一个有影响力的立体效益农业示范基地。

发展要依靠乡亲,发展成果要惠及乡亲。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让我和乡亲们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农村经济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0 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