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论文(优秀4篇)

发布时间: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汽车专业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汽车文化论文 篇一

汽车文化是人类在汽车的设计、发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代步工具,汽车文化开始在中国培育、发展。人们对汽车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更是应该深刻了解汽车文化的相关内容。就此主要讨论汽车相关专业中《汽车文化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面向汽车相关专业学生,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汽车历史

主要包括世界汽车发展简史和我国汽车发展历程,从古战车到蒸汽机、内燃机的出现,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到当今汽车工业全球化,该部分介绍汽车从无到有的世界发展历程和今后发展趋势,揭示了当今世界汽车欧、美、日三大车系形成的历史渊源。并介绍我国1901年出现汽车,建国后正式发展汽车工业到现在的发展状况。

1.2汽车总体构造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汽车编号基础及汽车使用性能。虽然内容较多,但对于发动机、底盘四大系统等的结构可不做重点讲解,因为汽车相关专业学生都会有另外的专业课来讲授这部分内容。所以该部分以让学生了解汽车总体结构、驱动形式、分类、编号为主,并补充讲解现代汽车新技术,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转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ESP)、安全气囊、废气涡轮增压、自动变速器、电控悬架系统、巡航系统、导航系统等涉及到安全、环保、舒适性能多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各种汽车新技术的原理,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不断掌握汽车新技术是必要的。

1.3汽车外形和色彩

这部分介绍100多年来汽车外形的发展,从马车形、箱形、甲壳虫形到船形、鱼形、楔形等各种形状的变化,揭示了影响汽车外形演变的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同时也介绍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汽车使用功能、使用环境、使用对象等对汽车色彩的影响,也介绍了色彩对汽车行驶安全的影响。

1.4著名汽车公司和名车及车标

汽车专业的学生通常对名车非常感兴趣,能说出部分汽车公司和名车,但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这部分主要介绍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中国等国家主要汽车公司及其汽车品牌、车标。汽车公司的创建、发展记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成长历程,车标的发展是汽车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和无形的财富,这部分主要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提高掌握层次,加深掌握内容。

1.5汽车竞赛

通过教学实际观察,这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汽车竞赛是汽车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运动为汽车爱好者带来了刺激和享受,也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现在越来越多人成为赛车迷,汽车竞赛的讲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产品及性能。这一部分主要讲授赛车运动的、冠军车队、赛车明星等内容。

2、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学方法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汽车文化概论》这门课程来说,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达到知识和能力同时培养的目的。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能使课堂讲授产生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除了突出重点、难点外,还应注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而这种主动探索的能力和倾向正是学习汽车文化日趋繁盛、包罗万象的知识所必需的。另外,引导式教学方法对高等教育也很有必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应具有横向扩展能力和纵向延伸能力,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学的那点知识。在这个电视、杂志、网络等各种传媒极大充盈的年代,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汽车文化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穿插讨论式教学,当学生受到教师启发和引导发现问题时,或教师提出汽车文化与社会相关问题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由小组统一观点,然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轮流发言。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轻松的把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还能很好的带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影响。本门课程知识日新月异、覆盖面广,有很多内容需要图片或动画展示,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满足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显示清晰、图文并茂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节约课时,还能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图片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可谓一举数得。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如带

学生观察学校停放的各种车辆,包括品牌、外形、颜色等等,分析本校教师对汽车的喜好和原因;带学生去不同的汽车销售店参观,分析社会需求和品牌效应;鼓励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参观车展,分析大众喜好和流行趋势等等。通过这种实践锻炼,学生能更好的重视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达到充实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当代中国社会,汽车的普及化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汽车文化不仅是汽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须知识,也对普及全民汽车教育、减少汽车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而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更是肩负着传播和发展汽车文化知识的责任。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方法,希望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更新、汽车占有率的提升,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学内容也会逐步接近或统一,并不断向前发展。任课教师要有不断学习进取,不断改革发展的精神,以适应当代汽车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汽车文化素养。

汽车专业论文 篇二

1、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策略

1.1教师要具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

在汽车保险专业教学中,要成功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具有学生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积极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就要借助于教学 https://www.chayi5.com/ 模式的创新。如果老师在每一届课堂教学中,都用同样的模式组织教学,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汽车保险专业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才能保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观点,要借助多种形式,比如,讨论,活动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对于应用型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学习掌握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在汽车保险专业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很多内容的较为枯燥,比如,汽车保险的基本条款,汽车的承保、出险以及具体的查勘、定损及赔付等内容,知识点很多,有很多内容都需要识记,学生感到枯燥,如果利用传统课堂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很难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具有教学模式的的创新改革意识,能够灵活应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分析解决生动的案例,这对于有效促进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教师具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创新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复合型保险专业应用人才。

1.2突出实践教学

汽车保险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形式,不断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提高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比如,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生动展示一个事故车辆现场查勘与定损索赔的例子,在例子展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要遵循的有关原则,引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的处理程序,以及现场查勘与索赔的程序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工,分析这个汽车碰撞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事故现场进行查勘、定损、进行事故车辆索赔,撰写保险理赔报告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整个处理事故的相关知识理论,同时,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1.3加强校企合作

作为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了解企业的人才需要标准,根据企业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教学课程内容。要积极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汽车保险专业的教学改革,这是实现汽车保险专业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先进制度、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要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到保险企业中进行实习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实习,使学生亲历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还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为保险公司提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培育优秀的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教育资源的贡献,培育适合社会需要的汽车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需要突出校企合作。

2、结语

总之,在汽车保险专业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必要的,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汽车保险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汽车文化论文 篇三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人们,当代汽车是新时代毋庸置疑的产物。车在中国历史的浮沉中,在所有的历史变迁中,蜕变衍生逐渐发展成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发展。车的变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具备时代的个性。

【关键词】车;中国汽车发展;欧洲汽车文化;世界汽车风格;汽车时代

汽车,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是一种驰骋世界的交通方式,是一方历史悠久的文化,更是一类风靡全球的潮流。它来源于人们对于“打破空间、时间限制”的需求。它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提升了时间的价值。汽车作为当代交通方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于汽车的认识,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识。

一、中国的车文化的变迁与汽车文化的发展

虽然汽车起源于欧洲,但在中国古代车文化就已经产生并发展壮大,中国古代的车文化对于当代的汽车文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变迁中,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都具有时代个性,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车的发展由简到繁、由人畜力到机械、由慢到快的沧桑巨变,在我国就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英雄好汉驰骋沙场英勇杀敌骑的是马;后来应皇上出游或战争的需要,人们发明马、牛、驴拉的两轮车,从兵马桶的出土和许多古迹壁画上也恰恰反映了这点。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是用硬木制造而成,在独轮两侧安设车架,用于载人或者载物,长大约4村,由一人掌握两个车把推动前进,也可以前拉后推,车子看着小巧,却可以载重几百斤。“鸡公车”因为是独轮着地,不管平原还是山地小道都可以畅行无阻,这是一种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的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交通方式,更是人类交通史上一项重要发明。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中提到“司马懿占北原谓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这一项发明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到了宋代,“鸡公车又进行了一次改革,一人掌握变成两旁扶推,前面用驴拉,这就称为“串车”。到了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上拱形的席作顶,用来拉客,被称为“双缱独轮车”。到了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了风力。在战争时期,将粮草运往前线,起到巨大的作用。到了20世纪初,城市里出现了双轮的人力黄包车,可以说翻开了城市客运的新篇章,通行便捷,至今仍然是城市客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颇受旅游者青睐。

作为新时代的人类,相信没有人会拒绝时代的产物。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兴起更是带动了成千上万个子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29年5月我国第一辆汽车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而成,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这一次试验成功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为我国当代汽车行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自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1956年7月投产,1957年7月13日我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载货用的汽车,被称为解放牌汽车。1958年5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红旗牌轿车,被誉为“东方神韵”。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53中国汽车行业的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第一次正式建造汽车的这一阶段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在这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等各类汽车都有了全面发展。而这一阶段也被称为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全面融入世界的汽车工业体。

二、欧洲汽车文化的发展

汽车作为工业文明之境,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的变迁。1600年由荷兰工程师史文发明制造,顺风时速可达30km的世界上最早的“风力大车”。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居诺花了6年时间制成,时速为4km世界上最早的一辆蒸汽汽车。1860年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汽车。

回顾欧洲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赛车的“竞赛”意识是深植在他们的文化中。欧洲作为汽车产生的先驱者,其政治文化多起源于古希腊,在政治方面“竞争”成为整个欧洲政治体制主流;在民俗方面,赛马等竞技体育竞赛转化为风靡全球的赛车运动,并成为了欧洲汽车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发现其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赛车是不可分割的。因为赛场是检测一辆车的性能、品质和安全性极好的场所,这是当代意义上的汽车。

三、汽车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利弊

汽车的出现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世界各国的汽车形态、功能有什么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速度、性能等也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发生改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汽车从诞生到融入社会机体,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各个方面,凝聚并丰富着人类文化,推进着人类文明进程。汽车文化遍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体现。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追求,汽车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会不断延伸,将越来越深入地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当然无论什么东西,什么事情,它总是有利有弊的,汽车也是一样。人类在享受汽车文明的同时,也承受着汽车社会所带来的能源、环境和安全等负面影响。汽车排放的汽车尾气无时无刻不再污染着我们呼吸的空气,汽车的噪音在一定程度上也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汽车行驶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和财产。

我认为只有建立健康和谐的汽车文化,人类才能更好地享受汽车文明,才能更快实现人车和平共处,达到“人车合一”的理想境界。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文化的逐步完善,中国的汽车强国之路将势不可挡,我们也终将走进真正的汽车时代!

参考文献

[1]叶挺宁。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2008.

[2]王凤兰。当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汽车文化论文 篇四

摘要: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汽车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首先分析了汽车文化进高校的必要性,汽车文化进高校是推进汽车文化普及,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社会汽车文化素养的有力举措。进一步阐述了汽车文化进高校的方式,有利于加强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汽车文化宣传的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关键词: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汽车文化;价值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相比过去都大大提高。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权威数字,截至2012年7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14亿辆。同时,截至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2.4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86亿人。[1]我国已进入车轮滚滚汽车时代。汽车不是单纯的机械,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且文化积淀厚实的地区和国家,经过汽车文化长期的熏陶,人们有着较高的安全环保意识,在我国,汽车的迅速普及使关心汽车的群体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汽车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展汽车文化推广教育,有利于国民正确地、全面地认识汽车与汽车产业政策,有利于培养遵纪守法、节能环保、安全文明,顺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

1、汽车文化进高校的价值和意义

1.1汽车文化进高校是普及汽车文化的有效手段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国家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汽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文化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高校校园的主要人群,他们具备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与较强的理解能力,随着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他们中很多人希望了解汽车,对汽车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近几年的汽车热使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车已是普遍现象。而作为思想活跃,积极进取,生活现代时尚的在校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带动未来汽车消费的潜在动力,也将是促进汽车健康和谐发展的主力军,更应该深刻了解汽车文化的相关内容。高校师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各种家庭,在高校师生中普及汽车文化知识能有效、正确地影响到其他社会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更便捷地将汽车文化知识在国民中推而广之。因此在高校开展汽车文化教育,是普及汽车文化的有效手段。

1.2汽车文化进高校是引导广大学生掌握汽车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需要的转变,迫切需要高校增加对大学生关于汽车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汽车的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维修。许多大学生将汽车驾驶证和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视为求职必备的三件宝。学考驾照、品评车型、参观车展……成为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这都说明了人们对汽车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汽车文化不仅仅是香车美女,汽车文化还有更深的内涵。为弘扬汽车文化,推动校园及社会汽车文化的发展,普及大学生汽车基本常识,引导大学生对汽车文化形成正确认识。为此许多高校纷纷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汽车文化》公选课,将汽车文化知识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1.3汽车文化进高校是提升社会汽车文化素养的有力举措汽车文化是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包括五个方面:生产文化、销售文化、管理文化、消费文化和延伸文化。而消费文化是靠司机、靠广大的消费者来建立的。高水平的消费文化是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提高的。[2]汽车已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汽车使用的日渐普及,许多高速飙车、乱闯红灯、抢道、频繁变线、私自改装、低俗等糟粕“汽车文化”也越来越多,因此很有必要弘扬汽车文明和道路交通文明,倡导节俭、环保型的汽车消费理念和汽车生活方式。社会文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大学是社会文明的灯塔,而大学生是社会文明的传承和拓荒者。将汽车文化进高校,促进汽车消费文化的发展。引导校园师生正确认识汽车,提高汽车消费自我约束,从而提高觉悟、提高素质。以此带动全社会汽车文化素养的提高。

2、加强汽车文化进高校工作的价值提升

在高校开展汽车文化普及教育,首先应积极引导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汽车的兴趣,再利用学校的各种现有资源进行汽车文化教育。发挥汽车文化对社会大文明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2.1加强汽车文化课程建设,满足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汽车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汽车文化推广首先应抓好课堂教学,一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汽车文化人文素质教育。二是抓好面向全校大学生的《汽车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紧紧围绕汽车文化时代特征,既要体现汽车相关基本知识,又要反映汽车文化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还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除了汽车基本知识,汽车发展史、汽车新技术的学习,更要引导学生对汽车带来社会问题的思考。如近期议论比较多的雾霾天气、《新交通法规》、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引入课堂。总之在课堂教学上应紧紧围绕汽车知识普及、汽车品质学习、汽车文明安全和和谐发展展开,优化课程体系。以培养懂汽车基本知识,又有较高的安全环保意识,遵纪守法、安全文明、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为目的。

2.2弘扬汽车校园文化主旋律,打造高品位育人环境

紧紧抓住校园文化的大环境,树立氛围浓郁的汽车校园文化。可依托学校团委、学生会成立社团,组织成立“汽车爱好者协会”、“汽车驾驶员协会”,通过协会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汽车专题讲座、校园汽车文化节、汽车知识竞赛、有关汽车的辩论赛等。以吸引全校师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充分挖掘汽车文化资源,将汽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打造高品位育人环境。

2.3重视汽车文化课程教育培训,加强汽车校园文化队伍建设汽车文化进高校,课堂教学与引导是主阵地,因重视汽车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汽车校园文化队伍建设。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高尚的人文精神,同时又要与时俱进,不断从人类文化的宝库中吸取营养,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应重视汽车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带出一批有一定领导力和组织力的学生队伍,让他们开展汽车文化宣传工作。从而将课堂教育延伸到校园文化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

2.4加强汽车文化进高校的理论研究汽车文化进高校是现代汽车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而对发展一百多年的汽车来说,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专业技术层面的,有文化素质层面的。开展汽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构建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需要专人对汽车文化这一内容进行多方面研究。如教学理念的确认,文化特色的挖掘,知识体系构建,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2012年7月份全国汽车保有量过亿辆。

[2]申崇明。汽车文化需要积淀。时代汽车,2010.01.

[3]帅石金。汽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蒋德喜。论汽车文化人才的培养[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汽车专业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0 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