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管理论文范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8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范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一

在前面我们已经大概的了解了一下焦化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也就知道在这样的企业中进行生产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我们就焦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这一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

1.焦化设备的安全管理

焦化设备是生产相关焦化产品的必不可少的专业机器设备,所以在设备的安全管理这一方面,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机器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

(1)购买机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在购买相关的机器设备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需要购买的机器设备。如果没有经过提前的估计与预算,那么买进的设备很有可能不符合或者没有达到自己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所需要的相关配置。这样一来企业不仅在产品的质量上难以保证,还很有可能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如果长期在这样的一个生产环境中持续工作,工人们很有可能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消极怠工。这样的后果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进行设备购买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由相关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数据做出相关的判断,依照他们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相应设备的买入。

(2)使用机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在设备投入使用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安全问题的预防与检测。众所周知,任何事物一旦进行使用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磨损,刚开始这些磨损对产品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如果我们对其视而不见,不对机器设备进行有效的维修保养与安全管理,那么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一定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在对投入使用的机器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方面,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企业需要培养相应的人员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在制定的机器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安全计划期间,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机器设备可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生产,不能为了保养维修机器而进行大范围的停工。这样的做法不仅得不偿失,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小的困扰,让竞争对手抢得有利机会,使自己的企业陷于困境。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记住并不是机器设备一旦进行保养就可以长期进行使用。任何产品都是有其自身的使用寿命,如果不顾规律强制使用已经不能继续工作的机器设备,不仅在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上达不到相应的行业标准,更有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这样的后果是十分惨重的。

2.焦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分配

在焦化企业进行生产最重要的便是安全问题。为此,除了贯彻全方位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安全管理的责任分配,保证人人都有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保证人们的安全。企业需要抽出一个特定的时间对工人们进行安全教育,让工人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企业再进行相关的安全责任分配就可以更好的让大家接受而不是以往的各种推脱拒绝。在对相关的安全负责人进行培训时,需要让他们了解到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安全问题并非儿戏,需要他们打起精神认真对待。他们需要在工人们进行企业产品生产时进行安全隐患的发现与排除,要在第一时间里发现问题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结语

“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这几乎是每个企业在生产车间都可以看到的一幅标语,但是如何真正的贯彻下去还是需要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思考。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为了卖出产品与获得利润,更重要的还是工作人员的身心安全:只有保证生产人员是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才可以让他们没有顾虑的进行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最大限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企业才可以进行更为长远的发展。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二

1.1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1)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模块又包括停电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等两个子系统,其中停电计划管理是指对月度停电计划、春(秋)检修停电计划、带电作业计划、周停电计划等各项停电计划进行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是指对周生产工作计划、月生产工作计划、年生产工作计划等各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

(2)电网资源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电网资源管理模块负责对生产管理所需的各类电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且为其他功能模块提供准确可靠的主体对象信息。电网资源管理模块又可以分为低压、变电、输电、配电和图形资源管理等5个部分,其中低压资源管理包括低压线路的查询和统计、低压线路的维护;变电资源管理包括变电单元的维护、基础参数的设置、变电设备的维护、变电站的维护、变电设备的查询与统计等;输电资源管理包括电缆线路、架空线路、输电线路的查询和统计;配电资源管理包括配电线路的查询与统计;图形资源管理包括输电线路图、变电站一次图、变电站二次图、配电线路图、相关参数设置、基本图形维护、各类图形的查询等。

(3)电网运行管理。电网运行管理是以电网资源为基础,负责对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运行信息进行管理,它又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设备缺陷管理,提供设备缺陷查询、设备缺陷处理流程、设备缺陷报表、设备缺陷汇总统计、设备缺陷流程自定义等功能;

2)设备评定级管理,设备每季度按照低压、输电、配电、变电等4个专业进行一次评级工作,它负责对设备的评定过程及评定结果等进行管理;

3)设备试验管理,负责对各类设备的试验周期进行管理和配置,并且可以查看和设置设备的技术参数数据;

4)设备巡视管理,它负责对输电、配电、低压和变电设备进行巡视,并且对巡视结果进行存档;

5)设备检修管理,负责对电网设备进行的计划和事故检修进行记录,并且可以通过检修管理档案查询相应的工作票;

6)运行记录管理,负责记录电网运行中的各种记录;

7)工作票管理,负责开票、签票、执行、结束或作废的全部管理。

(4)综合应用管理。

1)报表管理功能。综合应用管理模块中的报表管理功能,能够提供自定义报表生成功能,支持全局资产统计、配网变压器情况统计、全局设备数量统计、配网基本情况、线路台账统计等报表的生成;能够提供运行年报、运行月报、运行周报、运行日报等上报的报表生成功能,生成的报表可以转Excel或Word格式文档输出。

2)查询统计分析功能。综合应用管理模块中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能够为各个模块提供自定义查询统计功能,并且可以对各种信息执行多样的查询、检索和统计操作。

3)数据接口功能。综合应用管理模块中的数据接口功能,能够为系统提供数据采集接口和数据对外共享接口,从而确保数据能够在系统内和系统间得到充分的共享。

1.2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架构

根据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本文将其分为相对独立的4层(用户表示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和物理设备层),各层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消息进行交互。用户表示层包括用户认证管理、用户界面、单点登录和访问链接;应用服务层包括系统的核心应用模块,即综合应用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电网运行管理模块和电网资源管理模块;数据服务层包括本地的业务数据、备份数据和基础数据等,并且开发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和其他平台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物理设备层包括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计算设备和其他设备等。

2 生产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应用的目标和总体思想

2.1生产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应用的目标

(1)实现生产管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一方面,供电企业应用生产管理系统来提供开发的工作流,将相同性质的业务纳入到规范的流程管理中,并使用图形化工具来支持电力生产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从而实现生产管理的流程;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应用生产管理系统来建立数据交换、业务代码、设备分类、设备符号等标准,为电力生产提供规范的平台,从而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

(2)实现设备台账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供电企业应用生产管理系统来查询和提供设备台账数据,并且允许其他业务系统通过访问综合数据库来获得所需的设备台账信息,从而实现设备台账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3)为生产人员提供管理中的决策辅助。供电企业应用生产管理系统来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确保不同权限的人员能够获得所需的生产管理信息,并且将统计分析结果以图形、表格及曲线等方式显示给分析管理层人员,从而为生产人员提供辅助分析功能。

2.2生产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应用的总体思想

(1)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同时重视系统的规范性和实用性。虽然使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电网生产管理始终是难以脱离人工的,缺陷管理、设备检修等都需要生产一线人员的操作,因此生产管理系统是面向生产一线人员和电网生产活动的,同时要通过生产管理系统来规范相关人员的活动。从这个方面而言,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是实用性和规范性并重的。

(2)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考虑五大中心的统一框架。所谓五大中心是指运行工作中心、设备中心、评价中心、计划任务中心和标准中心,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所有应用功能的设计和组织都要采用五大中心的统一框架。

(3)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以设备管理为中心。设备管理是电网生产管理的核心,电网生产管理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着设备管理展开的,因此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必须面向设备,通过使用生产管理系统来掌握各种设备的状况并规范生产业务流程,从而确保实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

(4)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坚持输、配、变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构建输、配、变的一体化模型,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变电、配电和输电管理业务的相对独立,同时满足全网一体化支持的业务应用需求。

(5)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通过工作流提高业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电网生产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流程化应用,因此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在设计时要强化工作流设计。

3 结语

生产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具有减少额外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物力资源开销的作用,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的精益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整体架构、总体思想和设计目标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三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风险管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够全面地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明确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用流程,制定好相应的管控制度,这样才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四

1.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式落后

煤化工企业存在生产设施落后、陈旧的实际问题,这为煤化工生产埋下了潜在的安全威胁,给煤化工企业带来安全隐患。煤化工企业没有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和机制的体现,特别是没有对煤化工企业生产的风险评估,这会使各类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酝酿出重大的安全事故。

1.2企业员工安全素质不高

相当一部分煤化工企业长期雇佣临时工来降低劳动成本,这些人大多都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作为指导,这些都是造成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漏洞,进而导致煤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2煤化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建立起重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共识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对“人”的尊重,是煤化工企业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代表,在现代社会里,人是一切管理的根本,也是管理的根本目标。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煤化工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的安全,这也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所在。因此,在煤化工企业的范围内必须建立起重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观念,要通过煤化工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建立,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认知加以强化,使每位煤化工企业的人员都能主动实践和配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这样才能从意识上和认知上实现对人的关心和尊重,通过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更好地凝聚煤化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共识,为煤化工企业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安全和管理的基础支撑。

2.2加强对人员的现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强调每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认为安全隐患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和具体操作之中,因此,必须加强对全体人员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的养成教育,要结合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和风险分析,将安全意识全面地落实到生产和管理的细节之中。现代安全生产教育中丰富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使教育工作更能贴近煤化工生产的实际,这样有利于企业员工的认可,同时也有助于安全行为的养成和建立。现代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要具有动态性,要以各种手段来进行,通过更为生动和结合实际的手段来提高现代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的生命力。同时要在现代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中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将“要我做到安全”转变为“我要做到安全”,这样就可以更为主动地、积极地预防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安全隐患和风险。

2.3做好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工作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安全风险评估,就可以实现对煤化工企业安全问题的事先控制,进而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结合煤化工行业的特点聘请有经验、有资质的人员对企业生产进行全面、细致、系统地评估,进而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制定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主动防护和积极治理的方案,进而确保煤化工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真正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点和实质落实到企业的各方面,重点与细节之中,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成效。

3结语

煤化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要对安全有敬畏的态度,这样才能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法律发展的基础上,将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在煤化工生产中实现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煤炭化工企业应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从细节上降低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从关键上抵制不安全行为,这样才能在系统上和操作上达到对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达到整个煤化工行业生产的整体性安全。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五

关键词:MIS系统;造纸企业;生产管理;应用

造纸企业的生产管理复杂,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很有必要。造纸企业车间级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MIS)的应用,是造纸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应用类型。

1MIS系统在造纸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

造纸企业生产管理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对于提高整个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在大型造纸企业中,生产管理系统化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广泛展开。但在部分中小型造纸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具体的造纸企业,制定针对性的MIS系统,使企业实现生产工艺控制和生产管理之间协调一致,达到企业生产管理的需求,提高管理的效益和能力。

2造纸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造纸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是调节管理层、执行层以及生产管理调度三者关系的重要枢纽。涉及造纸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原材料、设备、工艺、生产过程以及循环利用等。从目前对造纸小型企业的研究现状来看,有些小型造纸企业的管理还处于“人治”阶段,这不仅增加了造纸企业的管理和投资成本,同时也会阻碍车间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成为影响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障碍。

3造纸企业应用MIS系统的分析

3.1高效使用率。造纸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涵盖:原材料(采购、运输、贮存)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生产流程管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处理管理等。从目前的实《中国造纸》2017年第36卷第8期验室研究数据来看,该系统具有使用安全、管理便捷、成本低廉和运行速率高等优点。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可实现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同时也可满足用户对于及时供应和按订单供应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生产效率。3.2经济效益分析。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截至2016年4月30日,2015年年报已经披露完毕。按东财行业划分,造纸行业共有22家A股上市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达850.86亿元;净利润达23.50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排名:晨鸣纸业达202.42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太阳纸业和山鹰纸业分别以108.25亿元和97.87亿元,分列二三位。从排行榜的研究数据到期间涵盖的经济效益和产能分析,不仅得益于其优势分析,同时在资源、能源和效益产能产出上,实现了其管理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3.3能耗分析。目前造纸企业每年用于处理废弃物和废水的费用依然占据整个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引用,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流程化管理,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浪费。3.4提升造纸生产企业管理效能。在造纸企业中车间级MIS系统的应用,可确保生产设备拥有自动化防控效能。同时,在系统操作上实现市场企业与管理企业的接轨和融合,从而实现造纸企业的大规模生产。尤其对一线技术工人而言,不仅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还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与传统管理系统相比,MIS系统不仅运行成本更低,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造纸企业生产管理的需求。对一线车间生产工人而言,车间级MIS系统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节省了人力资源库存保管费用。这样,企业员工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和市场中,大大提高了造纸企业的经济效益。

4造纸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应用实例分析

4.1造纸企业成功案例。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表明,中国台湾、巴西、美国、巴拿马、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地区)中的一部分造纸企业,已经实现了以信息管理和各种技术创新手段为先导的车间级MIS系统的应用,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从实战经验和现有的成功案例来讲,现有的造纸企业可在成功案例的指引之下,全面践行造纸行业应用法制,实现造纸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科学创新。台湾中华纸浆股份有限公司以质量控制系统B/M9000CS实现多种横向控制功能、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巴西CENIBRA公司以Exaquantum工厂信息管理系统,每年为CENIBRA造纸厂节省200万美元。美国Smurfit-Stone包装公司依托巴拿马城工厂,通过升级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了客户独立完成对现有的控制系统的转换。日本Chuetsu造纸公司,在川内工厂将以前独立的水资源利用功能集成到自动控制系统中,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印度尼西亚RWE解决方案公司,实现了大规模DCS/PLC组合系统。这些成功的造纸企业案例,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实现了企业的发展。4.2造纸企业成功案例体会。MIS系统在产品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充当最佳信息传递者的身份,从原材料控制到成品出入库以及废水的处理和达标排放,生产过程中实时准确的生产信息、生产执行系统规范、实时工作情况、资料反应及回馈,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对于改善一线车间工人的工作条件,实现成品货物的出货以及库存周转和利润的管理都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巴西CENIBRA公司的项目证明Exaquantum车间级信息管理系统(PIMS)可以带来环境和财政效益。该项目的启动,可减少开支,节省费用,尤其是以二氧化氯(漂白)的使用量减少了12.8%,每年节省120万美元;在燃料消耗上,年节约成本57万美元,故障排除(初期蒸煮器单元堵塞)时间是原来的1/6。应用生产管理系统,严格地控制生产,最终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作为企业敏捷化信息管理的基本手段,MIS系统能够实现对生产功能模块的全面把握。及时、迅速地获取造纸产品从生产到订单结构优化等一系列活动的信息,及时解决车间管理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维修保养、工序调度、生产分配、生产过程流程配置、生产信息反馈、产品管理等。4.3造纸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策略和实现途径。车间级MIS系统和生产设备控制中心的现场自动化系统,二者并不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单元。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控制之间的信息传递要做到准确及时,避免信息的断层。为确保信息传递的流畅性,使用车间和管理层的联动控制来达到互通有无,以便快捷地实现对生产计划和生产决策的把握。造纸企业的生产要重视基础自动化改造,尤其要把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功能作为实施生产的重要环节。车间级MIS系统,从生产排产、质量管理、分切优化、产品跟踪、发货装车到利润盈余的管理和实施,是终端用户体现价值的根本所在。以信息集成通信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功能应用软件。在软件中监控生产过程、调度优化、物流、追踪、物料管理、能量平衡与管理和生产工艺优化。这些信息通过管理网和控制网实现信息管理建模设计,并投入具体的生产管理工作之中。4.3.1探寻管理漏洞造纸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并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在系统化的车间级管理中,利用其寻找管理漏洞,及时反馈上层管理人员意见和建议,以便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生产动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4.3.2实现流程化、科学化管理辅助决策、工业生产流程控制、自动化信息传输和流通,以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核心技术架构,体现其科学化管理优势,实现无地域化控制。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在远端对系统的浏览、查询、控制和审阅。4.3.3搜集市场信息从市场的角度上考虑,实现造纸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的搜集和程序化管理,不仅在层次功能上实现了对各种计划的监测和控制,同时在本质上,也实现了对预设目标和预设程序的控制。在反应时间推移和外部变量改变下,在企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搜集的市场信息库建立的强大且有效的知识库,对帮助造纸业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4.3.4集成化生产控制车间级MIS系统的应用,不仅可预测生产的集成信息、控制现场生产,也可解决企业库存问题,同时也是企业集成化管理各个环节的需求。在企业的问题控制和反馈上,包括库存储备、流动资金占比、交货期限、设备和原材料期限等的控制价值明确,实现了针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次的集成化生产控制。

5结语

为保障造纸企业生产管理质量,从车间开始着手,致力于信息管理和生产自动化模拟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全面科学的实现造纸企业信息化、自动化生产,在现代造纸企业生产管理中,注入更多的时代元素,对代造纸企业生产管理建设项目的全面开展和实施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MIS系统管理,作为造纸企业实现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的有效集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有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作者:胡宇航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参考文献

[1]CaoJian,YangChun-jie,LiPing,etal.Designandaimplementation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inaLargeScalepaperMill[J].ChinaPulp&Paper,2002,21(1):38.曹柬,杨春节,李平,等.大型造纸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J].中国造纸,2002,21(1):38.

[2]潘丰,须文波.DCS与MIS互连的实现[J].自动化与仪表,2004,19(4):39.

[3]邓海翔,汪秉文.论SCM在软件企业开发过程改进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5):95.

[4]童艺川.面向准时制(JIT)生产的车间级MIS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0.

[5]王硕.印刷工业中基于JMF通讯机制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6]姜涛.一种面向造纸企业的QCS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大学,2010.

[7]顾华玺.热电厂SIS系统的研究和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6.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六

关键词:精益生产;企业管理;管理创新;战略关系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过去企业生产所看重的是生产规模的大小和生产量的大小,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当前企业生产越来越看重成本的控制,通过成本的降低来扩大经济效益提升的空间。在这样的企业发展情况下,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并成为了当前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精益生产管理最早是在日本被提出并得到应用,最初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企业也开始探索精益生产模式,以求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帮助。

2精益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2.1精益生产理念

所谓的精益生产就是指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的规模和批量,重视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精简生产环节,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减少存货的积压。从本质上来说,精益生产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精益生产的主要理念是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精益生产理念就是要求企业充分了解每一位客户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进行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提高产品的价值。从而真正做到满足客户需求。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企业生产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2常见的精益生产工具

通常来说,实现精益生产就是为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想要实现这样的理想效果,就需要科学应用精益生产方式。常见的精益生产要素包括价值流以及生产节拍。从价值流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生产活动分为具有价值增值作用的活动以及不具有价值增值作用的生产活动。经过价值流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挑出那些不具有增值功能的生产活动然后进行删减,从而保留真正具有价值的活动。另外一个要素就是生产节拍。整个生产过程的节拍时间是指在一个生产环节当中,两个工序之间所用的生产时间。

3精益生产管理的主要特点

3.1精益生产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不同,精益生产管理所看重的是生产环节当中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不是经过检查和返工之后所得到的质量效果。产品最初的质量如何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的具体情况之中,而不是质检部的检查环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每一个工序都会有一个必要的质量检验时间,对每个步骤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下,员工的专业素质将会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产品生产的质量意识。一旦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某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出现了问题,相关管理者应当按照实际情况,首先停止该生产线上的产品生产工作,然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出炉。针对出现问题的生产工序,应当及时进行维修和改进。

3.2拉动式准时生产

通常所说的拉动式准时生产,是指上一个生产工序需要满足的下一个工序的要求的控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将最后客户的产品要求作为整个生产的首要环节。拉动式准时生产的主要目标是减少产品库存积压,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维护整个生产过程的系统平衡,根据下一个工序的需求来进行上一个工序的必要任务,从而精简了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实际价值的工作内容,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拉动式准时生产方式的优势,在具体的产品生产过程当中,企业中兴起了一个新的概念“看板”,即客户信息以及产品需求信息的主要载体,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工序之间的信息传递。在拉动式准时生产过程当中,调度工作与计划工作其实是在每个生产环节当中都有独立的负责系统,独立完成调度与计划,而不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总调度或总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调度与计划是独立完成的,但每个环节之间同样需要进行相互协调。

3.3重视团队合作

在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中,团队的合作与协助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每个参与管理和生产的员工都能将自己当作企业的一份子,真正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族当中,不仅关心自己分内工作是否完成,另外还应当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进行积极的建言献策,共同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来。团队的划分依据不是管理层级或部门的不同,而是按照问题的类别而组建的。在团队中的每个员工都应当是对问题有了了解并有一定看法的。形成团队之后,每个员工的业绩就要受到客户的检验和团队成员的考核。团队的建立基点在于相互信任,并需要成员的相互监督,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

4精益生产管理的科学应用策略

4.1组建精益生产单元

想要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就需要对企业过去的生产流程进行改善和优化,删除无法获得价值增值的生产环节,从而让整个生产线更加高效,同时也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调整生产流程,组建精益生产单元的必要环节包括对生产流程的规划和图表的绘制,然后对没有价值的过程进行删减,接着进行新的生产流程的绘制,最后再进行调整,以此循环,让企业的生产流程越来越精简、高效。

4.2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方法

想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生产效率,最根本的就是生产时间的减少、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从客户的实际产品需求出发,来规划整个生产线上产品的生产流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尽量避免因为故障而被迫停机的情况发生。

作者:尹向文 单位: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燕。企业精益生产管理应用研究[J].经济视野,2014(12):107+109.

[2]张彬。浅谈精益生产管理[J].广东造船,2015(2):89-90+70.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七

安监和教育培训部门要形成活力,对照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认真编制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细化各级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要求。系统梳理、整合安全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少而精、面向需求、系统和专项相结合的思路,完善安全教育培训课件、教材等基础保障措施。按照“分层、分级、分专业、分岗位”的原则,提升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对各级安全生产人员认真开展“安规”、“两票三制”、“三种人”、安全技能等级认证、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等的培训、考试、考核、认定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新入场的员工和转岗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训培训。重点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引导员工主动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

2严格执行“安规”、“两票三制”制度

督促各级人员对“安规”、“两票三制”的学习与刚性执行,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控,突出关键“节点”控制,确保安全生产,每年组织进行“安规”考试,并对“三种人”进行考试、考核、认定把关,对考试合格人员进行行文公布。凡脱离岗位三个月及以上者,应重新组织考试、考核、认定工作,履行批准手续。对违法“安规”、“两票”及“安全生产禁令”的人员,要严格进行继续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针对“两票”执行中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分析,并做到实时跟踪闭环管理。

3完善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督促各个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重点加强实战演练,要做到无脚本推演或盲演,对应急管理和演练情况进行抽查。开展的应急演练,要注重演练实效,形成演练评估及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总结、分析应急工作经验,全面开展应急预案的滚动修编工作。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突发事件,完善有关应急预案,邀请专家或第三方进行评审。通过演练校验事故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之间的衔接水平,各子预案的正确性、可操作性,查找应急处理和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一线员工应急准备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促进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加强事故/事件管理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事故事件调查及整改工作,对事故事件调查质量进行评价,对事故事件整改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台账,分层分级对事故事件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安全生产预警。加大对责任事件与重复性事故事件的责任追究,严防同一原因或类似事故事件重复发生。充分运用典型事故事件案例,强化安全警示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5落实主体责任,狠抓作业风险闭环管控

公司通过“五个步骤”,持续不断实施作业、电网、设备、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等风险管控,实现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全面评估电网、设备、作业、职业健康、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风险,编制年度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抓好防控措施的落实。按照风险管控计划、设备停电计划和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按月制定并实施安全监察计划,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思路,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四分”管控,强化正常与抢修作业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监督、事后绩效评价整改。

6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完善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和机制,把“四不两直”制度化、常态化。编制安全检查工作表单,实现安全检查流程化、模块化、表单化,提升安全检查规范性。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开展春秋季、迎峰度夏及各项专项安全大检查。对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按照“三定”原则,认真制定整改计划,督促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整改,有效形成PDCA闭环管理。

7建立习惯性违章档案

建立并严格执行《反习惯性违章考核制度》,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编制《常见典型习惯性违章示例》手册,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开展查“三违”专项行动,以反违章倡议、反违章签名、现场反违章大检查等形式,大力整治习惯性违章。同时将习惯性违章人员作为部门目标过程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并中断“个人安全信息记录”。

8充分发挥安全监督效力

安监部门有效利用监督手段,对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整改的要求现场整改,不能整改的要求限期整改,并且充分利用每周一生产调度早会和每月安全生产分析会对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根据安全隐患及违章性质严重程度充分利用《安全生产预警通知单》、《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等手段认真督促整改,确保现场作业过程中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限期整改。

9严格执行目标过程考核制度

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按期完成季度和年度目标过程考核工作,安监领导要亲自深入各相关基层队所,不断与基层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班组深入沟通与交流,减少安监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阻力,增强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之间的有效协作。同时根据目标过程考核,要求基层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现场认可考核结果,并按时下发各单位考核情况,以提高各单位所存在不足方面相互借鉴学习和提高,确保责任事故/事件逐步降低,针对各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要求认真整改和落实,并根据考核暴露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三不一鼓励”管理机制,打造“知责尽责、重视风险、信息畅通、分享互助”的安全文化氛围,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深化“理念引领制度、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文化”进程,建立安全行为准则,引导员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10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安全生产人员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刚性的执行“安规”、“两票三制”,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一线落地,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八

1引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如何挖掘内部潜力、加强科学管理使企业自身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何加强对生产系统的总体经济效益的分析与研究,提高经济效益,是摆脱困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对于一个具有产购销的废钢铁企业来说,国内对生产系统的研究关注得似乎不够,只注重在设备和流通领域的研究上,而国外研究的重点放在化学处理方面。另外,人们认为废钢铁企业现场复杂,操作简单,对企业内部的研究未引起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在管理科学方面的应用有所忽略,因此,本文特别关注废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研究。目前,废钢铁企业生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1.各种生产过程中下来的废钢铁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即在保证钢厂、铁厂需要的前提下,输出多少废钢、销售多少各种可利用废次材;2.向炼钢厂输送炉料,用的工具是大槽子,大槽子中的各种废钢铁如何配比,并满足炼钢需要,以使成本最低,从而避免装槽子的无规律性和盲目性;3.在全鞍钢的废钢铁输入、输出过程中,在钢材加工中心有相当量的一部分库存,究竟如何控制安全库存量,又能满足内部生产需要,同时又能压缩资金占用,盘活流动资金,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通过建立、运用理论上的模型,构出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模式,是实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有效途径。

4.搞好各工艺的设备管理。4.2.2为执行外销品种计划和为降低库存而大力开展市场营销活动4.2.3生产战略研究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⑦4.2.4注重生产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目前的计算机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应建立我厂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生产计划、成本分析、输出槽料配比、库存控制、销售管理等部分。其具体途径只须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在系统未开发之前,笔者建议使用现行的Excel97中的内置模板上各类表格,可将之修改,即可使用。本文上述的优化模型现可作为生产系统的管理决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只须调整相应的参数。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范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0 4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