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社会实践报告(优秀3篇)

发布时间: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采风社会实践报告》,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艺术采风总结报告 篇一

ERIC 随着新一季开发期的到来,为了让我们的秋冬季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我们一行三设计师在征得领导同意和支持下,进行了为期一周对广州和深圳地区鞋类市场的深度考察。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不足、寻找差距、明确方向的过程。

我们首发第一站是广州。从友谊商店到万菱汇,天河城,正佳广场。当时感受的是这边的商场相对人流量不是很大,但都是一些有品味,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顾客群。每个店面装修华丽,国内外很多知名品牌街邻比栉,各有特色。像STELLALUNA做工考究,它所展现的每一个细节都相当完美,可以看见这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和多年的经验沉淀。思加图和百丽等一些国内品牌店里产品都很丰富,像是很多种风格串联起来的,就像是很多工厂提供大量样品,再经过一系列挑选和组织整合,最终形成的一盘货。杂但不乱,任拿一只鞋都可以找出能够和它相呼应的其它鞋款,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RUCO LINE和Le Saunda。RUCO LINE给人的是不一样的运动新体验,时尚、亮丽、而且非常舒适,它的跟,底楦和款式各材料的运用对我们休闲鞋这一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真的很棒。LeSaunda显得很成熟,时装和休闲并驾齐驱,不论时装休闲,高跟低跟,它做得很齐备,而且很有代表性。自成一体但决不华而不实。

接下来两天我们去了深圳,万象城和广州的友谊,万菱汇差不多,但售价普遍要贵一些。茂业百货人很多,人头攒动,要是我们这边有家店那营业额肯定可观,看来店面租金也不便宜。不过这边的年轻人占大多数,我觉得只要我们的休闲鞋在这边价格合理的话,还是有相当的利润的。不过整体上看,国产女鞋过多地集中在中低端,鲜有高档品牌出现。

尽管现在各个品牌的鞋子都有各有特色,但同类产品越来越趋向同化,像原材料和做工工艺还有设计方面都出现这种现象已经越发明显。在这种大环境下在既不违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特色,那样我们的产品才会脱颖而出。如何让我们设计的产品在这两者之达间到平衡,我想这将是我们今后所做功课的重要考量。

这次所看到的鞋子,清新简洁的极简主义凉鞋占据了20xx春夏秀场的一个重要地位,细皮带、平底设计都是本季极简凉鞋的关键款式。同样蕾丝以神秘魅惑的姿态,吸引着大众的时尚眼光。还有闪光材质和动物纹路元素设计而成的鞋子。都是这季产品的重头戏。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做出一些预测,再结合国外的时尚资讯,秀展等。作为休闲鞋这块我认为我接下的工作主要围绕下面几点开展。

一,毛毛靴是这季秋冬的重点,像皮毛一体的靴子,还是或是牛反毛加毛毛靴等,高靴短靴,不论休闲还是奢华都可以尽情展现。

二,硫化短靴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运动休闲类做一组,主要体现出女性的优雅,舒适,其中包括高跟和坡跟和内增高鞋。个性鲜明类的一组,主要满足于 喜欢特立独行,个性不羁的 人群。奢华类的一组, 选用极至面料,精工细作,彰显品位。

三,平底,坡跟密鞋最适合秋季穿着,各类风格都需要。

一款鞋子不管设计如何漂亮,但最终是要变成实物,回归市场。多年的工作让我认识到开发的重要性,在款式都OK的情况下,材质的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鞋的品质和价值,其中包括饰扣和一些辅料。回顾来公司二个多月的时间内,自己在工作上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不能继续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工作。关于材料方面,我希望达成一个共识,今后所有调回来的材料都要经过我们设计部门确认过后方可生产。当然我们在给到采购和开发们手中的色卡,也必须有一定的标准。避免出现调回的材料出现材质和颜色上面的问题。

20xx 年已过,未来的日子依旧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总觉得所要做的努力,看似容易,但我坚信 20xx 年会是我蜕变的一年。 首先在今后工作中,增强责任感,积极与领导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减少工作失误。最后时刻坚持不懂就问,不明白就多学的态度。与公司共同进步。

采风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采风时间:20__年10月13日——20__年10月27号

采风地点:杭州

考察对象:西湖,乌镇

20__年10月13日——21日

经历拉火车一夜的颠簸,我最后踏上这片如诗如画的江南土地——杭州,这座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清新的空气,精致的城市布局,星罗棋布的街心公园,人们安逸闲适的神情,铅华淡去,浮躁尽无,这些无一不让我为之心动。坐车的劳累抑郁之情一扫而空,带着清爽的情绪,我游览这座夕年“暖风熏的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美丽城市,透过细心的体味,感悟,比较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资料,我有拉一些自己新的见识,现透过几个角度,对西湖境貌总结如下:

一、从自然地理气候角度看西湖环艺

旧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古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而今,西湖水域面积扩展为约7平方公里,三面云山环绕,东部紧临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构成以秀美为极致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从地理上看,西湖有天目山余脉和钱塘江的山川作为依托,构成三面环山,中涵碧水的湖泊地貌。山不高而层峦叠翠,水不广而平湖如镜。湖外有山,山外有江,江湖相映,山川并秀。山水比例尺度恰到好处,给人以自然亲切秀逸清雅的美感。湖区附近建筑充分尊重自然地势的起伏陡缓,因地制宜,或在湖傍筑一水榭(平湖秋月),或在峭壁之侧做半亭之景(六一泉),或在悬崖之畔做吊脚楼(四照阁),建筑与自然气韵相互渗透,色彩调和,淡雅,最大可能的融入拉周围环境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从气候上看,西湖十景"中由气候和天气构成的美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晨有"苏堤春晓";晚有"雷峰夕照"。古人称西湖"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各有各的彩图,各有各的意趣。这些美景无一不与杭州地区的气候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气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几处景观的观赏性和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景致设计,地理和气候变化的因素是需要我以后注意思考和学习利用的。

二、从人文历史文化角度看西湖环艺

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西湖更是历代文人骚客的挥毫泼墨的聚集地中的明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千年的积淀使得她比其他地方拥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湖区附近的园林建筑则充分的把这深厚文化底蕴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出来。

该地区的园林建筑,多如淡雅的山水画,建筑精致,布局以自然和谐为基调,尽可能的利用到周围的环境,并容入其中,建筑色彩色调明快,处处透着一股唐诗宋词般的意境美,悠远而深刻。例如: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那里循湖岸行,铺岸如茵,泉池碧澄,小桥流水,隐约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莺啼,这莺啼点出了静中闻声的绝好意境。又有万树柳丝倒挂轻垂,犹如一道绿色的帐幔,再加上“晴波淡淡树冥冥,乱掷金梭万缕青”的点景之作,意境不可不谓之清幽也。又如“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素有“小瀛州”之称的“三潭印月”,透过运用亭、榭、桥、石、廊等园林建筑,组成重重层次,构成富有变化的景区。虽然湖中有湖,但不感觉水多,陆地虽狭,却处处引人入胜,个性是当游人踏着那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来到碑亭和“我心相印”亭时,景色变化其妙无穷。从曲桥的湖面望去,那亭亭玉立的三塔正好在“心心相印”亭的两旁和中间圆洞门的框景之中,如是在中秋赏月,那皓月中天,塔内灯光、月色、湖波、塔影,相映成趣,诗情画意,尽蕴育其中。

三、从建筑风格上和环艺设计角度看

该地区环艺设计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极力创造体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在具体造园的手法上,如为了创造完美的园林意境,造园中很注意引注泉流,或为池沼,或为微缩的飞瀑。临水又置以亭、榭等,注意划分景区和空间,在大范围内组织小庭院,并力求建筑的造型、大小、层次、虚实、色彩并与石态、山形、树种、水体等配合默契,融为一体,具有曲折、得宜、描景、变化等特点,构思新颖奇特。整体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北方的厚重粗旷豪迈和严格等级制度下规整的结构布局,该区建筑布局灵活多变,以自然天道和谐为主,婉约精致而园景很少重复。

典型的如郭庄:园内临流建阁,有船坞、假山,高低错落有秩。同时该园还超多吸收苏州园林的建园手法和绍兴景致的特色(如园中两个池塘,一个是自然形态,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苏州园林;另外一个是石板砌成的方池,显是绍兴风格。)灵活而深富意境之美。

步入郭庄,先见“静必居”,后入“一镜天开”。前为宅园部分,是当年主人居家会客处。后为园林部分,是以水为主题的精致花园,也是郭庄特色集中体现的部分。进门经复廊几经周折到正厅,上悬以匾额“香雪分春”。后堂旧有的一幅楹联重新制作后挂在庭前:“红杏领春风,愿不速客来醉千日;绿杨足烟水,在小新堤上第三桥”。顿时把人引入了高雅的意境。这是一座颇具浙江民居特色的四合院,左右厢房和后堂构成一小院,院中清一色的石板铺装,中间是一个用石板栏杆围成的方池,池中涓涓细流不断,构成江南居民特有的恬静气氛。园中的曲廊、池阁、后山、石桥构成了一幅精致的景色。湖畔的“乘风邀月”轩,敞室临湖,正对六桥烟柳,览尽湖光山色。晴日月夜,确有乘风邀月之妙趣。还有假山上的“赏心悦目”亭,居高临下,四周湖山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中秋月夜,若能在亭中吟饮赏月,那真可谓神仙之乐。还有相邻的一处佳景是二层楼的“景苏阁”,原是绣楼,面临苏堤压堤桥,背后有宁静雅致的花园,此处也是庭园的主体建筑,楼下曾是主人下棋弹琴场所,楼上陈列着文房四宝,是当年主人咏诗作画的地方。矮墙月门前分别题曰:“枕湖”、“摩月”。站在月门里透视,可见葛岭等倩影,如摄入画中一般,倍添人

们游园的兴致。跨出月门,便是船坞,不由引人下船,去畅游西湖美景。

在现代代城市发展中,该区极注意开发,利用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见树当荫,依山就势,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园,又新建立出一系列典型如“新西湖十景”。使的整个城市呈现出建筑,人文,自然和谐统一的风貌。

如何能把天人和一的建筑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居家环境要求容入到设计理念当中,杭州之行给我深深上拉一课。

20__年10月22日——27日

如果说杭州之行园林让我感受到的是精致细腻的贵族气息,那么无疑乌镇带给我的就是如小家碧玉般的温婉淳朴和自然。那是一份江南水乡所独有的宁静致远。

小桥,流水,人家”是乌镇的真实写照。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幽静的韵味。

从格局上来说,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水网体系联结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的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

在乌镇很少见常因风水而设的斜门左道,为避免气冲而立的屏墙、照壁和当路放置的“泰山石敢当”等符镇,而是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据导游介绍,这是因为当地深受儒家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影响所导致的。

从特色建筑上看,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当地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

从某种好处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但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独创,也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乌镇也不例外。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而此刻仍然有30多座。

我只有幸游览拉西栅的通济桥、仁济桥,中市,东栅的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的福兴桥,浮澜桥和北栅的梯云桥,利济桥。有些桥上还刻有古人的题词(如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通云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深含历史文化的韵味,显得古朴沧桑。正是这些桥把小镇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整个小镇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使得动静结合把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拉一齐。

乌镇的石板小巷自然而然的融入在水与桥的山水画中,浑然天成。微湿的青板石路让人不由联想到雨打芭蕉,在烟雨朦胧的水乡尽头会不会有一个有着丁香一样芬芳的美丽姑娘,带着淡淡的忧愁在等着归人,如梦如幻。而此刻依然在小巷居住的人们所带来的生活气息,又让人感觉亲切温暖。巷深而不失意境,在很多古镇中很难得。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整个乌镇:

形式上,均衡的整齐美。一块块砖叠垒的墙,一条条石板铺成的路,街边的一间间店铺,河边的一间间小屋,它们平行相连或持续必须距离,表现出自然状态下的整齐美。装饰纹样上多采取二方连续的纹样,伴着蜿蜒曲折的街道,错落有致的老房子,给人一种运动的秩序美感。

艺术上,美感来源于她的客观形式美,色调的同一性,黛瓦粉墙,黑白二色。以灰色为主基调,色彩的明度不高,和谐淡雅,建筑安排变化而统一。

环境氛围上,宁静感是古镇美的另一个方面。古镇的氛围是十分闲适的,所有活 chayi5.com 动都是自主的,与现代都市的竞争压抑构成鲜明的比较,漫步在宁静的石板巷,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笃笃,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和解脱。

背景文化上,历史厚重感。她的布局、建筑空间形式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逐步构成的,背后映射着历史沧桑感。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砖都记载无数被遗忘的故事,凝聚了古代东方文化。

总的来说,乌镇之美在于她因地制宜的格局和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吴山越水赋予她容颜,勤劳的人民赋予她灵气,让人身处其中不由感到天人和一,上善若水。

结尾语:

这次采风考察总体来说收获是丰富的,不仅仅更加清晰的了解拉江南水乡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更深刻的理解拉天人和一和以人为本思想在建筑装饰上的和影响,找到拉自己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设计的一些灵感方向,为以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下拉好的基础。

采风报告 篇三

采风报告

姓名:李诗

一,采风地点:柳州三江(农行南寨希望小学,程阳风雨桥,三江“侗乡鸟巢”,梅林乡,林溪高友村)

二,采风时间,2013.4.15--2013.4.21 第六学期第七周(4月15日—4月21日)。

三,采风内容及目的:

1,了解柳州三江县当地的音乐教学情况。

2,了解当地民风民俗,采集当地民族音乐,并对当地民族乐器有一定认识。3,体验当地生活,收集民族民间素材,为歌曲写作,创作做准备。

四,采风行程:

1,4月15日,我们集体乘车前往柳州三江。

2,4月16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附近乡下的小学(柳州南寨农行希望小学对该校的音乐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

3,4月17日,上午,我们到三江县城古宜镇参观了国家4A级景区,也是广西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风雨桥---程阳风雨桥。晚上,值得一提,我们徒步到旅馆附近的柳州三江剧院,“侗乡鸟巢”露天大剧院观看表演!“印象三江”《坐夜》,这真是激动人心啊!

4, 4月18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花了3小时最终渡河来到三江县的一个小村——梅林村,观看了侗族大歌,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对歌唱歌敬酒,好不热闹!5, 4月19日,休息备战。我们利用休息备战的时间小组队到县各个街街道道走了遍,河东,河西,繁荣而不拥挤,文化气息浓郁,娱乐活动繁多,人们脸上笑足颜开。

6,4月20日,最后一站,我们沿着开往程阳桥方向更深的狭窄坡路到达“林溪高友村” 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高友“韭菜节擂台赛”!观看了表演之后,我们更是

班别:音乐学101班

学号:100810101021

有幸遇上了一年一度的侗族“百家宴”!万千游客真是吃得不亦乐乎啊!

7,4月21日,我们尽兴而归,乘车返回学校。

第一站:柳州农行南寨希望小学

柳州农行南寨希望小学位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321国道,距离柳州县中心

50分钟的车程,地理位置不算偏,但该希望小学师资还是明显不足的,全校仅8名教师,更别说会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他们的老师都是教语文数学然后兼教音乐,甚至教音乐多为口授,极少使用收音机,更别说多媒体,电脑,钢琴,电子琴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了。

当时我们是到一个1年级的教室观摩老师的教学情况,发现1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课堂较为混乱,老师在教《请进侗家喝油茶》这首当地侗族歌曲时,极大部分同学情绪高亢多动症表现明显,又或许因为那天有我们在的缘故吧,不过这首侗族歌曲朗朗上口,我们哼几遍就熟悉了,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第二句,当唱到第二句时,同学们都没声了,不懂唱,没有电子琴等乐器辅助,老师也只能不断地用手势的高低起伏来表示此处音高的不同,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好在侗家人天生的好嗓子,给下一代遗传了极好的基因,再教1年级小朋友多唱几遍,这首曲子也基本会了,这堂音乐课很快就下课了。

在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带队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希望小学需要得到帮助 的事,我们全班36个同学加上带队老师二话没说都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参与了捐款的点额,很巧合的数字,388.8元!很感动!大家都是有爱心的人,“就让这成为我们爱心之旅的一个见证”当农老师说完这句话,我顿时觉得心里很踏实很充实,感觉自己也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献上一份力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责任更重了!回到学校后要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做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话说从我们进入校门那一刻直到说要离开,全校的小朋友都没有停止过哪怕一秒钟的激动,兴奋,欢乐!许是没见过这么多“小老师”来看望,鼓励,听他们唱歌的缘故。我们和他们拍照,聊天,好不热闹,离开时有那么些许舍不得,他们不断地和我们挥手告别,再见了!可爱热情的侗家小朋友!好好学习好好传颂你们优秀的侗族歌曲吧!第二站:程阳风雨桥

早上,我们出发前往采风必到之地———程阳风雨桥。虽然作为三江一重点旅游景区但值得庆幸的是村寨的民风民俗丝毫没有被商业化,侗家人反而比以前更勤劳过得更充实,据说,想嫁到他们村寨的女子还一定要能歌善舞才行咧!

现在,程阳桥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兜一圈寨子出来,学习到的东西真的很多。

风雨桥---侗族独有的桥。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 10.6米。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 吻,以榫衔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桥上有栏杆和屋顶,还 有5个多角亭,具有独特的侗族韵味。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是侗族村寨的主要标志,是民族的族徽,是侗族村寨祭祀,议事,娱乐,迎客,庆典,断案,判案的主要场所。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戏台——侗族戏台分上下两层。下称悬空,四根支柱只安枋。上层用于演出,又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台中间供演员表演用 两侧长凳供乐队和戏师坐;舞台两侧有两个门,供演员上下场用;后台为演员化妆和候场休息的地方。戏台虽小,但造型别致美观,并与鼓楼或相对应。呆脚木楼——侗族有依山傍水居住的习俗,从而民居大多为干栏式的“吊脚楼”。建筑材料一般为杉木,建筑格式为三层。从实用和卫生起见,第一层是堆放杂物和关养畜禽的地方;第二层是本家起居生活之场所;第三层是储仓和客宿。

侗族耶舞——侗族多耶舞是一种集体歌舞。表演人数可多可少,男舞者是用手互攀肩膀,围成圆圈,身体随音乐节奏晃动,摇头顿足鱼贯而行。女舞者手拉着手围成一圈,面朝圈内,边唱边摆动手臂并向左向右移动脚步。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民族乐器:

他们有3种民族乐器。一种是大家都熟悉的“芦笙”,旧的3个音,新的有8个音,现在已经基本不用3个音的芦笙;第二种就是“琵琶”,说到琵琶,这里的琵琶外形和平时看的有很大不同,更像古代的古琴,四根弦,三个音,为啥四根线三个音?师傅解释说中间那两根音都是一样的,作用是为了更方便演奏;第三种民族乐器是“马头琴”,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所以当时我们也没有见到。

第三站:三江“侗乡鸟巢”

下午从程阳风雨桥满载而归,当晚,值得一提,我们徒步到旅馆附近的“侗乡鸟巢”露天大剧院观看表演!“印象三江”《坐夜》,这真是激动人心啊!直到现在,我还是未能平复心中激动的心情!这是我看过最出色最激动人心的舞台剧,让人忍不住叫忍不住喊生怕那唯美的画面会一下子消失不见!~ 剧院里一切都是真实的!真的桥,真的塔,真的阁楼,真的船,真的水车,真的瀑布,真的花草!甚至一棵真的树!很大的树!„我兴奋得语无伦次!那种唯美,那种浪漫,那种静谧,那种身临其境之感,一切的一切,太梦幻太真实,短短80分钟带给我们太多体验,感动,惊喜。最后一幕,演员邀我们上台和他们一起跳舞!大家都沸腾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我们都不愿走!这美丽的三江,精彩的三江!

据了解,我们看表演的“侗乡鸟巢”也叫中国侗城,设计精巧,独具民族特色,全部由侗族民间工匠制作而成,于2009年6月18日兴建。侗乡鸟巢直径88米,高29米,占地6000平方米。场馆四周屋檐的牛角上站有千只鸟的模型,像百鸟归巢的形态,“侗乡鸟巢”的别名应运而生。侗乡鸟巢基础平台为钢筋水泥结构,主建筑为大型木结构建筑物,主观设计意愿要象2008年奥运鸟巢,但毕竟是木结构,做出来另有一番侗味,因此叫侗乡鸟巢。2010年10月2日晚在侗乡鸟巢举行第七届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大型文艺晚会暨中国侗族多耶节开幕式,侗乡鸟巢开始正式启用。2010年10月1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申报部主任张晨江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主体为木结构的侗族特色场馆——“侗乡鸟巢”证书颁发给“侗乡鸟巢”负责人。“侗乡鸟巢”是当之无愧的国内最大的主体为木结构的侗族特色场馆。‘侗乡鸟巢’,三江人的骄傲啊!

第四站:梅林乡

下午,我们花了整整三小时的车到了一个需要开船渡河才能到的较偏僻的小村庄,这个叫梅林乡的小村道路不齐,颇为偏僻,但是梅林乡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侗族大歌尤为有名,倍受媒体和旅客的关注,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以侗族大歌为典型,授予梅林乡“广西民间艺术之乡”之美称。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属于民间创作的复调音乐,由集体歌队来演唱,有两个以上的声部,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被专家喻为“天籁之音”。享誉国内外。1986年曾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亮相,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观看了梅林乡的侗族大歌,之后我们便到村公社吃晚饭,品尝当地的特色菜,对歌唱歌敬酒,好不热闹!渡船离开乡村时已是晚上,彼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意!

最后一站:林溪高友村

最后一站,我们沿着开往程阳桥更深的狭窄坡路到达“林溪高友村”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高友“韭菜节擂台赛”!那韭菜,茁壮得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和芹菜有得一拼。颁奖之后,我们更是有幸撞上了一年一度的侗族“百家宴”!万千游客真是吃得不亦乐乎啊!

那天天气异常寒冷,又是在山上,仅12℃,冷的牙齿直打架,不过即使是这样还是不能泯灭我们火热的心情!喝油茶,看表演,吃百家宴。据说“吃百家宴,百家福同享”多好的寓意啊!而且,每桌上的饭菜都可以随意吃,我们吃得越多,侗家人越开心,不收我们一分钱。我最爱吃那里的小竹笋啦!美味美味的!还要那大棵韭菜,甜甜的。我们几乎从第一桌吃到最后一桌,吃得欢乐极了,开心极了。

当然,每到一个地点我们都不忘拿相机拍摄记录下,拿录音机记录下。当地纯正的民族嗓音,美丽的民族服饰,特色的民族建筑,精彩的歌舞表演等等。

4月22日

我们的采风之旅提前结束了,很满足,也有些许难过,因为舍不得,因为对三江已经产生感情。想想去之前那么的不情愿,而知道就要回来了却是觉得难过,舍不

得„那场舞台剧带给我们太大的振憾,那些热情好客的侗家人带给我们太多的欢乐。美丽的三江,没有城市的喧哗却有着城市的繁荣。三江,不虚此行!

小结:

短短7天的采风,我感触颇深, 受益匪浅。这次采风不仅为我积累了大量的歌曲创作素材,也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达到了学校为我们安排这次采风的目的。

在各个地点的采风中我不仅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对古人的手艺与技术叹服。回到学校课堂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自己社会经验的同时,更向我自己的人生目的迈进!

三江,让我们更团结更奋进!三江,音学101班难忘的采风之旅„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采风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298 2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