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 篇一

李保国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服务群众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性坚强。李保国同志刚刚上班不久就响应学校号召支援山区建设,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坚守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认为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终其一生,他都在为自己的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我们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在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一心为民。李保国同志时刻想着山区群众,爱护山区群众,关心山区群众,热情帮助山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我们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他这种“心里装着山区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群众精神。他之所以被誉为共产党团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山区人民爱戴,是因为他始终与山区人民心相连、情相依。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努力解民忧、办实事。

艰苦奋斗。太行山区土层薄、有机质少、干旱少雨,植被难以生长,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李保国没有畏缩,而是整日奔波在山头地块里,从事着山区林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工作。他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李保国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做了最生动的诠释。我们要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实事求是。在李保国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为了搞太行山区开发研究,他从事实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向当地农民传授实用技术,为太行山区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同志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李保国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我们要始终发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始终坚持埋头苦干、事必躬亲的做事态度,始终坚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尽己所能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 篇二

学习李保国同志,我们要做到为民服务,身体力行。

李保国每年200多天在山里当农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总是风尘仆仆,他给山区播散下了绿意和生机,把群众引上了致富路,却给他自己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积劳成疾,猝然长逝。和他的付出比起来,我们平时做的真是微不足道,和他的实践比起来,我们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也许做不了他那样伟大的事业,但我们应该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一项平凡的工作,竭尽全力办好群众期望的小事、急事,解决好困扰群众的麻烦事,在你看来的小事,对群众来说就可能是“绕不开的路,迈不过去的坎”。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小善,经年累月,养成主动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真正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习李保国同志,我们要做到刻苦钻研,身体力行。

李保国曾说“有人说我运气好,干什么成什么。我觉得不是运气,而是我这个人‘安、专、迷’。”刻苦钻研,就需要安下心来,专心致志,并痴迷其中。我们要成为各自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就需要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干到底,特别是对工作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不要有畏难情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下大功夫钻研,吃透情况、找准病根,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才能常干常新,才能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

学习李保国同志,我们要做到淡泊明志,身体力行。

“不为钱来、不为利往,我是来帮农民脱贫致富的,不是来追名逐利的!”我们学习李保国,就要像他那样保持一颗淡泊心,看淡名利得失,不把工作经历当作“镀金”,不热衷于设计个人升迁“路线图”;保持一颗奉献心,自觉把自己融入组织、奉献于党的事业,敢于吃苦、不怕吃亏,对于他人的工作多些帮衬、多些鼓励,甘为人梯、甘当绿叶,一切以事业为重;保持一颗进取心,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静下心来学习、扑下身子干事,不为杂念所左右,宁静致远,追寻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 篇三

李保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特别是经他帮助过的农民和贫困地区的人民,那一片片一座座改造的土地和大山呼唤这位质朴而伟大的功勋。

李保国作为一位农业研究科学家,一心致力于农业,改变贫困地区经济,呕心沥血,难道他不知道辛苦吗?不知道劳累吗?是什么力量使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心理只有农业科学研究项目,心里想的是如何改变落后和贫穷的农村,而其他东西占据的太少了。他心里装得下那么多的农民,却留不下关心一下自己身体的位置,把自己的身体健康置身于外,这正是我当今缺少的精神。我们不提倡不顾健康的拼命,但我们身边需要更多像李保国那样的人,只有敬业与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提倡踏实务实的理念。有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国家才能强盛,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有丰厚的收获,那些只注重浮夸、面子工程、唯我而行的作风只能损害国家利益,自己也会走向错误的深渊。

学习李保国有坚定的信念,改变贫困山区面貌,持久的战胜困难,坚持与困难做长期的斗争,用不屑的努力和坚强的韧劲,勇于攻克一个个难关。我们不一定与李保国做相同的工作,相同的经历,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想如何创新,如何向困难挑战,克服浮躁追求功力的短期行为,一步一步留下对得起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脚印,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和共产党员。无论从事那种工作,职位多高,做善事,做有益义的事,是强国富民的基础。

学习李保国不追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这是当今最重要的世界观,为民做事不图名利,是我们多年提倡的,在利益关系充斥的社会环境中,无私的去完成一个事业,是我们需要深思的,提倡这种高尚,建立这种信念,淡化名利是我们向李宝国学习的核心。

学习李保国忘我工作的精神,体现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专注度。之所以出现浮夸虚伪的作风,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个人利益凌驾在人民和国家利益之上的不良信念,在这种氛围下事业发展受阻,困难解决不了,拖拉懈怠已成为阻碍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障碍,因此李保国的精神境界是改变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的最好榜样。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294 1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