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精彩5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5篇《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篇一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3)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4)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5)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6)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

(7)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不等式

1、不等式你会解么?你会解么?如果是写解集不要忘记写成集合形式!

2、的解集是(1,3),那么的解集是什么?

3、两类恒成立问题图象法——恒成立,则=?

★★★★分离变量法——在[1,3]恒成立,则=?(必考题)

4、线性规划问题

(1)可行域怎么作(一定要用直尺和铅笔)定界——定域——边界

(2)目标函数改写:(注意分析截距与z的关系)

(3)平行直线系去画

5、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和变形形式

如a,b为正数,a,b满足,则ab的范围是

6、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如的最小值是的最小值(不要忘记交代是什么时候取到=!!)

一个非常重要的函数——对勾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运用对勾函数来处理下面问题的最小值是

7、★★两种题型:

和——倒数和(1的代换),如x,y为正数,且,求的最小值?

和——积(直接用基本不等式),如x,y为正数,,则的范围是?

不要忘记x,xy,x2+y2这三者的关系!如x,y为正数,,则的范围是?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知识梳理★

一、解不等式的有关理论

(1)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则称它们是同解不等式;

(2)一个不等式变形为另一个不等式时,若两个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这种变形称为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3)解不等式时应进行同解变形;

(4)解不等式的结果,原则上要用集合表示。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三、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1)整理系数,使次项的系数为正数;

(2)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3)计算

(4)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写出解集。

四、高次不等式解法:

尽可能进行因式分解,分解成一次因式后,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注意每个因式的次项的系数要求为正数)

五、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分子分母因式分解,转化为相异一次因式的积和商的形式,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重难点突破★

1、重点: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求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以及简单的含参数的'不等式

3、重难点: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以及简单的含参数的不等式,会解简单的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篇四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 A?BCA?BCA?BC?cos,cos?sin,tan?cot 222222

4、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abc???2R. 接圆的半径,则有sin?sin?sinCsin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a?2Rsin?,b?2Rsin?,c?2RsinC; abc,sin??,sinC?; 2R2R2R

a?b?cabc???③a:b:c?sin?:sin?:sinC;④。 sin??sin??sinCsin?sin?sinC②化边为角:sin??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

7、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s?,b?a?c?2accos?, 222222c2?a2?b2?2abcosC.

b2?c2?a2a2?c2?b2a2?b2?c2

8、余弦定理的推论:cos??,cos??,cosC?。 2bc2ac2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9、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②已知三边求角)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b、c是???C的角?、?、C

的对边,则:

①若a?b?c,则C?90;②若a?b?c,则C?90;

③若a?b?c,则C?90.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篇五

基本初等函数有哪些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以下几种:

(1)常数函数y=c(c为常数)

(2)幂函数y=x^a(a为常数)

(3)指数函数y=a^x(a>0,a≠1)

(4)对数函数y=log(a)x(a>0,a≠1,真数x>0)

(5)三角函数以及反三角函数(如正弦函数:y=sinx反正弦函数:y=arcsinx等)

基本初等函数性质是什么

幂函数

形如y=x^a的函数,式中a为实常数。

指数函数

形如y=a^x的函数,式中a为不等于1的正常数。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记作y=logaax,式中a为不等于1的正常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成立关系式,logaax=x。

三角函数

即正弦函数y=sinx,余弦函数y=cosx,正切函数y=tanx,余切函数y=cotx,正割函数y=secx,余割函数y=cscx(见三角学)。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1 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