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书(优秀7篇)

发布时间:

让你的个人简历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就是一份优秀简历根本的作用。而作为一名求职者,我们在向单位求职时需要提前准备好求职简历。你是否在找“职业生涯规划书标准模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职业生涯规划书》,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篇一

【关键词】职业选择 女大学生 生涯发展

对于一个开放和文明的社会来说,女性的社会角色发展状况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作为代表先进知识传承和使用的大学女生的社会角色发展更具有标志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每年招收的女大学生比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11年,高校在校女大学生数量已经占所有在校大学生的51.14%(总数2308.5078万),超过了在校男大学生数量。最近几年来,因为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逐年恶化趋势,相比较之下,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与男生相比更加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专业选择现状来探讨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本文以编制调查问卷为切入点,通过定量研究获得基本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等定性研究,寻找女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现象学特征。定量研究所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7进行处理,数据主要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省内外14所院校。定性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140多篇近5年来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就如何优化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目前在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基本心理特征

女大学生职业选择结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即:求职者的主观意愿和能力结构特征,用人单位的岗位特征和所期望的人才素质构成要件。女大学生职业结果的成败好坏取决于以上两个要素的匹配程度。总的来看,当前在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特征: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更加突出“高稳定性”,择业心态更趋务实。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61%的女生更倾向于去学校或国营企事业单位(高于男生7个百分点),有25%的女生想考研继续深造。8%的女生倾向于去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对薪酬福利的期望调查发现,85%的女生在职业选择中最关心的是薪酬福利。48%的女生期望月薪是2600元上下,23%的女生期望月薪为3000元以上,仅有3%不到的女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月薪。各档薪酬期望均低于男大学生的选择期望。与田秀菊所做调查结果比较研究还发现,因为最近几年来硕士生就业形势的恶化,女大学生在对待考研问题上变得更加理性,先前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有32%的女生选择毕业后考研)。①同时在调查中研究者还发现,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有68.3%的选择在省会或其他地级以上大城市就业,有23.5%的选择在县级以上中小城市就业,只有不到3%的选择到基层乡(镇)就业,反映出多数女大学生愿意在大城市、安稳、低风险的单位就业。

与男大学生相比较,女大学生在日常大学生活中,反应出更加强烈的职业选择危机感。费杉杉、李梅等调查发现,56.1%的女大学生表示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就业,女生有60.3%感觉就业前景一般,19.8%表示乐观,14.7%表示感觉悲观。表明女生的职业选择心态比较消极,女大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职业选择危机感。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危机感与男生相比较,具有存在性更加普遍,反应更加强烈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女大学生在自身职业发展素质、与岗位对应的操作技能和可以掌控的职业选择与发展资源上所存在的三大危机。

首先,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危机感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增强的趋势。本调查结果表明,从大一到大四,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危机感不断加重且呈差异显著,尤其是对可以掌控的职业选择与发展资源所产生的危机意识随着年级升高而显著增强,等距逐级显著性差异p

其次,女大学生的自身职业发展素质危机感最强烈,平均分超过5.3分。对自身职业发展素质危机感个体得分超过6分以上者进行SCL-90配对测试研究发现,因高度危机感所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高度相关性,即一对一的分析发现,凡是危机感强的被测试者其SCL-90测试诸因子分值明显超高,尤其是焦虑因子、强迫因子和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其他因子,都在2.5分以上。

再次,不同学科的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危机感也存在显著差异。从调查数据来看,文科学生最低,理科学生趋中,工科学生最高。同时还发现,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学生分值高于文科院校的文科学生,而文科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分值明显高于理工科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因院校学科性质使学生所产生的学科认同感可能是产生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危机感强于男大学生。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调查了350名在校男大学生。将所得数据进行对照,发现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危机感整体水平明显高于男大学生。这说明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候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面对职业选择时,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表现出更低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自我效能高会影响人的行为选择、思维模式、身心反应过程和个体开展活动的坚持性与动机水平。传统的“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生理特点限制,感性认知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弱于男性等可能都是导致女大学生表现出低自我效能感的原因。李利宏、马文艳研究发现,从大学生投简历方式的倾向调查显示,女生选择多发几份占36.8%,选择有把握岗位的占34.3%,只选有兴趣岗位的占25.1%,男生中选择有兴趣岗位的则达到48.0%,比女生高出22.9个百分点,表明男生在择业方面比女生更多自信。在职业选择时,女生比男生更乐于参考父母的意见,更多一些依赖。③

诱发在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基本心理特征的主要因素

导致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客观方面因素是市场经济中用人单位在人才资本投入中遵循利益最大化基本原则带来的影响;还有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滞后和职业生涯指导因素的不足等。主观方面因素为女大学生身上反映出的自卑心理、安于现状、强依赖性和发展追求短期功利性等等。具体来说:

女大学生普遍缺乏清晰的生涯规划意识和科学的生涯发展设计。王砚蒙,和晶认为,从内容上而言,一个系统的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成长六个步骤。④杨平调查发现,大二、大三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不强,只有30.2%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怎样规划。53%的学生认为未做规划的原因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做”。女大学生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很熟悉、较熟悉”的为29.6%。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了解“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的只有15.7%。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的仅为12.2%。⑤费杉杉、李梅调查发现,只有32.4%的女生表示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工作,52.6%的女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清楚自己未来三年到五年发展计划的女大学生仅占19.5%。费杉杉、李梅的调查还发现,“在被问及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时,61.1%的女大学生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21.8%较熟悉但不会应用,11.8%感到陌生,只有4.2%选择了熟悉并会应用。”⑥

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被测试者能够比较确切描述职业生涯设计概念的仅有8%,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过生涯设计并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有清晰思路的不到15%,在校期间获得过学校职业发展指导的不到40%。

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女大学生面临更加复杂的独特心理结构。首先,女大学生具有比男生更加复杂的成就动机。有研究表明,在大学阶段,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明显低于男生,与男生相比较,更加复杂的成就动机结构是重要诱因。除了和男生一样,成就动机结构中包含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因素外,女生的成就动机结构中还多了一个因素即成就恐惧。实证研究显示:如果女性的经济地位或在行政职务上高于男性,女性往往会伴随更大的焦虑,既害怕不成功,又害怕成功,构成了女性职业发展的独特心理结构。

其次,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征助长了对女性的社会刻板印象,以及女性自身标签意识的形成。王砚蒙、和晶认为,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处于弱势的主因是市场经济与性别刻板印象的结盟。刻板印象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外表形象、人格特性、角色行为、职业。在性别刻板印象中,男性被认为应具有以下特点:权力动机、抽象思维、创造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领导才能、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挫折的忍受力等。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角色期待结合女性在体能上的弱势与月经周期因素,以及女性的生育功能助长放大了女性的养育者身份,女性被认为应具备顺从、温柔、善解人意、直觉、虚荣心、感觉、群体归属感、重感情等特征,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形成“女性在面对复杂任务环境时女性比男性更难以适应”的偏见。人们往往将女性与家庭角色和处于从属地位的职业角色联系起来,期待她们扮演家庭养育者或者在其传统角色延伸的职业领域中工作,以上刻板印象也促成了女性自身标签意识的形成。

最后,女性在职业发展中,相较于男性,更缺乏可以学习的榜样。据金庆花等对北京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1~4册及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材5~6册的研究,在教科书中男性主人公出场人数占绝对优势,出场形象也较女性为光辉丰满,女性角色大多数是家庭伦理角色,比如说母亲和祖母,而男性角色则大多数是职业角色,比如说士兵、政府领导、工人等。同时还发现在小学课本里,出现的科学家都是男性。传统性别角色意识强烈,对男女实行双重标准的信息,并且还存在性别歧视的语言。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形成理论,模仿和角色扮演是青少年人格成熟的最主要学习模式,女性榜样模型的缺失自然不利于成熟的女性职业人格的形成。

性别歧视是导致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困扰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给女性的就业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一份中央企业用工条件表中所列的333个岗位中,有315 项只提供给男性,18 项职位只提供给女性。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的职位性别供给严重失衡,即使是商业、服务业类职位,男女比例也达到了3.5∶1,民营企业用工条件表中所提供的307个岗位,只提供给男性的有230 项,女性的只有77 项。⑦

导致职业选择中出现性别隔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对于界定现代社会职业性别分工及其男女两性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声望的诉求起着隐性但强大的作用。尽管法律赋予女性平等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权利,但在传统意识的主导下,实际上并无法实现男女两性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真正平等。

二是学校教育培养模式和家庭、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望也是导致职业选择和发展中的女性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丹、金媛媛、李靖等认为,教育培养方式的误导,老师对男女生的差别对待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⑧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法治建设进程缓慢,法律监督迷失缺位使得用人单位在男女职员从业待遇上搞性别歧视,却不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四是女性的妊娠期、生理周期等变相加大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这也是导致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

五是高等学校针对女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课程设置缺失也是导致女大学生生涯设计意识淡漠,职业选择充满困扰的主要原因。马文艳调查发现,未做过规划或设计的女生占45.9%,男生此项为36.5%,女生比男生没做过计划的更多。调查数据反映出女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考虑得很少,或是考虑得较晚,在大学期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指导。费杉杉、李梅等调查发现,只有12.1%的被调查者学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谈到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获得渠道时,从课堂上获得的仅为25%。

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存在的心理误区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杨平认为,女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定位模糊、标签意识和依赖心理的心理误区。王婷丽、刘彦希等认为,择业观扭曲、择业期望过高、择业力较低、择业心理模糊是导致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困扰的主要主观因素。尤其是女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存在的娇气心理、依赖心理、犹豫不决心理和虚荣心理等心理误区使得职业选择中的自我设障效应明显。⑨

此外,部分女大学生中存在的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功利目标轻素质养成、重共性发展轻特长发展、重实用主义工具价值轻人文素质养成,自我定位不准,自荐材料无特色,过分的依赖他人,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等等因素导致实践能力低,缺乏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高,以至于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选择不理想。

重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模型的可能路径探讨

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的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一方面,实施全程化的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等学校应该将职业生涯发展课程纳入教学必修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并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设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四年级学生毕业全程开设。钱罗婷、孙艳香的问卷调查发现,75.6%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开展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课程。⑩荆桂英认为,高等学校应不断丰富职业生涯管理课程的内容,促进职业发展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女大学生可以享有自主课程选择权;建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培训档案,帮助女大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管理以及自我发展。王砚蒙、和晶提出,可以通过专业性职业生涯规划和渗透性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通过第一课堂的形式树立职业理想;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和培养女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再次通过专业实习实践等活动培养女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人职匹配度。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对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既要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职业能力倾向发展特征,更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特征。尤其是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意向的分类指导,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加强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培养。所谓双性化是指同一个体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岳柳、汤帮耀认为,双性化人格培育有利于打破传统意识中的对性格定型的刻板性,同时双性化人格是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其次双性化人格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格特征。对女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培养有利于增强女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有利于增加和强化女大学生的事业成就动机感,对于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应该通过:加强女生心理辅导,突出就业心理调适;鼓励女生与异性竞争;增加男女生共事机会,鼓励相互学习;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家庭、婚恋观来促进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

建立和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企业用人机制,为女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来保障女性的自身权益,但是实际落实中依然不够理想。立法机构应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有关民权和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地增加有关维护女性职业发展的法律条文。执法部门和劳动部门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用人情况的监督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国营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监督力度。可以尝试在国营企事业单位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时采取政府调控的措施,规定国营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必须招聘女生的比例不得小于一定界限,对于没有完成性别比例招收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缩减其第二年进人指标等措施来约束用人单位的进入随意行为。对于在用人时不搞性别歧视的各用人单位,政府可以在其单位发展方面优先考虑提供相关支持。

高等学校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进一步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所谓“走出去”就是高等学校要尽可能的拓展就业市场,加强用人市场建设;所谓“请进来”就是高等学校要请用人单位上门,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用人单位“订单式”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目前国内高校实行的“3.5+0.5”、“3+1”、“2+2”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值得尝试和推广的。

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加强女大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培养。第一,高等学校要不断加大专业体系改革力度,增强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帮助学生能够随着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

第二,广泛推广弹性学制和严格执行学分制,使本科生分批流向社会,做到既随时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第三,高等学校应针对女大学生开设有关如道德修养、社交礼仪、仪表修饰、形体训练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提升其综合素养。开设拓展训练课,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艰苦工作条件的能力。

第四,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女性职业角色教育。高等学校可通过开设女性学、生理学、生殖伦理学、性社会学等相关课程澄清女性意识,培养女大学生的自尊感、价值感和自信心,促进女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发展成熟。

加强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技能指导,提升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技能。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指导:一是教会女大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交际能力,尝试申请那些主要保留给男性的工作,巧妙应对招聘时的性别歧视;教会女大学生在搜索职业信息和职业选择时如何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帮助女大学生学会恰当处理双重角色的策略,如时间管理的方法;帮助女大学生学会如何辨识和应对工作环境中同事及上司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帮助女大学生学会澄清自己的生活风格,并能够朝向自我独立价值的发展;引导女大学生通过学业不断晋升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或者向管理领域扩展;引导女大学生从事弹性工作,避开生育期;帮助女大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和自负心理,锻炼吃苦耐劳精神等。

(作者分别为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田秀菊:“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65页。

②费杉杉,李梅:“徐州女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教育与职业》,第2008年第3期,第56页。

③李利宏,马文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辅导构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第40~42页。

④王砚蒙,和晶:“边疆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的社会性别探析”,《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109~114页。

⑤杨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97~98页。

⑥史静寰:“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妇女教育》,2000年第12期,第430~434页。

⑦陈萍:“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析”,《现代阅读》,2013年第4期,第27页。

⑧丹,金媛媛,李靖:“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就业与创业》,2013年第3期,第114~115页。

⑨王婷丽,刘彦希:“浅析独立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学理论》,2012年第35期,第65~66页。

⑩钱罗婷,孙艳香:“USEM模型在女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第21期,第131页。

荆桂英:“女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对策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第149~150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二

工作几年了,虽然有想过教师职业规划,有过打算,却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给自己的职业好好的规划一下,我认为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因此认真地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未来。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我要以教师为楷模,以身边的师德标兵为榜样,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真正履行母校的教学宗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我给自己制定了教师职业规划,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业务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看齐。

1、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

抓紧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并且要做好笔记,写好批注,争取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完成一篇读后感。将读书放在位,是因为这些书籍将填补我在理论方面的缺陷,必将对我一生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创新课堂教学,用事实证明自己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利用好网络资源,结合实际,融入课堂;多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不能只用规范和惩罚,我主张的是情感教育。经常给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原因,教他们用道德来衡量事情的对错。不管是技能学习上还是品德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上好每一堂课,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坚持听课,借鉴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向40分钟要质量。

(2)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今的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为此,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转型的重大策略。在短的时间内学习制作复杂的课件,帮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探讨和研究如何与他们沟通,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碰撞来确定管理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校级、区级以上的教研活动;因为每一次教研活动都给我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平台,因此,我要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同时,每年至少完成两篇高质量的论文。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和教师工作,带着明确的教师职业规划,我充满信心,我将带着百倍的激情投入以后的工作,让自己的规划在短的时间得到的回报。

高考热门专业师范类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在不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却呈现出供不应求且经年不衰的可喜局面。因此,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多,师范院校招生的录取线也在不断提高。

首先,由于我国教育长期“欠债”造成的人才匾乏。我国作为底子薄、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人才本来就比较缺乏。“”期间,教育作为“重灾区”受到严重冲击,教师受到严重摧残。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但由于积重难返,欠债太多,而且在一些领导的眼里发展教育仍属于“软指标”,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的地位、教师的地位还比较低,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不安心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想离开教育口,师范毕业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给亟待补充新生力量的教育事业带来人才匮乏的局面。

其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市场。随着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在财政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人,仅以国家财政性投入为例,教育经费从1978年的81.24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862.54亿元;增长了近22倍,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对师范类毕业生需求的数量;另一方面对师资的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一些教育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正在采取措施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中等师范学校,计划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小学教师全部达到专科以上的学历。这些无疑将为师范院校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社会需求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年将达到148.5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

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书中首次提出职业锚的要领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尤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论述T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2.法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让。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书中都发表了同样的论述:企业中的职业生涯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工作职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企业结构中一个员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职位连续。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定义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业学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书中被称为传统定义而受到批判: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客观含义,还应包括个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开辟了实现可以令一些员工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道路。他们要面临各种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职业尝试,其职业生涯与他们和客户关系的发展而非和他们的新职业紧密相关。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管理在法国得到重视和积极研究,其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更新,向侧重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转化。

3.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及管理理论

在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基本还属于引进、介绍阶段。台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黄英忠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管理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张添洲著的《生涯发展与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开创之举。

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以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的“三三三”理论为代表,“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而每一个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情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按照她的观点,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属于输入阶段的关键部分,是输入信息、知识、经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备的;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浙江省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趋势

2006年,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人才市场大盘较为稳定,人才供需良好。从省人才交流中心2006年度人才交流统计数据来看,共有2.8万家(次)单位招聘信息,累计各类专业岗位70余万个,有近300万人次求职,供求比例为4.2:1。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为:大专学历的占41.0%;本科学历的占22.3%;高中、职高、技校的占14.1%。

2007年浙江地区五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的总体需求,将有五大行业成热门:计算机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信息管理咨询行业、新型能源行业、高科农牧行业。

根据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报告,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就业歧视现象不断变化出新形式,但总体有所减少。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顶替工作经验的重要形式,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应该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同时,专业加外语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也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学好专业同时,加强另外一个关联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毕业生。特别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在专业之外,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管理人才,真正具备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四、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大学四年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也即是尽量吸收各种知识,信息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时期。

从大学校园的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加入社会之中,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埃里克森将这一变化称之为“危机”,即发生必要变化的时间。他认为成年期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危机的处理结果。在大学阶段职业选择在学校经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大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应付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就取决于大学生如何理性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如何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不明确,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督促学生提前准备,准确定位。

我们从职业素质培养这个核心出发,建立一个基于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把大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个体职业分析、职业认识培养、确立阶段职业目标和职业实践,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备内容。

我们知道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需求中,以职业素质为最重要,职业素质包括熟练的读、说、写能力,应用型计算机、外语能力、敬业素质、团队精神等。因为管理类工作是实践性十分强的职业,在笔者的一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需求调查中,47家企业要求工作经验的占了38家,占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人力资源专员平均要求2.1年,人力资源副主管平均3.2年,人力资源主管平均4年。而不做工作经验要求的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把职业素质培养做大学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的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然要求。

1.个体职业分析

从高中选专业是已经初步进行了个体职业分析,但是这还显粗略。进大学后,可以基于学校或社会的专业测评或咨询机构和人员,对自己进行更为专业的个体职业分析,掌握自身的各种信息,了解自己的特质并重点发展,为接下来培养自己核心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2.职业认识培养

在充分掌握自身信息的基础,也已调整好自己的专业及方向后,可以就目前的专业或方向进行了解,收集相关知识,咨询相关人士,形成对自己将来职业的一个完整直观的认识体系,开始有目的的重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3.确立阶段职业目标

在了解自己将来职业信息的基础上,有了职业方向就可以确定职业目标了。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需要进行目标划分阶段,先进行自己个人的职业SWOT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首先确立短期职业目标(即大学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

4.职业实践或深造

确立职业目标后,就要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素质,按照工作的胜任力模型,有目的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以顺利进入社会,融入职业环境。或者感觉知识储备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则可以选择深造。

当然,职业实践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期的事情。大学整个期间都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实践,这即是职业素质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始终。

五、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处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各种知识信息输入阶段。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作为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大学四年,有目的地合理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园和社会的资源,为自己的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才能真正的实现职业目标,迈向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234页

[2]杨河清:《职业是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163-164页

[3]汪长江:2007浙江人才市场五大行业成热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2007年02月07日

[4](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妮卡·A.戈德谢克:《职业生涯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四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它是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确立职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工具。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受社会、学校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程

在1916年我国就开始了职业生涯教育,但是由于复杂的世界形势和我国当时的社会背景,职业生涯教育一直没有发展下来。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新教育思想和理念进入中国,随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落地生根。但是一直到2007年教育部才要求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并对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进行系统的规划,至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正式在高校得到了开展。而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则是一种常规化的教育,每一个大学生在入学之前都必须做一整套职业规划书,甚至在一些国家的小学就开始注意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外已经建立了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与职业相关的所有行为和活动,是与工作相P的态度、愿望、价值观等在职业中所反应的心理状态。职业生涯规划不同于大学的学习规划,大学的学习规划仅仅是针对大学阶段的规划与设计,而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着一个人一生的设计,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职业生涯规划是外部环境、自身特点、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会造成职业发展的不断变化和变迁。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组织或个人把客观组织的外部因素和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观等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把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全面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了解市场需求,分析各专业的走向,然后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一个保证职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的措施,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及时调整,全面的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使自身的职业发展顺利进行,并获得最大的成功。

3.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大学生要想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取得成绩,必须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在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1提高认识自我和分析外部环境的能力

高职大学生要善于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以及定位,认识自我并了解自我。性格在职业的选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同的职业对性格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可能相同的,但是我们要根据大学生自身职业理想的特点进行适时的开展有倾向性的培养,发展与职业理想相适应的职业性格。外部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高职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分析所处的环境特点,环境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变化情况和环境当中对自己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外部环境的分析要切实注意组织环境的分析,也就是要注意所在单位的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方向和自己晋升的空间等等,还有政治环境对职业发展的问题,这些弄清楚后,有利于大学生更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3.2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高职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之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个人的兴趣爱好,所以很有必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首先,大学生要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知识的不断积累有助于大学生的成才,这往往也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的标准之一。高职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形成充分合理的知识体系。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学生要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本身的需求,将现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发挥知识的整体作用。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除了要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要对将来从事岗位的相关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3加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将来发展指导性纲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个人的不断剖析。通过分析自己,来正确的了解和评估自己,估计自身的能力,并科学看待自身的智慧,还要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正确的确认,找出自己的兴趣,明确自身优势,衡量优势与劣势。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的开发自己和发展自己,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不断发挥。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路线图。在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路线后,要善于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善于把握机遇,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五

一、大赛背景

大学生处于一个社会化时期,“即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接受教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这一时期,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然而,多数人又处于一种“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下,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明确目的,价值或计划的人,对现实要求感到无所适从,对未来方向感到彷徨迷茫。当大学生站在自己的人生门槛上,何去何从,对自己就业状况的态度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的心理上。据调查数据说明,24.8%的大学生对于毕业持“有信心”的态度,61.4%抱着“走着看”的心态,而还存在着13.8%的持“有些害怕”心态的大学生。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逊提出,大学生在心理上,社会上不尽义务,自我意识不成熟,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却过早的确定自己的身份及是什么样的人,乃是大学生为自己的前途困惑和苦恼的原因。从宏观层面看,无忧无虑的象牙塔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变迁的加速,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群体间沉重的竞争,事关前程的种种变数的增加,以及父母、社会殷切的期望,动摇着大学生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无奈。

二、大赛目的

(一)帮助广大同学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树立和提高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同学们制作自荐书及参加职场应聘的技巧和能力。

(三)创建一种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给广大同学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职场的机会。

(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供实践、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三、大赛主题

规划精彩人生,成就锦绣前程

四、活动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襄樊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

襄樊学院学工(处)部?团委

承办单位:襄樊学院学生联合会就业工作部

襄樊学院二级学院分团委

协办单位:襄樊学院各院学生会就业工作部

五、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

六、活动安排

本次大赛分五个阶段:

(二)各学院职业生涯知识讲座(20xx年11月1日—11月10日):由各学院老师为学生统一展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讲座,让学生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讲座(20xx年11月下旬):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讲座,对参赛选手进行辅导。

(六)校级决赛(20xx年12月4日):参赛选手通过现场PPT陈述和现场答辩方式进行比赛,并现场打分,现场点评,现场发奖。

七、表彰与奖励

本次大赛将产生冠军、亚军、季军、“最具创意奖”、“最受欢迎奖”和“最佳潜力奖”各一名,优秀奖若干名。参加决赛的选手均授予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之星”称号,并在决赛现场颁发证书及奖品。

八、参赛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选手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作者,并保证其拥有该作品的合法著作权。如发现参赛作品有抄袭、盗用现象,则取消参赛者的参赛资格。如在比赛结束后发现此现象,则追回获奖证书及奖品,并予以通报批评。

2、参赛作品要求

(1)作品要求:参赛选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按照“分析自身条件,认知职业环境,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制定实现措施”五个步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作品评审将以合适性、合理性、真实性、逻辑性、创新性、可行性为主要评选标准。

(3)参赛作品的评选将以近期目标规划为评选重点,近期目标规划指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五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

(4)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美观大方,创意新颖,能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文如其人,能充分展现参赛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能充分展现当代青年人的职业新人形象

(5)电子文档和书面作品首页需写清参赛者的院系、专业、年级姓名、性别、寝室及联系方式

4、所有参赛作品概不退稿,请参赛者自行保留底稿。

附件:

1、襄樊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流程

2、襄樊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评分标准

3、襄樊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内容要求

4、襄樊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经费支出报表(参考)

**年十月五日

职业生涯规划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规划精彩人生启动未来航标

二、活动时间

**年3月19号

三、活动参与人员

中文系xx级全体学生及10级、09级部分班委

四、活动目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是我校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之一,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树立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激发自我潜能,拓展自身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宣传大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社会竞争的激烈,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的发展使大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大学生不再是当初的天之骄子。

(2)使同学们在认识到当今形势的前提下,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深层次地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肫却职业定位。

(3)介绍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的必要性。职业规划大赛是一个平台,提供给那些还对自己前途为一片迷茫的人的平台,也是众多大学生今后踏入社会的一堂必修课,为今后的就业数好指路标。

五、活动准备

1、通知宣传部画好职业规划大赛的海报并制作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介绍大会所需PPT。

2、和生活部协调好,负责到场嘉宾的茶水等工作。

3、将大会通知下达各班。

4、布置会场并准备好PPT的放映。

5、待各班同学们入场后,在大会前将职业规划大赛作品模版发至各班。

六、活动流程

1、将职业规划大赛作品模版发至各班传阅。

2、宣布大会开始,介绍到场的来宾。

3、开始放映PPT,进入主讲内容:

①由高考结束导入大学生活

②介绍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举出同学们身边真切现实的例子(进行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③引出职业规划

④介绍什么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含义)

⑤进行职业规划的意义(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⑥开始介绍职业规划大赛:作品要求,个人要求

⑦介绍会结束

七、活动意义

1、让同学们对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了整体的认知,同时激发同学们踊跃参加此次比赛。

2、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定位,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

3、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

4、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准确职业定位(知己)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深层次地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个性特征等。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看重什么,人与岗是否匹配。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和策略的基础,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5、评估职业机会(知彼)

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地获取目标行业、目标职业、目标企业(用人单位)的相关资讯,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就业机会、职业选择、家庭环境、社会需求等因素,理性地评估职业机会,以此作为设定自己职业目标的基础。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活动形式,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意识,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推动大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策划书(三)

虽然今天我还只是在读大一,新生虽然已经算不上,但是毕竟还是涉世未深。毕业离我们貌似还很遥远,而毕业后是继续学习深造还是处世就业尚无定论。但我们却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现实,在当代社会里不会因为你是大一新生便会对你关爱有佳,更不会因为你涉世未深而对你呵护备至。在这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在这只有能力与实力决定一切。而我深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因此未来并不遥远,我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未雨绸缪,规划今朝。

一、直观自我

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总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或好或坏,总可以道出个子丑寅卯来,但真正能够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的人却很少。而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你就必须对自己做出真正客观的评价。

1.我的性格

人的一生当中主要受到来自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如果对于我的性格影响最大的因素在这三者之中做出选择的话,我将会选择家庭。虽然我出生在陕西,但我的父亲却是河北人,母亲是山东人。因此我秉承了北方人坦诚豪爽的性格。同时我又是出生在一个传统意味浓厚的大家庭中,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会选择沉默。因为沉默也就稳重。而同学们对我的评价则是严肃。

2.我的兴趣

因为父亲是军人出身,但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那种没有多少文化的武夫。父亲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军人,因此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便对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历史等人文类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直接影响了我高中时代选报文科以及大学选报金融专业的抉择。自己虽然是男生,但我并不喜欢做剧烈的运动,更多的时候我会选择与书本神游。

3.我的价值观

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树立的是齐国平家治天下的志向,因此我看重的更多的是道义而不是金钱。有一句话大家听后几乎都会觉得好笑或觉的这话很虚伪,但我还是要说,因为这的的确确是我最大的人生理想,那就是真真正正的为人民做点事情。

4.我的能力

在进入大学之前,从小学到初中当了很多年的班长,而在高中则做了三年的学生会组织部长。即使到了大学也依然组织了很多活多年的磨砺以及同学的评价便是对我个人能力的最好评价。

二、职业选项

一般情况下大学期间的所学专业将会直接决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即使最终的职业不是所学专业,但也将对自己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的专业是金融学,它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经济行为与经济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获取利润而如何经过权衡与博弈来做出自己的投资规划,以及在投资行为当中所包含的主观与客观的经济规律。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期货交易、货币融资、股票证券、银行投资等。

金融学从正式成型到迅速发展不过百余年时间,但其内涵着几乎所有的人类经济行为历史,金融学作为经济类学科的一个分支,其与数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博弈学等多种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科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学是以上学科的综合与升华。

通过对我专业的分析,不难发现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机关,企业公司和科研机构。但三折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必须是经济领域的,而如果进一步细化,则可以分为股票、期货、证券、银行、投资等领域之中的政府机关,企业公司和科研机构。同时由于近年来,经济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人才也呈供不应求趋势,所以就业前景及选项较为宽泛。

三、我的选择

金融专业未来就业选项众多,但我的选择则是银行领域的政府机关。决策理由将会在下面的STWO表中给出。

Strengths(优势)

Weakness(劣势)

1.明确的人生理想,从政为人民服务

2.信心,决心和耐心。

3.广泛的人文类兴趣爱好。

4.很强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

5.较广的知识范围和一定专业知识。

1.缺乏一定的从政家庭背景。

2.有时会为懒惰所困。

3.做事容易冲动。

4.对于未来政坛形势缺乏一定了解。

5.不善于心计。

Opportunities(机会)

Threats(威胁)

1.自己所学专业符合职业要求。

2.身处北京容易接触相关领域和开阔视野。

3.市场经济发展亟需经济类人才。

3.自己尚处大一,还有重组时间准备。

1.公务员考试竞争尤为激烈。

2.政府机关门槛较高。

3.自我相关经验不足。

4.政界变化无常。

四、岗位要求

由于自己所选择的就业岗位的特殊性,成为国家公务员,它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1.政治思想要求

作为国家公务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综合素养,热爱党,热爱人民,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着极强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时刻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人际能力要求

作为国家公务员免不了需要同形形的人打交道,这就要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学会灵活多变的处理事务。

五、理想与差距

现在作为大一学生的我,学习金融专业知识虽然还不足一年,很多专业知识还不了解。但是在这一年的学习当中,我发现自己始终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自己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从小便对政治,经济感兴趣;二是因为自己当初报志愿时选报的第一志愿便是金融,自己在心理上对专业很满意。同样受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从小我便树立了出将入相的志向,而对于一个大一学生来说,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比较遥远,还有很多问题尚且不明白不了解。而且一般情况下在中国,公务员考试竞争尤为激烈。因此总体而言,在专业兴趣上与就业方向职业目标差距并不大,但在具体操作上还是存在一定实践性的差距。

六、我的对策

要成为国家公务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国家直接征召,二是公务员考试。对我来说第一种更多的需要的是机遇,但从STWO表中可以看出,第一种情况对我的可能性不大。而第二种是一种比较公平公正的机会。但需要更多的则是要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现阶段自己的本科学习显得的至关重要。

现在大一即将结束,我的本科学年只剩下三年,如果说大一还没有职业规划的话,那么剩下的这三年对我来说将显的至为重要了。

首先在大二期间(20xx、9——20xx、7),则应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专业课的学习,并且必须在下学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以为后面的六级考试扫清障碍。同时在心理上更加成熟。并且争取有一成绩取得奖学金。

再次在大三期间(20xx、9——20xx、7),除了学好专业课知识之外,还要将视线转向外界,开始关心政坛动态。积极做好有关公务员相关考试的准备,结交更多的朋友,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关系网,并在今年努力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最后在大四期间,(20xx、9——20xx、7),除了基本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之外,应该可以参加相关的公务员考试。

七、结束语:

以上便是我的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理想变为现实,而这二者之间的桥梁便是自己的努力。目标已然确立,要做的便是自己埋头苦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自立、自信、自强!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篇六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

【中图分类号】G710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分析案例,独立完成"思考与训练"。

(三)觉悟目标: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培养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做一个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

二、学材及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设计职业生涯,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一)重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二)难点:关注职业生涯设计的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化解方法:

(一)例举钟南山院士成功的案例(永不放弃、团队合作),并结合运用美国职业全景图进行边讲边画讲解,向学生讲述其成功的历程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

(二)利用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让学生审视自己。

(三)自我管理。

四、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7分钟)

1.同学们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吗?

2.可是怎样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设计你们的职业生涯呢?这不仅提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动力。

(二)案例分析(13分钟)

我们熟悉的钟南山院士,在医学界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板书:钟南山例子(永不放弃、团队合作)-是这个团队发现了这个病毒,市民的福音,他先提出,造就了他的成功,我们可看到钟南山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现在的学术权威,我们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结合职业全景图(全球经济产业模式下的产物)进行讲解(边讲边画)。

(三)演绎学习(20分钟)

提出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引出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职业生涯准备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组内讨论,组间抢答。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有关道理,我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给予讲解,共同探讨。这样学生掌握了原理,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师生互动(20分钟)

所谓"凡事预则立",对于刚进校的新生同学来说,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目标,树立起明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现在我跟同学们来玩个游戏。(授课重点)-请学生回答

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我们可以采用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的模式,在入学之初,让新生用这种方式来审视一下自己。即: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首先,我们是要识别自己,认清"我是谁?",应该让新生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一一列出来,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会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毅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等。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什么?"也就是我的支持点是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家庭经济状况、院校环境,自我实践机会等;主观方面包括同学关系、导师态度、亲情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

触动:建议: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

(五)角色表演(18分钟)

我校优秀毕业生赵广军到我校看望同学们,让一位同学到讲台扮演赵广军,其他同学就以下问题向赵广军提问。可叫一两位同学轮流扮演赵广军。

1.您在母校上学时是怎样设计您的职业生涯的?

2.结合您自己的创业经历谈一下您是怎样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您的职业理想的?

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过渡:我们常听到"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怎样才能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一个名人的目标达成,pdca的管理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过渡:我们大多数的同学都处在16岁左右的阶段,心理变化大,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更要进行自我规划,结合个人的能力,人生的规划,必须考虑工作、生活、环境的溶入匹配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布置作业(3分钟)

以"我的职业理想"为题,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写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职业理想,在小组里演讲,选出代表到全班演讲。可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可在网上查找。

(七)板书设计

黑板的正上方为本节课的标题,下方左面是本节课的结构框架图,下方中间是我让学生讨论和回答的问题,下方右面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五、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

1、考评方法:检查法

2、考评材料: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六、学习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学习环境:活跃

(二)准备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黑板、粉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话题,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素质为红线,通过分组探讨、演绎讲解,紧抓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进行有效合作,信息处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篇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在国外,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个体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涯教练和自助式服务项目的开发研究受到更多关注。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职业生涯规划则更注重团体辅导,台湾学者在职业性向测试、咨询理论及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在生涯咨询中的使用等方面的本土化研究是目前华人区域内最为领先的。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受到了广泛重视。从每年召开的全国就业总结会工作报告得知,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多已列入各高校教学大纲,学生通过必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等形式,对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就业指导相关实践工作进行学习和探索。

一、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背景及沿革

2009年,根据教育部高教厅2007[7]号文要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经校内协调,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于2010年在全校范围内正式纳入必修课程。在2010年前,针对我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均采取讲座和咨询结合的方式,受众群体和指导效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010-2012年,我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面向在校大二至大四年级的学生,此阶段是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前期运行阶段。前期运行阶段又分为两个小阶段,分别针对不同授课群体制定课程。第一阶段,授课群体为本科四年级学生,课程设置8模块,侧重于就业指导,采取连续性面授方式授课;第二阶段为课程开设一学期后,为适应我校大二、大三年级学生需要,课程设置改为16模块,在8个模块的基础上加入生涯规划和创业模块。

2012年下半年,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进入正式运行期,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就可以接触到职业生涯网络课程,大二第一学期就开始进入10个模块的面授课程学习、4个模块的网络课程学习以及自由选择性多层次学习。针对我校高职升本科的学生,进行10个模块偏向就业指导的面授课程。针对本科二年级学生和高职升本科的三年级学生,都配备统一的课程说明、课程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授课日历和教师参考书目。目前,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正式运行3个学期,加上前期运行的4个学期,共开设了7个学期,面向7届毕业生。

二、我校《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1、课程内容

目前,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必修内容分为10个模块的面授课程和4个模块的网络课程,共38学时,2学分。其中,10个模块的面授课程主要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导入、自我探索中的职业兴趣探索、性格探索、价值观探索和能力探索4部分、能力拓展、外部世界探索、职业探索、决策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主线为总论-分论-总结,分论从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理解层次入手,主要分为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决策-修正四个部分。网络课程4个模块涵盖大学生职业心理调适、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创业和法律保护,主要补充面授课程中未涉及部分。

2、授课形式

我校每学期上课学生人数多达3000人,授课教师多达30人,为了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我校规定每班授课人数不得超过80人,且采取缺课重修制度,以确保课程授课质量。课程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采取分组上课方式,6个人为一组,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团结度。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小组团体活动,10节课程都有团队活动,例如在第一节课程中,通过报数或纸牌进行分组后,打乱了学生固定的小团体定式,进行自我介绍连连看的破冰团体活动;第三节课探索职业性格的活动,则是通过乌鸦、乌龟和巫婆的活动,引导学生思索自己的性格模式;在第六节课的能力拓展课程活动中,通过水果蹲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感和集体荣誉感;在第八节课的职业探索中,则利用角色故事活动,使学生对职场、职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6人小组在最初并不熟知的情况下,在课程中通过团体活动不断加深了解,同时增强了课程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学生的考核,分为面授考核和网络考试两部分;另一部分为对教师的考核,分为学生评分和查课听课两部分。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考试和交作业两种方式:考试主要以面授课程内容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自身探索、外部世界探索以及自我决策的分析;作业分为以小组形式进行生涯人物采访,并制作访谈备忘录,撰写采访感受和以个人形式撰写生涯规划书两部分。网络考试主要以听课和做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4、授课教师组成

目前,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由三部分教师组成:各院系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副主任和辅导员、招生就业办公室主管课程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职授课教师。现具备我校授课资格教师共计33人,承担课程授课任务教师共计28人。前期运行阶段授课的28名教师均具备两年以上就业工作经验,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参加过多次集体备课、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后期5名新加入授课教师除具备相应资格外,上课前还需跟随授课教师观摩一个学期的课程。现阶段,我校的授课教师群体已基本稳定,年龄层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本领域接受过相关培训,研究水平具备授课水准。在课程建设初期,我校就以模块划分形式,选定带头人加骨干进行分块研究,再集体备课,以提高备课效率、规范课程内容、统一授课思想。

三、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问题

1、授课内容陈旧

生涯规划理念源自美国,在欧美地区的发展较为迅速。对我国而言,属于舶来文化。我国大陆地区对该领域的认知时间较晚,该理论的发展在我国大陆地区也较为缓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其实是由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发展而来,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对于人文学科十分关键。

2、授课形式单一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的单一性体现在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授课形式,即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没有任何参与和互动的空间。但是,目前课堂上这种教师主导式的单一授课形式不仅脱离当前大众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而且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即使来上课,心也不在课堂上。

3、课程统一规范难度大

由于我校每学期授课教师人数多,授课时间又较为集中,督查人员有限,所以难于及时、有效地跟踪所有教师的授课内容、形式和效果。虽然我校招生就业办公室针对所有授课教师进行了教学录像,但是同一教学时段、不同的授课教师、授课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加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社科类课程,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程度都会影响教师对其的传播,所以,对课程采用标准化、模板化的教学模式可能性不大,这既是这门课程的特点和魅力所在,能给教师充分发挥的空间,又是该课程的管理者需要花大力气思考的问题。

4、教材建设力量不足

我校是沿海都市型农业高校,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性使得我校毕业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传统理工科或是文科院校的教材无法很好满足我校学生的需要。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学校各项资源,教师也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累就业指导案例、分析课程理论及应用的有效性,而我校教师尚不具备相应的理论和研究水平,很难依靠自身的研究和协作编写出水准较高的农业高校生涯规划教材。

5、对授课教师的考核缺乏奖惩机制

对授课教师的考核缺乏奖惩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事业单位员工心理在有些授课教师心中也存在。所以,即使我校招生就业办公室采取了严格的查课和听课制度,但是无法对违反教学规定的教师做出处罚,所以所谓的规定就成为"面子"工程。即使采用停课处分,也不会影响教师的薪金待遇和升迁,只是所谓的"面子"过不去。缺乏奖惩机制,不仅不利于教师授课水平的提升,而且会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失去授课的兴趣和热情,极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长久发展。

6、授课师资不稳定

授课师资的不稳定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保证授课质量,我校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师资培训,每年参与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的教师不少于10人,超过授课师资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学生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培养多年的优秀师资因工作调动而无法再从事授课工作;另有很多培养过的师资,因本身承担多项其他工作任务,而没有精力进行该课程授课,这就形成了年年培训、年年流失的现象,师资水平提升速度较慢。第二,由于我校授课教师群体较大,不同授课教师的授课形式和授课水平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授课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虽然我校招生就业办公室规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但是个体差异仍然存在,且由于每位教师的授课心理不同,在授课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上存在很大差别。第三,为了保证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各院系学生工作副主任和辅导员负责本系的课程教授,如此,虽然针对性指导得以保证,但是限制了授课教师的发展范围,同时也形成了授课课时、人数不平均的不稳定因素。

四、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考虑

1、打破职务角色限制,根据教师意愿,结合学生需求,统一协调师资

由于目前我校的师资安排都以院系为主,这使得师资和学生分布不很均衡,同时,由于职务的限制,一些岗位调动的教师无法再进行授课。所以,打破职务限制,聚集优秀师资,根据每个教师的意愿安排课程,将有利于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优化课程建设。我校拟组建3个团队,分别从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三个研究领域发展师资资源,在原有师资基础上,根据教师个人背景和意愿选择研究领域,基本形成三块课程都有团队研究、团队成员授课、团队有学术带头人、带头人下有骨干、骨干带领新成员的模式。课题研究、授课安排、培训学习不再以院系为单位,而成为团队形式,利用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同时,细化研究领域,提升课程精致化水平。

2、加大团体辅导的受众范围,组织教师观摩学习

授课形式的单一性是目前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转换思维模式,解放教师和学生,把课堂转换为练习场,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仅是自己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能选择性地接纳可以收到的信息。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利用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和有效的指导,达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目的。可以采用选择授课教师带领30名学生的授课方式,对课程中的团队辅导、团队活动进行示范教学,组织教师观摩学习。

3、加大师资交流和培训力度

为接触更多、更新的生涯理论和信息,在学校经费和教师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源按照不同研究领域培养优秀师资,再以领导带动骨干、骨干培养新成员的方式进行普及学习。为普及新的生涯理论知识和新的生涯咨询技术,采用定期开展交流会和师资内部培训的方式,所有经过培训后的师资可以在交流和校内培训会上交流自己所学。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源利用率得以提升。此外,开展读书交流会和主动学习生涯咨询技能也是必需的。生涯理论学习和生涯咨询技术的提升,除了依靠外部高端学习,更应该形成内部共同学习制度,这不仅有利于课程授课水平的提升,也能为我校生涯理论、咨询技术、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大课程规范力度,形成制度化管理机制

由于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新设立的学科,在很多环节和制度的管理上与其他学科并不相同,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积极摸索一条适合管理的路径。但是,规范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且目前课程效果的考核手段并不完善,所以如何使规范的制度可以制度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将是今后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工作。此外,研究一套合理的课程效果评价制度,将是我们进行课程管理的先决条件。

五、建设我校全程式、全覆盖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想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已经经历了7个学期的运行,在毕业生就业的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成效是明显的。通过对我校多年的各项就业率数据的统计,以签约率、考研率、就业率、大型企事业、事业单位就业率、基层就业率作为5个比较指标,将2007-2009届三年没有开设生涯规划课的毕业生各项指标和与2010-2012届三年开设生涯规划课毕业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开设生涯规划课后,毕业生就业率的各项数值都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我校招生就业办公室针对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的需要,开始建设我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不同阶段的在校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根据每个阶段学生出现的共性或个体问题,提供相应的团体辅导或个体咨询。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GCDF中国培训中心。全球规划师资格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于燕翔,张威。浅析生涯规划课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影响--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3,(23).

[4]张威,李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经验与探索--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6).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7篇《职业生涯规划书》,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299 4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