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习总结范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

难忘的学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次学习让你有什么心得呢?在学习总结中记录下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吧。那么好的学习总结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8篇《机械学习总结范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机械学习总结 篇一

关键词:意义;氛围;训练;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95-01

“自主学习”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狭义的“自主学习”是针对教学而言的,它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一种针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学习方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明确意义――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作为一个双边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其两个基本要素。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学习具有选择性与协作性等特征。所谓“选择性”即学习者面对诸多学习信息时,能做到有效地发现收集、准确地选择处理,充分体现出对信息的敏锐感受力、捕捉力和理解力;所谓“协作性”是指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群体、团体的生活,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意愿和能力。实践表明,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始终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和态度从事学习和工作,长期以往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自身学习潜能的挖掘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氛围――实现自主学习的保证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具体要求:(1)树立民主平等的现代教学观。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要想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发展,教者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现代教学观,着力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热爱、理解、尊重、宽容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教师可亲、可敬、可信。(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身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潜能,平等地对待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时间和课堂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强化训练――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一)鼓励大胆质疑。陶行知说:“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实践表明,质疑是学生认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充分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质疑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出示例题时,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中,也可让学生不断质疑;总结全课时,也应让学生袒露疑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二)创设开放问题。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一位老师教学“乘车问题”的内容时,出示如下问题:“在一次团队旅游活动中,共有28人参加旅游,共需要大车和小车若干辆。大车每辆最多坐8人,小车每辆最多坐4人。问:究竟如何派车才更为合理呢?”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展开自主交流,不同的学生都发表了自己富有个性化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派2辆大车,3辆小车较为合理,列式为2×8+3×4=28(人),正好坐满。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如果没有空位,客人们的行李就没有地方放,假如有老年人,更应该空出几个座位供他们休息。所以可以直接派出4辆大车,列式为:4×8=32,空出4个座位让人们放行礼或供老人休息。这时又有学生提出:在一些大型的旅游车上有专门供人们放行礼或供人休息的软铺,因此不需要空出多余的座位,所以完全坐满才是最合理的选择。同样,还能节省多派车的费用。…… 在激烈的争论中,同学们思维得以交流,智慧得以碰撞,潜能得以展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数学的理念,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

总之,“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要想改变以往“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的弊端,我们应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大这方面的思考力度。

参考文献

[1]何亚芳。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课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0期

[2]周宝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初探 [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机械学习总结 篇二

“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古训,不知鼓舞了多少人,然而,在当今社会,仅仅只是一味劝导学生苦读苦学,死记呆背,教育不讲方法,学习不求效率,我们将会耽误学生的宝贵年华,阻碍学生智能的发展,我们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当然,世界上并没有适应所有学习和所有学习内容的固定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是相对于学习者的主观条件和学习内容的客观条件而言的,以下试就有效学习方法的共同要素谈点看法。

l.编码学习与零散学习。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输入与提取的过程,但是人的大脑并不先按照知识信息自然排列的顺序,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它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使其变成容易保存的形式,还要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以便现时的知识信息变成原有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编码学习。零散学习则没有对现时信息的加工和对原有知识结构的调整过程,而以现时信息的自然顺序,分散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

2.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集中学习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不停歇地把材料学完;分散学习是把学习时间分散开来进行学习。显然,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学习。有人进行过一组实验,一篇文章是集中一个时间反复学习;另一篇文章是把学习时间分散在三天当中,每天把全部内容学习一遍。结果分散学习用八分钟,就能记往集中学习十五分钟才能记住的内容。分散学习之所以优于集中学习,是因为分散学习每次(差异网☆www.chayi5.com)用的时间不长,能够保持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至于具体的学习时间和间距的安排,则应视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的性质和数量而定。比如高年级学习间隔时间可稍长些。

3.超额学习与欠量学习。背一首诗或记一批外语单词,如果反复十遍恰好做到准确无误的背诵,是立即停下来,还是继续学习下去呢?有研究表明,这时再加五次的学习,即总共十五遍,效果最好。也有人称这叫百分之一百五十学习法。而欠量学习则是指学习仅仅达到能回忆的程度,学习还欠火候,须强化学习,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

4.理解学习与机械学习。理解学习是指学习者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任务、内容以及时间要求的学习;机械学习与理解学习相反,是一种盲目的、呆板的学习。很明显,学习效果与学习目的、任务的明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理解学习显然优于机械学习。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在进行机械学习时,也总是设法使其有某种特殊意义。

5.协调学习与单一学习。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即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优于单一感官参与的学习。这是因为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所以使同一学习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多种联系,即使某种原因造成某一通道的联系中断,还会有其他通道可以弥补。所以,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提倡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做到五到位。

6.变式学习与定式学习。变式学习是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定式学习是指采取某种固定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要熟记一篇课文,如果在阅读几遍后,离开材料,在脑中回想一下,看哪些记住了哪些没有记住,然后再去阅读,并尝试背诵,反复交叉进行,这种学习则是变式学习,它比一成不变的定式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几种想法

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但目前尚无系统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教师应该大胆地去实验、探索、切磋、求证。

1.学法指导要因人因时制宜。万能的学习方法是不存在的,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以这种差异为根据,引导学生摸索、选择和掌握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也要及时进行,把握时机,在学生发生习惯性错误之前给予指导,效果更佳。

2.学法指导要甄别各种学法。引导学生自行比较和鉴别各种学习方法及所带来的不同学习成效,学会对学习方法的客观评价,总结交流学习经验,从而改进学习方法。

3.学法指导讲求和谐、平等、民主。学习方法指导是对学生学习上的帮助,只能在师生双方自愿、平等、友善的基础上进行,教师既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形式,也不能采取越祖代庖的方法。

4.教师学法指导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要鼓励和监督学生形成与有效的学习方法相适应的学习习惯。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五种学习习惯。①认真阅读的习惯。所谓“认真阅读”,不单是背记结论、公式、定义、定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课前阅读课本,预习当堂课所学知识,弄清楚这节课学什么,可以怎么去学,找出这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标注出自已看不懂的地方,还要注意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前后联系。这样,老师在讲授时,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在课堂上呈现出一种想听想问的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更进一步地学好新知识。新课授完以后阅读教材也很有好处,一是可复习巩固。二是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②专心听讲的习惯。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可在老师的讲解下弄懂、弄通所学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要强制自已集中注意力,排除各种干扰,认真听讲,做好听课笔记,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

机械学习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习题的解答,教师通过习题课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等。因此,抓好习题课,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会起到更加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习题课的概念、类型及理论基础

1.习题课的概念

习题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解、分析、拓展教学效果,采取的一种以习题练习、讲解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形式。习题课是在教授新知识过后的一种巩固性学习,它以习题强化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解题,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广义的习题课繁殖一切新课程教学以外的课程。狭义的习题课则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讲练。

2.习题课的类型

巩固型:在新授课的后续教学中,引入习题演练,以强化基础知识为目的。

解决问题型:以典型数学问题作为核心内容,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重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应用。

查漏型:教师把学生在作业、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中整理分析,然后用讲评的形式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综合型:“习题串烧”模式,同时各种类型的习题大量、集中地出现。属于强化型数学习题演练。这种方式主要运用在考试前。

3.习题课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教育领域提出了探究式学习,认为以往过分注重的“授受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探究式学习强调发现、探究,但如果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学生的探索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中提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受到学习环境和心理机制的影响,机械学习依赖刺激反应的重复和强化来实现。有意义学习则依靠是同化心理机制。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也主要依靠他们对有关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认知程度。因此,认为授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的,探究式学习必然是有意义学习则毫无根据。

支架式教学理论模型也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就好比是搭梯子,当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候才会进入到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也才能实现有效的独立探索,从而实现从一种高度跨越到另外一种高度的可能。

因此,在习题课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和习题的选择、教授的方式上都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才能实现习题课的真正效果。

二、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的探究

1.习题课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习题教学课堂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习题课程的目的大部分在于起到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给学生思、练、说的空间。

启发性原则。教师站在主导者的位置,创造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成型,以便解决数学问题。

系统性原则。数学思维的系统建立非常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一套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能力。

2.习题课的设计

受教学时间的局限,在习题课中,不可能每一种类型的题或者解题模式都可以面面俱到。有针对性的习题课设计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的目的。习题课和新授课不一样。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在教师针对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巩固的目的,首要做到精选试题。精选试题要做到“三度”:适当的高度、一定的广度和螺旋的梯度。用“三度”作为选题的标准才能避免习题课变成机械性重复练习课。

3.课堂讲授

习题课的讲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习题课上,教师要做到讲授与探究互补,不可一味讲,也不能一味练。教师除了讲,还要提问。有明确目标和针对性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思路的一个好方法。除此之外,要注意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习题课不是为了解决一道题,而是通过习题培养数学思维。讲授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习题课的不确定因素。谁也不知道习题课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要耐心为学生解答,在学生实在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和学生生一起去突破瓶颈、锻炼优秀思维品质。

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传统教学的薄弱项。在新课改出台后,众多教师的课后反思仅限于:你们学会了哪些?诸如此类的简单方式。不够深入去反思课堂教学。反思要有具体目标,层次多元化,它是对整体教学水平的反思和探究。因此,在课后反思中要包含:自评和他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单项与综合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习题课优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王炜。例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1):52-53.

机械学习总结 篇四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创新

在教育事业的推动下,我国的机械教学得到了较大发展,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实验设备也更为齐全,给学生的机械学习带来了较大便利。机械制图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制图教学并没有较好的认知度,依旧偏重于理论讲解,即使进行了制图实操,却只是自己独立完成,没有让学生有效参与,致使学生机械学习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创新教育,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机械水平。

一、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机械制图是机械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机械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主要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有效解决各种实际机械问题,准确判断各种制图问题的本质规律,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机械制图水平。在机械制图过程中,学生需对图形的具体形象进行明确,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空间形象,之后通过联想和对比对图形的特性进行分析,在形成新的空间图像,从而有效完成制图操作。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学生在识图时需将三视图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转换为空间立体图形,之后通联想、拆合等操作,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空间形象,进而准确了解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种知识。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提升整体机械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机械主题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机械制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能够产生深入学习机械制图知识的欲望,从而更好提升学生整体机械水平。在创新教育的指导下,教师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变以往自己主讲的方式,转变为辅导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制图实操,让学生由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由接受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以往教师总是只顾自己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收情况,而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进行制图训练。因此,在创新教育的作用下,学生的机械制图水平能得到有效提高,更好保障机械制图教学质量。

二、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仅能较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机械水平,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转变以自身为教学主体的思想观念,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而且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在一些制图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困惑,但又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进而严重影响课堂质量。因此,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习环节,通过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并让学生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学习机械知识。

(二)优化制图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与实际生产环节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有着较强的专业性,而且注重实操,所以教师必须对制图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制图能力。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制图实操环节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制图知识难以有效解决实际制图问题,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因此,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探究法进行制图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来引导学生对制图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当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到同一物体上时,所形成的投影是一样的吗”。在问题的指导下,学生的探究兴趣被较好调动起来,并开始进行自主思考。此时教师可以加强引导,“如果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到我们的教材上,所形成的投影形状都是长方形的吗”。有些学生会回答,“都是长方形”;有些学生则回答,“由于光线从不同角度进行照射,所以所形成投影的形状可能都是长方形,但大小会存在差异”。之后教师则可进行总结,解决学生还不够理解的问题。

(三)有效设计制图作业

在对制图作业进行设计时,教师须对学生差异进行分析,对题目的难度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出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题目,并让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制图思维,能够独立进行制图操作。教师则加强巡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懂的问题,更好提升学生的机械水平。

结束语

机械制图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能够有效参与制图过程,并针对各种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制图试验教学的实操环节,没有较好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致使学生在机械学习上遇到了较大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加强机械制图教学的创新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学生的机械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关山,王明秋。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优势互补研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1):93-96.

[2]李焕英。机械制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法探研[J].价值工程,2012,31(35):235-236.

机械学习总结 篇五

关键词:认知同化论;奥苏泊尔;生物教学

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如何将最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求的使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同化论为生物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奥苏伯尔是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结构同化论,阐明了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认知同化论对于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这一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以上的观点乃是同化理论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变化的实质。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情况。

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各种联想。这种学习的产生主要是学习材料本身无内在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理解的学习,也就是学生获得有逻辑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的产生要求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获得对人类有意义的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

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学习,那么如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呢?

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的学习的产生前提首先是新知识具有逻辑意义;其次,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生主动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再次,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为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用有意义言语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同旧知识既有联系又可以辨别的正确意义。为了保证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师应该尽量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必要的预备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之后被遗忘之前,安排适当的复习或练习,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学到的新知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

概念同化模式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的最小单位是命题,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他认为学生获得概念主要有两条途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 是获得概念的初级形式。概念同化则是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概念同化是从概念学习概念。新概念的获得,依赖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即新旧意义的同化,使新的概念获得得以实现。概念同化有3种基本模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二、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奥苏伯尔的应用认知同化论指导生物教学,不仅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过程,而且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1.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是运用同化理论指导生物学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特点,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1)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状况。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尤其是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也会出现多样性或特异性。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对于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既可以通过作业的检查、课堂检测、周考、月考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要讲授哪些知识,强调哪些内容等等。

(2)新旧知识的关联和同化。

按照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要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心向,才能进行同化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

首先,在涉及新知识的传授时,不仅要(下转第113页)(上接第111页)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最好能够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出新知识。例如,细胞增殖是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上位概念,当学生学习了几种分裂方式以后,可以从中总结出细胞增殖的概念。这样既总结了所学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承上启下,易于学生理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对比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例如,单纯扩散、协助扩散是被动扩散的下位概念,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3个概念又都是物质穿膜运输的方式,结合运输特点比较这3个概念中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对比进行教学,容易理解记忆,效果较好。

(3)遵循认知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

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就是找到新知识同化过程中相关联的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经过分析、综合、推理、重组等思维过程,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并重建新的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一步检验、巩固新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同化或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对知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通过知识的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4)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为学生设计一个能把握所授知识的本质,对新知识具有引导性、起同化作用的知识结构——组织者,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因为组织者必须在正式教授新知识之前呈现给学生,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在有意义学习中,如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没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那么新知识就不能被有效地固定在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不稳定的和含糊的意义,并迅速导致遗忘。有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虽然已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但他自身却不能充分利用,结果也会出现机械学习。为此,可以在呈现正式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即“组织者”。“组织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陈述性“组织者”,其目的是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加深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一旦学生建立起这一组织者,教学过程即可按设定的教学模式展开。

2.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学生头脑中是否建立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即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这些知识是否构成了良好的组织结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呢?

首先,教师要重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匹配。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取决于教学中是否能为学生呈现良好的知识结构。生物学教学必须坚持按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的原则。通过分析教科书,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按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通过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学生通过这种知识结构网络的学习与内化,就能更容易的构建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其次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认知同化论的理论成果,区分不同的学习模式,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认知同化论是现代认知理论的重大成果,在现代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引入认知同化论,必定对我们的生物学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生物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机械学习总结 篇六

关键词 多媒体;优化;高职;机械教学机

机械学习与教学牵涉到很多的理论知识和图表结构,内容较多,知识较为复杂,难度系数较高,目前很多的学生普遍对机械课程望而却步,学习兴趣不浓,这极大地降低了机械课堂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机械课堂难以达到其应有的教学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机械教学的理念也得到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多媒体被引入到机械的教学之中,使得机械教学内容能以最便捷、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种教学媒介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1 革新教学模式,打造全新课堂

在传统的黑板授课过程中,机械教学无法实现对数与形的生动、形象地有机结合,大多都是机械教师的讲述,而这样就有很多学生感受不到机械图形的布局,甚至听不懂,因此,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声图并茂的展示给学生,革新教学模式,吸引他们的兴趣,进而实现优质高效的机械课堂,打造全新课堂。如在讲解发动机的分类时,区分四行程内燃机和二行程内燃机有些困难,只靠教师讲解,学生聆听,根本没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很难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这是可以构建情景,播放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察,认识到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四行程内燃机;而把曲轴转一圈(36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二行程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广泛使用四行程内燃机。

2 巧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迁移,目前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突破和解决机械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讲授新课时,对教学重难点,特别是抽象化的复杂问题,学生是不易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利用自身具有文字、图片、作图、动画、声音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媒体信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多媒体的屏幕上现实机械教学的实验过程,操作、知识图像结构和图画结构,让学生清晰掌握知识结构,简单了解教学过程,轻松掌握学习内容。运用课件既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又能延伸机械学习的知识点,使其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多样化,趣味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运用到机械课的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对比,把机械教学中比较繁琐的知识和内容,通过多媒体就可以使其知识点容易理解,这样教学的重难点就比较好解决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3 形成框架式讲课,理清课堂脉络

一堂高效成功的机械课堂,不是仅仅几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是整堂课知识的有效整合及相关知识的总结,有效实现学生所学知识能有联系性、结构性和完整性。在一堂课,新课结束后,老师就可以用PPT在最后来个本堂所学新知识和以往所学知识联系性的展示,通过清晰的讲解,再一次强调本堂课的知识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这样就更容易加深学生的有效理解,达到机械课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针对常规课堂教学来说,一般在老师讲解完新课之后,学生可能都不知道整堂课讲解了那些知识,甚至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为此,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机械教学中得到推广和使用,就为学生形成了已经的框架式教学,在总结阶段,学生可以从新规制和整合课堂上学习的所有内容,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已经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启发心智,培养思维能力

高职院校,学习机械的学生一般素养参差不齐,知识底蕴不高,由于他们刚刚接触到一些抽象的接卸图形和检修概念,这些暂时还不易理解。这时,如果机械课堂能运用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全方位多角度的从新的视角去传授知识和学习领会,这就会有利于学生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突破思维障碍。社会的发展新要求机械课堂要体现以机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就是题中之意。机械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从“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方面建立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宽学习,实现动脑与动手的有机结合,实现眼手的有效整合,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机械教学就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到机械相关的真技术,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技能,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5 重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功能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在程序设计中,既可以根据依次顺序演示课堂学习内容,也可以单独调用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重复教学,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同时,在演示过程中配以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轻松地接受教学内容。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用程序连接的图片可多达十至二十多张,还可用网络连接其它课件,使课堂上的知识容量大大加强,因此,教师就从繁琐的讲解中脱离出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实施因材施教。这样一堂课下来,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学,实现了知识讲授的简易化,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华刚。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堂的应用研究[J].教育科研,2012(5)

机械学习总结 篇七

关键词 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 《学记》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Good Business" and "Home Study"

――Accepted Learning and Significant Learning in "Learning"

LIU Shuo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of Southwestern

Ethnic Group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Learning" is educational theory of China's earliest history of education, and most complete system of monographs, it made a summary writing on pre-Qin Confucian educational theory . "Teach in university, there must be positive in the teaching industry, and must be also learning after going back home", emphasized the role of "school learning" and "home study" in education. Clear the meaning of "school learning" and "home study" in "Learning", it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ptable learning and meaningful learning and achieve effective teaching.

Key words acceptable learning; meaningful learning; "Learning"

1 “正业”与“居学”释义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是《学记》中阐释的教育原则之一。文中“时”,即“指一日之内言之耳”,而非“四时”之“时”;“正业”,即“师授必有正课”,就是学校进行的课堂教学;“退息”,即“退,谓进受正业既毕而退也,息,谓燕闲之时”,就是我们说的课外;“居学”,便是课外的学习活动。其大概意思是按时进行正课教学,正课之外进行课外学习活动。同时应该注意本句话中的“必”字,王夫之注释为“持之勿失,不可谓已喻而置之也”,也就是说“正业”与“居学”二者缺一不可,“正业”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在惜字如金的古代,一句话中连用两个“必有”,可见《学记》对“居学”与“正业”的重视,并将两者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学记》中规定大学的教学内容诗、礼、乐,此三类便是“正业”。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主要学习上述内容,但“时教”的时间不能无限长,学生必须要有“退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在“居学”中去消化“正业”的内容,同时进行一定的课外活动,而这些课外活动也不是完全随意进行的,也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操弄琴弦,就不能学好乐;如果不广泛地学习修辞比喻的技巧,就不能学好《诗》;如果不学习辨认各色服制,就不能学好礼。“居学”中的“操缦”、“博依”、“杂服”正是“正业”中乐、诗、礼在课外的练习,“居学”的练习内容也为“正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做了规律性总结,“艺”便是上述的“操缦”,“博依”“杂服”。“艺”若不“兴”,“学”便不“乐”,而不再是不“安”,揭示了通过“居学”可以达到学习的高境界“乐学”,这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正业”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要对其加以重视,努力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每天埋头苦学,拘泥于课堂,下课也得不到放松休息,便会产生“厌学”,而“居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足够的休息,而且可以促进“正业”的学习,因此,“正业”与“居学”在教育中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的。

2 “正业”中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就是教师将要学习的所有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其实质就如同讲授教学中通常出现的学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告知信息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信息。人类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无限的社会经验。就经验传递而言,教育就是社会经验传递的特殊系统。从诸多古代典籍中我们可以发现“正业”中,教师主要是使用讲授法将既成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接受社会经验,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接受特性。可见学生学习的接受特性是由经验传递系统的整体特性及学生在这种系统中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学记》“时教必有正业”中,“正业”的内容是诗、礼、乐,此三类融合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结晶,学生未入社会,学习这些知识便是在接受社会经验。提及接受学习,大多数人可能会立即想到机械学习,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真的是这样吗?

3 “正业”与“居学”中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奥苏贝尔认为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便是有意义学习:

(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保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只有长期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并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均是“正业”中教师积极地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便可以积极主动地将“居学”中所建立起的认知结构向“正业”要提供的新材料建立联系。其实,居学本身作为一种相对放松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培养起对“正业”的兴趣。

(2)学习材料必须具有潜在意义。就是把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便是所学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居学”中要求学生学习“操缦”、“博依”、“杂服”,与“正业”中的诗、礼、乐便是为了建立这种实质性的联系。“正业”中要求学习“乐”,在讲授乐律时,其认知结构中必须要有“五声”等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有效地学习乐律,而“居学”中学习“操缦”“安弦”便能参透“五声”的概念,学生头脑中已经习得“五声”,这样才能在“五声”的概念加以改造,产生对“乐律”概念的新认识。也就是说“居学”和“正业”建立了实质性联系。同样,学习“博依”“杂服”都是为了一种认知结构,从而在学习“正业”中诗,礼,使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有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性联系”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上述“正业”中“乐”的概念与学生在“居学”中习得的认知结构中“五声”的概念不是人为的,而是一种符合逻辑的。由此可见,《学记》中体现的是一种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然而,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进入了把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等同的误区。杜威说:“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因为仅仅学习书本上的课文不过是另外一种‘静听’,静听的态度是被动的,吸收的”。①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明文规定,“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甚至不得超过10分钟”,②接受学习大有被抛弃的可能。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实,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是在独立的两个维度上进行划分的,接受学习既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到课堂,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知识储备和学习潜能等,特别是学生已有的与所讲新知识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教师便可以找到可利用的固定点。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这样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此时学生在静听中也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静听的外表下,大脑积极有效推进新旧知识的顺利联结与同化,完成新旧知识的非人为性的、实质性的联系帮助学生消化新知识。倘若此,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便是一种主动行为,也是有意义学习。

注释

①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

② 杜长涛。将“本土行动”进行到底: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J].山东教育,2009(2):26-29.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 陈桂生。《学记》纲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9).

[6] 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7] 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2008(7).

机械学习总结 篇八

关键词: 新课改 职业中学 英语学习方式

职业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决定了他们在学好英语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提高成就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中提出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状况,倡导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个质的飞跃,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应积极地配合,在思想及行动上保持一致。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转变困难

部分老师工作了很长时间,知识传授式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他们已经习惯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要迅速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需要很长时间。

2.学生适应能力不够

学生一贯地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的习惯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无法很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3.师生对新的评价体系不适应

新的评价体系灵活多样,要把握好,做到公平公正,做到教师、家长、学生及企业领导都满意非常不容易。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在学习整个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依靠老师、家长的帮助,主动学习,并且在学习活动后能够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前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调者。教师的指导、监控和协调作用更加显著。这个转变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及学习计划的制订,起着一个关键的作用。过低的目标不能很好地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过高的学习目标则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确立适合个人、符合实际的目标,和学生沟通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探究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就是先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再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探索过程。学生自主探究之前,教师要准备好探究的材料或者创设探究的情境。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并且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与反应,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问。学生运用探究方法时,有时也需要老师适当地提供一些建议、暗示等。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环境比较重要,所以,教师可以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任务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是三四个人一起完成一项任务,也可以是全班学生一起完成。在英语学习中,情境活动比较多,学生合作学习的运用范围比较广,但是要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须注意以下几点:学生要知道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英语技能;要求每个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合作学习者定期评价合作学习的情况,检查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效果。

三、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三者既不相融,又不排斥。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前提,探究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扩展。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三种学习方式,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活动或者探究学习,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和质疑精神、批判意识和勤于动手的能力。教师应成为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合格的组织者、平等的合作者,而学校、社会也要支持,创造有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

[2]王维。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在山东开题[N].中国教育报,1993:129.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机械学习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296 4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