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个人事迹材料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事迹材料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优秀个人事迹材料》,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简要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

xx,35岁,镇村1社社长,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平日里,他坚持学法、守法,主动参加村上治安巡逻队,还经常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法律知识。

在和群众聊天时,他总会不经意的说到法律知识和一些犯罪案件,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他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2015年6月,村办公室的电脑无故被盗,一直致力于法律宣传教育的感到十分痛心,他主动请缨参加调查该事件,经过连日摸排、调查走访,发现本社一名17岁的小伙嫌疑最大,为尽快抓捕偷盗者,前往该名小伙家中核查,正好遇见他在家中玩着从村上偷盗来的电脑,就当即进行了报案并实施抓捕。知道该小伙家庭贫困,父母经常在外打工,对他疏于管教,才使他走了叉路。事后,他经常去小伙家中,对他进行悉心教导,使小伙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的人,一直是他努力和奋斗的目标,他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在前进。作为生产队队长,不但自己要懂法,更重要的是让村民懂法、守法、知法、用法。对此,刘巧健十分注重对村民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他不希望类似17岁小伙的事情再次发生。

有人问他值得吗?他却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是生产队队长,用法律知识保护群众,用违法案件警示群众,是他的职责,也是他个人价值的体现。”

先进事迹材料 篇二

侯泽芬同志,作为一名党的基层组织干部,她组织带领社区的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以人为本,创新思维,致力于党的组织建设,努力打造社区特色,使望江社区这个百年老区,旧貌换新颜,党支部成为国家、市、县“红旗党支部”,望江社区成为元坝人民的和美家园。侯泽芬同志被广元市委授予“基层先进党支部书记”荣誉。

一、真心关怀党员增强组织凝聚力

侯泽芬同志作为社区书记,她思路清晰,针对社区特点,从支部建设着手,致力改变社区面貌。

1、学习交流聚人心。坚持理论学习,理会国家政策。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组织生活、交心谈心等工作制度。同时积极为党员学习改善环境,创建农家书屋,与外出务工党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特别是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学习,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社区党组织更加团结,这里成为苍溪县“群教”活动示范点。

2、生活关怀暖人心。对生活困难党员、生活不能自理的党员,社区坚持“不抛弃,不忘记”,每一个节日都组织人员上门,嘘寒问暖,帮难解困。开展“一对一,手拉手”的结对帮扶活动。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组织的关切,使思想有所退化的党员重新点燃激情。

3、健康关怀悦人心。社区党员中离退休党员占多数,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关怀是大事,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为社区党员开展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积极关心党员的文化生活,组建的社区舞蹈队、合唱队、威风锣鼓队、川北民间舞狮队等4支文体队伍,他们的活动,不仅在本地,还到县内兄弟乡镇开展宣传、联谊活动,成为社区工作的一大特色,多次得到市、县的表彰。元坝也因此成为“全国民间艺术活动之乡”。

二、创新组织管理,服务党员重实效

1、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建了以党员综合管理服务队,下设4个服务小组,由支部委员担任组长,把社区分成6个服务责任区,每个服务小组实行“包干服务”,每个队员都是综治管理员、卫生监督员、信息采集员、计生管理员,形成了“网格化”管理模式,使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生动地实践了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他们在元坝棚户区改造,滨河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明确职责重实效。元坝望江社区党员示范服务队,形成了“分片包干”、“亮牌示范”机制。示范服务队组织党员主动到供电所、供气站学习安全用电、用气常识,自觉为社区56户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居民户,每天进行安全服务。示范服务队还组织了两次居民安全常识培训。20xx年7月18日,宋江河突发洪水,在危险的时刻,示范服务队组织党员分别站在沿江各段,坚守岗位。危难关头,党员冲锋在前,服务到群众的心里。

3、弘扬美德解难题。元坝场的后街,是解放前留下来的老街,这里通道狭窄、地面崎岖不平、污水横流、房屋破旧、物品杂乱,下雨天,行人怨声载道。山家梁小区过去全是窄小的黄土路,雨天,特别是晚上,放学的孩子们都是在泥泞中艰难行走。这是元坝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政府的“心病”,多年无法解决。示范服务队的党员们来了,他们组织群众大家出力出钱,服务队员承担全部劳动力,修建了两条共800多米长,近3米宽的混凝土便民路,在路的两旁种上绿色观赏植物,打造出了“幸福路”,在这里树起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一座丰碑。

先进事迹 篇三

执着坚守默默奉献

18岁他响应国家号召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总后青藏兵站参军,16载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青藏高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多次获得嘉奖,并荣立了个人“三等功”;1988年他转业来到当时的xx局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因工作出色1993年晋升为办公室主任,1996年晋升为副主任科员,18年来,尽心尽力当参谋,任劳任怨抓服务,曾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还多次被市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4月,他主动要求不再担任实职并承担了大家都不愿干的老干部工作,满怀真情帮老干部解烦忧,尽力竭心为老干部谋幸福,赢得了老干部和全局上下的一致好评。他,就是今年年底就要从他最挚爱的岗位退休的老税干xx同志。他是我们身边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追求,脚踏实地的奉献,始终坚守着自己质朴谦和的品性,雷厉风行的作风,默默奉献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领悟人生的快乐与幸福,用平凡书写出了人生的美丽和伟大。

缺的是痒不缺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1972年,还是毛头小伙的他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毅然参军来到了总后青藏兵站。这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气候 寒冷,年平均气温-6℃,四季风沙,空气缺氧,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一路上,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头疼欲裂,呕吐不 1

止,吃了抗高原反应的药,慢慢的才略有好转。到了营地,就感到一切都很苦,生活苦,军训苦,就连走路,睡觉都是一种苦差事,根本吃不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不是干菜,就是冰冻菜,还经常咽进肚里夹生不熟的饭。即使劳累了一天回到营地,在帐篷里,也没有舒服的日子好过,寒流和风沙早以捷足先登了。到了后半夜,往往是刚要睡着,好像有人把嘴捂住、憋醒了的感觉。 虽然同去的战友中,他的高原反应是最强烈的,但是他的训练量却是最大的,成绩也是最好的。一个要领,一个动作,他一做就是几个小时,常常被紫外线烤得皮开肉绽,头晕眼花,再加上驱之不去的高原反应,心跳加速,昏倒在训练场上那是常有的事。战友们都劝他,不要这么拼命,可是他却说:“在高原缺的是氧,但不能缺的是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他心甘情愿地吃苦、抢苦, 为别人分担苦,从士兵到参谋,他一直这样做。正因此,他多次被嘉奖,还荣立了一次个人三等功。

16载军旅生涯,他把忠诚献给了祖国,把愧疚留给了亲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火种,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累的是身体,执着的是敬业奉献的情怀

1988年,他转业来到了当时的xx局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工作。他迅速放下营职干部的身份,转变角色,积极学习,甘于奉献。一方面,为领导服务,当好参谋。想领导之所想,超前思考,想领导之未想,从浅层次的被动服务中向深层次的主动服务转变,事前、事中、事后都能主动介入,紧扣领导的思路、想法、指示等加以完善和细化,总结成绩不夸大,反映失误不缩小,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让领导决策;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规范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于办公室工作他有着自己更深更高的认识,办公室不仅要为领导工作服好务,同时也要为兄弟科室和基层单位服好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他把真诚的服务融于日常工作之中,把干部和群众的冷暖都记在心上,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会议安排等活动中,他总是主动同有关科室的同志认真研究,在日程、食宿、会务安排等方面做出较详规划,从来没有出过纰漏。正是凭着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很快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科员。

他的妻子本以为他当上了办公室的“一把手”,可能不会那么忙了,可以给她搭把手,照顾照顾老人和孩子了。可是,没想到他却更忙了。信息的编报、文件的起草、领导讲话的材料他都要亲自审核,认真修改;各种会议的准备,他依然要和大家多次商议;大大小小的接待和应酬,他都要考虑具体的细节,唯恐照顾不周;水电、食堂、门卫等等工作,事无巨细,他都要亲力亲为;甚至是谁家的水管坏了,夫妻闹矛盾了,只要向他求助,他都会尽力帮忙。在办公室工作的日子,他总是早出晚归,一上班就精神抖擞,下班回到家累得就不想动了。为此妻子没少抱怨他,他总是耐心的给妻子解

释:“我受党教育多年,既然当了办公室主任,不管工作再繁杂,再忙再累,都要竭尽全力去做才能心安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8年来,爱岗敬业、正直善良的他,影响着带动着身边的人。他总是推荐别人,拒谈自己,默默的为身边优秀的年轻人提供成长进步的空间,曾经跟着他的十几个年经同志都在他的推荐和影响下走上了科级、副 科级以及股级领导干部岗位。点滴小事之中闪耀着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格光芒!

病的是心脏坚守的是对事业的满腔热忱

2005年4月,他主动要求不再担任实职并承担了大家都不愿干的老干部工作。尽管曾长期在主任岗位工作,他却能扑下身子,走近每一位老干部,和他们唠家常,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情况,知其烦恼,为其解忧。没过多久,就和几十位老干部打成了一片。由于他总是把老干部的冷暖记在心上,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 ,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细微的闪光点和无力解决的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提供帮助。正是为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老干部们都愿意和他做朋友,他们常常这样说:“他和以前管老干部工作的同志不一样,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是发自内心的关怀我们。”所以,老干部有了开心事,首先会和他分享;身体上、生活上遇到的急事、难事、烦心事,也都愿意和他沟通。虽非所有的事情他都有能力帮助解决,但他看待事情的平和心态、处理问题的坦诚态度,总会给大家一种难得的精神力量。

2013年春节前后,老干部因为津补贴的问题情绪很大,右上方的倾向。他急忙一个一个给老干部做工作,让他们先不要着急上访,自己会去详细了解区直部门目前的津补贴发放情况,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一定给他们一个负责的答复。老干部们暂时平静了,可他却忙得不可开交。一遍一遍地跑,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最终,在8月份为老干部落实了津补贴待遇。或许是这几个月操劳过度,那个周五,他感觉有些胸闷,可是想到下周一就是老干部集中学习的日子,他就忍住了身体的不适。组织完老干部学习,他匆匆赶到医院,医生说是心梗,让他立即住院。他只给单位说自己有点事,需要请几天假,生病的事一点没有透漏。直到有一位老干部因病去世,家属给他打电话,他是在没办法了才给所在科室的科长说自己实在有事走不开。科长觉得很奇怪,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耽误过工作,就再三追问,他才说出了实情,还一再叮嘱不要告诉领导和其他同事,不想给大家添麻烦。

之后,他住了一个多月院,心脏装了2个支架。老伴说:“你明年就要正式退休了,现在身体这样,就在家休养,不要再去上班了。”他却对老伴说:“身体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自己不去上班,老干部的事情又多,科里会忙不过来的,自己在家呆着心里更不安,对身体更不好。”老伴拗不过他,眼睁睁的看着出院刚三天的他又急匆匆回到单位上班。单位的人见到他,都问他这一个多月去哪了?他笑而不语,身边知道实情的同事才把他心梗住院的事告诉大家。同事们都很钦佩他,也很担心他的身体,都劝让多休息休息,把身体养好了再上班。可是他却婉言谢绝,依然按时上班、下班,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他就像标杆一样,影响着单位里的每一个人;他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就像鲁迅笔下的“孺子牛”一样,为工作为事业鞠躬尽瘁。

先进事迹材料 篇四

他普通吗?却是,但是看看他做的工作吧。

他,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入伍12年,他时刻谨记着自己消防战士的职责,参加过大大小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1600多次,抢救出被困群众460多人。

他,是一个贫苦家庭的顶梁柱。父亲和哥哥先后因车祸致残,母亲也不幸罹患癌症,善良淳朴的妻子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跟他一起撑起窄窄的公寓房里,那个清贫温馨的家。

他,军功章挂满胸前,获奖证书装满抽屉,声名鹊起的他,依旧过着俭朴无华的生活。他依然是妻子的好丈夫,是父母眼中的乖儿子。

妻子李翠,亲切地叫他“牛哥”,战友豪爽地直呼他“黄牛”。

他,有许三多的坚韧、史今的宽容、伍六一的倔强、“老七”的霸气。他,就是消防部队真人版的“士兵突击”。

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南宁市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代理排长兼一班班长黄胜新。

十余载抢险救援经历书写青春华章

自1997年当兵入伍以来,黄胜新一直以行动来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成长到如今的消防技术尖兵,黄胜新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努力,经历了大小1600多次生死一线的'关头。黄胜新在实战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救援经验,也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一次次把黄胜新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2000年9月1日15时35分,广西最大的化工企业——南宁市化工股份公司的2800立方米酒精罐突然发生大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现场情况万分危急!当消防部队到达火灾现场时,酒精罐上火光冲天,火焰已经高达50米以上。

9年前的消防车和现在的进口消防车的性能没法比,当时的车载水泡的有效射程根本达不到燃烧着熊熊烈火的酒精罐顶。于是,火场指挥员决定组成突击敢死队冲进防护堤迫近作业。黄胜新主动向指挥员请求担任主攻。

指挥员同意后,黄胜新立即和突击队员顶着难以忍受的高温把两节拉梯架到燃烧罐,将移动炮推到被烧得发红而且塌陷的罐体上,顶着高温和随时可能掉入罐里的危险,站在上面操作移动炮进行近距离灭火。战友们在身后不断用水枪向黄胜新射水降温,掩护他灭火,有好几次强大水压差点把他冲进罐体里,幸好黄胜新用脚紧紧地勾住了两节梯梯蹬稳住身体。经过数个小时候奋力扑救,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并被顺利扑灭。回忆起这段经历,黄胜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酒精罐的温度高得吓人,自己的手都被烫起了好几个泡,万一不小心掉下去酒精罐里啊,连个骨头都找不到!”

千里驰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显身手

黄胜新,自去年汶川地震救援顺利归来后,人们便记住了这位个子不高,说话不多的铁骨汉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黄胜新正休假到医院照料身患癌症的母亲。当一接到部队成立抗震救援突击队奔赴四川增援的指令,黄胜新立即返回部队,瞒着母亲,奔赴灾区救援。

5月14日赴川以后,黄胜新舍生忘死,英勇顽强,多次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递交了满意的答卷。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他与南宁市消防支队其他战友一起抢救被困人员19名,其中8人生还;带领救援队员转移群众3617人,为群众搭建避难场所76处,清理危房145间,抢救各类物资价值约1300多万元,抢运救灾物资480余吨,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黄牛”黄胜新又经历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心动魄。2008年5月14日,南宁市消防支队赶到四川都江堰后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当日下午,黄胜新在都江堰四川街一栋六层坍塌楼层上,利用视频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发现下面有生命迹象,并隐隐约约听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呼救声:“救命,救命!”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女子看到黄胜新和战友,立刻冲了过来,紧紧抓住他的手,哭着哀求:“我弟弟埋在里面已经两天两夜了,求求你们,快救救他吧!”“你放心,刚才我已经听到他的声音了,我们一定把你弟弟救出来!”

根据黄胜新多年的救援经验,他和战友们选择了一个较为安全的方位,挖了一条隧道,清理被困者上方松动的水泥块和砖头,用工具一点一点挪开楼板,通过细小的缝隙,进入被困者所在的狭窄空间。

伴随挖掘的同时,上方的楼板不断嘎嘎作响,碎石纷纷掉下,战友们着急地喊道:“班长,有危险!”而此时黄胜新心里想的却是:“我们已经千辛万苦挖出了这条生命通道,我决不能放弃,一定要把他救出来!”他不顾战友的劝阻,拼命加快挖掘速度,就在他把人救出来的一瞬间,“轰”的一声,几层厚厚的楼板在余震中塌了下来,埋住了他们之前救人的地方。而那时,要是黄胜新再慢一秒,就再也回不来了。

由于抗震救灾表现突出,黄胜新被公安部消防局记个人一等功,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并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祥云火炬在南宁的传递活动。

满载荣誉依旧朴实无华

08年抗震救灾立功至今,黄胜新先后在南宁等地做了十几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并收到自治区、南宁市等多级政府部门的嘉奖。黄胜新英勇的抢险救灾事迹也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南宁市街头巷尾的美谈。

而今满载荣誉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功臣”就摆架子,居功自傲。在部队领导和战友眼里,他仍然是个尽职尽责的好战士,是那头永不放弃、做什么事都抢在第一位的“黄牛”。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又一次见到了这位小个子的消防兵。他笑着说:“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偶尔会有人认出自己是黄胜新,挺不好意思的。”他也直言,有时候确实有点不方便。

在群众眼里,黄胜新俨然成了一位英雄。市民们有需要消防帮忙的时候,几乎都会想起这位腼腆老实的消防老兵。7月13日,黄胜新所在的辖区内公务员小区有一位住户的门被反锁了,到现场的消防战士弄了很久也没有把门打开。这时,战友们想到了在特勤大队的黄胜新。“黄胜新来了,没什么问题了!”像这样的对话,在许多有黄胜新在的场合都可以听到。他的救援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黄胜新到达公务员小区现场时,他以惯来敏捷的身体,运用“楼层下降”技术,从住户的窗台进入到屋内,成功地把该住户的门打开了。事后在与记者的聊天中,黄胜新说到:“其实,人家也挺不容易的,现在装一个门,动辄三四千,的确不忍心把住户的门弄坏。所以每次遇到这种门被反锁的情况。我都在想,能不弄坏,就尽量不要弄坏住户的门。”

黄胜新就是这样一个老实诚恳的人,他时刻替他人着想,不愿意弄坏老百姓的一扇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得到了战友和市民的好评。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23 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