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会计研究论文 篇一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审计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行为缺乏完善的监督与管理,与注册会计师行为有关的法律规范不是很完善,因此,很多的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个人利益,专门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了审计失败。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审计质量,国家应该重视审计失败的风险。然而,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审计的监督与管理不是非常的重视,很多的审计活动都得不到应有的监督与管理,这就助长了注册会计师利用职务之便违法乱纪的风险。法律的不完善成为了注册会计師审计失败不断发生的条件。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差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一般都是通过考试取得的,考试的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知识的考核。因此,很多的注册会计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专业知识,对于职业道德素质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不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这让很多的注册会计师为了满足个人利益,不顾审计结果,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

(三)审计内容局限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受审计时间以及审计成本的限制,审计的内容不够全面,因此审计的结果的质量比较低,审计失败的风险不断提高。另外,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的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审计的具体内容与审计思路相对落后,因此审计的内容不能帮助注册会计师降低审计风险,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现象频发发生。

(四)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差,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因此这个行业的新人比较多,大部分的注册会计师都缺乏足够的专业经验,因此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会计活动缺乏准确的专业判断,使得审计失败风险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差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谨慎性与职业性,在审计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经常作为错误的职业判断,直接导致了审计失败。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

为了有效的防止审计失败,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与注册会计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能够在法律的界限范围内。一旦发现注册会计师为了自身利益作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惩罚,通过这种方式,注册会计师为了保证自身不受法律的制裁,即使想要违法乱纪,也会有所顾忌。另外,应该加强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督促注册会计师更好的进行审计工作,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水平,充分保证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结果对于社会各界人士都可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的高度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提升行业内的信誉,从而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不断提升。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重视职业道德,了解自身行为哪些违反职业道德,在日常的工作中提高对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的重视。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了解如何更好的`提升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行为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保证自身行为不违反职业道德。

(三)增加审计内容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起步晚,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注册会计师应该不断地创新审计内容,根据审计业务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内容,保证审计活动开展能够充分的达到审计目的,提升审计报告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了保证审计内容的科学性,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际上的审计方法,不断的更新审计内容,保证审计活动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应该把审计的重点从传统的业务中解放出来,创新审计内容,保证审计的有效性。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

审计工作的质量主要是受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的影响。在保证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审计结果的质量,就需要注册会计师提升审计专业水平。首先,注册会计师应该积极地学习审计技术,应用有效的审计技术能够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其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该保证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活动开展的前提,如果独立性不能得到保证,那么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再次,注册会计师应该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与应用,通过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帮助注册会计师提升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能够可靠地控制,防止审计失败的发生。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职能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我国注册会计师必须要根据审计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实施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审计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我国注册会计师更好的发挥审计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研究论文 篇二

【摘要】本文对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有关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进展情况,这将有助于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进行度量,并有助于缓解企业中债务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 度量 债务契约

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Basu(1997)认为,稳健性原则对会计的影响至少有五百年的历史。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要求逐渐增强,从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确认要求可见一斑。最早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wat(t1993),他将会计稳健性归结于契约的作用,以及法律与管制的共同效果。直到basu(1997)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会计人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的确认需要更多的保证”,并提供了经典的会计盈余对市场回报率的反回归模型,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才开始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现状综述

Wat(t20xx)将会计稳健性的测量模型分为了三大类,分别是净资产度量(Net asset measures),盈余和应计流度量(Earn-ings and accrual measures)。在这以后,一些学者对稳健性的度量又有了新的发展。Givoly、Hayn和Natarajan(20xx)指出,一些外部事件的发生不能在会计记录上体现,他可能会影响股市,但不能被会计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及时性的差异测度企业的稳健性显得不合时宜。比如披露政策,市场供求的变化,原材料预期的走势。因此,在没有控制这些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及时性差异测度稳健性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Ball和shivakuma(r20xx)提出,basu的计量模型存在着无法将暂时性差异和盈余管理相区别,他建议通过资产收益率的反转性差异来测度会计稳健性。亏损比盈利更具有反转,说明企业是稳健的。

二、会计稳健性常用度量方法的研究综述

1、净资产度量(Net asset measures)

企业的净资本是总资产减去负债的净值,而企业的资本和负债在不同时期是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不总是能在会计记录中得到确认。在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下,企业的收益或者资产价值的上升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不会确认,相反,企业的损失和资产价值的下降被立即记录下来。这种行为的记过是企业的净资产被低估,或者说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研究人员通过估价模型(Valuation Model Measures)和账面市价比模型(Book-to-Market Measures)获得这种低估的证据。

(1)估价模型(Valuation Model Measures)Feltham和Ohlson(1995and1996)提出使用估价模型(Valua-tion Model Measures)研究净资产被低估的程度,在这种模型里,表现出会计稳健性的资产低估是因为资产的会计折旧超过经济折旧。Morton和Schaefe(r20xx)就用估价模型得到了会计稳健性的证据。他们通用企业商誉做因变量,对非正常收益,延迟营运资产还有临时性投资进行回归建立模型。其模型如下:G=A+αL+I+ε其中,G表示企业商誉,其数额等于企业市场价值减去账面价值;L是企业的延迟营运资本,表示的是企业目前营运资本的`净值;I是企业临时性投资的净值;ε是随机扰动项。

(2)账面市价比模型(Book-to-Market Measures)Beaver和R yan(20xx)认为,在其他情况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更稳健的会计处理将导致更低的账面市场价值比。在考虑了各年份的不同影响,以及公司市场回报的影响,Beaver和R yan(20xx)建立了如下模型:BM=C+Y+∑αiR i+ε其中,BM表示账面市场价值比;C是公司哑变量,表示公司代表的账面市场价值比的持续性差异,即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特征;Y表是年度哑变量,表示年份代表的账面市场机制比持续性差异,即年份的会计稳健性特征;Ri表示第i年公司的回报率;ε是随机扰动项。在会计稳健性存在的条件下,C和Y应该显著是正值。

2、盈余和股市回报回归模型(Earnings/Stock Returns Re-lation Measures)

盈余是由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组成的,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可以认为是稳定的,并不受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所以盈余的稳健性就体现在应计利润上了。而应计利润是由经营性应计利润和非经营性应计利润。通过单独测量非正常性应计利润或者是应计利润整体对股票市场消息的反映,测度其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反映及时性以及未来时期的盈余和损失的可持续性差异,也是测度会计稳健性的一种方法。

Basu(1997)认为,股市和公司的会计盈余对坏消息(公司价值的下降)反应是同步的,但是对好消息(公司价值的上升)反应是不同步的,股市会马上反应出来,而会计盈余却要在未来年份逐渐确认这些好消息。Basu提供了如下模型来检验这种会计稳健性,并预测以盈余为负的公司做样本,测得的代表公司稳健性的系数将更显著。

NIit=α0+α1R Dit+β1R it+β2R itR Dit+ε其中,NIit等于t年每股盈余比上t-1年股市收盘价,Rit是公司t年股票的年回报,RDit是一个虚拟变量,Rit当小于0的的时候取值1,否则取值零。β1度量的是盈余对好消息的敏感程度,β1+β2度量的是盈余对坏消息的敏感程度,所以β2是度量公司对坏消息比对好消息更敏感的程度,即公司会计稳健的程度。当公司越稳健β2取值越大。

以上的模型是企业的股票收益率对股票回归的反映,当我们把股票收益率改为应计盈余比上上一年的公司总资产,同业也可以测度企业的稳健性。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由于盈余是有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组成的,提出了不受稳健性影响的经营现金流的影响后,盈余和稳健性的关系将更加明显,这样有利于寻找企业稳健性存在的证据。第二,由于每股盈余壁上股票价格,就等于股票收益率,这与股票回报率在概念上就有所趋同。这不免犯上了让盈余做自回归的缺陷。而基于应计盈余的回归模型就避免了这种概念上的混淆。

Eit/Pit-1=α0+α1R Dit+β1R it+β2R itR Dit+ε其中,Eit是企业的应计利润,Pit-1是公司上年的资产总额。

其检验稳健性的方法和盈余度量模型一致,都是通过测度β2,当β2越显著的大于零的时候,企业越稳健。

3、盈余与应计度量(Earnings/Accrual Measures)

正的盈余和负的盈余的可持续性差异也可以用来检验会计的稳健性。在稳健的情况下,坏的消息得到了及时的确认而好的消息是逐步确认的。我们可以通过测度正的盈余和负的盈余在未来的可持续差异来寻找这种证据,当可持续性更强,意味着反传更差,以下模型就是通过盈余的反转所表现出的可持续差异度量会计稳健性的:△Yit/Qit-1=α0+α1DR+α2△Yit-1/Qit-1+α3△Yit-1/Qit-1DR其中,Yit表示第t期的会计盈余;Qit-1表示第t-1期企业的总资产;DR是虚拟变量,当△Yit-1小于零的时候,DR取值1,否则取值0。因此α2代表好消息的持续性,α3+α2代表坏消息的持续性,α3代表是坏消息相对与好消息的持续性差异,当α3大于零的时候,表示坏消息比好消息更持续,α3小于零的时候,表示坏消息比好消息反转性更高。所以当α3显著的小于零的时候,可以认为会计师稳健的。

在检验可持续差异的时候,应计项目的度量模型可能比盈余的度量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当不确定的事项发生时,其发生一般都会记录在应计项目上,而不会在经营现金流中表现出来。可持续差异的检验模型,是通过不确定信息的反转差别来加以识别企业的稳健性,而坏消息在稳健的企业中能得到更及时性的确认,所以在亏损企业中,通过可持续性差异来检验企业的稳健性将比较容易得到满意的效果。

应计项目的会计稳健性检验模型是:ΔAt/Qit-1=α0+α1DR+α3△At-1/Qit-1+α3△At-1/Qit-1DR其中△At表示本年应计项目的变化。

三、其他会计稳健性度量方法综述

Givoly和Hayn(20xx)认为长期来看,处于稳定状况的公司,净利润应该等于经营现金流,累计应计项目应该偏向于零。一般来说,相对于盈余,损失产生了更多的应计项目,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或者对亏损公司来说,通过应计项目的偏度也是检验会计稳健性的一种方法。而Ball和Shivakuma(r20xx)认为,在会计稳健性的条件下,因为非对称的确认条件,损失相对于盈余更不具有持续性,更容易反转。因此,Ball和Shivakuma(r20xx)利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制作了如下盈余测度模型,来度量会计的稳健性。

ΔAIt=α0+α1EΔAIt-1+α2ΔAIt-1+α3ΔAIt-1ΔAIt-1+ε其中,AIt代表的是t年公司的资产收益率;ΔAIt是第t年的公司资产收益率减去t-1年的资产收益率,即第t年相对于t-1年公司资产收益率的变化;α0代表的是环境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例如在景气的年代,资产收益率有一个自然上升的数值,不景气情况下,资产收益率有一个自然下降的数值。

ΔAIt-1是虚拟变量,假如ΔAIt-1小于零,则ΔAIt-1为1,否则为零;α1ΔAIt-1代表去年会计稳健性操作对今年资产收益率变化的影响;α2ΔAIt-1代表去年资产收益率变化情况趋势对今年的影响;α3ΔAIt-1ΔAIt-1代表去年亏损反转对今年会计资产收益率变化的影响;当会计稳健性存在时,α3应显著为负,表示盈余比亏损更有持续性,亏损则更有反转性。

Basu(1997)和Paeet al(.20xx)认为,在稳健性原则影响下,会计确认导致的应计项目的非对称及时性与盈余(代表着好消息与坏消息)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与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关系。

因此将研究的放在应计项目和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关系上,能更好地理解会计稳健性。Ball和Shivakuma(r20xx)提出了通过度量应计项目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关系测度会计的稳健性。通过测量应计项目对两类消息反应的差异,我们可以测度企业稳健的程度。

应计-现金流模型如下:

KIt=α0+α1EBLt+α2BLt+α3EBLtBLt+ε其中,KIt是第t年应计项目比上第t年期初总资产,BLt为t年的经营现金流比上第t年期初总资产,EBLt为虚拟变量,当BLt小于零的时候为1,否则为零。α2度量的是应计项目和经营现金流量正相关的程度,α2+α3度量的是应计项目与经营现金流量负相关的程度,因此α3则是度量应计项目对于经营现金流负相关高于正相关的程度。即当存在会计稳健性的时候,α3应该显著的为不为零,α3越大,表示会计越稳健。

四、结束语

我国学者在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我国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和其动因分析上,而有关会计稳健性度量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详细地对净资产度量、盈余和股市回报回归模型和盈余与应计度量等度量方法进行了综述,从而为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会计研究论文 篇三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相关监督监管制度薄弱

会计质量监督是会计工作的职能之一,而在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于利润利益的追逐驱使,事业单位的会计相关监督和监督管理机制制度很薄弱。于此同时,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整治力度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有的单位甚至3-5年才会进行一次大的会计和资产清查。如果再加上期间的人事调动和制度变革,就使事业单位的账簿出现了众多的“糊涂账”。从而使一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运营管理雪上加霜,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违反相关制度,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二)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财务人员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管理层,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领导层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都不够重视,还有一些领导甚至凌驾于内部控制的个性制度之上,不仅没做好内控工作,还在遇到问题时宣扬所谓的“灵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威慑力度。此外,具体工作中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会将内部控制制度纳入到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去,在一些领导层看来,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有可无。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会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生产、经营以及管理都离不开内控。这就要求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时纠正传统的管理观念,为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

(一)构建科学合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共性财务管理指导,而在实践中若想全面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事业制定适应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整合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发展需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与各项管理制度为蓝本,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具有时效性的规章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內部财务管理制度发挥时效性作用,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确保事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加强财务人员风险防范、规避意识的培养

事业单位要确保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培养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分配和控制风险、效益回报工作,使事业单位的投资结构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优化,促进事业单位投资效率的提升。此外,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定期举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课程,使财务人员对基础性业务技能掌握的更扎实。首先,要对该领域内的财务法律法规全面熟悉掌握,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持之以恒,建立完整的执业准则,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有序开展。其次,现代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仅掌握核算技能是远远不够,还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从而全面把控单位的经营模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真正的做到会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这样更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会,鼓励全体财务人员在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心得,在交流中能够发挥出群体的优势,全体成员互相取长补短,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整体的提升。

(三)实现会计委派制以及岗位分离制度

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方法有很多,当下人们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会计委派制度。简单的我们可以将这一方法理解为改革会计的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以及工资福利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下,会计人员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派驻的工作人员人事档案、职务免晋升以及工作调动等都由上级统一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财会人员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减少被委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法行为,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具体工作中,不相容的职位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这有利于实现不相容职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譬如出纳与审核、稽查与保管等职位,不得出现兼岗行为,且会计人员必须在一定的年限内进行轮换。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一些正常的开支,要经过各负责人签字之后才可以开展相关的业务,待业务完成这以后才能够进行报销。会计人员要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一旦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应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事业单位为了健康的发展,就要不断的改革完善,并要与市场经济步调相一致。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会计研究论文 篇四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成本核算,并进行记录、报告;编制财务报表时也需要纳入人力资产这个要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商业银行为得到人力资源进行人事管理等造成的各种成本、机会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对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以各种方式花费在人力资源的费用进行成本计量和报告,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核算,计算它们的经济效益。

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利用与培养至关重要。在银行经营管理中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研究,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率,对整个银行业有重要意义。

(一)满足内外部相关主体对人力资源的信息需要

1、内部的需要

当前企业管理的重心从重视物质的管理转向对人才的管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可以为管理决策层提供有效信息。银行重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仅在于人力资本投入的加大,还在于强化人力资本的合理使用,防止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同时也有利于正确评估企业资产,防止银行资产流失,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了解分析人力资料,为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条件,增强商业银行在金融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2、外部的需要

在日益开放的银行信息系统,外部的相关人员对信息的要求程度更高,更严格。有效的信息,可以吸引外来的人才流入银行,壮大银行人才队伍,还可以对国有商业银行良好的业绩和利润报告进行很好的宣传,提高国有银行在投资者和储户的信心,增强国有银行的外部竞争力。

(二)有助于促进银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使用

人力资源是银行重要资产,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会促进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考虑人力成本,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银行员工的最大优势;可以使银行工作人员得到更好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可以使银行根据员工的情况制定适合员工工作发展的方案,促进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和业绩评价,鼓励员工创新,提高工作积极性;可以进一步明确员工的合法权益,在使用员工更加考虑员工的家庭情况,减轻员工压力。

二、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可行性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管理对人才、制度与信息沟通渠道等有很高的要求条件。国有商业银行施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拥有许多有利条件,如优秀的会计人才、市场化的薪酬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条件有助于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实施。

(一)拥有大批优秀会计人才

银行引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时,会计人员就需要重新面对不一样的财务处理方式。虽然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但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都比较高,学习型和创造型的人才众多。因此会计人员有能力迅速了解、学习新的会计处理方式,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为更好的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提供帮助。

(二)构建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计量离不开对员工工资的计量,市场化的薪酬管理体系则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和土壤。薪酬体系的设计上,国有银行强调以岗位价值为核心依据来设计薪酬水平,严格以岗位价值为标准支付员工工资。岗位价值高低既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近期内也有利于使员工的人力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计量、报告和分析。

三、实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具备了开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三个基本条件,但在观念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上需要重<www.chayi5.com>视和解决。

(一)改变观念,提高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管理意识

目前企业成本管理基本都放在产品上,对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控制的很少,国有银行也是如此。重视人才固然重要,但应当从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体现出来,但银行陈旧的人事管理并不符合银行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改变观念,建立新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理念。

(二)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融入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中

目前国有银行没有对本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只是为今后的工作在新招聘员工时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并没有为他们设计长远的规划;也没有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只是进行简单的薪酬计算和管理费用的计提。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既能够明确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可以降低银行的招聘费用、岗位培训等人力成本。

(三)完善薪酬管理,建设一批稳定的优秀骨干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构建了很好的薪酬管理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建立兼顾薪酬标准的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和个人激励性的薪酬管理体系。应采取有效的薪酬奖励措施和员工喜欢的福利措施,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优秀骨干员工;应本着以最低的成本使用人力的原则,解决人事激励、人力资源培训等管理活动;应对员工进行动机性教育,做好人员的选择和使用,做好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

会计研究论文 篇五

众所周知,会计本身就是在和资金打交道,而企业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资金,资金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工作对象决定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资金营运、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和分配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依据和策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积累和分析,科学预测未来。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对会计工作进行思考,更新观念、转变作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适合实际的会计工作发展方略,才能够使会计改革继续深化,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尽快适应经济的发展。煤矿行业也不例外,自始至终煤矿行业一直重视自身行业创新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会计管理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须对还存在传统管理现状的煤矿企业进行创新管理,从而为提高会计管理质量、企业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 煤矿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会计管理理念

伴随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其中也包括了掌握企业“经济大权”的会计管理,因此要求会计管理人员需要有先进创新的管理理念,但现状是企业会计相关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较为薄弱,不能正确意识到会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是其中现状之一,缺少创新的管理模式,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这些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会计管理的发展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

1.2 会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如今,有一部分煤矿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没有参照我国的《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相对混乱。会计工作人员无法借助于相应的规定将加工改造后的财务信息和特定的非财务信息、有可量化的和非量化的、实际的和预计的、历史的和未来的、会计的和统计的、精确的和粗略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技术的和经济的、资本的和非资本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等信息进行相应有序的整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会计发展在企业的发展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相关的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相对部门间的协作意识薄弱,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企业无法高效运作,无法取得更高的效益。

1.3 会计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正处于改制期(主要体现在我们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因此更多的企业对资金管理制度也相应地提出更高的标准。由于会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较多,所需要的专业会计信息管理软件很难与实际的管理软件达到最终的兼容与共享,所以导致会计工作管理人员忙碌于审核资料以及数据的统计等相关事务,大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管理制度混乱等现象发生。

2 煤矿会计管理工作创新的相关措施

2.1 构建稳定长效的工作思路,打牢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根基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和工作职责,会计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一个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紧紧围绕财政经济中心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宣传贯彻《会计法》,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管理规范的会计工作机制;两手抓紧,就是抓会计人才培养和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三项改革,即会计法制改革、会计机制改革、会计监督改革;四个建设,即会计诚信、会计队伍、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化;五大措施,即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抓住重点、创新服务、量化考核。

2.2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国家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促进财务工作的发展,保障财务的各项工作顺利的进行,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健全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这就要求煤矿企业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积极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管理体制。在建立宏观的管理机制的时候,可以从下面三点出发:首先,要对煤矿整体有一个了解,建立一套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这一体系建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工作内容的转变。以前的工作重点往往是以核算为主的传统会计工作,在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后,就要把工作的重点慢慢转移,着重放在管理和监控方面,这也是现代会计管理发展的大方向。其次,是对煤矿企业法人的管理结构,这项工作不能盲目地开展起来,要先对自身的企业有一定的认识,结合一些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不严的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在对这些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对资源进行最后的整合和统一管理。最后,在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时候,要把财务管理这一中心理念贯穿到整个过程中,这样既可以活跃经济活动,又可以保证企业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

2.3 提高煤炭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在制定一套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之后,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就成为下一个工作重点。为了保证新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开展,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就要求企业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一,加强道德修养的'培养。企业的财务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命门所在,容不得一点的马虎,而财务管理人员又恰恰掌握着一个公司的财务大权,在受到利益的诱惑之后很容易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对一个企业的打击又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要求企业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清正廉洁的道德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进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创优与竞争意识。现在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在工作中没有创新精神,鉴于这种现象,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每个季度或者年度,按照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进行一定的奖惩,并对优秀的员工特别的奖励,对于考核成绩较差的员工,可以记录到考核黑名单。实行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员工的工作竞争意识,使其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敢懈怠,另外还可以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使员工在工作以后还可以不断学习到现代新的会计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4 立足大局,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的财务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企业管理预算的核心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财务预算是以企业的整体预算和资本的预算为基础对资金进行系统合理的安排,这其中也包括多种不同项目预算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对于煤炭这种特殊的行业来说,财务工作要立足于整体大局,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经营环节结合起来,以整体的财务预算保证企业的平衡发展,以求取得利润的最大化。财务部门也要积极利用反馈回来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结合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财务预算的执行度、执行差异和最终财务流向等财务信息,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的健康运转。

3 结语

财务工作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创新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从多角度出发,对如何加强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旨在帮助企业在加强会计管理创新时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44 17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