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2.体会课文观察仔细,用词准确的特点。

3.产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教学难点:

产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上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18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师: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我们北方夏季很常见,你们想不想知道雷雨前后有哪些变化呢?请看大屏幕,把你看到、听到的讲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雷雨天的动画)师:想不想知道作者笔下的雷雨是什么样的?请打开书,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大屏幕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指名读问题)师巡视,指导随回答板书: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二、研读“雷雨前”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朗读雷雨前的部分,找一找雷雨前有哪些天气变化。

(随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鸣)小组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重点讲解:“黑沉沉”写出了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乱摆”说明了什么?比较一下大风前后有什么不同?“垂”字又说明了什么?用“越„„越„„”说一句话怎样才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出雷雨前天气的特点呢?(师范读)学生试读,个别读,仿读,集体读。小结:作者不但观察仔细,而且用词准确,生动,形像。总结学习方法,找特点——勾词语——朗读体会

师:你们能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学习下面的部分吗?三、自学“雷雨中”小组讨论这一部分作者看到、听到、感觉到了哪些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板书:雷雨中雷声雨声树房子)同桌交流,划出你喜欢的词?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怎样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呢?“哗”、“看不清”说明雨大,雨点多而急。读重音。“渐渐地”表现雨由大到小的过程,说明雨要停了,语速要慢。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为什么?小组评出最棒的。播放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雷雨变化的整个过程。四、学习“雷雨后”观看大屏幕,读课文,找出事物特点(板书:雷雨后太阳彩虹池塘青蛙等)你能把这些画出来吗?(小组讨论,进行展示)大屏幕出示雨后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怎样才能读出雨后的清新、洁净、充满生机呢?(同桌互读,评价后,进行个别读、齐读)五、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你观察过其他天气现象吗?把你的观察写到日记里吧!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二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 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 28+13-12=29 ,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 (2)6×5=30,30+28=58 (3)7×7=49,49-27=22 (4)7×9=63,70-63=7 (5)16+42=58,6×7=4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 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 ;19+12=31,38+31=71; 14-5=9,9×6=54; 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三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四

生3说“如果我是风娃娃,我不会做坏事,我会轻轻地吹,帮人们把风筝吹起来,把衣服吹干、让小树跳舞”。……,……(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很好的。)

突然,生4也举手说:(www.chayi5.com)“如果我是风娃娃,我也要把衣服吹跑,把小树吹断,让人们没有衣服穿。”

听了生4的发言后,学生们笑起来了,但是举手发言更积极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到底坏事可以做吗。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做人品质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风娃娃做了坏事,人们都是怎么对它的呢?”有的说:“被人责骂了”“人们都很伤心,要批评它”“人们会不喜欢它,讨厌它”。

接着我就适时进行引导:“那风娃娃被人责骂了,自己高兴吗?”

生5:“不高兴。”“很伤心。”

师:“那你也想学风娃娃做坏事让人责备吗?”

生“不喜欢。”

师:“你都有做过什么好事呢?心情怎么样?”

生6:“我有帮妈妈扫地,妈妈表扬了我,我很高兴。”“同学作业不会写,我有教他写作业,我觉得自己很棒。”“我有捡到一个校徽,然后交给了老师,让它找到自己的主人。”……,……(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要把握住这样一个正面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做好事自己的心情才会高兴,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去写一篇日记,把自己对风娃娃的感觉和想法写出来,以便下次继续讨论。

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的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风娃娃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哪里不对?如果你是风娃娃会怎么办?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但是对于错误的是非观念,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坚持正面教育。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学生、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篇五

课始的初读课文环节,我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到检查朗读环节,我请个别小朋友逐节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他们有没有把字音读准确。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每一小节读完,都能听出好几个毛病来,包括添字的、漏字的、读错字的,有的甚至还指出没有读出标点停顿的。

小朋友指出不对的地方后,我又请读错的小朋友再自己纠正读。这样一来,每一小节的正音、纠错时间都花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越来越带劲,听得非常仔细,有时我自认为已经读得不错的段落,都有小朋友听出毛病来。

一方面,我觉得课上能听得这么仔细也算好事,似乎不该制止,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有些要求已经有点吹毛求疵了。当时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加上这篇课文也不算短,因此就检查朗读这一环节就花费了大概十五分钟之多。这严重阻碍了接下来的内容层面的教学,使得一节课的教学重心明显偏离。

教学反思:反思后仍对这个环节有疑问。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使得既不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片段二:

教学写字时,我将“祝”、“福”两个字作为重点来教。采用的是“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步骤。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都是视字旁,都是左窄右宽的……

师:是呀,你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两个字共同的特点,眼睛真亮。那在书写时,有没有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呢?谁来说?

生:视字旁是一点,不是两点。

师:是呀!这个是我们最容易搞错的地方了!一起来写一下。

生:书空。

师:还有吗?

生:“福”字的右边口字上面还有一横。

师:这一横短短的,可不能把它落下了,提醒得真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祝”右边的“兄”一撇穿过竖中线到左半格,“福”字的右边就在竖中线的右边。

师:有了你的补充,小朋友的字肯定能写得更漂亮了。来,伸出小手先和老师一起写。

(红色描红视字旁的一点)自己也来试试看,把这两个字端端正正地送进田字格。写字之前先调整自己的写字姿势。

生:开始写。

师:巡视,指导。拿生的本子点评。(不好的、好的)请学生点评。学生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一、思路清晰。教师循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思路引导学生去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位置以及最重要的书写视字旁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在书写时能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而非想到一点是一点。

二、重视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今后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字教学更该如此,随着年段的升高,之后每一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会逐渐增多,如果学生自己不知道如何书写,那对学生来说书写生字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反之,从现在起,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方法,逐步放手,以致让学生自己学会把生字端正、漂亮地书写,那么,书写生字对于学生来说会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愉悦,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最基本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三、提倡自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提供学生的是接下去要做什么的线索。观察到的需要注意的点全部来自学生,点评时教师也只是起到一个帮助学生小结几个点的作用,自然,更符合学情,需要注意的点可能会更适用于学生。教学效率来得也便更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提到“一看、二写、三对照”这几个明确的步骤,不知道是否需要帮学生提炼。因为平时师傅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已经有渗透,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中,似乎没有明显感觉到影响。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3 3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