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时间安排_2022年高考时间表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2022年高考时间安排_2022年高考时间表》,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考改革时间表公布 2018年正式推行 篇一

近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不会对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大影响。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8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而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招生改革】

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

有专家担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也进行改革,可能令高考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昨日,教育部网站披露,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参与此次高考改革设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此前表示,从趋势上看,研究性大学优秀人才招生和大面积的普通学校招生之间,也将有所区别。

不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表示,高校在此轮招生高考改革中的动力稍显不足,因为按目前高招机制,高考后留给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时间太少,很难实现在考察考生高考成绩同时,参考面试、高中综合评价等方面,所以,他认为,央属部属高校招生办法的出台十分必要。

【高考改革】

外语将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针对高考改革,此次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提出,要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在高考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将重点推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及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高考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从世界趋势和个人发展来看,都需要改变外语在高考中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局面。”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解读称,此次探索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如果能够成功,还能为接下来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取得经验。

【政策实施】

各地最迟明年底出台实施办法

对于高考等重大教育高考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将方案提前一段时间公布,确保高考改革有序进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高考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8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方案要求,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如浙江,2011年,便已推行“三位一体”招生,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云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时,率先尝试外语一年多考。

高考改革路径

有条件可9年一贯制办学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目前关于考试招生制度高考改革主要有七条路径,贯穿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

1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9年一贯制办学等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高考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高考改革统一,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

7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

这几个高考时间点 2018年要高考的你不能错过

近日,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三个重磅文件,浙江省也发布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方案不仅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而且对于2018年要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更需要及时关注和研读这些文件。为此,助学博士小朱梳理了高考改革方案,以2018年高考生为例,整理出考生需要注意的时间点,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本科学历最多的10大专业 篇二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这些专业大多是考生选择的“热门”。毕业生规模和就业率仅是选择专业时的参考因素之一。就业率只能反映最近一段时间的人才需求,并不能反映4年后的就业形势。考生和家长在估计专业的就业前景时,要了解专业未来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等宏观趋势。

不同高校开设的同一专业,虽然名称一致,但具体的方向和学习内容可能有所差异。考生在报考时可以参考院校背景、高校招生章程及专业介绍等资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校。

5月起,各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章程,公布2018年的招生政策。细读招生章程是考生和家长了解高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时,除了看学校的性质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等信息外,考生要认真阅读录取原则和专业录取要求。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如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单科成绩要求、专业级差、身体受限、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

考生要弄清录取规则的具体含义。招生章程中使用的都是专业术语,如“调档比例”“退档”“专业级差”等。对这些术语,考生和家长不能想当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向高校咨询等方式来弄清其具体含义。

猜你喜欢:

1.2018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

2.2018年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全文

2018高考招生划重点 发达地区上大学还有优势吗? 篇三

发达地区上大学的优势正逐渐消失。

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10日对外公布。这份每年都会在这一时间前后发布的文件之所以引起重视,是因为它不仅要求各地、各部门分学校报送本专科招生计划,而且提示着每年的招生计划重点。

按照计划,今年各地所属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总规模为6536340人,其中本科3282190人,高职(专科)3254150人。

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总规模为464850人,其中本科440150人,高职(专科)24700人。

两项相加,招生总规模超过700万人,其中本科超过370万人。

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 计划安排28.7万人

“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依然是今年的高招重点。

按照相关要求,2018年,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共安排28.7万人,其中本科16.7万人、高职(专科)12.0万人。有关省份安排国家协作计划任务要以公办高校为主。

协作计划输出省份包括15个: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

协作计划输入省份包括10个: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谓“协作计划输出省”通俗地说,就是拿出招生指标支援别的省份;反之,所谓“协作计划输入省”,则是接收招生指标的省份。

对照去年的表格,今年的输出省份比去年增加了内蒙古自治区,输入省则不变。内蒙古已经由最初的输入省变成如今的输出省。

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最初是由高教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天津、辽宁、上海、山东等11个省份承担,面向预计录取率较低、高教资源缺乏的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甘肃等5个中西部省份招生。当年安排协作招生计划3.5万人。

近十年过去,输出省份越来越多,输入省份也逐渐增加,安排协作招生计划人数则迅猛增长。2010年开始,输出省份增至14个,安排协作招生计划也从2009年的6万人猛增至12万人。到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增至21万人。

今年还在继续增加,达到近30万人。这既表明了国家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的决心,也是实实在在让中西部地区更多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三个专项计划持续增加

除协作计划外,2018年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

其中,国家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安排6.3万人、地方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原则上比2016年增加10%以上、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规模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而去年,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也是6万人,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是不少于有关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高校专项计划不低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两相对比发现,高校专项计划不变,地方专项计划招生规模还将扩大,加上国家专项计划还多出3000人,也就是说,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还将继续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中央部门和地方“211工程”学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承担;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在本科一批招生的本地省属高校承担;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

这三个计划覆盖的高校都具有相当的含金量,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重点大学、一本院校基本纳入其中,因此每次出来都颇受关注。2012年开始的高校专项计划每年都能从其中找到一批出身贫苦但学习优异的典型,也成为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特色门类。

何以解忧唯有提升办学质量

在总体招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有协作计划和专项计划拿走一部分招生名额,就有一部分省份减少招生名额。去年炒得沸沸扬扬的中部省份湖北、江苏分别调出4万和3.8万生源指标给中西部省份的消息在许多考生和家长中引发忧虑。

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所谓高考录取率高的地方比例下降更明显,也就是说原有的发达地区上大学容易的优势在逐渐消失。

事实上,中国高校招生自1999年以来年年扩招,但重点高校扩招有限,也就是说,大量扩招实际来自普通院校。因此,人们才如此关注这些专项计划。

今年有超过700万人可以上大学,本科约占一半。在全国高考录取率已经超过70%的情况下,民众更关注的是如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纵观中国近三年来的一本录取率,最高的北京、天津、上海也不过20%多,而江苏、湖北等省份只有10%左右。“上大学容易、上好大学难”是一个普遍现象。

要改变这一情况,根本还是建立起学校和考生相互选择的招生方式。只有让学校靠特色、靠水平吸引学生,而不是现在人为划定一本、二本线,才能真正改变高等教育招生困境。

其实,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正成为稀缺资源;投给高职部分的专项计划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也印证了国家对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的渴求。放开传统的“一本”、“二本”观念,以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来衡量,让超过70%的高考录取率背后实现人人都对自己所上的学校满意,才能有效缓解对高考招生的焦虑。

2018高考:志愿填报失败主要原因是这三条 篇四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20天的时间,陈晟老师也收到了很多家长考生发来的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

专业该怎么选?二三本合并之后,志愿该怎么填?什么行业前景好又适合我家孩子?我家的孩子分数低,是不是必须服从调剂?。.。.。.

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和家长盲目追求热门地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陈晟老师通过分析导致志愿填报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志愿填报的三大规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借鉴。

规律一:

地域:区域扎堆,考生撞车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每年都会成为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大热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顾一切地往这些城市里“挤”。但无奈招生名额有限,如果你的实力不足,就有可能落榜。

1、院校的地域选择应尽量广一些、散一些,不要集中在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东西南北都填,不但能减少落榜的概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2、分数没有优势的考生,与其在大城市读实力较弱,甚至是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学校,还不如去中小城市选择实力雄厚、有特色专业的院校。一般情况下,填报边远地区的院校,能提高志愿命中率,读到含金量比较高的院校和专业。

规律二:

院校:切勿被校名所蒙蔽

考生和家长除了喜欢名声在外的综合型大学,还非常热衷带电子、科技、理工、交通、财经、政法以及航空航天等字眼的专业型大学。许多人认为进入这些院校的学生肯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这些院校年年都会成为考生追逐的对象。但如果考生不顾后果,不留后路,让这些热门院校在自己的志愿表上扎堆,“上线落榜”就不足为奇了。

1、了解一下学校的历史和特色,理性地填报志愿,不盲目报考热门院校,做到该冲的冲该稳的稳。

2、保持志愿梯度,即在同一组平行志愿中,几个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一般是参考院校历年调档分数线,把志愿院校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相邻的院校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以形成前面的志愿能“冲”,中间的志愿能“稳”,后面的志愿能“保”的格局。

3、做到准确定位,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不盲目攀高。刚上批次线的考生,不要挤热门院校的门槛,求“稳”的做法是第

一志愿选择本省院校,或是冷门院校,或是刚从二本升格为一本的院校。

规律三:

专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不少考生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估计着能够跨过某所高校的门槛,就力拼外语、新闻、医学、金融、电子、计算机等所谓的热门专业。然而,如果你不顾自己的实力,盲目填报这些热门专业,将会成为志愿填报的失败案例。

1、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来挑选专业,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地填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另外,除了从兴趣出发,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身体以及各门功课成绩和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量做到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

2、想要填报志愿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一般来说需要高出该校投档线15 分以上,如果想要保险一点,那就必须具备高出该校投档线30 分以上的优势。

3、正确的专业志愿填报法是“冷热搭配”,形成梯度,按照“热到冷”的原则安排专业,同时再加上“服从专业调剂”这道最后的防线。如果没有意外,一般只要上了投档线,就能圆你的大学梦。

备考关注时间点: 篇五

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每科至多报考两次。当然,小编建议,选考的科目,尽量放到高三去考。

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开考。首次考试在2015年10月进行,若是想减轻负担,那些确定不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科目,可以考虑在这个时间,有选择地考掉。

高考前要做什么准备 篇六

1、生活规律:睡好、吃好、不停用脑。

2、考前梳理:高考前的几天里,将各学科的常考点、必考点、易混点在头脑中过一遍,梳理一下知识网络,整理一下知识体系。切忌做一些较难的习题,以防干扰思路。

3、信心足一点:在临考前要暗示自己已经把所有的考试内容都熟记在心,正在通过考试来证实自己的水平。

4、出门清一遍:走出家门或宿舍前,一定要将必备的应考用具清一清,如准考证、橡皮、尺子、签字笔(备两到三支)、2B铅笔、涂卡笔是否带齐,天气不好时是否带了雨伞等。

5、进考场稳一点:考前应提前半小时多一点到达考试地点,该上厕所就上厕所。按照带队老师或监考老师的要求按顺序进考场,不焦虑不慌张。

高考日期是几月几号 篇七

每年的高考日期是6月7日、8日,有些地方延续到9日,而有些地方延续到10日。高考时间一般在6月开始,具体时间要看各个省市安排。

高考考试时间是由教育部统一调度的,因此全国各地高考考试时间是相同的,每年高考考试一般在6月7日、8日两天,个别省市因学业水平考试会在9号继续进行。而受2020年疫情影响,经研究决定今年高考考试推迟一个月进行,即7月7日至8日举行。

为缓解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考生身心健康、提高考试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经调研论证,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03年开始调整高考时间,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10日。

2022年高考时间 篇八

2022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

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2018年高考改革录取 篇九

——多地探索合并录取批次

在录取方面,上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据媒体报道,今次发布高考改革方案的重庆,从2016年开始,将合并本科二、三本和专科一、二段两个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已成趋势,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河北、江西、辽宁、贵州、北京等在内的多省份均明确,将本科第二批次与本科第三批次合并为本科第二批次进行招生录取。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和海南均提出,将合并录取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其中,上海2016年起开始施行,海南晚一年施行。此外,海南还提出,从2020年起,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此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不光本科第二批、第三批要进行合并,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也该进行合并,“把大学人为分等级本身就有问题。把学校划分等级,实际上,就是把人划分等级”。

储朝晖认为,目前的高考改革中,完全取消录取批次主要困难还在观念上,受到来自学校利益的牵绊,但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应该完全取消录取批次,让学校和学生有更大的双向选择空间。

高考文理“套餐”变“自助餐” 打破一考定终身

选考及学考时间: 篇十

2016年10月:外语多次考试

2016年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每年安排2次考试,一次在2016年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一次在2018年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试。

2018年6月:语文、数学、外语高考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10篇《2022年高考时间安排_2022年高考时间表》,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26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