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心理健康的定义 篇一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篇二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篇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学生数量日益增多。针对数量众多的学生群体,高校需要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然而,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过分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很难照顾到普通同学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积极心理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人的积极潜能的开发。本研究探讨积极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新途径,服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新思潮,它利用心理学现有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积极方面,如美德、幸福等。“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Seligeman)认为:“积极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通过理解和建立积极的情感、满足及意义,而变得更幸福,而幸福就是要过愉快、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正如马丁·塞利格曼所言,积极心理学将研究的视角锁定在幸福的这三个方面进行,倡导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研究每个普通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社会制度。在积极情绪体验方面,积极心理学家将主观幸福感、满意和满足、充实与快乐、希望与乐观等作为研究内容,并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积极体验的核心,同时也是生活的最高目标,把投入的生活(engaged life)看作是幸福的因素之一,即一种享受愉悦的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家认为要过幸福的生活需要发挥自身的才能、兴趣和优点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优点和美德上,即积极人格上。在制度的研究上,积极心理学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学校和家庭方面,因为这不仅是个体形成积极人格的有效支撑,也是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的直接来源。

二、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

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在所处环境的熏陶及所受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品质,并在认知、情感、意志、需要、爱好等品质上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质,我们称这种心理状态和品质为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由智力素质(包括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情绪素质(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素质(包括个性倾向、性格、气质、自我意识等)三方面构成,在人的综合素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课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以239 名自愿选修《幸福哲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7-20 岁之间。男女生分别为141 人和98 人,工科、理科和文科类学生分别为147 人、56 人和36 人。研究时间为期一学期,研究工具采用西南大学张大均、王滔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

(二)研究过程

1、 前测。在课程开始前,对研究对象团体实测“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2、实验方案设计。课题组根据95 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念,共设计了16 次累计32 学时的积极心理素质提升教育方案。方案采用知识讲解、积极心理训练、角色扮演、团队讨论、训练分享等形式,旨在拓宽学生积极心理知识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及互动中完成自我的适应与成长,养成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素质,投入的生活。

3、 方案实施。从《幸福哲学:积极心理学》开课之日开始,自愿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积极心理素质提升教育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学时,1.5小时。

4、 后测。课程结束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二次心理测验,并与前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资料处理: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资料处理。定量分析是指对心理测量表的数据分析,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处理方式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定性分析是指对学生课程结束时的自我成长报告进行分析,看学生主观感受对参与训练的评价及自身的改变。

(四)结果

1、“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前后测量结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积极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实效。研究利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选修《幸福哲学:积极心理学》课的学生上课前、后心理素质各个维度及因素的变化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幸福哲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239 名同学,课程前后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情绪特征、动力特征、个性特征方面的变化是显著的。即从数据分析上看积极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某些特质是起积极作用的。

2、 学生自我成长报告分析

所有参加《幸福哲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在最后的自我成长报告中均反映出在积极心理学课中获得的收获与蜕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环境适应能力得到积极提升

“在积极心理学课上,我由一开始的被动参与到最后的主动参与,再到抢占每一次机会跟大家分享,每一步都渗透着成长的努力。走出积极心理学课,融入大学校园,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不再是刚刚入学时的陌生和迷茫。突然发现,大学是那样的让我陶醉,大学生活是那样的让我期待,我会以积极的心态享受新环境赐予我的挑战和惊喜。”

(2)自我认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积极心理学课为我提供了一种认识自我的新途径,从而可以看到更加积极向上的自我。进入大学后,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多才多艺,而我最引以自豪的学习也不再是优势,我整日诚惶诚恐,不知所措。在积极心理学课上,通过活动的参与,尤其是“优势大转盘”活动,让我看到了我所不了解的优势,原来不起眼的我也有这样多的优点。于是,我学着课上老师教的方法,开始每一天的改变,说来也奇怪,我发现自己每一天都在变化。现在的我对自己是那样的充满信心,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得失和自我的成长,我不再把学习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指标,反而在学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3)情绪调控能力得到积极改善

“积极心理学课教会了我很多情绪调节的方法,我认识到情绪是生活的必需品,心情愉快很重要,享受现在的生活并投入到生活中,让自己的青春发光比纠结于坏情绪重要得多。”

(4)获取积极沟通的方法

“每周一次90 分钟的积极心理学课是我与大家沟通交流的好机会,每次我都积极投入到活动分享中,与大家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与沟通中,我们学会了理解与信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在团队中,我明白了奉献与付出的重要性,同时理解了大局意识的重要性。这让我在人际交往的路上阳光明媚。”

四、讨论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数据分析和对学生自我成长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积极心理课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某些维度和发展是起明显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经过15 次的积极心理素质提升方案的训练,学生最为显著的发展是在个性维度上,重点表现在动力特征、情绪特征和自我特征上。因为积极心理学倡导学生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情绪体验,作为一门课程通过知识讲授、角色扮演、素质拓展等方式使学生在课程中能获得积极的情绪和自我发展体验,进而能够在积极的氛围和团体中感受到温暖、信任,发展出敢于自我探索,积极悦纳自我的人格特征,这也与学生课后的自我成长报告相吻合。

在认知维度上,训练前后并未出现显著变化,但在反应性和实践性上发生了变化,原因可能是课程设计上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配合并积极行动,这就无形中将学生认知维度上的反映性和实践性调动起来,进而促进其发展变化。大学生的适应性是心理素质维度中更容易受成长和发展环境影响的因子。积极心理学课虽然尽可能真实地提供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但还是区别于真实地社会环境,因此学生的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建议应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提升训练的长效机制,除了保证课堂内外的活动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应对真实学习生活的环境并在其中历练。

此外,有研究指出,文化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情感反应及其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认为,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尽心思考外,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建构,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真正融合到校园文化活动的环境中,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 要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趋于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种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教育难、医疗难、就业难等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所有问题的面对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受到学业、恋爱、人际、择业、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的冲击,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地挑战。作为一个心理危机高发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大学生的身心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及国家“全民教育”口号的提出,我国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人数存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伴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据2004年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年统计,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1/4以上,同时,有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这个数字不容乐观。这也是各种大学频繁出现休学、退学现象以及现如今大学生中暴力、自杀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源所在。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5 岁之间,心理学上称此年龄段为“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标准给予着重考虑:

一是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时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准时情绪稳定和心情愉悦。包括: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反应的情境相符合。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室进行的选择、决定与之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地目的性;能随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并言而有信,而不是盲目行动、畏惧困难、顽强执拗。

四是人格完善。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忍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而那时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二自卑;能接纳自己,自尊、自强、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地方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需要,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应具有与年龄及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全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心理功能状态。

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的相对性包含两层含义:意识个体的心理与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二是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级,是一种相对关系,并不是一种非彼即此的关系。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栋梁,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继“马加爵事件”后,大学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发生的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88起

[2],平均每半年发生近18起。大学生本作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事件发生率呢?

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学业上的压力

结束完高考,结束完多年的繁重学习生活,在亲戚朋友的“完美校园”观念的熏陶下,每一位学生都带着无限的憧憬踏入大学的校门。然而,半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却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曾经是老师嘴上长挂着的“优等生”,而如今却是门门红灯的挂科生。来自学业上的前后差距,使大学生产生失落感,容易拿自己现在的成绩与中学时代作比较,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从而导致大学生走向抑郁。

(二)来自人际上的压力

大学校园充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们存在着不同的语言习惯、风俗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等。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娇生惯养,在家倍受家长的保护和呵护,当独自面临大学校园各色的人际关系时,他们无从着手,只能步步退缩,直至不与人交往,最终造成孤僻。

(三)来自家庭期望的落差

作为一名大学生,家庭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然而,大学是一个人才筛选的中介,不论你曾经有多么地优秀,当你在同你一样优秀的人群中时,你不再金鸡独立,而是平平凡凡,甚至可能更沉默,这就使大学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与现实之间产生距离感,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来自恋爱上的压力

大学生,一个刚跨入成年的群体,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存在一种心灵上的孤独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呵护。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恋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甜蜜的爱情是幸福的,但当他们遭遇失恋时,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就容易冲动并走向极端,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中自杀和谋杀事件的发生。

(五)来自择业、就业上的压力

大学,是阶段性求学路上的一个抉择点,它是学校与社会的过渡。临近毕业,大学生面临着选择职业和就业的压力,他们中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就造成了他们就业难。而恰恰就是这种难就业的现象,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迷惘,在压力的综合下,就易走向极端。

三、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这也使我们不得不去注意这一特殊群体,并采取可行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坦然面对生活。对于如何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不仅要抓好专业知识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高校要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但往往自己沉浸在其中并不会去注意。学校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可以设立各级关注体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及早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家庭配合关注学生

家庭对学生来说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要做好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及时留意孩子出现的异常,与学校做好配合,早发现、早纠正,以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锻炼

大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自己身体上的锻炼,同时,可以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和实践,使自己的身心均得到锻炼,使自己具备更好的承压和抗压的能力,来达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目的。

(五)社会为大学生减压

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跨入社会的新群体,他们可以为社会的建设添加新的活力,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摘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心理健康标准 百度知道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推荐 篇五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因心理原因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求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大学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未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状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一个月前,我们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三种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心理联系密切的量表对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测试调查。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体水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现问题,那么他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可见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六点。

1、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2、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3、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4、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5、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6、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大学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

四、大学生健康教育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2、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渠道。心理训练应不拘一格,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演讲、郊游、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对象,充分运用放松、暗示、音乐、表象、心理剧、模拟与模仿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手段、设施,设计特定的情景,使参与者在其中积极活动,最终达到改变其心理面貌养成预期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伟。《善待心灵》[M]。地震出版社,2006.143-147.[2]文柯。《心理学改变生活》[M]。北京www差异网.chayi5.差异网com:世界出版社,2006.229-243.[3]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64-17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篇六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多数苦读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学校门无疑是一件喜事。而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心态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大学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往往在各种互相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生活 矛盾 心理健康

一、主题简介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活动日程

1、 7月1-9日:准备阶段

组员集中,分配任务,内部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谈论自己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看法,提出问题,制作调查问卷。

2、 7月10-13日:调查阶段(一)

校内调查:(1)口头询问,在宿舍、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作为初步参考资料。(2)问卷调查,在校园内随机派发问卷进行调查。

校外调查:将问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其他大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3、 8月16-20日:调查阶段(二)

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实地调查,分小组行动并且讨论调查情况。

4、 8月24-25日:咨询阶段

将通过调查总结出的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咨询 相关的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信息汇总。

5、 8月26-28日:总结汇报阶段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整理材料,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

三、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大学生活,我们也确实面临着学习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复杂的感情问题。

2、 调查目的

我们想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从中寻找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比较普遍的心理困难,向大家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大家提出一些适当有效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建议,帮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现在我们多姿多彩大学生活中的小阻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与信心。

3、 调查对象

本校的同学和江苏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学生。

4、 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网络以及实地调查两个方面进行实施。

5、 数据分析或问题与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 b.很大 c.差不多 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上,大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习,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 b.还可以 c.较差 d.差

分析:调查显示15% 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很好,而25%的同学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感觉较差,绝大部分的同学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60%)生活态度非常乐观他们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小部分同学则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3)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

a. 正面影响,学习的动力 b.没影响 c. 有点影响,影响情绪 d.负面影响,无心学习

分析:有58%的同学认为压力是一种正面影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这表明这些同学面对压力是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化压力为动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但并不严重,这样说明他们也能够逐渐地找到处理压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丧,10%的同学认为压力是负面影响,会导致他们无心学习,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4)当您出现学习效率底下的情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很少会 d.不会

分析:调查表明有63%的同学认为偶尔会,20%的同学认为很少会,7%的同学认为不会,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观地处理自己的学习问题,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10%的同学表示他们经常会觉得心烦气躁,他们需要加强锻炼。

(5)您认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学习?

a.非常有利 b.比较有利 c.一般 d.比较不利 e.非常不利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没有同学认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25%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32%的同学认为一般,而38%的同学认为比较不利,5%的同学认为非常不利。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示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学习。

(6)您是否对学校或者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

a.经常有 。b.偶尔有 c. 很少有 d. 没有 e.未考虑过

分析:调查发现15%的同学经常有不满心理,说明他们时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从未去试图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有50%的同学偶尔会产生不满心理,说明大多数同学是乐观的,只是学习任务和不幸偶尔让他们心烦,只有20%的同学很少会出现不满心理,13%的同学从未不满,5%同学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非常好。

(7)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让你感到压力?

a.经常会 b.偶尔会 c.根本不会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有12%的同学经常会有压力,说明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但出于某些客观原因使他们对自己的友谊表示不满,有60%的同学偶尔会存在压力,这说明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学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说明他们在交际上都是很乐观,总体来说同学们的交际交友都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8)遇到压力你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人 b.知心朋友 c.专业人士

分析:据调查有42%的同学遇到困难会找家长,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的,缺乏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学认为找知心朋友更好,这类同学适应性比较强,自我生活能力比较强,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吗?

a.赞成 b.不赞成 c.有时好就可以谈了 d.完全没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学赞成谈恋爱,他们觉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会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62%的同学认为有时好就可以谈了,这说明这部分同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来决定谈与不谈,而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而且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谈恋爱需要花费,也会浪费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

(10)您失恋后会伤心吗?

a.不会 b.会 c.看情况 d.无所谓或一点都不伤心

分析:对大学生失恋问题,13%的同学不会,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或一点不伤心,谈恋爱只是在找异性朋友,失恋也许是对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点,而42%的同学认为会伤心,毕竟双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一起还是很难过的,40%的同学认为要看情况。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 心理素质方面,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无策、茫然,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不能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

2、 人际关系方面,冲动、不能平静地考虑问题是许多大学生的共同问题,缺乏沟通,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也是一部分同学的困难所在。

3、 情感方面,当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时,许多同学都会出现不良情绪,有些人能够正确地对待它们,而有些人却会因此造成人生的悲剧。同样在大学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恋爱问题中,有些同学可能无法面对失恋最终自我堕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

1、客观原因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大学更加强调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像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跟随。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进入大学,宿舍成为主要的生活区,生活需要自理,对于那些没有寄宿经历和依赖父母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习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环境。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除了学习之外,还需要参加一些社会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学面对这些倍感压力。

2、主观原因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考上大学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来,一方面大学里没有了中学里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许多同学自认为中学里自己是个佼佼者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知大学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与失宠感 。很多同学都觉得目前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因此产生了失落感,同时在大学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与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也不免觉得有些失宠。

3)畏首畏尾。面对崭新的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很多同学此时却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6、 解决方法

(一)开展相关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

校方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不够,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大家过去的错误观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走出心理阴影,沐浴阳光。

(二)积极参加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并不快乐,其实快乐隐藏在生活中的许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需要相信:快乐是自己寻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时刻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就能在无意中将阴霾无限缩小直至消失。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不快乐与快乐都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困难时寻求朋友的帮助,失落时寻求朋友的安慰,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降低压力,促进良性竞争

现代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沉重的压力却已经在他们身边蔓延开来,就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这么多的压力往往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一方面学生应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怎样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压垮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大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满载梦想与希望的园地,大学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们不断积累,在这里我们不断成长,在这里我们不断感悟,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正视一切困难,坚定自己的决心与信心,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为自己的未来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受益颇多,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这十天里的经历却是一分宝贵的财富。

十天里锻炼的是我们的能力。在实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例如遇到有些同学的不配合,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等等,但是我们都认真耐心地去解决这些小困难。我们总是带着诚恳的微笑去与每一位接受我们调查的同学进行交流,我们总是心平气和地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总是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这十天我深刻地意识到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平台,沟通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沟通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磨合的润滑剂。与朋友的沟通,与陌生人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面对不同的对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无论怎么样,真诚的心平静的态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钥匙。这十天我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力量,团队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学校体现在班级里,它还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考验。作为小组的小组长,我担负着使组员默契配合的重要责任,团队里既要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要发挥每一位组员的能力。

十天里帮助我们树立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都是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对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悲剧我们也深有感触,自杀、伤害他人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的事,只因为同学们的一念之差而酿成了千年之恨。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调查,大家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以及自己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了拥有健康的心态,快乐的心灵对于自我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的课程眼看着就要接近了尾声,吴老师关于心理健康的解读也让我感受颇多。刚学这门课时,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么要开设这门课呢,在我看来,大多数人的心理应该都是健康的。但是经过了几周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因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进步,目前大学生一般都处于18—24周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又是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时期,一旦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做出过激的行为,无论是对自身、家庭、社会都是一个损失。比如最近安医大杀人事件,就是由于大学生 心理不健康造成的。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值得关注和思考。学校加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就成为了必然。所以无论我们心理健康与否,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对待这门课。

刚学这门课时,老师就对什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什么是不健康做了解释,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老师在这里不但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心里不健康,还让我们对亚健康做了了解,关于大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心理不健康呢,这个是多方面的,在上课之余,我也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光明日报》2009年5月25日报道: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播报,北京地区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3.66%,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另据对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以成为辍学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调查显示,26.5%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而另一项确切的统计是,2008年,仅教育部直属的高校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历史高峰,其中北京为23起。这些数据都是有不少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导致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学生会心理不健康呢,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90后”大学生的优势与缺陷。对于优势,现代大学生主要表现在:

1、自我意识强烈

2、思想开放独立

3、竞争意识突出

4、富有创新精神。对于缺陷有以下几点

1、心理素质较弱,耐挫能力差

2、情感波动大,易受环境影响

3、网络依赖性大,分辨良莠能力弱

4、依赖心理较强,独立生活能力弱

5、以个人中心明显,缺乏感恩心理。这些都是大学生的心理缺陷。在我看来,这些心理缺陷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而不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则完全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缺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有可能导致自己出现适应性问题、学业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就业和求职问题、人格问题网络沉迷问题等。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无论我们是否有心理问题,问题是多是少,都要有一个自我维护策略,而维护无论对谁来讲,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形成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已深入各行各业,紧张的生活节奏,繁重的工作压力已导致不少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心理障碍。但对于那些整天在学校里混日子,只想着考试不挂科的学生来讲就另当别论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调整看问题的角度,少抱怨多理解,因为心里健康与人的主观态度有很大的关系。站在一个同样的位置,一个人看到阴影,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阳光。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压力,只要我们能够愉快的接受压力,承受压力,压力是有益无害的,它能够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他能挖掘出我们的潜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记得高中时老师给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悲哀,不嘲笑,不怨天尤人,而只是理解。”这是我们应付生活压力的一副良药,也正是我能够处理学习压力和生活的关系,才使得我能够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走到现在。我国古代圣人老子说过: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也是很重要的,正确的评估自己是保持自尊不和自信,克服自卑和自负心理最有力的武器。在大学

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伴随着各种情绪,如快乐、高兴、焦虑、愤怒等,这些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直接而持续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紧张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我们可以通过运动、谈话聊天、音乐等,还可以选择走进大自然,或者以某种合理的宣泄,美好的想象来实现。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来讲,我认为无非是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会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养成合理的生活节奏。是的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我们的学习中,要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其实,疲劳是我们大学生的普遍现象,疲劳时,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相应部位会产生保护性抑制,如果我们还要勉强学习,不仅效率底下,而且会对我们大脑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生活上的问题,我们 往往可以求助朋友、老师或家人。我们要乐于交往,宽以待人,协调关系,这样当我们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别人才愿意帮助我们,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交往可使人多知,友情可使人欢悦。除了和他人交往来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之外,我们还可以培养积极兴趣,丰富学习生活。正常人都要娱乐和变换兴趣,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娱乐、休闲活动,使紧张、刻板的生活得到调剂,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促进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其实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心理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当我们实在有什么心理障碍时,我们也可以像我们的老师或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个别心理问题。总而言之,我们都要培养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吴老师的课也快结束了,无论我们的心理是否有问题,我想我们都将学有所获,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正确的面对,正如吴老师所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今后的路还有很长,只要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想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光明的未来。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3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