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最新9篇

发布时间: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08-02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好处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潜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潜力。

5、透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样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明白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齐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比较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这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此刻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推导公式

1、到此刻,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明白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期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二

《认识周长》教学课件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于“周长”的教学应在学生探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通过观察与积累,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围、量、算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彼此交流,测量、计算一个图形周长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活动中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并为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研究进行准备。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而且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我让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周长的含义。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会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细绳、树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受周长

1、播放动画,感知“一周”。

引导学生说说金龟子是怎么爬得?

生交流后,师板书:一周边线

2、指一指,初步体验周长

“书空”,画一画金龟子走的路线。

板书:周长

3、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构建新知

(一)提供实例 认识周长

1、师出示儿童游泳池

让学生指出游泳池池口的一周边线。

完整的说说什么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2、找一找,感知具体物体表面的周长。

生举例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从实物到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3、出示课本62页的第2题,让生描一描

举反例,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呢?

( )

让生辨析

师小结 板书:封闭图形

(二)测量、计算周长

出示一个三角形和一片树叶

生测量、操作过程

展示汇报后得出方法。

三、巩固深化 拓展提伸

1、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课本62页的第5题

2、播放课件(比一比:谁走的路线长)

四、总结评价 完善认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课件出示(树叶、甲虫) 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 沿着什么路线爬的 (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 (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 它是从哪里到哪里 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 (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如桌面,三角板等)

3、刚才同学们指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老师还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请你描一描、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并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老师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课件演示测量方法)谁来说说我们在用毛线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

师:像明信片这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边长,再算出四条边长的总和就可以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纸牌和明信片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计算图形的周长、

乌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规则的图形,请看,它还细心的给我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差异网★www.chayi5.com)道这个图形的周长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由此可见,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聪明爱思考的好学生,所以老师想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老师这里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老师把第2个正方形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应该从哪儿到哪儿呢

2、请问:现在这2个图形的周长还一样吗 (指名说)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下面请同学们取出这两个图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 (周长)其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教科书第616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

2,会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

绳子一根,3张练习纸,树叶一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出示上赛道图

师:(出示课件F1赛车录象)这是什么比赛 (赛车)这是世界上最快的赛车比赛,也叫F1。每年F1都会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一次比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出示赛道图以及赛车跑的路线)刚才就是赛车在这个上字形赛道跑了一圈的路线,我们再来看一遍。(重复演示)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这条赛道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二、周长的含义

1,摸一摸

师:这是我们的数学书,我们从这一点开始沿着它的边线摸一摸,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封面的周长(师示范)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吗 拿出数学书,我们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谁来摸给我们大家看。

(3个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要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

师:你还能摸出哪些面的周长 摸给你的同桌看一看。(生自由活动并与同桌交流,师指导并请指导过的学生回答)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摸了哪些面的周长 指给大家看看。

(生起来一边摸一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个同学,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2,描一描

师:刚才我们一起摸了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

打开书到62页,拿出笔描一描。(学生动手描在书上)(或者拿出1号纸)

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位同学完成的情况。

(描好边线后,课件演示隐去中间部分)

三、周长的计算

1,算一算

师:那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

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厘米呢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同桌两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师:有结果了吗 (学生汇报)

(回答一: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一量。师:可以吗 (可以)。嗯,是个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

回答二:可以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算一算。师:这个办法好吗 好,我们就按照这种办法先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操作)

师:谁来汇报一下左面三角形的每条边各是多少 (如果有不同数据,老师拿把尺量一量,统一数据)右面的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是多少 (老师应指着屏幕上图形问)

师:这些图形每条的长度我们都知道了,那它们的周长会算了吧,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计算)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你是怎样算的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 是怎样算的 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计算周长时,可以先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计算出周长。

2,师:那么要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也一定要用尺量呢

生:不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已经写了一个格子的长度是1厘米。

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学生完成作业纸)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生:周长是16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每条边占了四个格子,就是4厘米。四条边一样长,所以44=16厘米。

师:说得真好,在计算的过程中还能灵活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简便计算呢。

师:那么另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周长是26厘米。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它有六条边,把六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一共是26厘米。

(师:好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把下面这条边移上去,把左边这条边移到右边。这样就只要算一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了,它的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26厘米。

生: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两部分,左边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右边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再把它们合起来,但是中间这条边算了两次,所以要减去。结果算出来,周长也是26厘米。)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周长的方法,真了不起。

师:孙老师带来了一片树叶,你们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吗 我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呢 (不能)那怎么办呢 同桌同学先商量商量。(同桌讨论)

师:有办法了吗 (个别交流)

师:听明白了吗 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也明白了,我们可以先用绳子沿着它的边线围一围,再把这段绳子拉直,量出绳子的长,这段绳子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边说边电脑演示)

师: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8厘米。

师强调:看来有的图形的周长可以直接用尺量,有的可以用一些工具来量一量。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五,生活中的周长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量一量生活中一些物体面的周长吗 在教室里选择你喜欢的面用适当的方法量一量,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你在测量的过程中假如需要的话可以到老师这来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量出你喜欢的面的周长。开始。

(师下去指导,生测量后回答:我量的是表面的周长,是厘米)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真多,你想去更多地发现它们,探索它们吗 想的同学起立,好,同学们。

六、练习第二,三,五题

反思:认识周长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反观教学过程,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一)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剪一剪,画一画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课的一开始,通过指小叮当头像的边线,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剪下头像,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儿童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想法求出一个五角星,一个硬币,一张名片的周长,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五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如何来激疑,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疑——提出问题

(出示摩托车里程表)(1)师:这里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呢?

(学生思考后师出示有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

(2)师:你们跳过绳吗?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和车轮滚动的圈数有关。

(3)师:你们知道滚动一圈的长度是什么吗?生答:圆的周长。

(4)师:用硬纸板表示车轮,请你摸摸它的周长(揭示课题)。

(5)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往在教学圆周长的过程往往比较注重公式的运用,比如计算圆形水池的周长等等,看似和学生比较贴近,但实际有几个同学看见过圆形的水池,而且计算圆形的水池又有什么作用,这样所谓的实际问题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摩托车的里程表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并引导学生从跳绳的计数器上去思考,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

B、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3)师:测量的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生答:半径、直径

(4)师:请学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作直径画圆

(5)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小小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6)师:你估计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猜想:生1:3倍左右,生2:2倍左右,生3:5倍左右

(7)师:你有办法验证吗?学生讨论

演示:用绳绕的方法验证(3倍多一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关联知识的迁移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乘以4,圆的周长和直径或者半径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通过学生画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感到圆的周长和直径可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在学生的猜想后,通过绳绕的方法加以证明,使学生确信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需要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计算才能证明。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我想“猜想——验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我认为运用这种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C、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构建新知

(1)师:你还有别的办法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吗?

(可以用绳绕滚动的办法分别测量一些圆的周长)

(2)学生在小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厘米)周长(厘米)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3)小结

a、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л表示,(请学生写一写л)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C=лd或C=2лr)

D、运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1)学生尝试例题求圆的周长

(2)基本练习(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计算,确认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形成的合力的作用。师生共同推导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些基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

E、评价体验

(1)师:这节课研究了什么?

生1: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生2: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即C=лd或C=2лd

(2)师:(出示一棵古树图片)你能测量它的直径吗?

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及圆柱、圆锥等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从而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有些圆不能测量出周长,怎么办?在此基础上,探索圆周率,并归纳总结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题。为了有效内化计算公式,教材安排了相应的变式应用练习。

笔者以为,本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逻辑性较强;二是特别重视实验操作,突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和发现规律的能力;四是通过圆周率的介绍,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熟练掌握了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直观的情境导入,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会很容易。学生已具备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技能,关键是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关系学生难以想到;或者容易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影响,以为圆周长与直(半)径也一定成整数倍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探究活动,找出规律,总结特征。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圆的认识。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及几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明确其计算结果用的是长度单位。

以上两步同时进行,为理解圆周长的含义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1、在情境中内化概念

(1)具体感知圆周长的概念。

出示情境图(小蚂蚁在正方形和圆形路口爬行),谁能说说小蚂蚁走哪条路近一些?

说明,小蚂蚁走过的路程实际上就是圆的的周长。

师生共同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板书课题。

2、在探究中理解公式

(1)设疑激思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量圆的周长。

用绳测和滚动测量法,测量自己的学具圆获圆形实物的周长。

学生测量了这些圆的周长以后,教师进一步提问:“要是有一个很大的圆,怎么测量它的周长呢?如学校的圆形花坛。”如果学生说用卷尺绕花坛一周进行测量,教师可以举出更多的圆的例子,如空中划出的圆形,引导学生寻求更为一般化的方法。

学生猜想圆的周长是否也有计算公式时?

激思: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

(2)操作填表

同桌两人一组,正确测量学具圆(实物)的周长和直径。并逐一汇总填表。

再次操作:修正自己的测量结果。

(3)比较发现

分别引导学生竖向和横向看表格,比较找规律,计算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最后比较、分析、归纳出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

(4)归纳总结

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推导公式:圆周率=圆周长/直径;推出圆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长=2×圆周率×半径。

几下字母公式。

3、在运用中强化公式

教学例1独立解题。

练习:口头列式并讲算理,巩固公式。

(三)巩固练习(图略)

基本练习。判断题,直接求周长。

变式练习。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内化画一个最大的圆,再求周长。

综合练习。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五教学反思

1课前预设的学生活动太少,数学上没有从活动中探究新知;

2课前对学生原有任职的单位太简单,没有具体到学生。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

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感知事物和图形的边线,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认识周长后再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演示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总结: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应先量出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相加。下面同学们就来比比谁算的快、算得准。

3、练一练

①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订正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打开书看书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最后课件演示描出边线。

2、实际测量(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拿出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在小组里展开测量活动并交流。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解决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围绕腰一周的长度称为腰围,还有胸围、头围。)先请一名学生为老师测量腰围,再让同桌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学生汇报是怎样量的,腰围是多少。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时要量一量腰围和胸围,买帽子时用到头围。测量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长,说一说,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测量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了?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

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化曲为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黑板板书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四>、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9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1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