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认知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安排同学列出自身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俺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协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俺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身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俺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向大家介绍自身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编辑短评】

这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生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生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3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