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题答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一

设计理念: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和配乐朗读课文,体会父爱如山,儿子对父亲的信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文中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地震无情,人有情》的视频;《生死不离》的mv,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述:请全体同学肃立,今年的5月12日14点28分,我国的四川汶川县发了里氏8.0级地震,当时地动山摇,美好的家园倾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次地震中,共有8万余人遇难,中共中央决定5月19,20,21日是全国默哀日,国旗低垂汽笛长鸣,.让我们为在这次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愿死者安息吧!

2,师生默哀一分钟。

3,师述: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情。

4,播放《地震无情,人有情》的视频。

5,师述:1994年,美国的洛杉矶也发生过大地震,在抗震救灾期间,也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今天,我们将学习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就讲了其中的一件事。

6,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①自学生字,词语。

②回答问题:

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怎样的人。(了不起)

⑵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①小组讨论,交流。(第一至 小组的同学阅读第1至12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第 至最后一小组的同学阅读第13至最后一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

②小组汇报,交流。

③师小结。

3,学习"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

⑴提问:是什么信念能让这位父亲坚持不懈地挖38个小时

⑵学生回答。("我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⑶思考:这句类似的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3次)

⑶师述:这是一种决不放弃,生死不离的信念。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要有这种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救出更多的幸存者,才能让生者更坚强。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这是5·12大地震期间制作的mv—《生死不离》.

⑷播放《生死不离》的mv.

⑸在mv音乐声中齐读这句话,要读出父子之间生死不离的情感。

4,分角色朗读课文。

⑴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12自然段至最后一自然段。

(6个同学一个小组,两人读父亲说的话,两人读儿子说的话,两人读叙述者的语言,最后一组同学相机安排。)

⑵指名小组上讲台读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播放《生死不离》的音乐,父子在读的过程中可据语境做相应的动作。

⑶师作简单的点评。

5,师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对父亲和儿子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现了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父亲决不放弃,儿子信赖父亲,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课后延伸:

1,如果这位父亲在连续挖了38个小时后,他发现的是儿子的尸体。这个故事将怎样发展下去,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的结局写完。

2,写一件关于父亲或母亲关爱我的事情,注意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动作,通过这些描写来体现这种父爱或母爱的伟大,也要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3,搜集在5·12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令人感动的事情和与抗震救灾相关的歌曲。

附:板书设计:

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无论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课前同学们搜集到许多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并进行了交流,那么,谁来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集体纠正。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⑴ 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⑵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⑶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⑴ 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⑵ 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⑶ 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⑷ 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感知了课文,不少同学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研读。

二、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出示阅读建议: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体现父亲或儿子了不起的地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词句,细细品读,写下感受。

2、小组交流:

读自己画出的词句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其他成员要仔细倾听,补充发言,进行评价。

三、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品味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父亲的了不起:

⑴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⑵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知道父亲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他相信他的儿子会记住他说的话的。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而且是“疾步”可见他的心情是着急,想快些救出儿子。)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⑶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⑷ 分角色读文章中父亲不顾别人的阻挡,宁愿牺牲自己,还坚持救儿子的有关语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⑸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差异网】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让我们看看此时此刻的父亲吧!你看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⑴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⑵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信赖。)

多么坚定的语气啊!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小年纪的阿曼达竟如此的处世不惊,他多么了不起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14个孩子,只有6、7岁,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什么也看不见。……4个小时也许能坚持,38个小时怎么坚持得了呢?更可怕的是压在三层教室楼的底层,怎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会来救他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

让我们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自读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2~23自然段。(惊喜、自信、激动)

3、教师小结:

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回味这个故事的感人至深的一幕幕,父与子的形象一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想一想,如果你在现场,你想对父亲,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是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他们的爱,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强力量。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了不起的父与子

信赖:14个孩子脱险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三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1)

(2)

(3)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四

一、续写文章结局,建构对父亲的初步印象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是吗?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想)但我不告诉你们,我让你们猜。(学生疑惑的样子)但猜不是胡猜,猜要有根据,要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

第一,我请你们再次认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蒋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

第二,读书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一边划一边读,听明白了吗?(明白了)开始吧!

生:(各自读课文。)

师:好了。谁先说说?

生: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嗬!这么肯定!也就是说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生:对!

师:你能回答吗?

生:能!本文主要写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师:我很欣赏你用的一个词,奋不顾身,不过,要是能把时间和地点加上就更好了。能重新说说吗?

生:能!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生: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

师:哦,提了这么个问题。那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就是他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

师:你非常准确又很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这句话是父子心中不变的信念,恒久的承诺,那就是──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看来,问题提得很好,能够激发大家的思维。谁再来提?

生:我想老师会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师:这是一个涵盖量很大的问题,提得好,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生: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

师:回答的简明扼要!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这位父亲了不起在别人都劝阻他放弃努力时,他还坚持不懈地挖,这是父爱的力量在支撑。

生:这位父亲那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态度很震撼人。

生:您可能会问,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

师:他们只是哭喊两声“我的女孩!”“我的儿子!”就走了。是吧?

生:是。

师:那你说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不愿见到孩子的尸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师:他们不想看到孩子在地震中死去的惨相。你这是从父母的心理方面来考虑的。有这个因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他们以为孩子已经死了,不用救了。

师:他们考虑得比较现实。看到学校的教室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挖也没有用了。

生:因为救火队长已经说了,地震中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挖会很危险。

师:把这几个同学的观点综合起来就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

师:同学们,其实我的问题有的同学已经猜中了,我是根据课文最后一句来提问的,请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生齐读,师在黑板上板书“父亲 了不起”)

师:刚才有同学问:这对父子了不起在哪儿?

师:“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伟大。

生:超过一般人。

生:超出常人。

师:你们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

生:(异口同声)了不起。

师:是的,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哪些四周围的人们,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学生写5~6分钟。

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强调速度要快,允许字写得潦草一点,允许用拼音替代,同时轻轻地读出各个学生文中出现地关键词,经验分享,开发写作思路:信念、骄傲、感激、坚持、了不起……

师:谁愿意上来读?

生1: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坚持自己的信念,我想我们的孩子肯定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生2:曾经劝说他放弃努力的一位父亲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一时说不出话来,这位父亲心里在想,我还误会他精神失常了呢,其实是他对孩子爱得太深了……

生3:……

二、改变结局,“诗化”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

师:是啊,由于这位父亲的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及必定能成功的信念,这件事有了一个喜剧的结局,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在我看来简直事奇迹的结局,但是老师要改变这个结局。

(小黑板出示教师改变的结局。)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听了这个结局,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受。

生:很伤心。

生: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但是这样的结局有没有可能?

生(齐):有可能。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课文第二段有一句话:那个昔日充满了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废墟”说明了学校被破坏得非常严重了,学生生还得希望很少了。

生:我从“有的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句话感觉到事情的确很糟糕,因为作为父亲,如果还有希望,一般都不会放弃。

生:……

师: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

生:(沉默)了不起。

师:他没有救活自己的儿子,他有什么了不起。

生1:因为这位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永远和儿子在一起,不管任何情况,也不管死活。

生2: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结果,而要看事情的过程,这位父亲坚持不懈救自己儿子的过程让我们敬佩。

生3:我看到了父亲那种坚信自己儿子还活着的信念。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认为这位这位父亲了不起不是从事情的结果中看出的,而是从父亲努力救儿子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吗?”

生:是。

师:那课文中那一段话集中描写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

生:他挖了8小时……到处是血迹。

师: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请你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

师: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我不请其它同学评价了,我想请你自己说一说,你读的时候,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哪几个地方特别注意了,努力了?

生:我在时间上特别强调,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个数字比一个数字令人难以置信。

师:是啊,再过两个小时,就是整整两天两夜啊!

生:后面每一个短句我也很注意,因为这些句子写出了父亲解救儿子过程中的艰难。

师:是的,有了理解,我们才能读好课文,请你们带着这样的理解读一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争取自己的朗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生:读(有感情,但都是一种节奏,一个调子。)

师:你入情入境地读了,如果要讲一点朗读技巧的话,再富有一点变化就好了。

生:读(读得很好。)

师:同学们,这就是入情入境的富有变化的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看看老师的朗读能否让你联想到这位父亲在挖掘废墟时候的种种艰辛,联想──

师: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是因为他挖了很多地方,挖遍了角角落落。

生2:我想到这位父亲连续38小时不休不眠、不吃不喝,整个人快要虚脱了……

生3:这位父亲在搬一块大石头时,不小心被石头压伤了。许许多多得碎石把这位父亲得衣服和皮肤划破了。

生4:……

师:是啊,同学们,带着你们的联想,再把这部分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读)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联想到这位父亲身体上所受的种种痛苦,实际上,他精神上也承受了很大压力。请你联系上文,看看他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生:(生默读,找,思。)

生1:我觉得最大的压力是别人都觉得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所以没有人上来帮助他,甚至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生2:课文中说,这位父亲放下受伤的需要照顾的妻子,匆匆赶来救自己的儿子,他的心既牵挂自己的妻子,又担心自己的儿子,心力憔悴……

生3:其实这么多人劝他,他也知道情况很危险,万一,他们有什么以外,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他妻子一个人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感悟,再次一起读读这部分。

师:这节课我们上到这儿,请你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1:父爱伟大!

生2:我被这位父亲的执着深深的感动了!

生3:我想说:阿曼达是父亲的好儿子!

……

师:下课!

【点评】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精神获得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知识获得为主要目标。没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语文课将苍白无力。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做到了:

1、让学生感动。

2、让学生清楚为什么感动。

3、让学生思考为谁感动。

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王晓英)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1)、听写词语:洛杉矶、废墟、阿曼达、破烂不堪、塌下来、砸着(为复习本课的词语)

(2)、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二、授新:

1、课文中是如何评价这对父与子的?出示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下起”是什么意思? (抓住关键句,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2、赏析词句、品评父亲的了不起。交流:这位父亲为什么了不起?文中的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

(1)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自己对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2)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是啊!整整36小时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着。这么长的时间相当于同学们上50多节课。然而父亲在这36小时里,只是做着一件事。

同学们试想一下,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这36小时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吃饭、睡觉、休息之类的  )

是啊!以你的生活体验,父亲应该吃饭、休息是吧?而父亲却一直在挖,你为此而感动。还有吗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说明父亲在挖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危险。父亲可能把手划破了,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亲还在坚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得多么艰难啊!父亲这种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那现在为什么没人阻挡他?曾经有哪些人来阻挡他?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引读)人们以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这样连续挖38个小时,但是我们知道这位父亲没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他在等着我!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

3、“为什么说父亲是了不起的?”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父亲的几个自然段,是怎样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的。

学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就是通过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内心世界,体现父亲的了不起,这是这部分的主要表达特点。)(“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几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4、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画面感动了你?

( 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儿子才只有七岁,但他能安慰大家,并坚定地告诉同学们,爸爸一定会来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会抛弃我们不管的。儿子有信心,因为儿子也时刻记着爸爸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真的见到了爸爸,儿子是多么兴奋呀!大家带上坚定和兴奋的心情一起读(学生齐读16自然段)。

(2)“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他终于要见到了父亲,他却自己不出来,让同学出来,他有着保护同学的意识,对同学们很有责任感。)父亲挖了38小时。儿子也就在废墟中苦苦等待了38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还让同学先出去,多么的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阿曼达的敬佩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5、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

(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6、“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为什么反复出现?

三、拓展,感情升华

你还读过哪些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搜集表现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

3、说说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母之爱的事,选一件动笔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决不放弃          坚忍不拔

恪守诺言          舍己为人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从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及这对父子间的相互信任。

3、在角色写话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设想】

1、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2、抓儿子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反复品读,从中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深入感受他们的了不起。

二、感悟“了不起”

1、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⑴ 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板书:父。

⑵ 交流: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 个性化理解──个性化朗读:

a、能具体说说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个性化朗读)

b、请再读读这句话,说说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个性化朗读)

② 想象说话──想象画面读:

a、8小时过去了,你能想象出父亲在废墟里挖掘的画面吗?36小时过去了,你能想象出此时父亲形象吗?

b、能结合你看到的画面来读读这句话吗?先自由地读读。再指名读。

③ 情境感受读:

a、导:面对这样一位父亲,哪些人来阻挡过他,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出当时处境的危险吗?这位父亲急需别人的帮助。

b、导: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坚持挖下去呢?

出示: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齐读句子──个性化读)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c、导:因为父亲要实现对儿子的承诺……于是他挖了……齐读句子。

④ 深化朗读:

a、导: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没人再来阻挡他因为……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师:同学们也这么认为吗?

(是呀!这就是爱,深深的父爱。)板书:爱。

b、诗化读:

师引读:是这深深的爱和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无论……正是源于父子间的约定无论……

2、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⑴ 师:儿子的了不起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⑵ 交流,随机出示: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① 说说自己的理解:

(儿子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能如此沉着冷静真了不起!)

② 你能把阿曼达对同学说的话沉着冷静地再说一次吗?(第三人称转换)

③ 请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你还读出了什么?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④ 你能把阿曼达对同学说的话自信地再说一次吗?(第三个称转换说)

⑤ 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于是阿曼达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齐读句子)

⑶ 导: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①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很善良,勇敢,对父亲很信任)

② 个性化读:

③ 引读师:

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当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儿子的回答是──齐读这句话。

⑷ 朗读训练(13~19小节)。

① 导读:

当父亲听到地下传出儿子的声音,当儿子得知是父亲来救他时,父子间展开一段感人的对话,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心情?交流(惊喜,自信,激动)

导:能读出这对父子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② 同桌分角色练读──指名分角色读(评价)──男女分角色读。

⑸ 师小结: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三、深华“父爱”

1、角色写话,此时假如你是14个得救孩子中,一位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是先前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救火、警察、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交流。

2、总结: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一首读(师范读──生个性化读)。

有人说:

父爱是一缕阳光, 父爱是一泓清泉,

让你的心灵让你的情感

即使在即使蒙上

寒冷的冬天岁月的风尘

也能感到温暖如春;依然纯洁明净。

四、作业

1、讲:

我要把这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读:

我要品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受其中的父爱。

3、写:

我想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父亲的爱》。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爱  信任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题答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3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