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4篇《《但愿人长久》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一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法:启发式读悟结合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四、小结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

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

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理解全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共3页,当前第1页123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影不离”“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一)听写课后词语。

(二)默写《水调歌头》

(三)辨析,组词:

官()念()隐()吟()

宫()令()稳()今()

(四)选字填空:

曲屈

委()冤()()折()膝求饶

和合

()好()并()适()手

(五)多音字组词:

埋mán()禁jīn()

mái()jìn()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七)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

板书设计:

密州做官远离家乡

中秋思亲天各一方手足情深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埋怨月圆人不圆

望月怀人思绪万千(转念)

2、但愿人长久

(悲而不伤,充满希望)

董艳艳《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在所有的借月抒怀的古诗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最经典的,诗句里流露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情怀像皎洁的明月一样,光照千古。

虽然整堂课还算比较流畅,但是遗憾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先做一下反思,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获益良多。

一、对“心绪不宁”体会还不深。

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课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

二、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

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她)吗?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然后我再说:“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吧!”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过,只要思考,就会更好。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苏轼的生平、作品资料;熟读课文。  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中秋节在古代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月节”,有关月亮的古诗你了解了哪些?

那有关月亮的歌曲你知道吗?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

【媒体】播放《明月几时有》,你听出了什么?点题。

2、动人的旋律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美好的感情会长留人们心间,就像那千古流传的古诗词,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3、切入主题: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就是900多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经历了复杂的感情变化,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文中表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来:

【板书】  思念   埋怨   宽慰

看了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有“心”这个偏旁)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出示】请大家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苏轼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三个词语之间打上箭头)

二、感悟“手足情深”

1、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苏轼思念了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

2、【媒体】出示两幅图:一是人们中秋团圆赏月,二是苏轼思念亲人。

(1)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2)对比读,读出团圆的热闹喜庆,读出苏轼的孤独愁闷。

3、苏轼为什么会这样思念弟弟呢?用书上的一个成语叫——

【板书】 手足情深   (理解)

4、【媒体】出示练说,师相机点评。

苏轼满怀深情地回忆:记得小时候我们…… ……长大后…… ……

如今,分别…… ……此时此刻…… ……

5、是啊,苏轼的母亲、妻子和父亲都相继去世了,可以说弟弟苏辙是他唯一的亲人,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他怎能不牵挂着他的弟弟呢?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6、过渡:牵肠挂肚却又无法相见,他只好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月亮渐渐西沉,他怎么能安然入睡呢?这时的他,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7、【媒体】出示“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配图)

探究“眼睁睁”“,体会苏轼的无奈。

8、师:苏轼怎么“埋怨”的?(点一点板书的“埋怨”)

生:“无情的月亮啊……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老师找出了一轮“月”一个“人”(边板书),请你帮老师完成这个词语填空。

【板书】 月圆人缺

9、要是在现代,你和兄弟姐妹的感情这么深,在中秋佳节之际,你会怎么做?

10、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远的距离也阻隔不断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感情越深就越发思念,越思念就越睡不着。在苏轼的眼里,此时的月亮是那么的——“无情”

指导朗读(“偏偏”含有责怪、埋怨的意思)。

过渡:他一直这样不停地埋怨月亮吗?你从下文中哪个词看出来的?(转念)

苏轼并没有沉浸在低落和愁苦之中,他要寻求内心的解脱和宽慰。我们来看看他“转念”又是怎么想的。

三、体会“美好感情”

1、【媒体】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2、边读边仔细体会,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苏轼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怀。

相机点拨。

4、师:因为他知道阴晴圆缺、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知道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是人生必须的经历,所以胸怀“美好的感情”,把祝福送给天下所有人。(着重圈点“情”字)

5、除了手足之情,还有哪些美好的感情会常留在人们心间?

师相机点拨。

6、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话吧!

【媒体】配乐。学生读完,师接着朗诵《水调歌头》全词。

7、其中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至今,现在你能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 长久、婵娟  (着重解读“婵娟”)

8、师:只要是真挚的、美好的感情都是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东西,读到这两句词,你头脑里一定会浮现出感动你的人或者事,你最想把这句祝福送给谁?

学生交流。(课后继续送出你真挚美好的祝福)

四、小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2、布置作业:中秋节快要到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明月”和“思念”这两大主题的诗篇,请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我们来举行一次朗诵会。

【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思念            手足情深

埋怨            月圆人缺

宽慰           长久  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三

导入新课:

苏轼是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及时指导表演)。

小组展示:

1组展示:介绍有关苏轼的资料。

2组展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7组展示:感情朗读全文

3组展示: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如何?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4组展示: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哪些词能够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5、6组展示:苏轼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谈自己的体会。

8、9组展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10组展示:背诵课文4、5、6自然段。

11、12组展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诗词。

教师总结: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完美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让我们一齐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四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第   1   课时

主备人

陈石奇

复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涉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法指导等。)

1.教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并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并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及挂图、小黑板

导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导入:……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历史上流传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但愿人长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这首著名的中秋词的写作经过。

一、课前预习、课上反馈:

预习任务:见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预习反馈:

1.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难读难写的生字词。

自己认为需要强化字音的有         ,需要强化字形的有          。

2.     交流自己弄懂的词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

3.     同桌互读课文,把自己经过努力读得很棒的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 四人小组合作,概括课文内容,并推荐代表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设立任务:

1、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放声朗读全文,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a.文中苏轼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找出能体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

b.通过朗读相关句子,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并请同桌作当评价。

学习建议:细读全文,找出能反映苏轼心情变化的词语,画下来,再读读相关的句子,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

4.自由读第1自然段,苏轼的这种情感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三、当堂训练、检测反馈:

具体见学案“当堂检测”部 www.chayi www.chayi5.com 5.com分

四、回扣目标、总结提升:

读准、读顺、读通课文,理清大致脉络,理解大致文意,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认真朗读课文。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思考:苏轼的情感为什么会经历了“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变化?读课文时遇到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最好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再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将你的感悟简单地写在旁边。

反馈后亮标

教后记: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但愿人长久》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