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实录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落花生》文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语言平实质朴,五年级的孩子把握课文内容和主题都不是难事,对作者做人准则的真正认同,把阅读获得的写作知识内化为写作能力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落花生》教学实录》,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落花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一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学习时要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一、我能查字典,填空

“茅”字读(  ),应查( )部,再查( )画。

“榨”字读(  ),总笔画是( )。

“榴”字的音序是( ),第五笔是( )。

“尝”字的音序是( ),笔顺是(                 )。

二、我能给句子里加粗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美:① 美丽、好看;② 得意;③ 令人满意的,好。

1、花生的味。( )

2、黄山的景色真啊!( )

3、人家夸他几句,他就得不得了。( )

爱:① 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② 爱惜、爱护;③ 喜欢。

1、你们吃花生吗?( )

2、我们祖国。( )

3、大家要护公物。( )

三、我能给下列句子加上适当的关联词

1、(  )人们那么爱吃花生,(  )把地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花生(  )不好看,(  )很有用。

3、花生做的食品(  )都吃完了,(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4、(  )花生是有用的,(  )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四、下面的句子有四种解释,我能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妈妈让孩子们开荒地种花生是为了( )

⑴ 使那半亩地不再荒着。

⑵ 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⑶ 满足孩子们爱吃花生的愿望。

⑷ 节约家里的开支。

2、爸爸参加“收获节”的目的( )

⑴ 吃花生解馋。

⑵ 和孩子们相聚,享天伦之乐。

⑶ 向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

⑷ 向孩子们讲解关于花生的知识。

五、我会读又会写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落花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二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一家人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设计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有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3、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

导学案

1、自学生字词

(1)学习生字:亩、尝、茅、榨、榴、嫩、慕

(2)会读词句:品尝、茅亭、榨油、石榴、嫩绿、爱慕等

(3)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我弄懂的词语有:(      )、(      )、(      )、(        )……

(4)我还不理解的词句有:

2、 熟练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在第几自然段,写出小标题

(2)那部分是详细描写?那部分是略写?

4、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或者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一)词语检查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最后是横这点的两点

2、理解词语:

居然、爱慕、分辨、体面、开辟的意思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同桌合作读课文,互听互读,检查朗读情况。

2、集体抽读:出示难读的句子,抽读并评价。

(三)检查了解内容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质

三、根据导学案内容品读感悟: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在第几自然段,写出小标题

学生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体会: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2、那部分是详细描写?那部分是略写?

(1)“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3)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a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b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4、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小结: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三、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扩展: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说说?把它写下来

课堂检测:

1、我能分辨下列汉字并能组词

辩(       )   辨(       )   辫(       )   瓣(     )

纷(       )   吩(       )   份(       )   扮(     )

2、我能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词语

播种    买种      浇水      收获

市      省         国        乡

3、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1)父亲早上说要回来过花生节,晚上他(    )回来了。

(2)父亲早上没说要回来过花生节,晚上他(    )回来了。

研制     制造

(1)经过艰苦攻关,他们终于(    )出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

(2)他们(    )的吵架计算机一秒钟可以运算几十亿次呢。

4、父亲的话中提到      、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落花生》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三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

《落花生》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四

(板书:落华生)

生(齐):落华生。

师:再读一遍。

生(齐):落华生

师:你看到这个名字有什么想法?孙老师最喜欢举手的人,来,请你!

生:说明这个人很喜欢吃花生!

师:这是他的想法,其他同学想得都跟他一样吗?我想不大可能,要讲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落华生”这个名字很像“落花生”,也许这个人想学习花生那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师:像落花生,想学落花生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这是第二种想法,跟他的想法又有点不同。你呢?大胆说,没关系,说错了表扬!

[孙老师激励学生发言的话,也充满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生:落华生呢,原因肯定是这个落花生对他很有影响的,所以他才会把名字叫做落花生。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这个人取“落华生”这个名字,他一定和落花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师:好,这个词用得好。同学们真聪明,从落华生自然地想到落花生!

(板书:将“华”改为“花”)

师:是呀,他为什么起名叫落华生?他的真名叫什么呢?你知道吗?

生:落华生他的真名叫许地山。

(板书:许地山)

师:真聪明!落华生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他的真名叫许地山。是他爸爸妈妈给他起的名字,那他为什么给自己取这个名字呢?

师:今天我们学习《落花生》,许地山写的这篇文章。我想学完之后,刚才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答了,请大家把书打开,自由朗读这篇文章。

(生自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差不多都读完了一遍,要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把这篇课文读好。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把这篇课文读得怎么样?1、2小节,谁愿意读?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

师:好,请你来,大家注意听,看她读得怎么样?

(生读完后)

师:你告诉孙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徐子慧。

师:徐子慧,我要表扬她。第一,她非常勇敢。第二,口齿特别地清楚,声音很响亮,读得非常地流畅,能够读得这样,真不简单!下面同学要向她学习!你们对她刚才读的部分,还有没有其它想法呢?有想法的可以说说!

生:我觉得徐子慧同学语速稍快了些。

师:哦!其他同学呢?你有没有发现她有一个字音好像读得不大准?

生:徐子慧同学她“后园”的“园”读成了“院”。

师;这位男同学听得真仔细!

(板书:后园)

师:同学们,这个字是很容易搞错的,读什么?

生(齐):后园

(板书:院)

师: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后院

师:你知道后园和后院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没反应)

师:这个“园”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1:可以组成“花园”,还可以组成“公园”。

生2:可以组成“游园”。

师:可以组成“菜园”,是不是?种菜的园子叫菜园,那么这个“院”可以组成什么?

生1:可以组成“庭院”。

生2:还可以组成“医院”。

师:还可以组成大学的、高校的,叫什么?

生(齐):学院

师:同学们有的可能会纳闷,我们平时写的都是“后院”,这里为什么写成“后园”呢?你知道吗?

生1:也许是后园的花草比较多。

师:你真会想!

生2:因为刚才听别人组词“公园”,所以我想后园可能是比较大的。

师:你看书上写大到什么程度?

生(齐):半亩空地。

师:是个很大的地方,我们城里人一家一户的院子比较小的,并且我们读到的,园子里可以种什么?

生(齐):花生。

师:可以种花生,像一个菜园子,是不是?

生(齐):是的。

[这里孙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组词,联系生活比较不同点,这不仅仅纠正了字音,还会让学生养成读书习作字勘句酌的好习惯。]

师:好的,那么谁愿意接下去读3-9小节?

(生接着读完后)

师:真不错!你们对他的朗读评价评价看!

生1:我觉得潘歆他读对话时应稍微快一点。

师:嗯,刚才朗读的这位同学,孙老师很佩服你,你的心理素质很好,在这么大的场子里,这么多人前,读得那么沉着,不慌不忙,真好!要学好课文,在这么大场面上课,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你们要向他学习!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2:我觉得潘歆读书时声音很响亮,但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点拖调。

师:好的,总体来说是不错的,能够读得这样,孙老师是很高兴的。接下去谁愿意读?

[孙老师在课堂上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把握时机,给学生自信,自然真实,将表扬这门艺术表演得淋漓尽致!]

(生接着读完后)

师:读得不错,没有一个错误!11-15小节谁愿意读?

(生接着读完后)

师:孙老师想问你,刚才你读的“深夜”后来又改成“夜深”,你是怎么知道错的?

生:看见的。

师:说明刚开始读的时候,稍有点紧张,是不是?

(生点点头)

师:实际上你完全可以读准确,要像刚才潘歆同学学习,不要慌,好不好?请坐!

(生点点头,坐下)

师:刚才,我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了一下,孙老师很佩服你们,课文只读了一遍,就能读到这种程度,真不简单!请把书放下!

(生放下书)

师:刚才我们把课文初读了一下,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孙老师就想到了中国古人说的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生皱眉)

师:不理解吧?我给你们解释一下:学习最可贵是要能发现问题,发现小问题一定有小进步,发现大问题一定有大进步,下面我要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问题,谁发现的问题小?谁发现的问题大?拿出笔来,把你发现问题的地方全都注上记号!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孙老师就很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生边读边注记号,师巡示)

师:好多同学发现问题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有一个进步,有5个问题有5个进步。有的同学会说:“我一个问题也没有。”那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你确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全懂了,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全都由你来解答,好不好?

[孙老师这一番话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的惰性也随之“吓跑”了,让每位听课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孙老师的这语言的折服力来自哪里?我想回答也该是不言自喻的。]

(生点头同意)

师:下面有问题的举手!

(一戴眼镜的男生未举手)

师:这位戴眼镜的男生,你站起来接受大家的回答!请旁边的这位同学来提问题!

生1:我不知“爱慕”什么意思?

生(戴眼镜):因为喜欢而愿意接近。

(板书:爱慕)

师:“慕”下面是个“小”字吗?

生(齐):不是。

师:跟老师读“爱慕”。

生(齐):爱慕

师(对戴眼镜生):刚才你讲得基本有道理,但孙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有一些词语解释,只要把每个字理解了,整个词就理解了。

(生点头坐下)

师:“爱”什么意思?

生(齐):喜爱。

师:“慕”什么意思呢?

生(齐):羡慕。

师:那么连起来“爱慕”是什么意思?

生(齐):喜爱羡慕。

(师在“爱慕”后板书:之心)

师:“爱慕之心”意思呢?你说!

生:喜爱羡慕的心情。

师(对生1):你听懂了吗?你有进步了吗?

生1:有。

师:在词语理解上有进步吧!还有问题吗?

生2:我的问题是第三小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父亲来了,还很难得?应该是常常来。

师:现在大问题来了,有了不得的进步了。我把这句话展示出来,一起来读一读。

(投影出示,生齐读)

师:就这句话,起码要提三个问题。你把第一个问题再说一遍。

生2:为什么父亲来了也是很难得的。

师:对呀,父亲跟我们在一起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很难得?第二个问题呢?看谁聪明?

生3:为什么天色不好,父亲还要来呢?

师:了不起,了不起!第三个问题呢?

生4:就是说晚上有什么天色好不好的?

师:你们说晚上天色有没有好和坏?

生(齐):有。

师:明朗的月亮挂在天空,月明星稀,那样的天色好不好?

生(齐):好。

师:灰蒙蒙、阴沉沉的,一个星星看不到,这样的天空好不好?

生(齐):不好。

师:这是什么天?没。

生(齐):没有月亮的天。

师:没有月夜的天,灰蒙蒙的、阴沉沉的,天色不好。你有问题出来没有?争取难倒孙老师!

[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孙老师总是从容不迫,循循善诱,学生提问也就水到渠成。]

生5:为什么父亲偏偏在这次收获节来?

师:有4个了,还有吗?

生6: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师:你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把“实在”去掉了,试试看,意思同吗?

生(齐):同。

师:大家就抓住这个词来体味。

生7:一家总是在一起的,那么父亲怎么会分开来住的?

师: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自然,你们猜猜看!

生1:他父亲可能在单位上。

生2:也有可能搞抗日工作的。

师:还有可能父亲工作单位离家很远,是不是?

生(齐):是。

师:刚才就一个句子提出入6、7个问题,这是什么能力?这就是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把你们的问题再重复一下。

(师重复说)

师:孙老师再提问一个问题,父亲来和我们过收获节,就是来吃花生吗?

生(齐):不是。

师:看这句话,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能轻易地把它放过,你一放过就把非常了不得的问题给放掉了。我们高年级的同学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考,抓住一点就抓住不放,多追问几个问题。我们刚才这句话读一下!

[孙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自然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可想而知,学生会受益终生。]

(生齐读)

师:你们读得很准确,听老师读一下。

(师示范读)

师:自己读读,试试看!

(生读)

师:问号提在后面――“实在很难得”。读书要问,好不好?

生(齐):好。

[怎样突出重点读,孙老师在这里趁热打铁,很有效益。]

师:小问题有小进步,大问题刚才我们思考了,你们感到有进步吗?

生(齐):有。

师:读书的时候就要抓住一点不断地从多方面提问题,你思考问题必须深入,还有什么问题要提?

生7:什么叫落花生?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目?

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书上有没有答案?齐读预习提示的一段话。

(出示预习上的话,生齐读)

师:为什么叫它落花生?

生:我想应该是因为它的花落到地上,才会结果实,如果花不落就不会结果实。

师:有果实结在地面上吗?你说说花生结果的过程。

生:开花、花落、花钻进土里,再在土底下结果。

师:是不是这样?

(生笑)

师:再读,是这样吗?

生:花生的花开花受精后,子房里开始迅速生长,首先是向上长的,然后向下弯曲,直到结出果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回家查字典的。

师:真会学习!他发现问题就查资料了,发现与书上不一样了。孙老师把这幅图显示出来。

[可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孙老师重视了这一能力的培养!]

(出示画面,师边在图上示意边讲解)

师:你听了,有什么启示吗?

生:书上说的不一定是全对的。

师:孙老师讲的话全对吗?

生(齐):不。

师:你们以后不要总信任我,好不好?

(生笑)

师:你讲得对,我听你的,你说的对,书上也听你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8:第7节为什么把花生和桃子、苹果、石榴进行比较?这说明什么?

师:你这问题提得非常之好!孙教师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你要相信自己,你一相信自己,说出来的话就理直气壮,你的声音那么小,像蚊子一样,你不相信自己,是不是?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自信。你再把你的问题说一遍!

(生重复说)

师:我们把这段话一起读读。

(投影出示,生齐读)

师:我们看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师:它们什么颜色?

生(齐):鲜红嫩绿。

师:你仿佛听到苹果、桃子在讲些什么?

生1:你们看,我多漂亮!

生2:你们吃我一定很香。

师:他们在向人们干什么?

生:炫耀自己。

(板书:炫耀)

师:看落花生是什么样?

生:而落花生却是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多么鲜明的对比呀!你觉得落花生怎么样?

生:它不会炫耀自己,它只是默默奉献。

师:你喜欢谁?

生(齐):落花生。

师:你能不能把喜欢的感情读出来?刚才,我听你们集体读,有一个优点:非常整齐。但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你们每一句都是刀削的,一茬齐。有时停顿要长一些,有时要短一点,要根据内容和感情来读,好不好?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一茬齐”,我想听课的老师定会在孙老师指导学生的朗读中也有所感悟,平时自己指导朗读是不是犯了这样的错?]

师:谁愿意读?把喜爱崇敬之感读出来!

(生读完后)

师:老师再读一下,比较一下,看谁读得好?谁好就向谁学习,好不好?

(师示范)

师:你们点评点评!

生1:孙老师感情很深,那位同学读得平淡些。

师:孙老师就这个水平吗?感情深吗?我不要听笼统的,你说我好在哪儿?

生2:孙老师读出来是意味深长的。

生3:孙老师把桃子、苹果、石榴和花生特点读出来了,重读了这样形成鲜明对比。

师:哪些词重读了?

(师再示范)

生4:“高高地”重读了。

生5:重读的是“很多”和“一样”。

师:我这个“一样”读得轻一点,有时突然轻下来,也引起别人注意;有时故意停顿一下,也会引起别人注意。

(师又示范)

师:读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要好好体会它。我什么地方该读得慢?什么地方该读得快?什么地方该用什么语气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下面学着我的样子,大声读刚才这段话。

[朗读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孙老师在课堂上耐心的朗读指导与扎实的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怎会不进步呢?真是令人佩服!]

(生自读)

师:你们推荐一下,谁读得好?

(生读完后)

师:好的,给予掌声!

(生鼓掌)

师:我这一堂课不能把你们水平都教成他那样,但是如果你们平时读书,都去这样仔细琢磨去,能够把书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有声有色,你们朗读水平就高了,你就可以做播音员,做演员了!

[一堂好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一堂好课应该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孙老师是这样说的,课堂上他也这样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能力、个性和人格的培养,这正是我们每位老师需要努力探索与实践的!]

《落花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五

师:谁愿意上来写自己的名字?

(学生上黑板写自己的名字,孙老师请学生各自介绍自己名字的意思。)

师:老师这儿也有个名字,(板书:落华生)谁来猜猜这名字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猜测之后——)

师:大家联系预习的课文想想。

生(恍然大悟):这名字是由“落花生”中变来的。

师:(把“华”字改为“花”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 ◆

《落花生》导入  设计

《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用,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是一个人真正的体面”。

2、初步学习在自读、交流后,把要点复述一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花生大家都非常地熟悉,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花生。

生:我知道花生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花生的果实埋在地底下。

生:我知道花生的味道非常美,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炒着吃。

生:花生还可以榨着吃。

生:花生的果实可以榨油,我们吃的花生油就是用花生榨出来的。

……

师:同学们对花生这么熟悉,想必一定非常喜欢花生了,(生答是),有一位叫许地山的作家也非常喜欢花生,他还写了一篇关于花生的文章,大家想不想知道许地山笔下的花生是什么样的?(生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生读课文,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上面的思考题。

生: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获花生和怎样过收获节。

生:在过收获节时,主要是在议论花生。

师:还有补充意见吗?(生摇头)课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三部分。而且这三部分作者在写时不是平均用力的。

师: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部分是主要内容?

(生默读寻找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是主要内容?

生:我认为议花生是主要内容。

师:谁有不同意见?(生不语)

师:那好,大家都同意议花生是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

三、重点品读,理解主旨。

师:默读“议花生”部分,用笔画出在过收获节时父亲所说的饱含哲理的话。(生默读勾画)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生2:我认为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

师:这两句都是父亲所说的,哪一句是饱含哲理的话呢?

(生思考后,同意生2的意见)。

师:我们一齐读一下这一句好吗?

(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重点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同学们默读阅读要求。

(出示阅读要求:联系上下文先勾画出具体表现落花生“很有用”这一特点的语句,再讲讲父亲说这句话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那样的人。)(生默读)

师:大家按阅读要求先独立阅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交流观点,补充完整。

(生先自读课文后,再合作学习)

师:哪个小组先来读读你们勾画的语句?

生:我们组勾画的有“花生的味道很美;花生可以制油,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

生:我们组不同意你们的说法“贱价”是好处,不是用处。

师:说得好,你们组真细心。(板书:很有用、味美、制油)哪个小组接着讲讲父亲说这句话的目的。

生:我们组认为父亲想让孩子们像花生把果实埋在地里那样默默奉献,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埋在地里、默默无闻、做有用的人、不只讲体面)

师:讲得真清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要做怎样的人呢?

生1:我想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因为它默默地奉献。

师:谁能最说得具体些。

生2:我要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因为苹果也对人们有用,而且外表也美。就像那些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出场光彩照人,观众就喜欢了,又很有才华,成功的机会更大。

生3:我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生4:我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金字塔是壮观的,可是离不开下面的基石,我就愿意做这默默的基石。

生5:我既想做像苹果那样的人,更想做像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无论像苹果还是像花生,做人最重要的是对社会有用。有时由于工作需要不能那么讲究体面,默默奉献就该是我们的人生追求,我想这也是父亲的本意。

师:在这一部分中,有一些话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格言,同学们自由地选择一句,然后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生选择句子—感情朗读—互相评价—再感情朗读)

师:大家就这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

(生背诵后举手)

师:我们一齐来背诵好吗?(生齐背)

师:大家背得真快,许地山先生和你们一样,把这些话深深地印在心底,并用“落花生”这个笔名来激励自己。

《落花生》教学实录 篇七

师:同学们,这个字是很容易搞错的,读什么?

生(齐):后园

(板书:院)

师: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后院

师:你知道后园和后院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没反应)

师:这个“园”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1:可以组成“花园”,还可以组成“公园”。

生2:可以组成“游园”。

师:可以组成“菜园”,是不是?种菜的园子叫菜园,那么这个“院”可以组成什么?

生1:可以组成“庭院”。

生2:还可以组成“医院”。

师:还可以组成大学的、高校的,叫什么?

生(齐):学院

师:同学们有的可能会纳闷,我们平时写的都是“后院”,这里为什么写成“后园”呢?你知道吗?

生1:也许是后园的花草比较多。

师:你真会想!

生2:因为刚才听别人组词“公园”,所以我想后园可能是比较大的。

师:你看书上写大到什么程度?

生(齐):半亩空地。

师:是个很大的地方,我们城里人一家一户的院子比较小的,并且我们读到的,园子里可以种什么?

生(齐):花生。

师:可以种花生,像一个菜园子,是不是?

生(齐):是的。

[这里孙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组词,联系生活比较不同点,这不仅仅纠正了字音,还会让学生养成读书习作字勘句酌的好习惯。]

师:好的,那么谁愿意接下去读3-9小节?

(生接着读完后)

师:真不错!你们对他的朗读评价评价看!

生1:我觉得潘歆他读对话时应稍微快一点。

师:嗯,刚才朗读的这位同学,孙老师很佩服你,你的心理素质很好,在这么大的场子里,这么多人前,读得那么沉着,不慌不忙,真好!要学好课文,在这么大场面上课,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你们要向他学习!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2:我觉得潘歆读书时声音很响亮,但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点拖调。

师:好的,总体来说是不错的,能够读得这样,孙老师是很高兴的。接下去谁愿意读?

[孙老师在课堂上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把握时机,给学生自信,自然真实,将表扬这门艺术表演得淋漓尽致!]

(生接着读完后)

师:读得不错,没有一个错误!11-15小节谁愿意读?

(生接着读完后)

师:孙老师想问你,刚才你读的“深夜”后来又改成“夜深”,你是怎么知道错的?

生:看见的。

师:说明刚开始读的时候,稍有点紧张,是不是?

(生点点头)

师:实际上你完全可以读准确,要像刚才潘歆同学学习,不要慌,好不好?请坐!

(生点点头,坐下)

师:刚才,我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了一下,孙老师很佩服你们,课文只读了一遍,就能读到这种程度,真不简单!请把书放下!

(生放下书)

师:刚才我们把课文初读了一下,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孙老师就想到了中国古人说的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生皱眉)

师:不理解吧?我给你们解释一下:学习最可贵是要能发现问题,发现小问题一定有小进步,发现大问题一定有大进步,下面我要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问题,谁发现的问题小?谁发现的问题大?拿出笔来,把你发现问题的地方全都注上记号!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孙老师就很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生边读边注记号,师巡示)

师:好多同学发现问题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有一个进步,有5个问题有5个进步。有的同学会说:“我一个问题也没有。”那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你确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全懂了,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全都由你来解答,好不好?

[孙老师这一番话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的惰性也随之“吓跑”了,让每位听课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孙老师的这语言的折服力来自哪里?我想回答也该是不言自喻的。]

(生点头同意)

师:下面有问题的举手!

(一戴眼镜的男生未举手)

师:这位戴眼镜的男生,你站起来接受大家的回答!请旁边的这位同学来提问题!

《落花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八

课    文:

14  落花生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他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母亲把花生做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过时,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使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吗?

生:喜欢。

师:谁能跟大家说说你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喜欢玫瑰,因为它长得好看。

生:我喜欢西瓜,因为它的味道甜。

生:我喜欢梅花,因为它在冬天也能开放。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落花生。

师:著名作家许第山也很喜欢植物,他最喜欢的就是落花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落花生》(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你们看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伊始,教师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示了教学目标,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也就是完成课后的第一题。(出示练习题)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

种花生 ------  (      )------ (      )------ (      )

师:谁能把这道题填好。

生: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写得最详细。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通过填空练习的方式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并找出了文中的重点。】

学习第三段

师:既然“议花生”写得最详细,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一部分,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读这一段,看看谁说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父亲说的话。我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还有谁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师: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读懂的同学把你手中的表格填好。

桃子、石榴、苹果

落花生

果实生长地点

成熟后的果实

生:填写表格。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好的表格。

师:听了两位同学的汇报,你更喜欢哪种植物,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师:老师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听,父亲喜欢谁呢?

生:父亲喜欢花生。

【学生通过自由读、填表格、谈体会等环节,初步理解了父亲说话的含义。】

师:父亲不仅是喜欢花生,而且是在赞美花生,那么,父亲的话究竟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生:汇报体会。

师:板书:默默奉献

师:你们理解得很好,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朗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请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注意听老师的引读。(师生共同读句子)

师:继续汇报,你还对哪句话印象深刻?

生:我对父亲接下去说的话印象深刻,我来读一读。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吗?

师:老师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变颜色的词读得重一点。其它同学注意体会这句话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生:父亲告诉孩子们要做有用的人。

【阅读教学中的“读”非常重要,教师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安排了朗读的训练,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师:板书:有用的人。

师:看来,父亲和孩子们谈论花生的真正用意在于教孩子们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师:请大家继续汇报。

生:我对作者说的话印象深刻,我来读一读。

生: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

生: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是有用的人。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岗位上的人是有用的人吗?

生:救死扶伤的医生是有用的人。

生: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人是有用的人。

生:辛勤的园丁------教师也是有用的人。

师:这些人虽然岗位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有用的人。

师:什么叫“只讲体面”呢?

生:只讲究身份和面子。

师:你见到或听到过“只讲体面”的人吗?

生: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的阿姨,打扮得很漂亮,可是看到老年人坐车,不给让座。这样的人就是只讲体面。

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

生:不要。

师: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善于启发、诱导,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谈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想不想把这一部分分角色来读一读呀?

生:想。

师:现在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一练。

生:分角色读。

师:的确是这样,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许地山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以此来鞭策自己,许地山后来成为了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在为人处世上从不炫耀自己,从不盛气凌人,真正做到了向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吗?

生:作者是想说明自己要做“落花生”一样的人。

生:作者告诉我们要做像“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通过教师富有成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读书、思考、讨论,至此教学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课堂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父亲为了突出落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用桃子、石榴、苹果作比,我们知道桃子、石榴、苹果实际上也很有用,那么,这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都有用、有才能。

师:所不同的是:一类是把才能默默的奉献。另一类是把才能展示出来。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你是想做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就来一个---------《实话实说》要求是: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师: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认识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了及时的引导,并对学生发言进行了恰当的指导,既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又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我们有请“落花生”作我们今天实话实说的嘉宾。

生:我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因为雷锋大家都知道,他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人们永远怀念他。

师:这位同学以雷锋做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多了不起。其实呀,不光我们中国人在学雷锋,外国人也在学雷锋,美国西典军校里就有雷锋的塑像。

生:我要做“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把才能充分展示出来,怎么能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用的人呢?比如你去应聘,如果你不把才能展示出来,人家怎么会聘用你呢?

师:你的思想紧跟时代步伐,真不愧是新世纪的少年儿童。

生:我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因为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演员们表演的同时,如果没有后台的导演等工作人员的付出,我们也不会看到精彩的节目。

师: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绿叶”衬托出了“红花”的美丽。

生:我要做“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刚才那位同学提到了演员,如果演员们和其他的艺术家,不把他们的才能充分展示出来,我们怎么能聆听到动听的歌曲,欣赏到优美的舞姿。

师:艺术家们展示他们的才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生:我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使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认为我们应该向雷锋说的那样去做。

师:这位同学引用了雷锋的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多有说服力呀,老师也送给大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索取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什么?”

生:我要做“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悉尼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员取得了28枚金牌的好成绩,这不正是运动员们展示自己才能的结果吗?

师:这位同学提到了奥运会,那么,在此让我们预祝我们的首都北京申办2008年的奥运会能够获得成功,到那时,把我们北京的风采,中国人民的风貌展示给全世界的人民看,你们说好吗?

生:好。(热烈的鼓掌)

师:我们的“实话实说”先说到这里,我看同学们还想说,下课以后老师再和你们交流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到底应该做哪一种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后,无论你成为“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成为“落花生”那样的人,你都应该先做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教师的评点恰到好处,最后的总结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也表明了教师的价值取向。】

【总评】

姚丽娟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三个突出之处:

一、教学层次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然后直奔重点部分——第三段“议花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安排了《实话实说》。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删繁就简,不蔓不枝,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注重读书和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读书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做填空练习、自由轻声读课文、填写表格、小组讨论与全班汇报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学习如何读书。在朗读指导和训练方面,教师注意进行具体而准确的朗读指导(如指导学生注意把变颜色的词读得重一点),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认识

本篇课文属于借物喻理的文章,而且是一篇“老”课文。按照传统的观点,落花生是值得肯定的,而桃子、石榴、苹果则属于“反面”角色。本节课,教师安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实话实说》,充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赋予“老”课文以新的含义。同时,还应指出的是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进行了适时的评点,最后教师的总结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哪种观点,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无论你成为“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成为“落花生”那样的人,你都应该先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样,就升华了学生的认识,而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于志强)

《落花生》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九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重点)

2.我会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5、我能学会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有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难点)

自学提示

1、自学生字词

(1)学习生字:亩、尝、茅、榨、榴、嫩、慕

(2)会读词句:品尝、茅亭、榨油、石榴、嫩绿、爱慕等

(3)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我弄懂的词语有:(      )、(      )、(      )、(        )……

(4)我还不理解的词句有:

2、 熟练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在第几自然段,写出小标题

(2)那部分是详细描写?那部分是略写?

4、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或者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一)词语检查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最后是横这点的两点

2、理解词语:

居然、爱慕、分辨、体面、开辟的意思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同桌合作读课文,互听互读,检查朗读情况。

2、集体抽读:出示难读的句子,抽读并评价。

(三)检查了解内容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质

三、根据导学案内容品读感悟: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在第几自然段,写出小标题

学生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体会: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2、那部分是详细描写?那部分是略写?

(1)“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3)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a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b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4、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小结: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三、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扩展: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说说?把它写下来

课堂检测:

1、我能分辨下列汉字并能组词

辩(       )   辨(       )   辫(       )   瓣(     )

纷(       )   吩(       )   份(       )   扮(     )

2、我能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词语

播种    买种      浇水      收获

市      省         国        乡

3、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1)父亲早上说要回来过花生节,晚上他(    )回来了。

(2)父亲早上没说要回来过花生节,晚上他(    )回来了。

研制     制造

(1)经过艰苦攻关,他们终于(    )出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

(2)他们(    )的吵架计算机一秒钟可以运算几十亿次呢。

4、父亲的话中提到      、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落花生》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十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1)介绍一种物品( )

(2)记一件事 ( )

(3)写一处景物 ( )

(4)描写几个人物( )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第2、4。

2、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

《作业 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作业

1、完成《作业 本》中剩余的作业 。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

7.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味美

尝花生 谈花生 榨油 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教学后记

为了突破本课学习抓住事物的某种特性,以物喻人的写法,并练习对话的几种句式,设计课文主题迁移写一段话,较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落花生》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