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注意字音、字形、词义)

诠(    )释            真谛(    )            跌宕(    )            帷(    )幕

bì(    )益            广mào(    )                  liú(    ) 览            chōnɡ jǐnɡ(        )

2.填字成词。

无(    )无束            (    )动人心            千(    )百态            危言(    )听

崇山(    )岭            (    )不出户            五光(    )色            热泪沾(    )

追名(    )利

3.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的字。

(1)诠释——

(2)人文——

(3)憧憬——

(4)裨益——

(5)广袤——

(6)帷幕——

(7)交汇——

(8)写照——

(9)跌宕——

(10)真谛——

(11)潜移默化——

(12)危言耸听——

(13)敲门砖——

4.填空。

(1)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其中标题和第一至四段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_____      ,第五段至结尾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_____                。后者用的是_____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为你打开一扇门”这句话运用了_____                     的修辞手法。本体是                                       ,喻体是_____          ,比喻的意思是:_____                                                        。  (理解加记忆)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以“为你打开一扇门”为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门”,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    )

(2)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的大门。只有热爱文学并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打开这扇大门。(    )

(3)本文除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对话的方式展开叙述,显得别具一格。

(    )

6.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弄清修辞手法)

(1)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    )

(2)而你对那些把你当作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

(3)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7.选词填空。

(1)打开这些门,走进去,__________(看看、观赏、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世界,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件乐趣无穷的过程。

(2)只要你对门里面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__________(开启、洞开、打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3)你用彩色的文字,__________(描绘、描写、描述)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色。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

二、阅读理解

(一)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8.本段文字选自《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是_____      。

9.“形象的诠释”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是“诠释”)

10.“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因为                           。

11.“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这里的“憧憬”和“理想”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从语意角度入手)

12.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13.“很多人的共识”是什么?

14.这段文字是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的?主要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掌握层次结构及内容)

15.从表达上看,这段文字属于_____        性文字。在阐述文学与人的关系时,明确表明了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真意在于:

。  (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

①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②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③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16.从第①段中可见老师读诗的特点是:                                        。

17.“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这两句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天、海、舟的关系。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

18.简述第②段中的“接近”和“爱好”不能调换的理由。  (从语序与认识事物的规律角度考虑)

参考答案:

一、1. quán  dì  dànɡ   wéi  裨  袤  浏  憧憬

2.拘  激  姿  耸  峻  足  十  襟  逐

3.(1)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明。

(2)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3)向往。  (4)益处。  (5)广阔,宽广。

(6)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用以遮挡的幕。帷,帐子。

(7)会合。  (8)真实的描写。

(9)这里指起伏、上下。

(10)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谛,佛教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

(11)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12)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13)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4.(1)青少年  文学  拟人

(2)比喻  文学领域的入口(或某一领域的入口)  一扇门(或:门)  为你打开文学的大门,让你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

5.(1)×  (2)√  (3)√

6.(1)比喻、拟人  (2)拟人、比喻  (3)借代

7.(1)浏览  (2)洞开  (3)描绘

二、(一)8.赵丽宏  9.用生动的形象来解释、说明

10.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11.不能。因为“憧憬”是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理想”则大多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两者在程度上有区别。

12.“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那种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的知识,却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

13.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重要的途径。

14.四层

①第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②第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③第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  ④第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15.议论  引导青少年读者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二)16.用歌唱的音调读诗

17.盖  托  对偶

18.因为先有接近,才有了解,进而爱好,这是认识事物的规律。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 篇二

一, 教学重点:

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 拟人的手法和对话方式。

3, 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 :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价值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对下列词语注音

诠释   憧憬  裨益   广袤  帷幕  跌宕  真谛    徘徊

2,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一课时

疏导:

赵丽宏,男,上海作家。

指导: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   我

第二人称   你

第三人称   他(她它)

疏导: 拟人,对话的手法好处:形象,生动,给人以亲切感。

指导:过渡段分段的时候一般放在第二部分。

课文中还有那一小节作用和这一节作用相似?

明确:第三小节。

疏导:

求知——获得知识。

阅世——获得生活的经验。

获得知识的好处有哪些?

一, 导入  新课:

1, 找学生将课题写在黑板上。

2,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

课题中的“你”在文中指的是谁?

集体讨论明确:

青少年读者;文学

二, 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中哪几段是围绕“读者”写的?那几段围绕“文学”写的?

明确:1-4 和读者对话

5-11 和文学对话

讨论5节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 交代“致文学”这段文字的来历

以及写作这段文字的目的。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

齐读第五小节。

三, 讨论第一部分:

1, 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文中“门”指的是而什么?

明确:知识

2, 作者为什么建议我们打开门并走进去?

明确:

浏览新鲜的景物,……

激动人心……

乐趣无穷的过程

3,这些关着的门能不能打开?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明确:概括第二节

4,下面我们就来打开一扇门:门上写着“文学”

四,总结第一课时:

1, 明确要记的词语:注意读音

诠释  憧憬  裨益  广袤 帷幕 跌宕  真谛  徘徊

2,第一部分作者写作目的。

引出除文学

五,布置课后作业 :

阅读第四节,思考其内容。

疏导:

不想进去的人结果会怎样?

精神上贫困衰弱……沉睡

指导:告诉打开的方法——努力,勤奋学习。

六,教学后记。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篇三

本文作者赵丽宏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又精辟的见解,怀着满腔的激情殷切地盼望青少年们去打开文学之门。本文语言精美,富有感染力,应引导学生反复认真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鉴赏,同时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在情感价值观上,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宏观: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去了解文学,亲近文学。

2、微观:

(1)理解文学的含义;

(2)理解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关系;

(3)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使用第二人称“你”的写作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理解文学的重要性。

2、难点:

(1)理解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关系;

(2)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与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提问法相结合。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自制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好,请坐。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胡杨(板书),这学期的语文课呢,由我为大家来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本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请把课本翻到第1页。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今天,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为你打开一扇文学之门,接着你将读到著名作家巴金、冰心的优美诗文,法国文豪雨果的动人小说,我国古代思想家的寓言故事。在这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帘,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将使你着迷,令你陶醉。.。.。.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卷首语”。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如何理解“文学”这个词的?或者说,你们认为什么是“文学”?大家畅所欲言,随便谈。.。.。.

学生:(各种理解)

教师:好,不错。看来大家对于文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文学的准确概念,我们来看《现代汉语词典》上是如何解释的:“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文学的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页(板书题目)。

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家要完成3个任务,都非常简单:1.标清自然段序号;2.为不会读的,不认识的生字注音;3.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好,课文读完了,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齐答)5个。

教师:对,这篇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组成。作者呢,叫赵丽宏,当代作家。本文选自《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本文是这部书序言的节录,有改动。这部《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也是由赵丽宏主编的。

介绍完作者,我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各个自然段,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教师:好,不错,读得很流畅,字音也很准确。请大家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本段倒数第3行的衰弱的“衰”(shuāi),倒数第2行的徘(pái)徊(huái)。衰弱的“衰”(shuāi)呢,要注意和悲哀的“哀”的区分:“哀”中间没有“衰”那一横;也要注意和衷心的“衷”区分:“衷”字中间是一竖,而“衰”字中间是一横。徘徊的“徊”要注意和回家的“回”(huí)字,在读音和字形上的区分。还要注意这几个词的词义:阅世、浏览、无聊、徘徊。谁来解释一下“无聊”的意思?不要翻工具书,就谈你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这个词很简单,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说到,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

学生:(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无聊”)

教师:好,不错,理解的比较准确。但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呢,还是不够确切。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的解释:“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或由于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再来看“阅世”。“阅世”的意思,就是经历世事;“浏览”,谁知道“浏览”的意思?

学生:(试解释“浏览”的意思)

教师:好,说得很准确。“浏览”,是指大略地看;再看“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好,第一自然段的生词呢,我们都已经明白了它们的意思。那么,第1自然段谈了些什么内容呢?谁考虑好了,就请举手。

学生:(试概括第1自然段段意)

教师:不错,但还不够完整。谁想要补充?

学生:(试补充第1自然段段意)

教师:好,说的不错。第1自然段谈到的是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未知的世界。打开门走进去的人会惊奇迷醉,不想开门探寻的人则会在精神上贫困衰弱。概括来说,就是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打开门走进去的人与不想开门探寻的人会收获不同的结果。我们只对本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叙述或表述、总结,而不是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复述,这才是概括。这是我们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或者我们称之为第1自然段的段意。

我们再来看第2自然段。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

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教师:好,请坐。第2自然段的“探索”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我们可能在心里都理解“探索”的意思,但是感觉心里明白,不能明确地解释出来。没关系,就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试回答“探索”的意思)

教师:好,不错,已经理解了它的意思,但回答的还不够明确。“探索”,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那么,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不是讲只要你花时间和功夫,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打开。这里的“花时间”,“花功夫”,“有愿望”,是不是都是“打开门”的前提条件?因此,概括来说,第2自然段说明了打开门需要具备的条件。这是第2自然段的段意。好,谁来读一下第3段?好,你来。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 篇四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示例

朱春梅

教学目标 :

1、感受文学的特征、文学的作用和文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文学的特征、作用、魅力。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其他相关内容:

1、欣赏丰富优美的语言(主要通过朗读)。

2、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运用。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1-4节第一层

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

2、文中涉及的一些资料

3、制作课件

4、布置预习题

学生:1、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传达的意思

2、掌握生字词的字形,了解其意义,并在文中落实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习

1、学生分工合作,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教师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初步理解情况

二、教学1-2节

1、激发学生对文学了解和探索的愿望

(面对初一新生)当每一位同学站在新学校大门口时,你会有哪些感觉(欣喜、快乐、徘徊、仰慕、兴奋、无动于衷……)不同的感觉反映对事物不同的态度,观望、摩拳擦掌想大干一番,徘徊不前,哪些是可取的?(学生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强调:想要领略新学校美好风光,享受到新学校里的无穷乐趣,关键取决于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

同样现在有扇门非常重要的门向大家开着,这就是作家赵丽宏给大家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引领大家徜徉文学这块神奇快乐的园地。同学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呢?(启发学生思考)

2、出示作家赵丽宏简介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中国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3、学生朗读1-4节第一层次,讨论概括文学的特征及对它们的理解

(1)生动形象(2)反映时代生活

(提示:结合读过的文学作品来谈对这两个特征的理解)

教师出示相关的文学资料来配合讲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作品大多是学生所熟悉的。

教师补充:从上古文学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认识,先秦文学《尚书》中武王伐纣、《左传》中齐鲁长勺之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之而竭)、《战国策》中苏秦连横合纵、朝秦暮楚,《离骚》中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反映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等,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历史长河滔滔不息。魏晋司马氏与曹魏斗争激烈化,政治极其黑暗,具有进步思想的文人无法施展抱负,自身安全也没有保障,只能转而采取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但他们内心之痛苦在阮籍《咏怀诗》得以表现。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未尾两句诗人那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孤独寂寞忧思,也是那个时代的心声。一部《水浒传》是一部社会生活画卷,让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到失败的经过,起义失败的原因,看到了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目睹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感受了北宋末年市民阶层的社会理想等等。

4、朗读、背诵第4节第一层,加强对文学特征的感受。

三、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这一课重点是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因此理解文学作品的特征不只停留在字面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一些内容上的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文学的作用及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推荐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并作简要介绍,供学生参考。

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4节第二层次

1、学生朗读,小组讨论:文学的作用?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文学的作用的?

两层次,前者“了解”是浅层次的,后者是深层次,作者特别强调文学对人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作用。

2、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例如科幻片中掌握能毁灭地球、毁灭人类的高科技武器的狂人,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缺乏情感,缺乏修养。

二、教学5-11节,理解文学的魅力,说明各小节之间的关系。

1、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朗读,并概括其内容,其他同学参与评比优劣。

第6节,增长见识

第7节,展现人生、丰富情感、明白事理

第8节,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想象

第9节,真实真诚,引起读者共鸣

第10节,提高自身修养

第10节,具有纯洁性,教育大家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举例席绢、韩寒的写作观)

2、第7节说“你把生活的惟幕……喜剧和悲剧”,你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

3、作者将文学称为“你”,与文学对话,采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什么?

三、集体朗读5-11节,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四、交流:第6-8节各指哪一类文学作品。

五、布置作业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体会文学的作用,文学的魅力。

[教学建议]

在了解文学作品的作用、文学作品的魅力后,引导学生自觉地“亲近文学”,在课堂上安排交流,点化学生沉积的思想情感,让其对文学有进一步的感悟。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安排学生活动,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心得。

课前准备:

教师:编录一个初中阶段课外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目录发给大家

学生:设置一份读书计划表

教学过程 :

一、学生展示: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并说明理由。

二、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给予指点,并根据印发的优秀文学作品目录,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勉励大家多读书。

三、读书习惯培养:做读书卡,标题《佳作共欣赏》,一周交流一次。

篇 名

书刊及

期号

精美语

言集萃

文章中心

对本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掩书而思

四、布置作业 :依照读书计划,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教学建议]

这样的学生自我展示活动,符合初一新生的心理,同时可满足读书“小有成就”的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应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也可以带动阅读量少的同学。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篇五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把握文学,并萌生对文学的兴趣;

2、 品位并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3、 投入“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文学,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文学的特征、内涵以及功能,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品位和积累优美的语言。

3、 掌握文章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三、 自学交流

1、了解作者及 作品

2、题目中的“门”是生活中的“门”吗?“你”又指的是谁呢?

3、本文是由什么说起而引起“文学”这个话题的?

4 、内容分析

a. 作者赵丽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什么样的大门?

b为什么要为我们打开这样一扇门?

c. 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d.本文标题具有吸 引人的作用,考虑以下原因是什么?

5、文章在人称方面有何特别之处?这样写有何作用?

6、作者既然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们都能打开,那么,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在这些门中,作者要引导青少年读者走 近哪一扇大门呢?

7、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这篇书序的目的是什么?文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四、展示点评

五、达标检测

1、写字注音

诠( )释 徘徊( )热泪沾襟( ) 帷( )幕

qian 移默化 bì( )益广mào( )liú( ) 览 chonɡ jǐnɡ( )危言耸( )听 Chong 山峻岭 千zī( )百态

2、修改病句

A、家用净水器的迅速普及正说明了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

B、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破坏环境,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② 老师出了道作文题,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月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

③ 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

④ 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 ,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

⑤ 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⑥ 老师改这篇作文时,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名字 叫《你眼中的老师》。

⑦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 》,可是内容却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⑧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有通 电。

⑨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 这地方勘察,这河 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体交叉桥。

⑩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 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 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有 块厚厚的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记。

⑾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蜡烛,说今天 举行烛光晚会。

5、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6、文 段⑦“这篇作文昨天已经 做过”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_____________

7、文段⑧中写道:“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买回了一箱蜡烛。”这里蕴涵 了老师哪些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章最后一段写“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却执意不用灯,偏要点上蜡烛 ,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把握文学,并萌生对文学的兴趣;

2、 品位并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3、 投入“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文学,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文学的特征、内涵以及功能,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品位和积累优美 的语言。

3、 掌握文章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 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三、自学交流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这一段简要阐述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试对它进行分析。

1、 分别找出关于文学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 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句子。

2、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一句,你如何理解?

3、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一扇”有何作用?

4、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句中出现三个“最”,能否去掉,为什么?

5、 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的作用,分别举出 例句分析体会

6、“一个时代优秀的文学作 品……情感的结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7、“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你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四、 展示点评

五、达标检测

1、阅读语段 ,回答问题:

①文 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②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③一个时代的优秀 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 的心声,是 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④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⑥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⑦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 ,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⑧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 。⑨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⑩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⑿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 径。⒀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1、在文中将上述语段按照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用“//”划分为四层。

2 、上述摘引的文字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3分)

3、联系全文 ,具有点题意义的上述语段中的句子是第( )句(3分)

4、①怎么理解: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 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就作者这个看法请你举一个著名的文学作品的例子并稍作陈述。(4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③作者说:“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看法或体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 间4月9日下午,奥运圣火火炬在旧金山传递,许多华人联袂赴起跑处,加上沿途有10万华人用五星红旗呐喊,现场一片五星红旗的海洋。华人还专门租用两架直升飞机、一艘搜喷水船为圣火传递保驾。这种场面令人为之震撼,从中可以看到海外华人的巨大力量。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 支持,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硬实力”上,还体现在如这次帮助奥运圣火顺利传递 等“软实力”上。

(1)文中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和错别 字的语病,请改正。(2分)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硬实力”:

“软实力”: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篇六

一、学习目标

1、能从课题出发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朗读课文解决问题,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第四节的主要内容,并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结合阅读经历,理解文学的特点、内涵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小时前,我们同学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出家门,然后揣着急切的心情踏进校门,刚刚可能又带着些许紧张的心情走进这教室的大门。今天这节课是我们同学进入常外的第一堂语文课。马上,我们将一起再走进一扇神奇的大门。当然,《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人不是我,而是著名作家赵丽宏。下面,我希望同学们能满怀热情与好奇,兴奋和快乐,和我一起走进这扇神奇之门。

(二)走近大门

1、现在,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已展现在大家眼前。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学生提问]

老师总结了一下,这样几个问题最具有代表性。

[投影]

1、打开了一扇什么门?

2、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

3、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2、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上问题,在书上划出相关内容。

[学生读书,思考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有把握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走进大门

1、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已顺利解决,我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认识了文学的本质,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那你认为文中哪段最重要?(第四节)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读书,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并小结]

3、既然我们现在在文学殿堂里游览、学习,而一般旅游景点都有导游或解说员的解说,要真正看懂文学的丰富内涵和诸多作用,我们也需要有解说员来解说。如果你是文学殿堂里的解说员,请你结合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及感受,在第四节中选择一两个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加以解说。

[教师示范]比如第四节开头第一句话“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

李白的《静夜思》我想大家都十分熟悉,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生齐背]

最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十分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说,“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

[布置活动](学习方式:前后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推选一人做组长,记录同学的发言。每个同学独立思考之后,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最后推选最佳解说员在班上交流。)

[学生在班上交流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点评]

4、齐读第四节,进一步体会文学的内涵和作用。

(四)引进大门

从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中,我发现许多同学的文学之门已经洞开,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向那些还在门外徘徊的同学介绍一些你打开文学之门的方法或是经验。

[学生谈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并小结]

(五)教师寄语

她是你学识渊博的老师,

不仅传授你丰富的知识,

更能教给你做人的真谛;

她是你善解人意的挚友,

在你悲伤时,给予慰藉;

在你乏味时,给予欢乐;

在你自满时,给予鞭策;

在你畏缩时,给予信心。

她是你真正的良师益友,

愿你能亲近她,拥抱她,

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文明人。

(六)课后学习

课外阅读美文,选择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用课文中的有关知识,写200字的点评,并把它推荐给你周围的人。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5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