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10篇《圆柱和圆锥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一

第二课时

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1) 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① 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 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二

预设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知道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⑴圆柱有什么特点?⑵做第91页第1题的上半题。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⑴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⑵做第91页第2题的第⑴、⑵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3、圆柱的体积。

⑴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⑵做第91页第3题的上半题求圆柱体积部分。

二、复习圆锥

⑴圆锥有什么特点?

⑵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⑶小题。

2、圆锥的体积。

⑴教师问: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⑵做第91页第3题的下半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

四、创意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三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从第3页最后两行到4页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提问“想一想”所填的结果。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27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要求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

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题。

家庭作业:练习一第3题。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反思”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如果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正方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1)提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相比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以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应用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1)一个圆柱体的罐头盒外面贴商标纸,求商标纸的面积是求什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体的侧面积的?

(2)要做一个圆柱底面油桶现在已经有了一块长25.12分米,宽5分米的铁皮,现在要给它配上合适的底和盖,需要边长几分米的`正方形几块?做成的圆柱体的容积是多少?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除了题目中画图的摆的方法外有没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摆时纸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三、

你有何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与练习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第2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始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汁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特征

1.说出物体名称。

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

2.复习特征。

(1)同时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书:圆柱、圆锥)

(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锥的高。

(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复习计算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表格,说明要求,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

提问: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的?(板书: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强调把个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得出新的结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得到的?这两题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提问:压路机前轮是什么形状的。?前轮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前轮的哪一部分面积?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与应用第3题。

引导思考: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15.7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圆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积之和。这个水桶能盛120升水吗?要拿什么和120升比较?学生自主完成。

4.练习与应用第4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求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5~6题。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六

一、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还直观认识了圆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圆柱和圆锥,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全单元编排了5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五,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

例2、例3、练习六,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例4、练习七,圆柱的体积;

例5、练习八,圆锥的体积;

整理与练习综合应用全单元的知识,实践活动扩展知识、开拓视眼。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按整体-部分-整体的线索,分别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点。

学生认识几何体一般先整体感知形状,再仔细研究结构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描述,建立形体概念。

例1先教学圆柱的特征,再教学圆锥的特征。这是因为学生对圆柱已有直观感受,对圆锥比较陌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都有圆形底面、弯曲的侧面。先认识圆柱,有利于认识圆锥。

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例题在图画里呈现许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中找出圆柱形状物体,告诉他们有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还要回忆生活中的其他例子,体会这两种形状的物体是比较常见的,为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搜集了丰富的材料。

观察交流,分别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点。教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和圆锥,发现它们的特征。圆柱的特征突出三点:从上到下始终一样粗;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的特征也突出三点;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现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图文结合指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形状特征有关的概念,还是继续教学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必需的基础知识。

圆柱与圆锥的高都是特定的概念,圆柱的高是它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高是它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教材在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里用虚线画出了圆柱两个底面圆心间的线段,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还在图形外面标注高,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分别是这两条线段的长,还暗示了测量圆柱、圆锥的高的方法。

通过识别加强形体概念。第19页练一练找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物体,进一步突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加强形体概念。有些物体的底面是多边形,不是圆形;有些物体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但大小不同;有些物体的两个底面虽然是相同的圆,但两底之间不一样粗,它们都不是圆柱形的物体。

在练习里发展空间观念。练习五第1题巩固有关圆柱、圆锥特征的基础知识。第2题指出圆柱、圆锥的三视图,体会从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要用平面图形来表示。第3、4题体会形旋转成体,形的尺寸决定体的底面大小和高的长短。第5题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制作圆柱、圆锥,体会侧面是平面图形卷成的曲面,学会测量底面直径和高的方法,计算底面周长和面积,复习圆的知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观察、操作、制作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展开圆柱的侧面、表面、研究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2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样安排,符合知识间的关系,突出侧面积是认知的重点。

指导展开圆柱侧面的方法,理解侧面展开后的形状。例2计算圆柱形罐头侧面的商标纸的面积,在问题情境里,学生知道商标纸是围到圆柱侧面上的,于是产生把商标纸展开的愿望。教材指导沿着接缝剪开,接缝的长是圆柱的高,沿着接缝剪就是沿着高剪,展开是一张长方形纸。学生在围-剪-展-围的活动中,体会了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指点方向,探索侧面积的算法。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长宽,怎样利用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计算侧面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教材让学生研究这些关系,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这样,圆柱的侧面积就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得出侧面积算法是推理的结果,在推理过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培养。

画出表面展开图,研究表面积的算法。学生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创造已有知识、经验迁移的氛围,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圆柱的展开图。为了能顺利地画图,例题的第一个问题是沿高展开侧面,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指导学生应用圆柱侧面积知识,先画出侧面的展开图。第二个问题是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指导学生根据圆柱立体图形里的底面直径,画出两个底面圆。通过画图,看到圆柱的展开图是一个侧面(长方形)和两个底面(圆形)组成的,由此得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要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二要根据已知的圆柱的有关条件,说说侧面积与底面积的算法。由于圆柱表面积计算比较复杂,一般分步解答。

灵活应用侧面积、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六是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实际应用,解答问题要重视数学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计算侧面积、底面积或表面积的数学问题。如第1题求铝皮面积是计算圆柱形队鼓的侧面积,计算羊皮面积是求圆柱形队鼓的两个底面积。再如通风管是没有底面的,彩纸糊的灯笼只有下底和侧面。另外,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经常要进行繁琐的乘法运算。为此,本单元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把精力用于数学化上,用于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上。

3.应用转化策略,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是解决新颖问题的常用策略,也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表现。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运用了转化策略,分三步进行。

建立等底等高概念,形成等积猜想。例4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锥,图文结合指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后推导的,学生需要形成等底等高概念。然后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底面积高计算,得到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相等。由此猜想,圆柱的体积也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相等,形成了研究圆柱体积算法的思路。

割、拼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圆柱的体积是否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相等,要看它能不能转化成相应的长方体。学生有圆转化成长方形的经验,以此为基础,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里讲近似,是因为拼成的物体的长是8段弧组成的曲线。由此想像,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的长越来越接近线段,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在切、拼操作以及想像中,实现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通过推理,得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切、拼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还要通过推理得到。教材先指导学生研究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的关系,看到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再体会底面积高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也算得了圆柱的体积。由此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便于记忆和应用。

4.估计-验证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

就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把圆锥转化成体积相等的其他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采用的方法与圆柱不同

认识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估计圆锥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例5图示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指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从图画直观,学生能确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小,教材让学生估计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这里的估计不要求准确,也不要求全体学生有相同的答案,说成、或其他分数都允许。估计要经过验证才能确认或修正,估计-验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首先准备器材,找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教材图示了比较底面积和比较高的方法。然后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倒入空的圆柱容器里,看看几次正好倒满。从倒沙子实验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确认或者修正原来的估计。

利用圆柱体积算圆锥体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上面实验的结论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通过底面积高计算,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编排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的专项练习。掌握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关键在理解和应用等底等高圆锥、圆柱的体积关系,即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练习八里有这方面的专项训练,如第2题、第4题、第5题等。第2题在圆锥容器里注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容器,水只占圆柱容器空间的。因此,水面的高只是圆柱高的。第5题里的圆锥只与底面直径9厘米、高4厘米的圆柱的体积相等。圆锥与底面直径3厘米、高9厘米的圆柱的体积不相等,因为圆锥的底面积不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

5.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生活中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如何测量?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解决这个问题。

转化成圆柱算体积。把土豆放入存水的圆柱容器,能测量体积。教材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先测量圆柱容器的底面积,以及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再把土豆放进去,测量放土豆后的水面高度。学生能够从水面上升,体会那段圆柱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进行这项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圆柱容器的里面测量它的底面直径和水面高度,并算出底面积。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水面高度变化与土豆体积的关系。

利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算体积。同一种材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比重)是一定的,物体的质量除以比重的商是物体的体积。如铁的比重是每立方厘米7.8克,一块质量为780克的铁块的体积是7807.8=100(立方厘米)。这次实践活动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应用这种关系算体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用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分别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用天平称出这两块铁块的质量。第二步把两块铁块的体积和质量填入教材设计的表格,分别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发现比值是相同的。第三步用天平称出另一块铁块的质量,通过质量除以比重求出体积。开展这项活动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先测量的两块铁块的体积要尽量准确,否则,得不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二是帮助学生理解质量除以比重的商是体积。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整理,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知识,并自主整理

1.揭示课题:复习圆柱和圆锥

师:请同学回忆一下,在圆柱、圆锥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有序的将它们整理吗?。

出示整理要求:

(1)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有序的整理在练习纸上。

(2)整理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2.指名汇报整理结果,使用展示

(1)学生分别汇报圆柱、圆锥的特征。

(2)圆柱表面积怎样计算?(板书)生活中还有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你能举一些吗?(制作油桶多少铁皮,通风管等[这是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板书计算公式)出示自制的长方体通风管,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铁皮?

(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怎样推导来的?

(4)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推导来的呢?(生口述推导过程)这里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有怎样的关系,缺少这样的联系,能够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吗?

圆柱的特征:

圆柱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V=sh

圆锥的特征 :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V=1/3sh

二、巩固知识 分层训练

师:正所谓学以致用,能用整理的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吗?

(一)填空

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 )厘米。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0立方厘米,比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 )立方厘米

3.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是5厘米,它一的侧面积是( ),表面积是( )。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地等高,体积和是60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它的侧面积比原来扩大( )倍,增加( )培。体积比原来扩大( )倍,增加( )倍。

6.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

以上练习采用学生口答的形式。

(二)判断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

2.圆柱的体积大于圆锥的体积。(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它的侧面积不变。( )

4.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2/3.( )

手势判断,并说明错误原因。

(三)选择

1.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D.体积

2.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 ).

A.高一定相等

B.侧面积一定相等

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

3.一个圆柱形水池的容积是18.84立方米,池底直径是 4米,水池的深度是( )

A.3 B.1.5 C.4 D.3.14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米。

A. a÷3 B. 2a C. 3a D. a⒊

5.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解决问题

1.一个圆柱形的木棒,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在地面上滚动一周后前进了多少米?压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 分成4个相等的圆柱体。 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每段圆柱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1.把一个底面直径为8分米,高3分米的圆柱形钢材,熔成一个直径为12分米的圆锥形,能熔多高?

2.星期六笑笑请6位朋友来家做客,她选用一盒长方体包装的牛奶招待好朋友,给每位好朋友倒上一满杯后,她自己还有牛奶喝吗?

四、总结知识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找学生谈一谈。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圆柱的特征:

圆柱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V=sh

圆锥的特征: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V=1/3sh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对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拓宽应用。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

2。圆柱有()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一个圆柱有()条高。

4。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方法

分析中归纳解题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八、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九、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圆柱和圆锥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

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圆柱和圆锥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6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