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荷叶教案(5篇)

发布时间:

《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母亲荷叶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课堂该解决的问题。而所谓该解决的问题应该就是结合了学段特征与单元特征的体系知识。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课文,作为初中的起始年级,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朗读是我们感受课文的最好方法,本设计重以朗读带动起整堂课的学习理解。通过组织多次朗读(感读-思读-悟读),每次朗读都有具体要求,每次要求均各不相同,力求步步深入。

2、侧重于整体感知课文内涵,力求从文本走向能力、走向生活。

3、语文教育是情感教育,要想学生生情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要善于捕捉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并且不拘泥于课文本身,把目光投注于学生自身,让学生在感受母爱的阳光中懂得珍惜亲情,懂得感谢父母,懂得感恩父母。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

2、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细致深入地体味和感受亲情之爱,学会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

【学习重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1、预习作业(传统做法):

(1)字词音义的标注;

(2)查找作者冰心材料;

(3)查找文体“散文诗”材料;

(4)初步熟悉课文,并参考有关资料作“旁注”。

2、下发背景材料《母爱是一部书》

材料作业题: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把你母亲最让你感动的点滴写下来,当作献给你母亲的礼物吧!

(设计意图:每一个人的母亲都是一部书,让学生在了解冰心母亲的同时盘点自己的母亲令己感动的点点滴滴,也为阅读冰心的其它作品作情感铺垫。)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引读)

1、导入

师设问:会背《游子吟》这首诗吗?

生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整句翻译: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导语: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从古至今,歌咏母爱的作品实在太多,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母亲用“爱”作支架撑起的翅膀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是又一曲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2、出示学习目标(传统做法)(把三大目标分解为三大任务)。

二、读与感

设计意图:

初读全文--上课之初就让学生读起来,让学生感受“荷叶母亲”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并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朗读,粗略地领会课文大意,读准字音,文句读得比较流畅。采用学生自由朗读的形式,教师观察,掌握、分析朗读情况。

进程预设:

1、检查预习(传统做法/小组长课前检查):

(1)字词积累(生字词音义的标注);

(2)冰心材料;

(3)“散文诗”知识;

(4)初步熟悉课文内容(尝试把“旁析”附于文本中,目的是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提供方便)。

2、教师提示问题和要求:

(1)问题(用开放性问题):

读后,我觉得这是一篇 的散文诗。

(2)要求:带着问题初步朗读,粗略地领会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畅文句。

3、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

4、学生说初读感受;

5、齐读。

三、读与思

设计意图:

品读“风雨中四看红莲”部分--读读思思,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和构思之巧,加深对“荷叶母亲”的形象、课文中的情感和作者的表达意图的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并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情地朗读,抓住表明作者情绪的词,体会作者逐渐上扬的感情,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大意。采用分组朗读、让读得优美的学生作朗诵表演等形式。

进程预设:

1、教师提示问题和要求:

(1)问题:用圈点勾画法圈出“风雨中几看红莲”部分表示当时环境、红莲表现和作者心境变化的词句;

(2)要求:带着问题深情地朗读,体会作者逐渐上扬的感情,较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2、老师范读,学生圈点勾画。一写看红莲(示例)二写看红莲(学生圈点勾画)三写看红莲 (师生共同圈点勾画) 四写看红莲 (学生圈点勾画)。

3、提问题后让学生分小组朗读(设计意图:分小组朗读,可用四小组,每小组分别读一部分。通过分小组朗读,力求体现作者不同的心绪并抓住表明作者情绪的词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

4、思考问题

(1)“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我”为什么感动?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学生代表作朗诵表演)。

示例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示例2:“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2)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结合材料《母爱是一部书》)说一说你的母亲让你感动的点点滴滴并深情地读一读。

5、学生回答问题。(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更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呢?)

四、读与悟

设计意图:

悟读最后自然段--教师不讲析,让学生多讲,巧妙设计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学会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并在朗读和活动中达到对课文内涵的深刻理解。

进程预设:

1、教师提示问题和要求:

(1)问题:“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句话的?(可提示从情感、修辞、句式和作用等角度进行理解)

明确: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报答母亲的恩情呢?)

(2)要求:带着问题饱含激情地读,体会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3、 学生回答问题。

4、学生代表作朗诵表演(这也可以说是女儿冰心向母亲许下感恩的诺言)。

5、小活动:

(1)在心中默默写一段感恩母亲的话(报恩母亲,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些让母亲安慰的事和说一些让母亲安慰的话。我们还没有真正的能力报恩母亲,但我们可以向母亲许下感恩的诺言)。

(2)在《感恩的心》乐曲中“许愿”。

五、作业:

1、拿起你的笔,把你对母亲的“许愿”写到纸上,然后装进信封密封好。等你长大后再启封,那时就是你报恩母亲的时候了。

2、仿课文写法(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写一篇随笔。

3、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六、赠语:

亲情无私,亲情无价,亲情无怨无悔。

父母总是为我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为此,他们奔波忙碌;为此,他们鬓生白发。

也为此,我们从懂事起就心生感动之情,心存感恩之义。

于是,我们逐渐走向成熟……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荷叶 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亲情为主题,写出了亲情的丰富与多样。鲁迅先生的《风筝》洋溢着浓浓的手足同胞之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描述了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散步》勾勒了一个和美的家庭;《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爱的光辉,是难得的幸福与欢乐(正如红莲);远离或失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深切,自己是何等孤单与无助(如同白莲)。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跟作者、跟母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去分享与珍惜真挚美好的亲情。

在教学中,先由听歌引起学生共鸣——母爱,引出课文,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作者、听读课文、欣赏诗画、聆听音乐等,融入学生朗读、师生探讨交流、小组合作、师生练笔等形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把听、说、读、练、思、赏、搜等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借此提高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学情分析

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

我面对的是一群正需要用感情去感化的农村孩子,他们对语文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因此,要上好这节课,教师就要做好引导,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文中去,不能为学课文而学课文,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借助赏析文章,理解文章主题,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难点:1、赏析文章,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2、学习借景写人、托物寄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语言,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领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教师播《有你的地方是天堂》,学生静静地倾听

(二)展示目标,明确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语言,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领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三)初步感知,走近作者。

以学生为主介绍作者冰心的相关情况。

(四)解决字词,扫清障碍。

(五)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思考: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通过哪些画面表现的?

(六)研读课文,走进文本。

1、作者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结合内容分析托物寄情的写法。)

2、整篇文章有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也就是本文的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为大家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七)调动感情,练习仿写。

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八)拓展延伸,吐露心声。

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有这样一张图片。就是这种图片和它背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有的人将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诗。(播放视频)

结合视频请大家谈谈自己母亲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情。

(九)回顾全程,总结收获。

荷叶母亲教案 篇四

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 作者(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三、 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

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6、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7、师:同学们,母爱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就如作者所说,我是红莲,妈妈是荷叶!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我们的幸福,伟大的妈妈们甘愿付出,甘愿牺牲……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了,而妈妈的头发也一天天变白了,皱纹也一天天加深了……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四、 作业: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五、 板书设计:

六、 后记

荷叶母亲教案 篇五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的盛开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的担心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儿女一般……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的麻岭风景区,正在进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同时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对夫妇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荷叶 母亲》一起去感受那风雨中的母爱。(板书课题,作者)

(过渡:让我们先走进作者)

二、走进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过渡:这是一首散文诗,那就让我们在朗读中慢慢品味文章,请先听课文录音)

三、听读

1 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处理

2 学生自由朗读,(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问老师)

3 个别读,(推荐学生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母亲荷叶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