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学实录(最新6篇)

发布时间:

教学中,导入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通过导入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显然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步。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翠鸟》教学实录》,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翠鸟》教学实录 篇一

一。课前谈话

师:很长时间没有给四年级的学生上过课了,不知道今天的课能不能上好,我有些担心,你们能鼓励鼓励我吗?(学生鼓掌)

师:啊!这是掌声在鼓励我!还可以怎样鼓励我——你来鼓励我一下?(指一生)(生站起微笑)

师:他冲我微笑,用表情来鼓励我!告诉我你的微笑什么意思?

生:我的微笑就是告诉你——不要怕,一定会上好的!

师:谢谢!谁再来鼓励我?(一生伸手与老师握手)

师:握手——又使劲捏了我一下,什么意思?

生:给你力量,我们会支持你的!

师:(问众生)你们会支持我吗?

生:会!

师:(作抹泪状)啊,我热泪盈眶!(生笑,谁再来鼓励我?)

生:老师,你就放心吧!我们全班同学都支持你的!

师:忽悠我?(生:不忽悠)集体忽悠我?(生笑:没有)那么上课我让你们读——敢不敢读?(敢),让你们说——敢不敢说?(敢),这我就有底气了(摸肚子)我们上课好吧?

生:好!

二。汇报梳理

师:(板书:鸟)你们——喜欢鸟吗?(生:喜欢)不用说,喜欢鸟的举手!(生举手)特别喜欢鸟的举高!(生举高)最喜欢鸟的站起来举手!(生站起来举手)啊!这么多同学!请坐!(问一生)你为什么喜欢鸟?

(此处与学生交谈,意在激起爱鸟的兴趣,预设总结学生之所以喜欢鸟:1、外形漂亮 2、叫声好听 3、吃害虫 4、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增添了生趣)

师:同学们,今天要认识的是它(点出翠鸟图)——(板书“翠”)(生:翠鸟)。这个“翠”字,上面是“羽”字,但在这里“羽”字有一点小小的变化,谁的眼睛像翠鸟一样锐利,已经发现了?

(指导说“羽”字下面钩不写,为“  ”)

师: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翠鸟——喜欢翠鸟的点点头!(生点头)特别喜欢的使劲点头!(生使劲点头)

师:算了,算了,再点头就吃 “点头丸”了。(生笑)都喜欢翠鸟——它一定有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我想请大家来谈一谈翠鸟,在你的眼里,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呢?请你结合书上的描述,加上自己的看法来谈一谈。

预设:

(1)  生:翠鸟是一种美丽的鸟。(后引导其根据第一节内容来说。预设会说“颜色鲜艳,眼睛、爪子、嘴”等。学生说不出可以看书说,也可看图说。若有序,最好适时点拨:他怎么说得那么清楚?理解有序。若此处不利于点拨,则于后面练说时点拨。中间可幽默:翠鸟浅绿色外衣——啊!青春靓丽!褐色衬衫,敞开怀——啊!蛮潇洒的嘛!引导学生对翠鸟外形有初步认识,此处即开始引导其描述)

(2)  生:翠鸟是一种机灵的鸟(飞行专家,捕鱼高手)(引导学生说二、三自然段内容。多用书上的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幽默指导,如:高手!华山论剑如何?等)

(3)  生:翠鸟是一种聪明的鸟。(学生读其住处,教师引导出“洞小窝深在悬崖”,让学生明白其聪明地保护自己)

(4)  生: 翠鸟是鸣声清脆的鸟。(师:啊,还是著名歌星!)

(这里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描述,这种能力是学生缺乏的。平时回答问题零打碎敲,缺乏想象描述及据理辩述的能力,本节课特意训练。这里可以顺势板书:)

三、析词练说(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么喜欢翠鸟,想不想见见它?(生:想)我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一只翠鸟,请她跟大家见面(作势欲拿,学生惊奇状)想不想见她?(想!)爱不爱见她?(爱!)急不急见她?(急!)我可不可能捉到它?(生一顿,笑:不可能!)

师:对呀!那么高的悬崖,那么小的洞,让我爬上去捉它呀?就这体形!(指自己,学生笑)文中的小朋友们也很想捉一只翠鸟啊!谁来读第四自然段?(指一生读,相机指导)

师:恩——读得不错,大家看这个词(出示:愿望)什么是愿望?可以换个词来解释一下。

(学生可解释为“理想”,但这是远期的目标,教师放在句中“我们的理想就是捉只翠鸟?”引导学生知道近期的目标为“心愿”。引导学生结合内容说一下。教师可示范:“我们多么想捉一只翠鸟来养啊,这是我们的愿望!”此处多让学生说,可以变换多种顺序来说,但必须是感情句)

师:再请大家看这个词(出示:失望)什么意思?(愿望落空、扫兴等)谁来有感情地“失望”一下?(引导学生带有“失望”的感情句)

师:大家看第三“望”(出示“希望”)谁来让“希望”充满感情?(引导生说感情句)

师:大家说得很好,但我觉得还不过瘾,谁能把“愿望”、“失望”、“希望”连起来,有感情地来一把?

(此处让学生连起来练习大段说)

师:这是书中小朋友的“三望”——你们也有“三望”。刚才我说要带一只翠鸟跟你们见面,差点满足了你们的一个——(生接:愿望)可后来,发现老师骗了你们,你们——(生:失望)现在,你们希望—— 你来说(指一生)生:我希望老师下次可以真的带一只翠鸟来!

生:我希望……

……

四、指导自学

师:洞小窝深在悬崖——因此我们很难见到翠鸟的家,也捉不到翠鸟。那么,翠鸟为什么那么让人喜欢呢?我们知道她不但外形美丽(板书:外形美丽)而且动作敏捷(板书:动作敏捷)下面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交给你们,这两部分内容由你们自己选择来学,好吗?(生:好!)怎么学呢?我们这样来学——大家先读课文,这些段落中,不管是写它外形美还是写它飞行快都有许多好词,写得很美很生动,你觉得哪些词写得特别好,就把它划下来。这是第一步叫:划一划;第二步呢,学习外形的同学,如果有彩笔,就施展你的绘画才能——根据书上的描写,给翠鸟“穿”上衣服,也就是涂上颜色。这叫画一画。学习动作的同学,当然不画了,但是我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它飞行的样子,捉鱼的动作呀等等,想得像活了一样,这是想一想;第三步,我们比赛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把课文读活;第四步,我想请大家说,具体怎么说?对不起——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再告诉你们。听清了吗?(听清了)开始吧!

(板书:划、画(想)、读、说)

(学生大约学10分钟,学习中可让学生真切认识鸟的色、体,又触摸了描写顺序——由上而上,暗含由头及腹,动作处重点是:蹬开、飞、叼、贴,苇秆摇晃、水波荡漾,根据学生发言,也可以涉及注视、轻轻地、疾飞等)

五、汇报交流

师:好,学得差不多了,我们来汇报,谁学了第一段?(学生举手,指一生)把你划的词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预设)红色、鲜艳、橄榄色、赤褐色、浅绿色、透亮灵活、小巧玲珑、又尖又长

师:嗬!这么多!(对大家)你们划的基本也是这些,是吗?

(出示:红色、鲜艳、橄榄色、赤褐色、浅绿色、透亮灵活、小巧玲珑、又尖又长)

(生:是),好,我不讲,你自己把你划的这么多词分成两部分,或者说两类,你会吗?

(引导学生把写颜色和其他的分开,再把写“色”中的“领导”——鲜艳找出来)

师:真棒!划了词,又分析讲解,太棒了!请坐!(向大家)颜色涂得怎样,谁的翠鸟穿上了外衣?(生笑)来讲一讲!

(此处指导学生拿图说,若前面未讲顺序,此处可以点拨)

师:说得挺带劲儿!谁能把翠鸟的样子读出来!读得让大家看见活的似的!

(指导读一节,注意1、语气读得喜欢,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2、突出一些颜色词和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等词)

师:看完了样子,那是静的;还得看动的——捕鱼,谁来汇报一下划的词语?

(学生汇报:疾飞、蹬开、叼起、像箭一样、贴着……)

师:划了这么多词!光划还不行,谁刚才闭眼睛想象了,由哪一个词——你看到翠鸟什么画面?

(指导学生体会1、“蹬开”与“离开”比,更有力、更快 ; 2、贴——飞行技术高、快 ,可以用手势演示; 3、讲翠鸟羽毛有气囊,尾部分泌?可入水羽毛不湿(讲) 4、体会“苇秆摇晃,水波荡漾”说明翠鸟之敏捷轻快。)

师:想看翠鸟捕鱼吗?(看flash)

师:好看吗?(好看)满意吗?(满意)我不满意!好象速度慢,没有看出翠鸟的机灵迅速。怎么办?(同学生商量——读出来!)

(指导读,第二段一、两句逐句指导,第三段分为鱼和鸟来读显现)(此处为重点精彩之处)

师: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刚读完第一句话时)

师:这句话写翠鸟飞得怎样?

生:翠鸟飞得很快。

师:那刚才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很快?再试试。

生:(再读)

师:这次飞得快多了!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这是一只超重量级的翠鸟,像我!(生笑)不然,它怎么会落得那么重呢?再来读一读!

生:(又读,读出“轻轻地”)

师:一眨眼,你就帮助这只翠鸟成功减肥,厉害!(生大笑)为什么要读轻些?

生:怕吓着小鱼。

师:谁再来轻轻地读。还要快!

生:(较有感情地读)

师:真棒!大家来一来!注意,可别惊动了小鱼。否则,翠鸟就要饿肚子了。(生齐读)

师:翠鸟落在苇秆上干什么呢?

生:(齐读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师:(出示翠鸟等鱼图)看,这就是翠鸟一动不动等小鱼的样子。谁来当当心理学家,猜猜此时的翠鸟在想什么?

生:小鱼啊小鱼,你怎么还不游出来?我不没吃早饭呢,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师:哦,多可怜的翠鸟呀 !咦,你吃了早饭吗?

生:(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师:原来你就是那只没吃早饭的翠鸟呀!(走到学生跟前)不吃早饭可不好,答应老师,以后每天都要吃早饭,还得吃得饱饱的,好吗?谁来读一读——一动不动,耐心等待!

(指导读出“一动不动”“等待”)

师:孩子们,你们说,小鱼会游出来吗?

生:会。

师:这可真是只笨小鱼!

生:老师,你说错了。这只小鱼不笨,可机灵了。

师:很机灵?有何证据?

生(读):小鱼悄悄地游出水面来,吐了一个泡泡。

师:还说不笨呢,游出水面的动作这么重,翠鸟一下就发现了。想当一回聪明的小鱼儿吗?

生:想。

师:那再读读。

生:(再读)

师:“悄悄地”读得很好。人家说“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我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时隔三秒就得刮目相看”。(生笑)我们一起来当当聪明的小鱼儿好吗?注意,此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生齐读)

师:小鱼儿出来了,赶快去看翠鸟是怎么捉鱼吧。

生:(读翠鸟捉鱼一句)

师:我知道这只翠鸟为什么没吃着早饭了。它捉鱼的速度这么慢,当然只有饿肚子了。怎么办?

生:(再读)

师:这次好多了。不过还得注意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这些词可以突出一些,另外可以读出节奏,因为翠鸟捉鱼的速度很快。再来读一下这句。

生:(读)

(教师可以相机指导,也可以范读,总之要达到以读入境悟情的效果)

师:这次真好。瞧,翠鸟捉到了一条好大的鱼!这样吧!我们来配合读一下——女同学当小鱼,男同学当翠鸟,我来叙述,看谁读得好!

(师生配合读)

六、换位采访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翠鸟。想不想当一回翠鸟?

生:想!

师:那好,我告诉你们——最近世界上的鸟类正在进行选美大赛,你们觉得翠鸟可以参加吗?(生:可以)有希望吗?(有)那就看你们的表现了。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的翠鸟了,我呢,来自欧洲,是选美大赛的评委。喏,这是我的代表证(出示代表证)。我想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愿意接受采访吗?

生:愿意!

师: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

生:我们鸣声清脆。

师:哦?鸣声清脆?怪不得呢!

师:听说你们长得很美,谁来自我介绍一下?

(学生当翠鸟,自我介绍,相机指导)

师: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捉鱼的?

生:我们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用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只要小鱼一露出水面吹个小泡泡,我们就像箭一样飞过去,用又尖又长的嘴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师:各位翠鸟,我想到你们家作客。可是,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的家在哪里?

生:我们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师:请问你们想对我们人类说什么?

生:请你们人类保护我们。

生:请你们不要捕捉我们,我们是你们的朋友。

生:请你们不要乱砍树木,我们也想有个家。

生:请转告你们人类,不要再来伤害我们,否则,你们会吃苦头的。

师:哟,向我们发出最后通谍了。(生笑)好,我一定回去转达。

师:采访到此结束!我看翠鸟一定能在选美大赛中夺魁!谢谢各位翠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耽误你们捉鱼了!好,下课。

.25.于永正《翠鸟》课堂实录 篇二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líng  jí  dài  pào   ruì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sì   dǎi   xī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飞得很快——

眼睛感觉灵敏——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25.于永正《翠鸟》课堂实录 篇三

德化实验小学   方梅花

教学要求

1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3 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介绍翠鸟、导言入课

↓↓

投影学习目标投影学习方法

↓↓

学生质疑

据疑板书导学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

投影翠鸟外形图VCD 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

投影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VCD 翠鸟捉鱼时动作

↓↓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习题2

↓↓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 →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

结束

《翠鸟》教学设计简介

《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 、四人小组自学。

4 、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活动1 、迅速敏捷:疾飞

2 、专心机警:注视

捕鱼1 、眼睛锐利:悄悄

2 、行动迅速:蹬、叼、飞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 ——3 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 、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根据课文的描写给翠鸟画张画。

板书设计:

真想

打消想法 喜爱翠鸟

希望

《翠鸟》教学实录 篇四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四、重、难点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五、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8个生字,学会其中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苇秆、抓住、腹部、衬衫、清脆、疾飞、泛着、泡泡、逃脱、锐利、摇晃、饲养、希望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4练习积累语言。

六、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根据本课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可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要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5关于识字写字。“衬衫”二字的左边均是“衤”旁,注意与“礻”相区别。

“脱”与“锐”左边不相同,注意加以比较。“衬”,读翘舌音,“饲”,读平舌音。

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较多,书写时,应注意结构的匀称。

6课后拓展。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在语文活动课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翠鸟》教学实录 篇五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散文。小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渔翁的启发下,小作者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2、教材地位分析:

这篇课文是继续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训练的范文。也是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表达的方法好课文。同时课文在用词造句表达方面准确生动,具体详细,是学生学习写生动写具体的好例文。最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的教育。

3、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本班学生热情积极,课堂上能大胆发言。初步学会了在阅读时边读边想,提出疑问。并能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初步解决问题。但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较薄弱,有待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训练,逐步提高。

【教学设计的理念】

1、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这种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上给予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2、情境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地运用图片录音等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语言训练理念:新课标中指出“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在课的设计中,重在读的训练,努力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获得语感。

4、建立积极的鼓励机制。我的课的其中一个理念就是──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重视每位学生的表现,不错过任何一个称赞他们的机会,甚至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诚挚的称赞。无论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都努力地给予学生积极鼓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和力量,从而充满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教养方面:

⑴ 阅读课文,了解翠鸟捕鱼的活动。

⑵ 比较句子,体会翠鸟动作敏捷,捕鱼的高超技术。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2、发展方面: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特点,通过外形、动作等的描写写具体的写作手法。

3、教育方面:

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激发保护鸟类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的外形和捉鱼时的灵活敏捷,学习体会作者用词遣句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

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读议练结合法、直观法等。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大家还记得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吗?

设计意图:把翠鸟比作学生的朋友,符合小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前一节课从文本中了解到的关于翠鸟的外形特点的,转化成自己语言说出来,得到一次说的训练。学是为了用,所以这训练能激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语言。

二、检查课前收集的关于翠鸟的资料的情况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设计,能让学生学会课堂的学习还得与课外的知识相结合,培养收集资料的意识和习惯,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好习惯。

三、读悟2、3自然段

1、过渡:

到底这位捕鱼高手怎样捕鱼的呢?我们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2、3自然段,划出描写翠鸟怎样捕鱼的句子。

3、指名读出有关的句子。

4、读句子,用“____”标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的词。引导理解这些词句。

5、随机引导学生对比理解两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⑴ 投影出示对比句:

①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②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⑵ 学生读,想想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哪个句子写的好,为什么?

⑶ 小组学习,发表个人的看法。

⑷ 师生合作体会句子表达的具体、准确。

⑸ 用同样的方法比较第二组句子:

①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②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⑹ 感情朗读,读中升华对语言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围绕“读”展开:做到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升华。正如古人说的:书读白遍,其义自见。教师避开烦琐的讲解,把时间交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获得语感训练。此外让学生通过前一组句子的对比,尝试自学理解第二组句子,进行学法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四、读悟4、5自然段

1、过渡: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捕鱼本领也很高,你们喜欢吗?如果你就站在水边,看到可爱的翠鸟,你会有什么想法?(指名表白)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

2、自读4、5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想捉翠鸟的句子。

设计意图:正所谓“将心比心”──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可以让学生贴近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理解。同时为下面的感情朗读作了铺垫。

3、读老翁的话,想想你从中知道什么?

4、师生合作体会。

5、应该怎样读出老渔翁的语气,让学生试读读。

6、指名表演读。(比赛读、评读)

设计意图:在感情朗读中,让学生在读中受到爱护鸟类的思想教育,注重的是“读悟”的过程,而不是架空在语言训练中抽象的说教,把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熏陶与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真正受到影响。

五、小结全文

1、积累训练:

课文描写了一只外形美丽,动作敏捷的翠鸟,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把你喜欢的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大家听一听。(小组交流)

2、点拨作者捉住翠鸟的特点写具体,表达喜爱之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运用。

设计意图:读、背是积累的最好方法,也是积累的必须过程,设计中以此作为小结,有利于引发学生把这种积累过程延伸到课外继续加强,进一步培养学生激积累的习惯和能力。点拨学习小作者的写作方法,起到画龙点珠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方法,学会学习。

六、作业设计

1、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在积累本摘抄好词好句。

3、练笔: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外形、生活习性的特点)。

设计意图:把积累作业作为重点,把课堂的积累训练延伸加强,培养积累的习惯和方法。学是为了用,通过小练笔,让学生试着学习小作者抓住特点来写。

【板书设计】

翠鸟

外形:美丽(羽毛、嘴、爪子)

注视 等待

捉鱼本领高 蹬开 飞过去

叼起 飞远了

《翠鸟》教学实录 篇六

翠鸟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翠鸟》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翠鸟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桅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向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翠鸟》阅读题目:

(1)、这两个自然段抓住了翠鸟_________的特点来写,包括鸣声清脆、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

(2)、“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这句话体现了翠鸟动作_________的特点。

(3)、“小鱼悄悄……锐利的眼睛”这两句把_________和_________对比,突出了翠鸟动作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是_________,表现翠鸟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翠鸟》参考答案:

(1)动作 飞的速度快 机灵

(2)、轻盈、迅捷

(3)、小鱼翠鸟 机灵敏捷

(4)、翠鸟蹬开桅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速度之快

(5)、喜爱翠鸟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翠鸟》教学实录》,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9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