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篇一

一、导语

同学们,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陈列着这样一幅画,它被誉为卢浮宫的三大镇宫之宝之一,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它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下面我们就先欣赏一下这幅画。(赏画)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

欣赏了这幅画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初看这幅画,同学们只是觉得它很逼真,并没有感觉它有什么特别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位作家在欣赏完蒙娜丽莎这幅画像后有着怎样的感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

二、明确要求,完成自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本课的连接语,看连接语中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名读。

找得非常准确。好,明确了要求,我们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老师将连接语中的要求给同学们整理了一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读,强调2次读。)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大屏幕上的要求。

要求:

1、阅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2、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部分找出来,多读几遍。

三、交流探究要求

我们先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人多。

(对,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名画的魅力呢?)

2、画展出的不易。

3、预设:

读第5段:

读得真有感情,你能概括地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吗?(画像的内容)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还有哪些语段呢?

(6、7段。)

对,5、6、7段就是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的。

4、课文还从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呢?

(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

5、小结:

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那样,课文先描述了观看画展的人多、画来纽约展出不易,接着介绍了画像上的内容,最后描写了作者欣赏完画像后的感受。作者就是从这三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哪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呢?

(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

四、交流探究问题

1、好,我们就来看这部分。谁愿与大家交流一下你划出的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语句呢?

对,就是同学们交流的这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画像上的内容。刚才同学们在自学中已经将这部分反复朗读了好多遍,谁来告诉大家在刚才的品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为什么这些描写如此传神?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段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能吸引你的一部分的描写标记出来,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儿?

2、研读第6段:

⑴ 生:我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吸引人。

师:哦,你认为这部分的描写好在呢?

生:作者的描写很生动,很细致。

师:细致、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生: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⑵ 师:你知道“矜持”什么意思吗?

⑶ 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展开了想象。)

可见“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这些情感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作者由画面展开的想象。

⑷ 体会写法:

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和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有什么区别?

小结:

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⑵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美呢?

指名读。

⑶ 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当我们凝视这幅名画时,常常被她那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幅画,看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

3、研读第5、7段:

同学们真了不起,也学会了作者边欣赏艺术作品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课文5、7段的描写也吸引了不少同学,作者在写这2部分时,采用了与描写微笑相同的方法,那就是将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两段中展开想象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体会这样写的精妙。

4、小结:

作者在介绍这幅画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他生动的描写,使蒙娜丽莎的形象鲜活起来,也让没见过这幅画的读者们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亲眼目睹这幅画的风采。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机会,成就你心中的梦想。请大家当一会大都会博物馆的解说员,向各位观光者介绍一下这幅画。希望你的讲解能让观光者感到不虚此行。谁首当其冲,第一个发言呢?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作者在介绍这幅画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他生动的描写,使蒙娜丽莎的形象鲜活起来。我们为作者高超艺术鉴赏、表现能力所吸引,为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所折服。下面老师再向你介绍一幅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画──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课后请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这幅画背后的宗教故事,选取一两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将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活动设计

1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

2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二、介绍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 、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

(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

(2)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

(3)有时略含哀伤

(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2 、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分析。(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

四、深入分析课文

1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蒙娜丽莎》的?(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局部到整体)

2 、阅读课文后,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3 、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你感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 、如果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

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

五、拓展延伸。

1 、14 —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当时宣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的人文主义思想。

2 、作者达·芬奇,意大利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3 、《蒙》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肖像杰作。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以一个年轻女性温雅的微笑,揭开人性觉醒的旗帜,赞美生命的可爱。集中而又充分地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热情地讴歌美与人生。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2.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

1.(配乐欣赏一组世界名画)。美妙的乐曲让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令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出示《蒙娜丽莎》画像),自从她诞生500年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不断探寻的目光。1963年,这幅画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纽约展出,我国作家王克难先生十分有幸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并用他那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了下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

2.板书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课题)

3.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有几个字容易读错,老师摘录了出来(出示),谁来读?

肖像脸颊悄然难以捉摸矜持

二、明确任务:

1.下面我们来学习本文。首先请同学们读读阅读提示。

2.学生自读阅读提示。

3.我们先来按照第一项要求进行学习。(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读“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学生自学)

三、感受魅力,领悟写法。

师:分享是快乐的,我们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先看前4自然段有没有。

学生汇报:

1.“……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师:你很善于发现,这几句话没有直接介绍画作,而是通过描写参观的人多衬托出画作的魅力,这样的描写方式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师:还有没有侧面描写?

2.“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这个比喻句,把参观队伍比作长龙。从人多、场面盛大可以看出画作具有魅力。)

3.“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从这句中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珍贵,由此可以体现出她的魅力。)

过渡:作者不光从侧面进行描写,还直接介绍了画作,直接介绍画作的描写方式又叫——“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

4.大家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是正面描写?

生:第5、6、7自然段。

师:那我们就重点交流这3个自然段。谁先说?

5.生:第五自然段中“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①提问: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②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语句“她的脸颊泛着红光……”(语句+图片)

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达·芬奇这幅画画得怎样?你会用什么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似真亦换、逼真……)

师:理解了这些内容,谁愿意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完整的第五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此段)

④大家看看这一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指名回答)

生a:从“随着队伍慢慢走近她……近了……更近了……”可以看出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板书:远——近)

生b:从“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可以看出是由整体到局部。(板书:整体——局部)

过渡:弄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老师还希望大家动情地朗读屏幕上的这段话,引读“她的脸颊泛着红光……”

6.大家再看看第6、7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语句表现出画作的魅力?

生:“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

师:是看到的还是想象到的内心世界?(明确并板书:想象到的)

①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当你面对着这样的微笑,读着这段文字,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作者观察细致,对《蒙娜丽莎》的喜爱,达·芬奇画技高超……)

②师:达·芬奇用高超的画技揭示着任务的内心世界,作者王克难先生则用动情的、诗意盎然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背后的情感。这段话老师也很喜欢,大家听老师读一读。(配乐范读)

③学生配乐齐读。

④是啊,蒙娜丽莎那常人难以企及的神秘微笑是达·芬奇天才想象力的表现,读——

生:“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⑤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作者仅仅写了想象到的内容吗?(明确并板书:看到的)

生:“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

指名读此段前四句话,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蒙娜丽莎的微笑,你会用什么词?(难以捉摸、神秘……)

四、合作交流

师: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第5、6自然段,感受着画作的魅力。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些语句也表现着蒙娜丽莎的魅力。重点看第7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生命力

师:蒙娜丽莎温柔、端庄,笑容神秘,她的美已经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国界,属于全人类。难怪作者会激动地说——

出示第8自然段,生齐读:“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五、回顾整体,揭示课题。

1.下面我们再看看课题,明明是作者欣赏画,为什么课题中要用一个“约”字?

2.“约”(预约、心灵之约……)

六、创设情境,开展小练笔。

1.师: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与蒙娜丽莎相约。假如中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多次交涉,这幅画得以远渡重洋来到我们中国展览,让你担任这幅世界名画的解说员,你会用怎样的语言介绍她呢?动手写一写。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策略:以读为本、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就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下面我们就先欣赏一下这幅画。(赏画)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2.欣赏了这幅画后,你有什么感受?

3.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本课的连接语,看连接语中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指名读)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部分找出来,对照插图多读几遍。

(4)阅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了解画像内容,感受名画魅力。

1.了解画像内容。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部分找出来,对照插图多读几遍。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汇报画像内容,谈谈体会。

3.学习作者观察画像的顺序。

4.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现语段指导理解。)(1)引导读面部表情的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

(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神秘的微笑。(第六自然段)“那微笑──几分矜持”。

(3)引入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资料。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

(4)(引出第七自然段) 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5)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引出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句子①“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②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③队伍移动很缓慢。

四、总结升华,感情朗读。

1.过渡:同学们,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2.指名读。

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学生准备后做讲解员介绍)4.感谢达·芬奇达·芬奇简直就是一位传奇人物!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可以去查阅一些达·芬奇的生平事迹,除了这两幅画,他还有哪些杰出的作品?

五、反馈练习:

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组织成一句话)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2、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qiǎo  qiāo)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耐人寻味:

(3)用“  —”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六。作业:

(1)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研究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和《说不尽的蒙娜丽莎》。

(2)《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3)积累《蒙娜丽莎之约》中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27* 蒙娜丽莎之约

蒙娜丽莎            侧面、正面

神秘的微笑          想象

永恒的美丽          远------近

整体------局部

八、附件:

1、对词语的理解。

交涉: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课文指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商量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放在纽约展出的事情。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课文指《蒙娜丽莎》的光辉像一颗明珠那样鲜艳夺目。

2、相关链接

纽约 濒临大西洋,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

卢浮宫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边,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它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对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艺术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达·芬奇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操,受到美的熏陶。这篇文章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着蒙娜丽莎那淡雅而又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本课教学重点是对照插图,在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在文章中品味蒙娜丽莎那包含着复杂情感成为千古奇韵的神秘微笑。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直接描写画像的段落,感受画作和文章语言的魅力,不断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预设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真。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3)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

(1)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2)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

(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设四: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画面采撷了多种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性和神秘感】

4.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

(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

(2)师小结。

【设计意图:文中有许多描写反映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全员交流,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鼓励上课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充分发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

5.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

引读最后一段。

(三)揭示课题,总结写法。

1.作者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

2.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文章表达、观察方法。

(四)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

1.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课文5、6、7自然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直接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1.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画作。

师: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宁夏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2.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

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本堂课的教学把落脚点放在介绍画作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学到的表达方法观察方法进行运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达·芬奇其它画作。

紧扣本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三选一)。

1.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

2.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

3.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作业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七、板书设计

传神      侧面、正面

蒙娜丽莎之约     神秘      想象

生命力     远——近

整体——局部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1 3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