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略)

导入新课:

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

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

2、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

3、学生的回答力求简练,只要说出名称即可,不必具体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运河)

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河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打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

(3)穿行的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录像)

(4)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

(5)词语积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长城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有起伏。出示幻灯片: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dié

dàng)跌宕起伏

小结: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

2、在我眼里,这是一和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

四、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自豪的读。

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到,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而我们最应该赞美的是谁?(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祖称真了不起,赞美我们的祖先,内心充满自豪)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

五、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深层次地感悟长城。

1、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2、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流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然轻面是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象征!)于是: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个民族的魂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所以画家用画歌唱这种精神(出示画)

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神(出示图片)

那么我们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去读这种这种精神

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播放录像)

二、了解运河的特点,指导美美地朗读

1、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如果说长城给你的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是什么?(运河是美丽的)

2、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绸带?(闪光的绸带,水清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4、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5、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6、指导读诗句,运河是美的,谁能读出这种美?

三、了解运河的创造,指导动情地朗读诗文

1、回到课文中,伸向天边说明什么?(运河长)是啊,这条运河是从哪到哪?

2、(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3、它连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4、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

6、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裁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7、指导朗读诗歌

四.了解运河的历史,指导自豪地朗读

1、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2、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3、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4、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出示幻灯):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5、指导自豪地读诗

第三部分:结课

出示地图:

一、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二、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三、听诗

四、读诗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索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习运河片段,了解运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学习运河片段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2.出示: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3.指导读诗句

三、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9.指导读:

10.总结: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11.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读诗,指导背诵…

五、同学们,除了长城和运河,我们国家还有那些人间奇迹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介:故宫、天坛、兵马俑…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运河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绵长柔美)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 篇三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www.chayi5.com>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四

鸿雁感言:

诸校是个真思考的人。所以,且不论课的成败,先搬过来品评一番,想来不会介意。第一课时三大板块,十分钟一个导入,够牛,正像干国祥等人后来评论的一样,纯属多余。第二板块诵读不足二十分钟,第三板块识字十余分钟。看来,诸校首先关注的并不是文章体裁:诗歌是不是该上出诗情来?但是,抛开遗憾不提,拿开学第一课开刀,恐怕读贴的你我未必就有这份勇气,而课后评点与改进意见更显金贵,彰显出这是一场不讲价的研讨——教学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研讨(拒绝好好先生的研讨)。

题记:

感谢诸向阳校长的自告奋勇,并提供了一个极有探讨价值的案例。这毫无疑问是新教育有效教学研究旅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堂课,也是新教育小学有效教学范式的第一块基石。

若没有这样的勇气与课堂,我们就无从接近真理。

上午第一节,8:35,三(9)班教室,与陈金铭和三年级语文老师一起听诸向阳校长的《长城和运河》一课,这是新教育小学每日对课堂进行观议思活动的开始。

课前,学生们或在各自的座位上,或者跑到朋友那边,玩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我们在课堂上极难看到的光彩。把这种迷人的光彩,保留、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上,在求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容光焕发,这正是我们理想,但事实上,我们目前远未能够达到。这并非是口号与一时冲动所能够完成的重任,而阻拦它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专业素养还不够理想,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的种种“见障”时时妨碍着我们突破自己的旧皮肤。

我坐在教室的前侧,选定第一排两个学生,女生 ,我在笔记中记作a,男生 ,我在笔记中记作b。

我问a,预习做过了吗?做在哪里?——因为我看到他们的课本,都是干净得一笔未染,而且也没有预习笔记本。

a回答:预习过了,老师就叫我们读……

我在前天与昨天晚上,一直在思考预习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模糊的,不能检测的预习,既在知识习得上会低效,而且还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精确与检测,这可以视为预习的两大要点。

当然,这是开学第一课,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书本刚刚发下去,老师刚刚开始备课,可能大家都没充分的时间,来考虑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铃声响起。

诸校长先让同学们背诵了一下冰心的诗《繁星》: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然后在老师一小段诗意与激qing的讲述后,师生们正式开始了《长城与运河》的旅行。课文如下:

第一环节中,诸校长在打开书本之前的问题与口头练习有:

说一处我们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

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说长城,说说长城的样子;

说说运河,说说运河的样子;

逐一出示长城和运河教学挂图,说说图上的长城和运河;

至此,大约用了十分钟。这是第一板块,可以视为一个比较长的“导入”。

有学生在描述长城与运河时,用到了“巨龙”与“绸带”的比喻。

在全过程中,我观察的学生除听同学在回答外,只有一处个体活动,a对b说,(挂图中的长城与运河)太小了。这时候,老师的问题是:运河是什么样子的。

诸校长用“那么诗人笔下的长城与运河,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来过渡教学,引导学生打开书本,进行第二板块,重点在朗读的教学。

先学生自读两遍。a声音极小,b出声。

然后诸校长逐段抽一个学生检查朗读,读第一段的学生读得错误百出,诸校长引导学生对其指正,此生读第一段共三遍,近五分钟。但a与b皆成为漠不关心的看客。

第二段朗读一遍即过。

然后,诸校长再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问:

两节诗,哪一节写长城,哪一节写运河?

两个学生作了回答,但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答案,而且诗句中有明确的词语。这本不是一个问题。老师的本意或在后面一个问题:

标题中的运河与长城可不可以换过来?

不过,这个问题也没什么真正的挑战与明确的意图。

此后,学生再读课文。

至此,课堂进行到近三十分钟。也就是说,第二个板块朗读,计用时近20分钟。

最后的十来分钟时间,老师让同学们放下书,用课文中的八个生字(除“朽”字外),再配上字形相近的另外八个字,要求辨字组词。

a抄全部题目后再组词;b直接组词。b完成速度比a要快,用时约六七分钟,但质量较a略低。关键是“蜿蜒”的“蜒”,理解为“蜻蜓”的“蜓”,但仍然写作“蜒”,——这是因为小黑板上面有范字,只是第四笔竖折分成了两笔来写。另外有一个词语组错。

我看到两个人完成后无事可做,就建议他们交换作业进行批改,a帮b批出了两处错误并对他指出了。

最后一两分钟,诸校长着重讲了“蜒”字,抽学生组了四个词,但另外的字的书写及理解,以及组词的正确性,已经来不及更细致地检查。

综观课堂,共分第一板块特殊导入10分钟,老师的本意是为第二教时的内容服务的;第二板块课文朗读近20分钟;第三板块生字教学10分钟有余。

课后,上课和听课的九位老师聚在我办公室,进行了相当直率、深入的讨论,形成了诸多教学上的共识。

对诸校长此课,大家的改进意见如下:

第一个“导入”环节10分钟可以整个删除;

第二个朗读课文环节用时20分钟,但基本在同一个层面的朗读,应该有明确朗读的技法、朗读知识点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向明确的提升性朗读练习,譬如节奏与重音的训练。可以同学间、小组内互读。

第三个环节辨字组词是最为紧扣目标,且较为有效的。但可以在小组内的互批上建立更为严谨的程序,加强反馈。同时,对某些生字还应该加以重点教学。

至于或删除或改进后的课堂,在扎扎实实完成字、词、朗读的教学后,还能省出来的时间,则可进行“贴切的比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也可以与朗读结合起来进行。

对诸校长课堂上对一个学生三次重复读第一段并进行指导,共耗时近五分钟,大家认为,根据课堂观察,这时候其他同学处于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也就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最佳的处理办法是直接给予评价并采取课后措施:“你的预习太不扎实,今天读得太差,明天傍晚到我那里来背出课文。”而不能让其他同学作太长时间的坐等与观望。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此课教学上的具体建议:

一、在生字中,除必讲易错字外,每次可伺机讲规律性的字及有特殊意义的字,譬如这次可重点讲讲“族”字,以及同一部首下的“旗”字一族:旗、旌、旗、旃、施、旄……

“族”这个字,由“旗帜+箭矢”构成,表示同一旗帜之后的用武器保卫自己、猎取猎物的共同体,即氏族、家庭、民族。对我们今天而言,这面旗就是五星红旗,而矢,则包括坦克、军舰、导弹甚至核弹在内的一切武器。

而对“蜒”这样特殊的易错字,建议可以用填空来强调,如:“蜒”这个字共有___画,第四画是___。

二、在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时,可问“为什么要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二段”?其实这背后大有讲究,因为第一段是群山上的长城,用巨龙来比喻,比较雄壮;第二段是平原上的运河,是水,用丝绸来比喻,相对而言比较“柔软”。这一问,事实上也就将朗读技巧,比喻的贴切,都蕴含于其中了。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能力目标可设定在两个:依据格式仿写,理解并运用贴切的比喻。比喻可以在朗读时结合着讲,仿写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完成,二者需要在仿写中结合。

比喻的贴切可以在上面建议二的基础上,讨论可否将“巨龙”与“绸带”二者互换,并在仿写中进一步体现。

仿写,则是注意诗歌的“重复”特点,以及题材(主题)与比喻的准确性。即:

1. 仿写在这里事实上是续写第三段,续写时,开头与结尾的四句诗是原封不动抄写的。要跟学生讲明,这是诗歌的重复,以加强一种韵律感,即一唱三叹。

2. 在仿写的题材上,要注意既不能用自然景观,如三峡;也不能用国外的人类奇迹,如金字塔;还不能用现代的建筑,如明珠塔。但这些不应该建立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可以设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在若干题材中选择,学生的错误选择,正好是探讨的基础。譬如,可出示“金字塔、九寨沟、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河壶口瀑布、东方明珠塔、故宫、美国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马俑”等词语,让学生说说准备挑哪一个来续写,在辨析之后,再开始续写。续写时,要提醒注意比喻的贴切。

3. 仿写可以按照以下的格式来“填写”: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诗篇。

是谁创造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因为宝应正处于京杭大运河边,所以,可布置一道特殊的课外作业: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查阅京杭大运河的相关资料(可在教室作资料展),利用星期天时间让爸爸妈妈陪伴,与同学家庭结伴游玩运河。写下“运河记”。

在教学框架上,大家达成以下共识:

一、预习环节一定要继续加强,预习什么并如何预习,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学生要能够“动手做”,课堂内要能够进行检测反馈评估——尤其是要利用小组内的检测评估流水线。

二、三年级及以上学生,预习的主要目的已不再是能在课堂上把这篇课文学得更好,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独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与习惯,最终在五六年级达到一个人能完成全部学习目标。

三、每一个板块,应该清楚紧扣哪一个知识点;落实的程度如何,要有一定的个体学生训练量,及必要的检测评估反馈。

四、个体学生的训练量,仍然极容易甚至最容易在教学中被忽略。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框架中的右手栏,大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意义所在。

还有一些关于教学的建议及技巧:

一、三人小组要形成常规性的学习小组,要建立小组的检测评估流水线,可依据学生知识高下,分为a、b、c三人,最优秀的a居中,批阅较差的c,c批阅b,b批阅a。各自在完成任务后,自动地无声地将练习本交到批的那位同学桌边,自己静静打开书本,在自己完成并获得应批阅的那位同学的练习本后,自动用规定的方式进行批阅。在此过程中,甚至不必要任何声音——除需要讨论的题目之外。

二、每个学期要让学生准备一个“错误本”,对一切练习中的错误,要将题目抄在这个“错误本”上。但不要做出答案,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而且在复习时能够持久起到作用。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五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工程,我们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就热情地赞美了我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引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美。

3、让我们在聆听播音员阿姨的朗读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好吗?打开书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两节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两节。第一节写了长城,第二节写了运河。有哪些内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2、(出示书上的两幅图)这就是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读一、二行。

3、(在“奇异的景象”下加上点)注意这些带点的字,再读读这两行,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读出作者那惊喜的感情。

4、这两个“奇异的景象”一个是(),一个是()。它们分别“奇异”在哪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并且读一读体会体会。

5、交流所划的句子。(出示)

6、看看图,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课前,大家读了《新补充读本》上的《长城》一文,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师: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雄伟壮丽)

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8、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9、出示:看图,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10、交流: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朗读时,要注意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看地图)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条长长的运河也是无数老百姓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挖成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1、引读最后两行诗句。这里的“人间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们能想象出当时修筑长城、开凿运河所遇到的困难吗?除了你们能想到的,还有许多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许多辛酸苦辣,可我们的祖先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人间奇迹”啊!

12、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

三、布置作业

1、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学过的词语(“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等)写一段话。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星期三下午上网的时候搜集资料,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57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