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参考精选10篇

发布时间: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程建设,逐步把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成为国防教育优质课程、精品国防教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参考》,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生必备 篇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参加军事教育学习是我们首要的义务,在认真履行这项义务的同时,我们更应为有学习国防知识的机会而感到荣幸,珍惜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深刻领会教学纲领的用意,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知识面的拓宽的程度,进而提升我们的自身素质。

同样,军事教育课以其广阔的国防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增强国防素质的良好文化基础,使我们这些生在和平时代的青年意识到国家依然面临安全防御问题,使我们意识到我国的国防实力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哪些差距,是我们认识到,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时刻树立高度的民族危机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有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国家发展上做出贡献。

国防意识是民族生存之魂,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强烈的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当前,中国正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这当然是于国于民都极为有利的事情。如果缺乏国防意识,国防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即使放在眼前,也很难发现。银行、证券交易、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这些和平时期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领域都可能成为战争中被敌方攻击的“软肋”。对外交往、新闻出版、网络交流和秘密载体的处理如果不加注意,都存在着泄露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的可能。此外,军事设施的管理、城市建设布局的总体规划、对战略要地的开放、防空工程的商业化运作等与国防建设是否相冲突,这些问题必须放在国家安全的大背景下认真考虑。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种种看似不起眼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在平时加以关注和排除,必将危及我们或我们子孙的和平生活。 在当今时代,世界并不太平。有人并不希望中国崛起强大,不绝于耳的“中国威胁论”就是一例。近来的战争实践证明,战场已经再无前后方之分,战争的武器不再只是枪炮,作战人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人。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国家的每个公民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战场的战士。信息化时代国防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斗争领域,国防的“防”线也不再只是单纯的边防、海防。它已延伸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信息领域,进入到电磁空间,触及到太空,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寻常生活之中。国防建设既是军队的事,更是全民的责任,我们必须强化国防意识,牢牢守住我们的民族生存之魂。

开设军事课程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 我们国家已经迈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健康轨道,增强法律观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001年4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世界趋势的角度上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和军事理论教育,将其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 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李登辉炮制“两国论”妄图分裂祖国: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且不断以蚕食的手法推行“渐进式台独”,诸如公布“本土化教育”、废“国语”教育、将“中文系”并入“外国文学系”、“中华民国护照”加注“台湾”英文字样、又要在2004年3月20日的“总统”选举之日举行所谓的“防卫性公投”和“和平公投等。2004年5月20日,陈水扁公然提出“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台湾新宪法”,“让台湾成为正常、完整的国家”的“台独”时间表,向—个中国原则、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挑衅。陈水扁已经论为台湾、两岸和国际社会一个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危机制造者”。这些事件都对我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防安全构成了威胁。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作为接受军事教育启发的结果,我们应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为了对国家建设作出努力,我们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做到知我中华,培育爱国情操。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继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理论,闪耀着普遍的真理光芒。古代中国孙子兵学的产生,标志人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由悟性阶段进入了理性阶段,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约米尼等人军事思想为代表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近代欧洲。它冲破中世纪的思想枷锁,开始用科学手段探讨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不过,欧洲近代军事科学相当程度上是借助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和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唯心论精神建立起来的,难免鱼龙混杂,真理与偏见并蓄。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为启始的第三次飞跃,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毛泽东军事思想则代表了这次飞跃的最高成就。

爱国志士秋瑾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学习历史,知我中华,是升华爱国情感的基础。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对民族分离、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更要学习和了解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学习历史,就会为祖国的今天而骄傲,为祖国的明天而奋进。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必将更加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国力强盛。跨进2l世纪的中国正如醒狮雄起,巨龙腾飞,生机勃勃。只要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必将在本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中国近代的屈辱而伤痛,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一)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古今中外的战争各不相同,但战争指导艺术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说来,在力量上拥有一定优势,或势均力敌的条件下赢得的胜利,虽然也来之不易;但战争艺术的最高荣誉,从来属于那些以弱胜强的统帅。西方历史上的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和拿破仑等人,都因此而摘取并获得了“战略之父”、“战争巨人”等桂冠和殊荣。相比之下,毛泽东的战争艺术更为高明。第一,世界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将帅,大都是能赢得若干战役战斗,能赢得整个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却为数不多。而毛泽东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战斗范例,而且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次,以往世界战史上的以弱胜强,基本上是总兵力对比上的以少胜多,武器装备上则相差无几。毛泽东的战争艺术,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而且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包括先后打败两支拥有当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第三,毛泽东不但擅长运用战争指导艺术,而且善于从战争指导艺术的运用中提炼和升华出理论。毛泽东军事论著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影响之广,在中外军事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之相比拟。近几十年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毛泽东军事著作成为不少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军政要人的案头读物,被许多国家列为军事院校的研修课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毛泽东以前,中外众多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探索军事规律上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但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难以找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对军事领域的种种问题既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探索,又亲自从事勤奋而深入理论研究的人物。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和阵地战,从小规模的战斗到指挥百万大军的战略战役运筹,从持久胜敌的全面战争到速战速决的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从“小米加步枪”条件下的建军、作战到建设国防现代化,从如何赢得战争到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覆盖了军事理论的各个重要层次和各个基本方面。所有这些,毛泽东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直接经验和前人进行战争的间接经验,作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内容博大精深、结构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大厦。毛泽东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其丰富性、系统性和真理性而言,都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程度。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较于其它各家军事理论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列宁主义军事学说的基础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主要是:①对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课题,第一次提供了科学答案。如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新道路。②在前人未曾开垦的理论领域,首创了全新的学说。如军事辩证法。③把过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如人民战争。④把以往的一些理论预见,变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现实。如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应有自己的表现的预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⑤在先哲们没能完全解决或解决得不理想的问题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样建设一支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当代丰碑,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义的,是它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包括研究、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无不受一定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一切理论也只有被用作认识论方法论意义的工具时,才能进入实践过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长期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尚未在军事领域充分展开。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应用于军事领域,从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与军事斗争实际的紧密结合上,创建了一整套科学的军事思想及军事思维方法。它不仅集中地表现为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原理,同时也体现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如果说孙子兵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可以超时代、跨领域地辐射,那么,兼有高度哲学成就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就尤其具有稳定而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可以为我们抵制当代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正确地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思路,又可以为我们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建军与作战,提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在非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军事哲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融通性。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还是思想、文化、体育等各个行业,总之凡一切存在矛盾斗争和开创性活动的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都能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多方面,拨动、启迪人们的创造智慧,从中总结、抽象出科学的指导原则和实践策略。

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国防意识

二、增强国防意识

什么是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

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今,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其他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朝鲜核武器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积极学习国防教育理论,理解研究国防知识。只有我们具有了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旅行国防义务。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

三、端正爱国精神

从近代历史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落后就要挨打,不团结,不爱国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学生,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用自己的身躯捍卫我们的国土。爱国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爱国精神有很多内涵,它既是一个人知识是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的展示,可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有层次的,一个要高层次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必定要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而军训教学正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这种素质。通过军训教学大学生建立了积极的爱国精神,正确的爱国态度,科学的报国方法,存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拓宽眼界,顺应时代

当今世界是一个极度全球化的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升级,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一个崭新的“地球村”是的世界已初步形成。因此,在现代社会不能只关注眼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拓宽视野、放眼世界,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这种情况在军事应用国防建设中尤显突出。而在当今世界上复杂的形势,美国称霸的野心,日本崛起的企图,欧洲在世界上的角色,俄罗斯与我国的关系,第三世界的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在当今前沿科技的发展,在军事上各种武器的应用,各种先进的战略系统应用,各种战术策略的实施。在军队建设的各方面问题,步兵的基本军事技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贡献。这些知识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丰富和健全了我们的知识结构,使我们进一步适应当今社会大发展。

五、 掌握国防知识

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国防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例如:国防基础理论、军事知识、国防历史、国防形势、国防法制„„

现代战争告诉我们战争就是人民的战争,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必须依靠于人民的力量,我们就是未来战争而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祖国的重任肩负于我们身上,祖国仍需加强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增强民族意识学成报效祖国,祖国明天辉煌关系于我们,我们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篇二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浅谈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摘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军事高技术化对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军事高技术;人民战争;军事理论课程

这学期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受益匪浅。因为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所以,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这学期的军事理论课程学习,增强了国防观念,培养了基本军事技能,强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了组织和纪律性,促进了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在这些大背景下,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课程。

这学期的军事理论课我们学习了古代孔子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国防和军事历史,古代、近代国防史,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军兵种知识和外军知识,对解放军的编成、各类武器装备的感性认识;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战时动员、军事地理知识。这些课程使我们认识到了加强国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军事高技术化对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一、 高技术对人民战争带来的影响。

(一)、高科技使侦察做到了不怕火力威胁,不怕地形限制,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侦查的立体化使战争前的准备得到最完美的完成。

(二)、高技术使得战争武器装备得到了质的提高,精确的制导系统带来了打击的精确性。

(三)、高技术武器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成果,战争方做到机动快,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

(四)、战争永远包括打击与防护两个方面,高技术使得防护的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隐秘,防护的综合化可以有效地在现代战争中最大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

(五)、指挥控制系统是现代战争的中心枢纽,在高技术战争中交战双方之间实力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与控制的水平上。只有借助于可操控的巨大指挥网络,才能真正打赢一场异常复杂的现代战争。而这种可控性使现代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技术在飞速发展,战争的方式也随之改变。“非接触”“非线式” 的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战场将变得更加不规则,代之以全纵深,大范围的“非线性”机动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又与指挥中心的有力控制密切相关,形成了一个整体。而在不远的未来,战争会更加突出地显现其高技术性,航天科技的进步。 战场上出现的不仅是人,机器人与大量的信息流将大量运用于实践。

二、高技术为人民战争注入新活力。

(一)、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为积聚雄厚的人民战争潜力,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这一切都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创造了使军队战斗力实现质的飞跃的前提。

(二)、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战争,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人民战争的最显著特点,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先进的思想舆论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就会产生神奇的效应。

(三)、现代高技术的军民兼容性,为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战争,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现代高科技越来越朝着军民兼容、军民共享的方向发展。人民是高技术的主人,人民可以创造高技术、运用高技术,也可以制服高技术。

(四)、现代高技术作战系统对整体后方的高度依赖性,为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系统与系统的整体对抗,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加依赖作战系统整体,远距离战略投送兵力更加依赖后方。 要善于从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准备和战争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克敌制胜的战法。

通过一学期的军事理论课程学习,得到了很多启发和体会。尤其是军事高技术对人民战争的影响。以上便是我对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的几点看法。

中国的未来必定是发展,向世界,向更广阔的地域。但过程中必定有阻力,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冲破一切的窗口,才是民族振兴的大道,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篇三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一

大学教会我珍惜

转眼间我的三年大学生活,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而我也即将走出大学的校门,正式的迈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最近走在校园里,我能感受到几分离别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感慨一下,还有一个月,我们就得离开校园,离开这熟悉的味道。而我,不想离开这个校园,不想离开这三年里陪伴我一同走过的老师、同学。一想到离开的那一刻,心里总有莫名的恐惧。可是,还有一个月,最后的一个月,我们就将离开校园,离开自己的学校生活。

至今,我仍对刚刚进入大学的感觉记忆犹新,那就是从魔鬼式教育的地狱进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我像鱼儿入水、小鸟出笼一样释放我的思想与灵魂。在这里,同学友爱,室友志同道合,我们在认真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可以自由选择各种实践活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大学也不尽相同。大学三年对于我来说得到与失去的实在有太多太多。得到的并不十全十美,失去的亦不会令我抱憾终生。

大学的友情不同于其他学生时代的情谊,因为它是通过朝夕相处培养出来的,不仅在学习中,更多的在生活中。有人说,大学同学应该是一生的朋友,尤其是三年来朝夕相处的舍友。我们宿舍的几个男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性格各异。平时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打打闹闹,生活过的也是很惬意。很高兴认识这么一帮真心朋友,我想他们将是我大学里最宝贵的记忆,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大学友情是个比较重要的话题,同样大学里的人际交往也是一样。人际关系,在大学之前完全可以不顾。大学,它是我们进入社会的过渡。踏入社会,就得学着去融入社会,学着不被社会淘汰,学着去和身边的同事一起去完成工作。自然的,大学里的人际交往,也就显得那么的重要。他不同于其他学生时代的情谊。在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难免有些小摩擦,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小摩擦便是人与人相处的学问,也就是怎么去处置这段人际关系。并且在大学的几年中,每个人要接触的不仅仅是朝夕相处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对外交往的机会。用课外时间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或者打工,赚得社会经验得同时赚得自己的零花钱。这些都能让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眼里不能只有自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客观地去看待问题。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矛盾不再是破坏自己人际关系的借口,而是成为加深自己朋友圈的砝码。

学习上,我始终没有让自己失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获得奖学金,英语是我的短板,不过我也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我学的较好的是我的专业课,因此现在也因此能进入奔驰4S店里实习。由于我所学的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时我也去网上搜集一些汽车维修方面的资料,这些让我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再有就是遇到一些汽车方面的东西也会去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时,,我勤于思考,有不懂的就去请教老师或者同学。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公共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我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个飞跃,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总结三年的学习过程,我很欣慰,因为我并没有虚度这三年时光,虽然其中不乏走过一些弯路,我享受着我的学习过程,也在学习中成长、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认识到了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而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将所学为我所用。现在我已经参工作了,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也能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这让我受益匪浅。

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总是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在和周围同学一点一滴的相处中,我也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真诚的对待他人,也真诚地对待自己,不虚伪,不做作,勇敢地面对未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不逃避,不退缩。在大一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这次实践锻炼了我的自信心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着结果。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顺利的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感觉就像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圣的一笔,转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励我,在督促我,在时时刻刻的检查我,让我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待人诚恳,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冷静稳健。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现在我理解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收获,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面对生活,我们应该确立目标,而不是忙的不知所措。再有就是努力,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收获。努力的过程远比结果要重要的多。

三年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但是这个小插曲里却容纳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无数个这样的小插曲就构成了自己的人生。大学将是我人生里最难忘的记忆,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构成这记忆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谢三年里有他们的陪伴。马上要踏出校门开始人生旅途里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我深信并坚信着,明天会更好。似水的年华匆匆而过,而我们还要走过崭新的一天又一天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军事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着重大影响。而高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二

军事理论课是我们继军训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加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

进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高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导制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自6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因此,无论是谁,不了解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理解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或未来战争所带来的具大影响,就不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掌握主权,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一、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按照高技术分类,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的高技术主要有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航天技术、核生化技术和新概念武器技术。因此,对于高技术战争的定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是这样写的:“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1、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2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3、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4、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5、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7、 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8、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9、 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 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10、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的重大影响

(一)新的军事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二)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其一,反应高速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作战能力,成为现代战争手段的核心,使得战争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其二,战争包括主动出击和防护,高技术的装备不但能使得主战方能在攻击上得到很好的先机,也能在防御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术使得国防变得越来越严密,使得国家在战争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其三,高技术使得侦察技术有了飞速的进步,使得侦察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如地形,天气环境等,的影响,是侦察工作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二厅八方。其四,高技术使得军事武器有了质的飞跃,使得其攻击范围更远,精确度越高。其五,高技术使得指挥更高效率。指挥在战争中占了主导地位,在现代战争中,利用高技术的全网络指挥越来越重要,只有在指挥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以上种种让我们都发现现代战争对于高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他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政治建设中,国防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古书有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这些都说明只有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国家武装力量才能强盛。由此来看古人也知道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秦时的商鞅变法不仅使秦朝的经济有了高速发展而且由于推崇军功使得军队不断壮大,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从而使秦国同意了六国,实现了霸业。我们发现,国家紧急条件与军事力量是相辅相成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同样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让我们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它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一次。而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我们应该看到伊拉克国防意志和传统的作战模式与现代化装备齐全的美英联军的国防意图和现代化作战模式的利与弊。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协调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应当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第一,两个建设相统一。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从根本上说,这两大战略任务是统一的。一方面,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这两大战略任务出现失衡,必然危及到国家经济社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两个进程应同步。国家战略是一个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协调运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对我军发展现实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不相适应,面对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面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必须加强国防教育的培训,坚实贯彻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国家和建设祖国的意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篇四

谈对军事高技术的认识

时代在进步,世界在发展,中国要想立足在世界,要想不受外来国家随意的欺

负,就必须拥有相当的军事技术。自古以来,每一个强国都有强大的军事后盾。一

个国家即使拥有民心、文明、文化等要素而不具有军事力量,在其他的国家眼里,这个国家只是一个小国而已。因为畏惧所以重视,拳头硬的才有真正说话的权力。

所以军事技术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个时代军事高技术则就是军事技术的核心之重。所以对军事高技术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

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按照高技术分类,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的高技术主要有

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

术、航天技术、核生化技术和新概念武器技术。因此,对于高技术战争的定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是这样写的:“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

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

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二、军事高技术举例

1、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就是十分准确,制导是控制和引导。这类武器具有

三大特点:

一、采用导引和控制系统或装置,可调整受控对象的运动轨迹。

二、命中精度高。

三、总体效能高。

2、高技术作战平台:作战平台是指现在各种武器系统中,具有运载功能并

可作为火器依托的载体部分。高技术作战平台,是指应用各种军事高技术制造或

改造的,高技术含量较高(一般认为在70%以上),并且在作用机理和设计概念的作战平台。高技术作战平台的机动性能好,突防和生存能力强,为充分发挥武

器装备作战效能提供了良好的依托。高技术作战平台可分为地面作战平台、海上作战平台、空中作战平台三大类。

3、军用航天设备:军用航天装备主要指用于军事目的或具有潜在军事应用

价值的航天技术器材,主要包括军用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载人飞船,以及

运载工具。

一、军事卫星主要包括

(一)军事侦察卫星(1.照相侦察卫星 2.电

子侦察卫星 3导弹预警卫星)

(二)军事通用卫星

(三)军事导航卫星

(四)军

事测地卫星

(五)军事气象卫星二 、载人航天器主要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单级火箭式空天飞机等。

4、信息战装备:信息战装备是由电子战装备不断发展而来的最为广泛的装

备,其代表性装备除了传统意义的电子战装备之外,还包括以计算机病毒武器为

主的网络战武器。电子战装备主要包括电子侦察装备、电子进攻装备和电子防御

装备等。计算机病毒武器有费用低廉、破坏巨大、蔓延广泛、隐蔽待机、自主攻

击等特点。

5、指挥自动化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军队的称呼。目前,较能人们所接受的定义是:在军队指挥体系中,综合利用现代电

子信息技术和军事理论,融指挥控制、侦察情报、预警探测、通信和电子对抗等

要素于一体,实现作战信息采集、传递、处理自动化和决策科学化,保障对部队

和武器实施高效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它是由信息获取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

统、信息传输分系统、指挥控制分系统构成。

6、核生化武器:核生化武器是分别运用核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原理所制

造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生

物武器。

7、新概念武器: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与杀伤机制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具有独特作战效能、正处于研究或探索之中、尚未大规模用于战场的一类新型高

技术武器。它包括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动能武器、非

致命武器和其他新概念武器。

三、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1、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2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

用。

3、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

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4、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

强。

5、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

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7、 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8、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9、 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10、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

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四、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影响

其一,反应高速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作战能力,成为现代战争手段的核心,使得战争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其

二,战争包括主动出击和防护,高技术的装备不但能使得主战方能在攻击上得到

很好的先机,也能在防御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术使得国防变得越来越严密,使得国家在战争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其三,高技术使得侦察技术有了飞速的进步,使得侦察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如地形,天气环境等,的影响,是侦察工

作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二厅八方。其四,高技术使得军事武器有了质的飞跃,使

得其攻击范围更远,精确度越高。其五,高技术使得指挥更高效率。指挥在战争

中占了主导地位,在现代战争中,利用高技术的全网络指挥越来越重要,只有在指挥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

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

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

势。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必须加强国防教育的培训,坚实贯彻我们的爱国

主义思想,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国家和建设祖国的意识,为

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篇五

《加强高技术条件下人民防空建设》

摘要:文章结合未来战争的特点对现阶段的军事斗争准备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技术,人民防空,建设

中图分类号:E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现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作战手段、打击重点的变化及特点、规律,对人民防空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人民防空的全面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指挥体制不够顺畅,指挥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问题突出。人口疏散地域建设务实不多,人防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打赢”要求,人民防空动员工作没有摆上位置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以“打赢”为基点,按照未来战争怎么打。今天就怎么建的要求。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人民防空指挥体系

人民防空法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对平时而言,这种军政结合。且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有利于使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有机结合,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党政军各有关部门的作用,积极做好人民防空的各项准备。但对战时而言,这种体制指挥关系复杂,指挥程序繁琐,不能适应高技术人民防空作战指挥的需要。战时省及各重点城市人民防空的指挥体制。应实行军政一体、以军为主的联合指挥。即:在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领导下,授权同级军事部门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负责指挥,党委、政府领导参与决策。其理由:一是现代高技术战争,战场形态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要求指挥体制统一、指挥程序简化、指挥决策权威高效。二是军事指挥是一门科学,要求指挥员具有深厚的军事理论基础、战术战役思想和对敌情、我情的全面掌握,以及对现代高技术战争特点、规律的正确把握,能够实施快速决策指挥。三是党委、政府领导平时主要从事党务和经济工作,对人民防空指挥工作相对陌生,特别是对战场千头万绪、异常复杂的情况,有时时间紧迫不允许开会讨论研究就要求指挥员做出决策;有时则要求指挥员在错综复杂和诸多不同意见的情况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定下果断正确的决心。这对一个地方领导而言责任重大,难以做到。四是战时人民防空归同级军事部门的最高指挥官指挥,有利于统一制定防空作战计划,统一部署和使用各种防空力量。统一组织消除空袭后果行动。这种指挥体制。并不是否定和削弱党政领导,而是更加贴近实际,可以避免政出多门、指挥不灵。从而简化了指挥程序,提高了指挥效率。字串7

提高指挥工程的综合防护能力

现代高技术空袭的高精度、高强度,对人防工程特别是指挥工程的防护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人防指挥工程建设严重滞后,从浙江省情况看,多数人防重点城市没有指挥工程,已建的也是防护等级低、内部设施缺、自动化程度差,与高技术战争的要求相距甚远。各级各类指挥所是敌打击的首选目标。特别是省和一类重点人防城市的指挥工程,必须具有一定的抗新型钻地导弹的精确打击和抗电磁脉冲的能力,而目前工程的抗毁能力普遍较低,单建掘开式指挥工程的设计标准就不能防重磅精确打击。为此,要从实战需要出发,提高设计抗毁能力。新建指挥工程应尽可能利用天然岩层、天然地形构筑坑道工事,尽量不要修建掘开式工程,确因地质、地形限制的要加大工程的埋深,并从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设备设施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工程的抗毁能力。已建工程要按新标准进行全面的加固、改造。要针对敌空袭兵器的特点,搞好伪装、掩蔽,切实提高指挥工程的综合防护能力,确保指挥稳定、可靠。

突出重要经济目标和生命线工程的防护

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看,空袭首先摧毁的是核心指挥系统和重要军事目标,进而就是重要经济目标和城市赖以生存的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做好重要经济目标和生命线工程的防护事关社会稳定和战争胜负的大局。首先,要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摆上重要位置。我国的经济目标数量多、地位重要,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防护问题必须置于与人员防护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时对重要经济目标和生命线工程的破坏比直接杀伤人员造成的危害更可怕。损失更惨重。经济越发达越要重视对经济目标的防护。其次。要制定有关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法规。目前,对重要经济目标和生命线工程防护问题,说得多,做得少。国家应当立法。从法律上予以保障。同时要制定具体防护标准和规范强制执行。城市总体规划要符合防空要求,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分散配置重要建设项目:新建重要项目要按有关法律、规定同步修建防护工程和采取防护措施;已建重要项目要进行适当改造,使之符合要求。增强抗毁能力。城市供电、供气、给排水、通信等管线系统。必须采取多点网状配置,无特殊要求一律设置在地下;易产生核化次生灾害的工厂、仓库等要害目标,必须远离市区和人口稠密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再次。要加强防护对策的研究。现代空袭作战高技术兵器种类多、破坏性强,对防护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传统的防护观念。特别是单一的硬防护手段。不仅耗资太大,而且也难以奏效。要针对高技术兵器主要利用声、光、磁、热等信息。发现、识别和跟踪目标的特点,加强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对策的研究与应用。有针对性地采取伪装、诱导、干扰、拦截等多种高技术防护手段和综合防护措施,切实提高重要经济目标的生存能力。字串6

照分类指导原则做好人口疏散工作

人口疏散工作是人民防空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人防建设的现状看。多数城市人防工程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战时防护的需要。加之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人防工程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且在较长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在未来防空袭斗争中,搞好人口疏散工作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防护手段。做好人口疏散工作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调整早期疏散的时机。“一战”、“二战”时期。战争的重点是消灭有生力量,战前需要大规模疏散、掩蔽居民和转移物资,且疏散手段单一、交通工具落后,疏散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现代战争。空袭的重点不再是大规模杀伤有生力量,且疏散手段多样,交通工具先进,疏散工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同时。现代战争受国际和敌我双方政治、外交斗争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组织早期疏散的时机应由现规定的从先期准备阶段开始,推迟到国家做出战争动员令之后再进行。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科学确定疏散比例。要根据城市的地位、作用、任务、人口密度、工程数量等要素。进行充分论证。科学确定疏散比例。战略地位重要、目标集中、人口密集、防护工程少的城市。疏散比例要大一点,反之则小。通常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疏散比例高,三类以下城市低。有的甚至可以不组织远距离疏散。而以就地和近郊紧急疏散为主。疏散的重点应为易遭袭击的首脑机关、指挥通信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军民用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点目标周围的高危险区人员。三是综合选择疏散地域。人员疏散无论采取何种疏散方式,应尽量选择离市区较近、交通方便、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都不要出辖区范围,避免跨辖区远距离、大批量的疏散;疏散地域要避开重要目标和核化设施、大江、大河、大型水库附近低洼地区,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平时。要加强对疏散地域建设,采取城乡对口挂钩的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助疏散地区发展经济和生产,提高接收安置能力。

加强人防干部队伍业务素质的培养

从人防干部队伍的现状看,年龄偏大、知识陈旧、专业人员匮乏是个普遍的突出问题,已经影响和制约了人防建设和发展,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将难以担当起“打赢”的重任。然而,在现行机制和编制条件下,想脱胎换骨的大出大进不可能。怨天尤人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立足现有,切实抓好干部建设。充分激发每个同志的积极性、创造性。首先是认真抓好在职训练。国家要制定人防干部在职训练大纲,编写或选定训练教材,规定年度学时和任务,重点是高技术知识和人防专业知识,从主任到一般干部都要学,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年度组织统一考试,考核成绩列入年度工作考评,并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引入激励机制。赏罚分明,优胜劣汰。其次是突出抓好重点培养。对一些年龄相对较轻、文化程度较高、专业性强的指挥、工程干部等,采取送院校深造和短期、专题集训等,建立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地,既可脱产全面深造,亦可短期补缺淬火。再次是组织多种形式的防空演习。组织防空演习是锻炼提高业务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的最佳训练方法。也是发现和解决人防建设薄弱环节,检验各种方案、预案是否可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组织了一些演练。但总的看,练专业队的多,练首长、机关的少;实兵演练的多,网上演练的少;练消除空袭后果的多,练平战转换工作的少。为此。要针对“三多三少”现象,采取人防部门机关室内作业。首长、机关网上演习,首长、机关带部分专业队实兵演习,城市及重要目标防空袭演习,军地联合防空演习等多种形式的演练,不断提高人民防空指挥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协同能力和谋略水平。

落实战时组(扩)建任务提高应急转换能力

目前。各级人防办公室几经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编制一减再减。现有机关人员和专业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战时需要,一旦转入战时体制。机关扩编、专业队扩充是必然要求,但这项工作目前还是个空白。还没有引起各级的重视。为此,按照人民防空长期建设与应急准备相结合的要求,要将人民防空动员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纳入国防动员体制,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搞好人民防空动员潜力调查。根据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和动员扩编需求。对各类人员和物资潜力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是指挥、通信、计算机、工程及高技术专业队技术骨干和空情侦察预警、抢险抢修、医疗救护等。通过调查,摸清底数。科学建档,为实施快速动员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制定人民防空动员扩编方案。要根据人民防空机关和专业队的现有情况。结合战时任务,制定人民防空机关扩编方案和人防专业队组(扩)建方案,明确动员扩编的组织领导、方针原则、任务区分、要求措施以及完成时限等,并且要把动员任务、对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人员,做到对号入座。三是组织必要的人民防空动员演练。为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提高快速动员能力,要适时组织必要的动员演练。演练可采取先机关、后专业队,先人员、后物资。在摸索经验基础上进行综合动员演练,只有这样,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才能做到预有准备,临阵不乱,确保快速应急转换。

参考文献:

1姜坤宝 人防实战化训练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防空,2013.(03):30-31

2苏振远 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人防工程综合防护体系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人民防空,2012.(08):30-31

3薛云鑫杨金田。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钱建星(1987、1-)男,浙江湖州市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篇六

《试析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孕育》

摘 要:文化是价值观孕育生成的土壤和营养。为此,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应根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深耕在爱国情操和我军优良传统的沃土之中;巩固在不断完善的我军制度文化的建设之中;融会在适应官兵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中。

关键词:价值观 文化 军人

作者简介:付晓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队宣传文化教研室讲师,中校。

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0-237-02

文化是价值观孕育生成的土壤和营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的沃土之中。因此,科学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应关注文化的渗透影响因素,充分发挥文化的孕育作用。

一、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根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具体化,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应当科学认识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其阶级性质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本源,把党、人民和国家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是我军的显著标志,党的领导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归宿。

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始终抓住不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须臾不可放松站稳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意识形态领域扩张和“西化”的主要目标在冷战后对准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对中国打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大肆鼓吹“西方文化优越论”、“世界文化一体化”、“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等,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军的指导地位,对我军官兵思想观念产生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所以,通过发展繁荣当代中国的军事文化孕育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在观念形态意义上大力建设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军事精神文化。一方面,需要大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因为民族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升我军固有的文化优势。我军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思想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在中国的新发展,形成了适合我军性质和特点的军人道德规范、军队战斗精神和传统作风,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也要善于借鉴世界军事文化的先进成果,吸取世界各国军事文化的内在精华,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在加强以“军魂”意识为核心的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二、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深耕在爱国情操和我军优良传统的沃土之中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随机性的教育口号,也不是一种表象化的政治标签,而是一个渗透军人血脉的内化过程和融入心灵深处的认知过程,最终要实现的是观念化。而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培植土壤,爱国情操和我军优良传统则正是养料丰富的沃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国际文化秩序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控制的。比如,美国大片里的一些军事内容,其实不过是用一些高超的特技及现代化的装备让人产生“恐美”心理。当我们的官兵对这些动辄就斥资上亿美元的经济投人的美国大片拍手叫好时,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为影片宣传的美国利益至上、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价值观所感染。这必然会在观念形态上冲击着我军广大官兵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形地弱化了一些官兵的爱国主义热情。与美国短暂的建国史相比,我们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所留下的璀璨军事文化及其精品,不仅是我军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发我军官兵爱国情操的精神源泉。比如,那些描写边塞战争、军旅生活、塞上风光等题材的边塞诗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国防精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思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无不迸发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尚武精神和至大至刚、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可以说,发掘中华民族的文化潜力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思想精华,培育、提升当代军人的爱国情操,我们的潜在优势是明显的。另一个优势是我党、我军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浓缩形成的优良传统。比如,我军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孕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沙精神、98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革命精神,就集中体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军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鲜活、直观、亲切的生动教材。事实上,我军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战争年代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和平时期能够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年代能够不断取得新的长足进步,靠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在改革创新中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宝贵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我军的人民军队性质,履行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三、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巩固在不断完善的我军制度文化的建设之中

制度是文化的生成物,是文化寄寓的实体存在和理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军在八十多年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建立起来的各项法规制度,就是我军建设思想的实践文化形态。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作为军事文化的载体,军事文化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稳定性;而且创建先进的军事文化也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等途径,实现由精神成果向物质力量的转化。因此,应当加紧配套完善我军的军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不断发展的军事法规制度文化,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其一,是以法规制度文化教育引导官兵自觉遵循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军事法制知识是军人知识结构的有机构成,是我军官兵正确行使军人权利和承担军人义务的前提条件,也是支撑、维系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强制性制度规范。深化军事法制教育,把普及军事法律知识与增强军事法制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官兵充分理解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的时代价值,明确应当担负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军人自觉的心理品质、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目的。其二,是以法治精神规范官兵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把依法治军落到实处,部队日常管理涵盖军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广阔空间,通过依法严格管理,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官兵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使之转化为官兵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此外,也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到法规制度轨道中来。法规制度带有强制性、稳定性、长期性,可以有效防止培育的短期行为和随意操作,避免培育的外界干扰和人为因素。要通过构设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机制、养成约束机制、实践运用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把官兵的自律与他律、管理约束与自觉践行统一起来,保持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推进有序化、常态化。其三,是以法治环境营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氛围。人的思想行为具有社会性,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在军营这个“小社会”中进行的,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需要通过优化军营的法治环境,使官兵明荣知耻、分清是非美丑,在充满正气的军营内部氛围中增强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信心。

四、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会在适应官兵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中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紧贴官兵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合理运用利益主导方式,无疑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精神力量与物质基础的辩证统一。一味强调无私奉献而忽视权益保障,刻意追求崇高而淡化切身利益,对先进分子可行,对多数人长此以往则难以为继。因此,要赋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相对应、相统一的责权利,让官兵在追求军人核心价值观中感触到个人存在的成就感、归宿感、荣誉感,那么,就应在军人待遇政策上,使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军人的物质精神生活融会贯通起来。一方面是保障官兵的物质利益。如建立完善军人职级晋升、生活福利、定期增资以及军属就业、子女入学、退役就业安置等优待政策。其中,应格外重视完善军人在军事训练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物质保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价值目标和价值实践,是实现价值追求的两大支柱。价值目标引领价值实践,价值实践是衡量和检验价值目标的依据和标志。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部队最经常、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平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重大使命,是培育和检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大“熔炉”,可以考虑设置合理的津贴补助,激发练兵热情、催生战斗力,更好地把军人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军事训练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是享有崇高的精神利益。社会学认为,价值观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为的影响而不是语言文字的影响完成的。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要重视增强军人的荣誉感。推动国家军人荣誉制度建立,进一步规范军人立功受奖的军地联动宣扬表彰机制,增设荣誉等级标识等。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日”、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等,使先进军事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全过程;大力宣扬我军优秀军事文化展现人民军队的奋斗历程,激发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对军人的情感。引导官兵向榜样看齐。发现和培养官兵身边的典型,使典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易于在情感上被官兵接受,这样广大官兵才会自觉自愿地向典型学习,促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注释:

马祖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解放军报。2009-5-10.

张合营。论全球化的文化安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刘德龙,刘若斌。西方强势文化的深刻影响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东岳论丛。20099(3)。

李昆明,吴琼。军事文化与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军事科学。2002(6)。

军事理论课结课2400字论文:《试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 篇七

【摘要】对普通高校学生开设系统的军事理论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普通高校的特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成为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内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2007年2月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把军事理论课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应结合普通高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一、准确定位课程性质、要求和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学时为36学时,将考试成绩和学分记入学生档案,此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大纲》明确规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目标:“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握上好军事理论课的标准

(一)内容准确,处于前沿

一堂好课,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是基础,军事理论课尤其是这样,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里提到的数据、日期、时间、人物都要准确无误。对于这些知识,要加强专门记忆,平时多积累常识,因为军事理论也是从国家军事中来的,而国家军事的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多关注军事频道、军事网站和军事期刊、杂志,用心捕捉信息,及时掌握最新军事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二)方法灵活,多措并举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一堂课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但也绝不是很多种教学方法的胡拼乱凑,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编排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讲授、自学、讨论、探究、观看影音资料、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三)手段新颖,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改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辅助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余犹未尽,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并启发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最佳教学效果从课堂的点辐射到课后的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三、探索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对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就要将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系统地讲解知识,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图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如新军事变革这个教学内容,还可充分运用视频动画技术,插播运用高科技、新式武器战争的影像资料,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趣味。

(二)对常识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学生自学、讨论,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把一些较难识记的东西,精心提炼、编排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军事理论课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对当代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络课堂,进行网上教学,采取“讨论式”、“解答式”、“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上通过QQ、微博、博客等电子平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了解该课程的前沿学术动态,便于学生及时获取最新消息。实行军事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教学,不仅可以节约财力、人力和时间,还可以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定将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抓住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狠下功夫。一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写好教案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工作。二是通过集体讨论,完善教案,反复试教,不断切磋、总结提高。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对教学程序进行总结。这些措施既能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严谨性,在军事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案例教学法,推动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军事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讲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台海形势”、“南海形势”、“钓鱼岛之争”、“朝核问题”等国际焦点问题来展开分析。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搜集军队和国际国内最具有现实特点和意义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07(2)。

[2]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3]陈世利。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09(8)。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篇八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摘 要: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成熟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壮大史,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010-02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指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对象。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的对象是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国防建设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

第二,指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没有五四运动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结合,就不可能有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第三,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军事理论产生于战争实践。毛泽东长期亲身和领导战争实践,总结理论,后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此循环不断完善,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智慧包括了对人民群众战争经验的总结、领袖集团成员的智慧以及毛泽东同志的杰出贡献。

第五,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领域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光辉、最成功、最精彩的活动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丰富、最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生、发展和胜利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逐步形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一)初步形成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在大革命出现重大事变的时候,共产党人体会到没有枪杆子,不管我们的理论多么精深,我们的政治判断多么尖锐,在一个只凭实力说话的环境中,也难于成事。

党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暴动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人从此找到了出路。毛泽东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应更加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以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后来就演变为毛泽东提出的那个石破天惊的理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创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生动实践中,孕育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个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与朱德等人一起提出了游击战的十六字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三湾改编。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不仅在于他的战争指导艺术出类拔萃,更在于他统帅的军队,是与其他军队迥然不同的人民军队。他曾经将中国近代军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清末新军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完成了推翻清王朝的任务。却沦为军阀割据,鱼肉民众的武装。第二代是国民党建立的国民革命军,又变成了蒋介石屠杀工农,镇压革命的工具。第三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创造性地在部队中建立起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班排设党小组,营团建党委,“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部队一切重大行动必须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在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党指挥枪”的铁律。

4、光辉著作的发表。此外,毛泽东从我党的武装斗争实际出发,完成了许多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这些光辉著作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二)基本成熟时期

1、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 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召开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抗战指南――《论持久战》。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他代表党中央发布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1938年5月,毛主席还写下了永载史册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的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为全国军民指出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道路。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指出: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重要因素,战略战术和技术原则与行动的依据,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论持久战》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鼓舞全中国人民信心起了极大作用,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4、中共七大。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一面坚持抗击日寇,一面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斗争,在艰苦的斗争中壮大了自己。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由原来的四万人发展到近一百万人,在八年抗战中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做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在这个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分析了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驳斥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谬论,全面阐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

(三)全面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毛泽东审时度势、决战决胜。由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了重大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战略转变。蒋介石集团经过近一年的内战准备,与1946年6月大举向解放区进攻,挑起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气势汹汹的军事进攻,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作战形式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正是这一战略转变,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

2、战略战术。我军在积极防御的战略总方针的指导下,强调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要求各战区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这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自解放战争实践,才能有力地指导人民军队扭转局面,逐步施行战略反攻。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的心脏――南京。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总结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3、决战决胜。1947年7月-9月间,毛泽东抓住时机,组织指挥人民解放军以独特的方式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当时国民党总兵力为370万人,解放军为195万人,再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到了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毛泽东下令,向敌人发起战略进攻的大决战。毛泽东把首战方向直指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态势,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理论,成为指导解放战争夺取最后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表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丰富完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入了保卫胜利果实、抵御外来侵略的新时期。面对新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1、抗美援朝战争。在1950年,美军披上了“联合国军”的外衣,越过三八线,直逼我国国界。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战略上的深思熟虑,做出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包括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内的36万志愿军官兵血洒朝鲜。

毛泽东做出的出兵参战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反映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胆识和伟大气魄,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

2、和平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平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包括了“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放第一枪”、“依靠人民群众强边固防”、“军事与政治、经济、外交紧密结合”等军事思想,这些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国情条件下的新发展。

3、国防建设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把我军建设成为“强大的国防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现代化国防,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的,“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创办军事院校。

所有这些,对于保证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促进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卓越的历史功勋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总结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共产党人中第一个喊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确立了党组织建立在连队基础上的政治体制,确定了党指挥枪的绝对原则,为这支部队制定了“十大军事原则”的钢铁纪律……今天的人民军队,已然成长为一支让世界任何强敌为之胆寒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也必将与时代精神相融合,铸就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和无敌军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风云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017大学军事理论论文参考论文 篇九

《东固革命根据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实证考察及研究》

[摘 要]古田会议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正式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建军原则。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实践和经验从一个侧面解读了古田会议确立这一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内涵。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东固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也就没有东固根据地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过程中,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印证了毛泽东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正确性。

[关键词]东固根据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实证研究

1929年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全党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这一原则来源于革命斗争特别是军队建设的实践,并随着革命斗争特别是军队建设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本文仅以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实践和经验为考察对象,进一步解读古田会议确立这一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内涵。

一、东固革命根据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考察

东固根据地党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东固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也就没有东固根据地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发展。1927年初,共产党员赖经邦(江西吉安东固人)在东固组建了东固地区第一个党小组。大革命失败后,赖经邦与共产党员高克念、曾炳春等人在白色恐怖下,在东固敖上召开了党员大会,史称“敖上会议”。会上,赖经邦强调党的活动转入农村的重要性,提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农民举行秋暴、建立革命武装等问题。会议决定:成立党支部,称东龙(东固、南龙)党支部,选举赖经邦为书记。东龙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对东固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以及整个赣西南革命斗争的开展,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中共东龙党支部直接领导之下,同年10月,在敖上建立了东固最早的革命武装――工农革命军,赖经邦任队长。10月底,争取了以段月泉为首的绿林武装“三点会”成员,使东固的革命武装力量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倍。东龙党支部在建立和扩大工农革命军的同时,积极准备暴动。1927年11月12日发动了党史上有名的赣西南地区的“东固暴动”。东固暴动的胜利,拉开了东固武装斗争的序幕,震动了邻近各县的反动统治。绿林首领纷纷带领人枪投奔工农革命军,东固工农革命军得到壮大。东固暴动成功后,东龙党支部又及时领导东龙游击队转入游击斗争。1928年2月,赣西南特委将东固工农革命军与永丰、吉水的农军合并,并吸收吉安、吉水、永丰等地的工农群众参加,成立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不久,特委决定吉安县延福地区李锦云等人筹建的革命武装,编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九纵队。1928年9月,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第九纵队合并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1929年2月初,红二团到达兴国莲塘与赣南红军十五、十六纵队会师。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赣南红军第十五、十六纵队及部分游击队、赤卫队员以及从红二团抽调的100余名党、团员骨干官兵合编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为加强党的领导,统一指挥军事斗争,1929年6月,成立红二、四团行动委员会,并相应成立红二、四团政治委员和军事委员会。毛泽东曾对红二、四团战斗力给予极高的评价,他在1929年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红军第四军……现在计在前委管辖下与前委有发生关系的共有三个部队,一是四军一二三纵队,枪二千,这是主力,二是湘赣边界部队有枪一千四百,三是江西第三(二)四团枪一千,共计四千五百枪。这三部分大体说都可说是有相当的战斗力的正式军队,都是从最困难的反革命高潮下创造出来的。”[1]1930年1月,赣西南的地方武装即红二、三、四、五团,赣西游击第二大队及永新、莲花、宁冈等县赤卫队合编组建红六军,红二、四团正式列入中央红军编制系列 。

从以上对东固根据地党组织建设和军队建设的过程梳理可以看出,在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先有党后有军,党组织的形成早于军队,东固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在党组织的推动下逐步形成的。同时,军队的每一步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党的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二、东固革命根据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主要举措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政治建军之路,是古田会议决议规定的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原则的关键环节。东固革命根据地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过程中,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东固革命根据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具有极强的制度保证。早在东固暴动之后,红二团的前身第七纵队从队部到各区队的名册上,都把党在军队实施领导的人格化的党代表、指导员放在第一位,从而在制度上确立和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大到军事行动的实施,小到一杆枪、一粒子弹的使用,都得征求党代表、指导员的意见。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使东固革命根据地在长期艰苦的军事斗争中,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时也保证了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红二、四团组建后,军队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治工作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红二、四团组织了“团委”,“每连有一个(支部),团部有政治部”,“支部分小组”,“团部、政治部、士委会为不相属之三平行机关,对内外均连署”,“官兵除作战指挥外,都是站在平等地位的,官兵间的感情很亲切,每月的生活补助费,也是一样开支。”[2]与此同时,革命军队中从大队、中队到连队,各级都有公开的党代表。但党员都是秘密的,连队中的党的小组也是秘密的,都是单线联系。共产党员在战斗中、在群众工作中都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并做团结各类战士的思想工作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民主选举优秀战士代表为主席,它有批评处分行政首长的执行权力。正因为如此,1929年2月,毛泽东率转战赣南的红四军与红二、四团在东固胜利会师后,对这支初次见面的地方红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红二、四团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军队建设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这些经验正是红四军所需要的。这些经验主要就是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红军的游击战术与群众工作经验,以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这两个方面。尤其是后者,给一直寻求解决这一问题之道的毛泽东以极大的启示。毛泽东称赞红二、四团的体制是“绝对的党领导”,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支配”军事长官,一个子弹党也要“过问”,实行的是“集体的党领导”体制,并认为红二、四团的这一创造性经验可以“帮助”红四军加强党的领导。

其次,东固革命根据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在坚持政治思想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他们组织政治宣传队,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负责检查群众纪律,宣传党的政策;向敌人喊话,瓦解敌人;执行并检查俘虏政策。红二、四团的干部战士除战斗外,都担负宣传组织群众、筹粮筹款以及收集情报的任务。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强调政治上平等的同志关系,提倡互助友爱。对党对上级决议最忠诚,讲原则,不徇私情等等。为了培养干部,加强干部战士的政治军事训练,红二、四团将东固教导队改为红二、四团教导队,后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3],毛泽东任校长,朱德任政委,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史上第一个正规的红军学校。红军学校设医学、政治、军事三个专业,每天三操两讲。红二、四团经过整训,统一了领导,加强了纪律,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加强了战斗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使东固革命根据地军民逐步形成了共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接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三,东固革命根据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具有党的指导与监督的统一性。中共江西省委对东固根据地的建立给以直接的关注、支持和领导。早在1928年1月29日,《中共江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关于赣西南目前工作决议案》就规定了赣西南各级党委目前的工作,明确指出要在军队的组织系统中设立党组织的领导。1929年6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又明确指出:“为适应目前的环境,觉得二、四团有组织统一指挥机关之必要,故于目前二、四团团委……组织二、四团行动委员会,以统一二、四团……的指导;组织政治委员会,以统一二、四团的政治工作,委员即以行动委员充任……以统一二、四团军事指挥……第四军委会设参谋长一人,参谋一人,政治委员一人……”东固根据地与中共江西省委的交流也较为密切,“至于各级党部对下级的指导状况,只有赣西南特委和九江县委见到一点,其余的还见不到……关于各地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报告,党的和群众工作报告,只有赣西特委和九江县委经常的稍为做到表面上的描写,省委得到以为无价之宝……”[4]正是在中共江西省委的密切关注和直接指导下,最终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促使东固根据地建立、发展和巩固,并为其他根据地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东固革命根据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意义分析

东固革命根据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方针举措,在党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上,写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页。笔者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是印证了毛泽东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正确性。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和当时的国情,毛泽东高度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权问题。早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在领导秋收起义队伍向井冈山挺进的过程中,毛泽东领导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以“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从而把革命队伍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到井冈山后,毛泽东更加注重红军建设,特别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但是,由于红四军脱胎于旧式军队,加上部队的组成来源复杂,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对红军影响甚大,以致井冈山的斗争多次遭受挫折。毛泽东认为,“党在这时期中不能有绝对的指挥权,小团体主义充分存在而发展,党不敢作调动枪枝上的尝试”,甚至全军从连到军,在某些问题上不是听从党的指挥,而是“绝对听命于个人”。[5]这是影响红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扎根深,领导作用强,政策正确。“一切听命于党组织”,即“有很好的党”,“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中共东固支部、东龙区委、东固区委,正确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共江西省委和赣西特委的正确方针政策,重视从东固地区的实际出发,紧紧依靠非常熟悉的广大贫农。党组织严密巩固,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东固革命根据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贯彻执行,印证了毛泽东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正确性。毛泽东对此也作了充分肯定。1929年6月14日,他在福建连城新泉写给林彪的信中极力称赞红二、四团的领导体制。信中写道:“至于二、四团,四军的同志见了他们简直是惭愧万分,他们是指导员支配军官的,前五册上军官的名字列在指导员的后面,一个子弹不过问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这也可以说是帮助四军党的领导加强的原因……小团体主义不消灭,不能如二、四团一样的完全由集体的党领导,则红军只是一个好的名称罢了!”可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从实践的角度而言,最初来源于李文林领导的东固红军。毛泽东在吸取了东固做法的基础上,将“支部建在连上”和党对军队领导的思想发展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纲领。从这个意义上讲,古田会议决议中有关军队党的建设的许多提法,也应该与东固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成为了人民军队建军纲领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要在武装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最终战胜反革命的武装力量,必须有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但是如何处理党和军队的关系,完全没有经验。“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全党指出了革命复兴之路。但是要贯彻“总方针”,还要各地党组织在武装起义的实践中实施正确的领导。东固暴动前夕成立的东龙党支部,是领导起义的坚强核心。党确定的起义时机,采取的联合绿林武装、重新组织农民协会等策略和措施,是符合实际的,保证了起义的成功。东固暴动成功后,为了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很快在东龙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东龙区委,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不断推进又将东龙区委改为东固区委,并先后选举产生了赣西特委、赣西南特委。在健全得力的党组织坚强领导下,东固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并很快成为赣西南地区革命的主力军。可见,东固根据地在处理党和军队的关系上,党指挥枪的原则和真正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重要的经验。

参考文献:

[1][2][4]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二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684.309.322.

[3]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一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97-198.

[5]毛泽东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66.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固革命根据地史论》(09DS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

大学军事理论参考论文100字 篇十

《试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大众化》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大众化,要保证持续的动力,关键是要形成大众化的有效常态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全党全军共同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军队发展大局出发,总结新经验,促进新发展,升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实现理论创新。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大众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参考》,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0 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