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最新3篇

发布时间:

化学与社会论文 篇一

化学与社会论文

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药物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多种边缘学科,如环境化学、农业化学、医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地球化学、计算化学等。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科学也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美的食品、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以及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已经是人类社会的构成部分了。

其中化学与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生命过程,人体是以生命物质为基础构成的。随着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向分子水平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生命物质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越来越多的生命现象归结为最基本的化学过程。例如,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及消除的失衡有关;体内某些大分子的细微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某些致命疾病的诱因。

化学不仅可以研究生命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医治疾病制造药物。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化学与药物。

化学与药物的发展

某些“天然”药物,例如从罂粟中提出取出来的鸦片,古埃及人就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类制剂的应用在当时曾受到很大限制,因为当时还无法为这些制剂定出标准的剂量。只是等到有机化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办法把这类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的时候,人类才懂得如何认定出标准剂量。同样道理,研制自然界中所没有的合成药物,也有赖于合成有机化学这门科学的发展。

有机化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推动了药物化学 罂粟

的发展。特别是微量技术和新式仪器设备的出现,使科学家有可能把微量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并对他们进行提纯和确定其特性。例如,对人体体液平衡有重要影响的醛固酮(aldosterone)便是从0.0211克的试样中被鉴别出来的,这一试样又是从1,000,000克牛肾上腺中离析出来的。

特别是到了30世纪下半叶,新技术革命对药物化学的影响较大。新理论、新技术、新学 醛固酮

科、新方法不断促进着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典药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已趋成熟,每年都有数以干计的人造化合物被开发利用,但同时又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严峻任务。据统计,每开发一个新的化学药物,需耗需3000人工/每年,3-10亿美元,每12年才有一个新药成熟并被推向市场。目前仍有不少疑难病症尚未找到有效药物。所以继续开发合成药与天然药物资源,为各种疑难病症寻找有效药物仍为药物化学的首要任务,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生产有效药物将成为今后药物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化学与社会论文

几类有争议的药物

一 麻醉剂

1800年,英国化学家Davy H发现了一氧化二氮的麻醉作用。1860年Niemann从古柯树叶中提 可卡因

取到了一种生物碱,命名为Cocaine。1844年,它作为局部麻醉药正式应用于临床。但它在社会上备受争议,因为它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身心机能,使人产生欢快感和幻觉,产生生理上的药物上瘾 ,故它是一种非常容易被滥用的药物。它不仅有成瘾性还有一些毒副反应,如致变态反应性、组织刺激性、水溶液不稳定性等。后来,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一种麻醉剂普鲁卡因(Procaine),它有着良好的局麻作用而且毒性低、无成瘾性,用于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和局部 普鲁卡因

封闭疗法。但总的来说这些麻醉剂都会给人带来一些副作用,这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所以麻醉剂在社会上的声誉并不好。

二 止痛剂

止痛剂的最大一特点就是易上瘾。只要一提到海洛因和吗啡,那些令人厌恶的嗜毒者的形象立即就会呈现在人们眼前。尽管从鸦片中衍生出来的吗啡具有成瘾性,它仍不失为治疗剧痛的上好药物,因为它不仅有特效,而且其它止痛剂也有成瘾性。吗啡被列为有很大可能被滥用的一类药物,但是在医学上它也有公认的用途,因此是限量生产的。海洛因是吗啡的衍生物,具有更大的止痛作用,但 吗啡

是成瘾毒性也很大,连在医学上目前也是禁用的。

当然,随着医学的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比较安全的止痛剂,如阿司匹林、安乃近、扑热息痛、去痛片、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与供应。有些已被国家列为OTC药品。这样使得止痛剂在一般生活中成为很普遍使用的药剂。稍有疼痛,人们习惯服用止痛剂止痛。 然而,止痛剂并不是万灵丹。 最近,美国心脏学会发现止痛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有相当大的冲击。

三 镇静剂

约翰·凯德怀疑精神病是由于患者体内化学因素失衡而造成的。他用精神病人的尿液在豚鼠身上做实验,却偶然发现由尿酸稀释液中获取的锂能使兴奋的动物平静下来。镇静剂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抑郁和焦虑。它们被用来治

化学与社会论文

时,磺胺分子恰好到达需要部位的机会就大大增加,这样细菌吞噬它而死亡。

可惜对于患者来说它并不是最合适的药物。但它也有某些不良的副作用,在日常服用普通药物时,人们一般都知道应该喝一大杯

磺胺类药物

水以便将药物顺利服下的道理,但是在服用磺胺时,就不是一大杯水能打发的了了,由于磺胺药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为了增加其溶解度,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地多饮水,从而通过增加尿量来降低尿中药物的浓度。否则药物容易在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形成结晶,最终可因其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腰痛、血尿、尿路阻塞、尿闭等副作用。服用磺胺,除了可能在体内长成小石头,药量上的一不小心还会让你中毒。由于有的病人觉得磺胺疗效不错常常自作主张多吃两片,或者多吃两天, 磺胺类药物过敏

认为这样可以巩固药效,但这样做的后果却可能导致药物蓄积性中毒。此外,磺胺类药物还有同气连枝的特点,即兄弟姐妹之间具有交叉过敏性,如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如果患者吃这种磺胺药会过敏,那么换服其他的一样会过敏。而细菌对磺胺类药也有交叉耐药性,即这种磺胺药治不了的病,别的磺胺药对这种细菌也一样没辙。

在这些药物的发现与研究过程中化学的发展推动力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药物的种种副作用还需要我们今后用化学方法对他们的改造,使他们向更有利于我们人类的方向发展。

此外,“Drug”一词在英语中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意思:一方面它指的是用以治防疾病的有益物质,即药物;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指那些被认为会引起各种严重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毒品。当然,这两种意思的差别仅仅在于这些化合物的用途不同。只要我们正确使用这些药物,相信他们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福音! 参考文献:

魏祖期《基础化学》; 徐春祥 《有机化学》; G.D.香伯格 《化学和我们》; Jay A.杨 《化学与人类》

T.L.布朗 H.E.小李梅 《化学—中心科学》

化学与社会论文 篇二

化学与社会期末论文

题 目:课程名称:系 别: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考核学期:

至 学年 第一学期

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化学与社会

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姓名

﹙系别:,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

关键字: 化学 人类社会 发展 衣食住行

正文:

【1】诚如西博格博士(美)所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且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火促进人类合群而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诞生,而火的利用不仅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而且使饮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促进大脑发达,这是人类进化的摇篮。火这人类的第一把钥匙,也是人类利用能源的第一步。后来的陶瓷,农耕,房屋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氧化还原反应与青铜时代则标志着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铁的使用是社会形态变化的催化剂;化学推动了产业革命,造就了现代文明社会。

就化学对现代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

1.1 衣 1.1.1 联系

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 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

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1.1.2 问题

日前,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最新发布的一份测试报告显示,一些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品牌服装包含阿迪达斯、TheNorthFace、JackWolfskin(狼爪)等14个品牌,采用的材料存在对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全氟化合物(PFC)等。

服装含全氟辛酸现在似乎已经被各国接受,但考虑到其有害性,社会各界应该对其施压,尽快找到替代物,否则有害物质积少成多,必将给环境和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1.2 食 1.2.1 联系

“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1.2.2 问题

日前,关于白酒中塑化剂超标问题闹的沸沸扬扬。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柔软性的添加剂。 而2011年5月,台湾发生添加塑化剂DEHP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全岛震动。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毒性为三聚氰胺的20倍,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这需要加强白酒生产宣节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环节在使用塑料制品。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出安全标准。

再看一则报道,绿油油的海带丝看着挺新鲜,没想到买回家一洗就“变身”,表面的绿皮直往下掉,看上去就像一根根粉条。日前,家住浦东的李小姐就遇到了这桩怪事,一秒钟变“粉条”的海带让她不敢再吃,担心这是不法商贩用工业明胶制作的“人造海带”。

3

记者带着这包“蜕皮”海带请教了多名水产专家。他们均表示,海带蜕皮可能和原料不新鲜、浸泡时间过长有关,而在购买前的好卖相,可能是用福尔马林等化学试剂浸泡出来的。“一些黑心商贩在泡发水发产品时,常常会违规加入三样东西,工业烧碱、双氧水和福尔马林。而根据规定,只有食用碱才能适量使用。”有着防腐作用的福尔马林很可能就出现在了这批海带中,掩盖其材料不新鲜、浸泡时间过长的事实。而一般海带的泡发仅需加入清水即可。

“一般来说,一斤干货可以泡出6斤到8斤的水产品,但现在一些商家却能够一口气泡出14斤以上,其水分含量从正常的70%到80%,上升到接近100%。其中的关键就是违规使用添加剂。”专家介绍,超量使用烧碱能够使水产品泡发的程度增加;双氧水则有漂白作用,能让其外观美观;福尔马林则能防腐保鲜。用这三样化学品泡出来的水产品看上去饱满鲜亮,但一下锅爆炒就会变得烂乎乎的没有口感。同时,残留的化学试剂如果长期积累,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消费者应该从正规的地方购买。 1.3 住

1.3.1 联系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1.3.2 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房屋装潢中, 除人造板材外,墙面涂料更是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滋生的源头。近段,一些号称能够抗甲醛的内墙漆产品纷纷盛装亮相,其宣称在原有乳胶漆的基础功能外还具备有效吸附室内甲醛的功能,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购买。然而,所谓的净醛涂料是否真这么神奇?净醛涂料真的能够对付甲醛吗?

涂料行业专家也表示,“消费者在选择时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跟风或被概念蒙蔽,尽量挑选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认证的、采用化学分解技术对付室内甲醛的涂料产品。这类产品对室内空气中的游离甲醛能够通过化学分解进行有效消耗,甲醛经化学分解成为对人体和环境都无害的水分子。此类产品整个化学分解甲醛 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甲醛分解后不会在时间推移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再次挥发到空气中,造成二次释放游离甲醛的风险。” 1.4 行

出了门,我们踏在水泥铺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做的高楼大厦,用以代步的是各种塑料、橡胶、玻璃以及各种合金做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还离不开汽油、柴油,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和各种润滑油。如此种种,都是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燃料,它可以代替煤气,也可以作为待用汽油,不过用的是液化天然气,运输方便车行业中的宠儿。

【2】

。当下天然气加气站的逐步普及,已经使它成为了汽2 能源与化学也是息息相关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各种能源的获得和充分利用,以及能源利用中造成的环境问题都涉及化学。可以说,无论是过去、当前还是为了,化学在解决能源的诸多问题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3】。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电厂【4】,我国已有多座核电站,比如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等。

2011年日本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其中又以γ射线“杀伤力”最高,若近距离接触,会导致人体各种病变,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环境与化学已成为当下时代的重要部分

3.1 联系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一些有害的影响。环境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浮出水面,人们开始对环境进行监测,希望用化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3.2 问题 3.2.1

当地时间2012年7月28日,印度博帕尔,博帕尔事件幸存者举行抗议,焚烧假人,反对收购美国联合碳化物的陶氏化学赞助伦敦奥运会。同时,抗议者呼吁社会关注博帕尔事件带来的化学污染,以及引发的婴儿出生缺陷。使得20多年前的那场毒气泄漏事件又回到人们的视线。

污染是可以避免的,人类在享受自然的资源时也应当担起责任来,对企业设备进行有效安全监管,实时监控,避免悲剧发生。 3.2.2 赤潮,水葫芦的疯长,以及云南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等都是水污染的经典案例。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等等都是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

我们应该对水体污染进行防治,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条:

(1)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其次重复利用废水。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如电镀废水闭路循环,高炉煤气洗涤废水经沉淀、冷却后再用于洗涤。第三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回收有用产品。尽量使流失在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与水分离,就地回收,这样既可减少上产成本,又可降低废水浓度。第四处理好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渣,避免因降水或径流的冲刷、溶解而污染水体。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水体污染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第二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第三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规定标准。第四同行业废水应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计划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

(3)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第一设立国家级、地方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有关环保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保护环境、保护水源。第二颁布有关法规、制定保护水体、控制和管理水体污染的具体条例。 生命与化学

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

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生命体中支撑着生命的是无数的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肽键、酶、核酸等。

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不仅是生物体的能量来源,而且在生物体内发挥其它作用,它对各类生物体的结构也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有时还起到解毒的作用等。总之,糖类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蛋白质亦然。 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它的广泛而多变的功能决定了它们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有的蛋白质起运输作用,有的起调节或防御作用。酶也是蛋白质,起催化作用,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DNA是生物遗传物质,它们都是控制遗传的关键,其中DNA的重组技术是遗传工程研究的主导技术。遗传工程的研究的发展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新途径,也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结论: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平初,李武客,詹正坤。《社会化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 [2]解守宗,杨修造,乐翠娣等 。《我们周围的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236 [3]杨宏秀,谷云骊,傅希贤等。《化学与社会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153 [4]吴旦。《化学与现代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5 2012-12-26 7

化学与社会论文 篇三

关于绿色化学发展及环境应用的思考

——化学与社会

摘 要:自化学诞生以来,在提供大量工业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消耗着大量的非再生资源在为环境问题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绿色化学迅速发展起来,它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污染。

关键词:环境危机;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绿色全球化

如今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成为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遵循的行动指南。本文在分析了大量绿色化学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理论基础上,对绿色化学化工的定义、原则以及绿色化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梳理总结了近些年来绿色化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应用情况,同时认为应该把绿色化学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加以完善,并且尝试性展望了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和贴近本国国情的发展方向。

一、绿色化学的原则及研究内容

(一)绿色化学的原则

绿色化学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12项:

(1)防止环境污染;

(2)提高原子经济性;

(3)尽量减少化学合成中的有毒原料和有毒产物;

(4)设计安全的化学品;

(5)使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

(6)提高能源经济性;

(7)原料的再利用;

(8)减少官能团的引人;

(9)新型催化剂的开发;

(10)产物的易降解性;

(11)以降低环境污染为宗旨的现场实际分析; (12)防止生产事故的安全生产工艺。 这些原则主要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和安全、能源的节约、生产的安全性等,符合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

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不仅涉及原料、工艺和终端产品的绿色化,而且还涉及到成本、能耗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经济性反应和零排放、原料的绿色化、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助剂的绿色化、新的合成路线的选择、绿色化学工艺、绿色过程系统集成等,而且其内涵仍在不断充实发展中。绿色化学的原则可以运用于整个化学工业,在考虑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同时,还应考虑过程的三废、毒性、能耗以及安全性等,只有综合考虑后才能使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落后工艺必须进行淘汰。

二、绿色化学的发展现状

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传统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及其带来的产业革命,对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994年,国务院常委会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把它作为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在其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明确。2004年9月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改善工业结构与布局,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同年,原化工部召开第八次全国化工环保会议,发出了“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明确提出实施清洁生产是化工系统的重要任务,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三废”治理与废物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到2010年以及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确保科技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切需要而制定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亦将绿色化学的基础研究项目作为支持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与开发中心在该校举行了专题讨论会,并出版了“当前绿色科技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论文集;香山科学会议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为主题召开了第72次学术讨论会„„上述活动已推动了我国绿色化学的发展。

同时,我国政府根据科学家的建议已把绿色化学列人重点支持的重大基础领域,并根据我国已有的基础确定如下具体目标:一是对我国的环境至关重要的一些工业,如煤炭、石油、化工、造纸、制革、酿造和制药中的绿色化学开展基础研究;二是在“原子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合成化学和催化化学的基础问题,即绿色合成和绿色催化等;三是综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化工技术的绿色生化工程,如生物煤炭脱硫,微生物造纸,新生物煤炭脱硫和新生物质能源等;四是研究如何用类似于生物分子的自复制和自组装过程生产一般分子(特别是无机小分子)和特殊功能的纳米粒子。

三、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 绿色化学有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展示了新的图景与技术保障。首当其冲是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体地说是产品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置,在环境条件下易于降解。其次,生产无害化,绿色化。在原料、反应条件、催化刘、溶刘等化工生产过程无害无毒,绿色环保。再次,推广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就是要求生产零排放或低排放的技术。当然,“废物”利用也是绿色技术重要组合部分。绿色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在渐进的过程中,“废物”利用技术就是重要的过渡性技术,能有效推进绿色化工化学。

(二) 绿色化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经济发展是由资源到产品,中间外加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模式,这促使人们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要资源和能源。这种粗放和一次性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无疑是浪费,而这种浪费带来更严重的结果是环境污染。然而绿色化学就能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化学应有之义就是环境与人类发展平衡,然具体落实却众多方向。例如,合成过程中充分考虑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设法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合成方法;积极使用可再生原料替代消耗资源;用酶为催化剂;以生物质(生物体中的有机物)代替石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经济有一个弊端就是废物多,毒害多,而且这些废物与毒害都是人类用众多资源与能源换来的,因而造成了浪费,导致许多资源的枯竭,使经济发展难于持续。然而,绿色化学提出在企业、区域与社会三者之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地说,企业要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资源;区域要实现生态的共生企业链;社会要保障废物回收和再利用。

(三) 绿色化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驱动力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与提高。人类要发展的根本前提是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传统化学给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带来无法磨灭的伤害与污染,已然严重危险到人类生理健康。近年来,癌病、白血病等恶性病的发生率逐步攀升。调查显示,这些疾病高发与化工污染关系密切。然而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绿色化学核心理念就是实现无害无毒,绿色环保。在生产中,绿色化学要求无污染,无毒害,出产绿色产品;生活中,绿色化学要求废物回收处理,毒害及时清除,实现绿色环境。因此,绿色化学为我们良善的生活提供了技术和观念上的保障。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不可能脱离绿色化学,二者相互融摄。

四、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探究

绿色化学和整个化学的发展一样是前景广阔的。绿色化学正处于连续性技术进步和非连续性技术进步的不断开拓中,原有技术的改进、新的发现和创造发明的涌现推动着绿色化学不断完善,达到环境友好的目的。因此某些对化学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有潜在的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某研究领域中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其发展趋势是不对称催化合成,科学家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消旋药物中错误前对映异构体是一种“药物污染”,它的毒副作用可能比医药上有活性的对映异构体的疗效要大得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种叫 Thalidomide 的药物。

第二,是酶催化和生物降解,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为酶催化反应媒供了很多的机遇。目前,遗传工程处理的微生物在合成用于人类治疗的稀少而有效的肽方面的作用已经旋立。同样的分子生物技术还能用来加强工业过程催化剂使用的酶的性能,这同传统催化技术是非常类似的。

第三,分子氧的活化和高选择性氧化反应,绿色氧化过程应是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它应具有很高的氧化选择性,不产生成很少产生副产物,达到尽可能高的原子经济性。同时,对于氧化剂的要求是它们参与反应后不应有氧化剂分解的残留有害物,因此最好的氧化剂是氧。纯氧作氧化剂是重要发展方向,它大大减少了尾气排放量,从而减少随尾气带人大气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因此,新发展的氧化催化剂应在缓和条件下活化分子氧,通过各种活泼的催化氧化物种,使反应物分子高选择性地转化为产物。

第四,清洁的能源,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能源和食品问题将成为21 世纪人们面临的主要难题。要解决清洁的能源问题,发展燃料电池是一条重要出路。 氢气由于燃料热放高,而且产物为水,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最理想的高效清洁能源。氢气燃料电池早巳研究成功,而且用它驱动的汽车已问世。但由于氢气生产成术较高,无论烃类制氢或电解质氢作为燃料使用,都缺乏竞争力,因此研究廉价获取氢的方法是解决以氢气为燃料的第一步。

第五,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目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利用的是谷物淀粉类,而作为植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木质素利用不多。由于木质素极其稳定,降解十分因难。现在已发现一些细菌和真菌含有可使木质素降解的木质索过氧化酶、锰过氧化酶、漆酶等,但其降解效率较低,因此纤维素特别是木质素的酶解脑,将是今后研究开发的热点。 第六,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称得上是 21 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效率革命。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垃圾固然是一种污染源;而从资源角度看,它却是地球上惟一在增长的资源、一种潜在的资源。

五、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可以在有效解决日益恶化环境、紧缺能源和资源匮乏现状同时,还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与确保国家和人们的安全生活。站在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上研究,它将朝着新节能环保、新材料道路发展。环境、资源、能源、信息、生命、材料与化学领域相结合会开辟出绿色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工,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光明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显然,绿色化学的理念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科学和新技术,是对传统化学思维的创新和发展,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在正确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所以,坚信不久将来绿色化学将会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世海。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 [2]王旭。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探究[J].化工管理,2013(6);

[3]玉澜。简论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2): [4]林念琼。浅议绿色化学与科学的发展观[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化学与人类社会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0 3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