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生价值观【7篇】

发布时间: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思修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思修论文 - 人生价值观[推荐 篇一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论文摘要:人应该如何活着才有价值呢?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实现人生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人生价值问题价值取向正确的人生观

一、大学生人生观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但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1、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马克思主义人生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生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

2、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的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然而“德性的修养,内心的开悟是一种学问”只有更好的培养道德素质,大学生才能做得更好。“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这就是道德教育。”

3、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

二、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

要实现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维系亿万颗人心,激励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前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目前,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任务抓好。通过这些教

育,使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

3.大力学习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学习时,要注意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我们应大力宣传新中国历史上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先进人物,宣传他们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真理献身,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还可以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我们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同样注重以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的先进行为教育、带动广大青年学生。

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同时,艰苦奋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当今社会有人把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相对立起来,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中间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盛行;加之挥霍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蔓延,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艰苦奋斗精神被淡忘,重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艰苦奋斗教育的力度不够,今天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目的是要培养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使同学们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

参考文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一关于人生价值思修论文 篇二

《当今人生价值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吴燕,女,(1984.02-),籍贯:南阳,学校(或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10级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方向)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新的深刻的革命,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多方面的巨大变化,从而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选择。劳动和贡献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自己的生活不断前行。

关键词:劳动;贡献;人生价值

一、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存在的现象及原因

(一)中国社会价值观存在的现象

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享乐;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职位高低;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金钱和权力;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其实归根结底,劳动和贡献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我们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价值观扭曲的现象。我们能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可以看到这些现象。比如:现在的相亲栏目其实就是拜金主义倾向,另外选秀节目让多少少男少女想一夜成名。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诸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高中生跳楼,大学生杀人或自杀等等。从个人到企业,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我们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出了问题。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经济腾飞的三十年,经济发展了,但是有些人的价值观在逐渐迷茫。在中国历史上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的独尊儒家,到南北朝的玄学,到唐宋的佛学到明清的朱明理学等等。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他的所谓的主流思想,我们今天社会的主流思想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需要适应这个时代,需要适应这个社会。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个人一时的挫折,就做出悖逆于我们主导价值观的事情。

(二)当今中国出现价值观扭曲的原因

1、外来文化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各种目的,以影视,电台,书籍等各种媒介不断向中国输出他们所谓的“绝对自由”、“尊重人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当今中国,个体文化日渐盛行,群体文化难成气候;不择手段追求个人成功。

2、社会的转型。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市场经济要求对以往一切价值给予重新定位,时代的变革冲击这人们的思想,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另外,法律正治制度的不完善也给了放纵私欲的社会土壤,不过相信这一切会慢慢改变,因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

3、生存压力的加大。在中国成功的机会不少,而梦想成功的人更多,这也直接导致了从小孩入托、升学、就业到加薪、跳槽乃至创业,竞争和压力无处不在而且与日俱增。每个人都想最大限度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排他和利己已成了人们的本能反应,财富和享受似乎已成为了人们活着的终极目标。

4、改革的阵痛:下岗。亲身经历失去对自己至为珍贵甚至赖以生存的东西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会给很多人的心灵带来巨大而持久的创痛,当这种心理状态和生存条件长久地不能因为重新获取而得以改善时,人们数年间建立起来的价值框架会在顷刻间坍塌,从最初的压抑、自卑、失望和痛苦会逐渐演变成愤懑、怨恨、放弃和富有攻击性。这种态势下的无业人员已成为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更遑论让其保持良好的人生信念。但是,这并不是说改革开放不好,改革使一些人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他们只所以对社会愤怒是因为这一部分人没有适应时代,没有适应改革开放。改革的势在必行和理由我们已经从邓小平理论中可以深刻的认识到。

二、人生价值评价的特征

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是判定人生价值有无和大小的尺度。其主要特征在于:(一)客观性。它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反映了一定社会集体的共同利益。它不依个人的主观臆断为转移。个人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实际上是对社会和他人评价的认同。(二)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人们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中生活,由于各阶级之间的利益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因此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价值标准。概括地说,剥削阶级是以拥有钱财的多少、社会地位的高低或家庭出身的贵贱为标准的。这是剥削阶级本性的反映。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的价值标准时,深刻地指出:在他们看来,“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与剥削阶级是完全相反的。无产阶级是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为评价标准的。这个标准同时又具有科学性。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因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三)相对性。由于评价主体的实践经验、评价环境以及评价时怀有的情感、理想、意志和目的的不同,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同样的价值对象被评估,在具有各方面差异和特殊的个人评价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论,这既有个体的价值立场问题,又有个体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人的价值观念问题。评价及标准的反差现象正好体现出人生价值评价的相对性特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今中国的主导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

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发展要求出发,朴实而具体地概括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正是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反映了时代的基本特征,能够引导整个社会和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可以成为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行为准则。事实上,这个“荣辱观”阐明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即人与国家、人与人、人自身、人与社会的关系。以此引导人们按照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醇化社会风尚,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更是明确的指出了劳动和贡献应该作为我们心中的价值观。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关于各种价值标准和以基本评价标准为核心的基本价值信念、理想的观念系统。

在一个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中,多种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统治者所倡导的对社会文化体系和个体行为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对生活在社会中所有的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是文化、文明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核心价值观对其他价值观起支配和调节作用,规定和影响其他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其他价值观总是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内容。核心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一定的领袖、政党或某一集团的代表人物根据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展趋势,根据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状况等提出来的。任何一个民族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和稳定社会、抵御干扰、推动发展的力量主要靠社会核心价值观来激发。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把人民群众确立为最高的价值主体。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四、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劳动和社会贡献

(一)人生价值评价的历史(劳动)

考察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历史,我们发现它经历了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前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再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历程。原始社会人们以劳动为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在原始人的心目中,最能劳动、最会打仗的人就是最有价值的人。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出现了阶级分化、私有制和剥削,使得社会上一少部分人能够不通过劳动而获得大量的社会财富,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因而劳动被看作是下贱的事情,劳动者则不被看作人代替劳动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主流标准是等级和血统。这时谁的地位愈高,谁的价值就愈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它不承认任何等级关系,只承认等价交换原价。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因此,金钱代替了等级和血统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主流标准在这种社会里,一个人有了钱,也就有了价值,钱越多,价值也就愈大。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社会贡献)

马克思主义把人看成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认为离开社会和集体,离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孤立的个人是无所谓“价值”的。并强调“价值”是客观事物对其他人需要的满足,即对其他人的有用性。因此,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有价值,不是指他对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而是指他的存在和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他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一般来说,人生的价值表现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说,不管任何时候,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必须从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他的尊重和满足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但是,这两个方面又有着不同的作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是第一位的东西。如果离开了它来侈谈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就像离开源泉去谈论流水一样不现实。(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3] 吴云:《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探析》载于《学术交流》(哈尔滨),1998年第5期。

[4] 刘忠世:《对社会优先于个人的观点的商讨》,载于《安徽大学学报》社哲版(合肥),1998年第6期

[5] 吴贵春(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三

【摘要】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人生观; 价值观; 学生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宁愿走路回家,而不愿坐爸爸的自行车回家?宁愿花一个小时弄一个所谓的发型,而不愿花一点时间到学习上?动不动就是骂人的话,和他们聊天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谁家有钱,过生日买高档礼品,双休日或假期往休闲娱乐场所跑――他们注意的就是谁家有钱,谁穿得时尚,有钱就是最好,没钱就什么都不是,喜欢攀比。现实让人可怕,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本该纯净的心灵有了这么多世俗的东西?

原因是社会上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世俗化”的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值上的“世俗化”,对年纪尚小,社会经验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不良影响。除此,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哲学的影响,使有些青少年都变得不那么纯真了。

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排斥心理较强,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态;另一个是主体意识较强,以我为中心。易产生自满情绪,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加强理论指导,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发挥政治课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学学生虽然在心理上开始具有独立意识,但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行为上开始模仿成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自我约束力较差,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纪律上尤为突出。不少学生还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不知互相谦让、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划分一些是非界线,让学生明白、懂得、学会分辨是非,懂得礼让在先,明白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倡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又要尊重学生正当的个人追求。

2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改革的的大潮中,社会上难免会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我在政治课上讲到贪污腐败的问题,一名学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课下与这名学生在交流时,他还列举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还说跟他有一样看法的同学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状况,专门拿出一节课列出以下专题:[1]有钱就有一切吗?[2]不义之财要不得![3]从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义。[4]不要让他人贿赂你自己。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表现展开争论。我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开导,从而澄清了学生的混乱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缺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现象的辨别能力,扭转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重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学生家长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转变了某些家长“以钱奖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进而在学生的思想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 充分发挥父母的引导管理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学会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除了做好孩子的表帅之外,还应当告诉我们的孩子:老祖宗早就说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成天想着算计别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着如何防止他人算计,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无边”,暗无天日。一个正直、善良、真诚的人,多数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虽然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受伤,但在多数时候,他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的。我们家长还应经常提醒孩子:要学会勤奋,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踏实和勤奋便是最起码的美德,学会勤奋,就是拒绝好逸恶劳,就是学会自食其力。要让孩子学会富有爱心和勇于承担责任。

现在的家庭教育管理中,许多家长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说教上,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孩子的逆反,使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缺少爱心。所以,要建议我们的学生家长,学习一些现代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学会用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去教育管理我们的孩子。使我们的教育管理,成为这样一个理想状态:不但要增长孩子的智慧,也要丰富孩子的感情;不但要培养孩子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愿望,也要提升孩子承担责任的信心和勇气。要让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得让孩子知道: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会变得日益功利和短视,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放松学习,甚至厌恶学习,或为了逃避学习,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学习生活中,也会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沾沾自喜,造成学习退步。也会被青春期的冲动陷入早恋,而耽误学习。还会出现遇事不能冷静、客观,缺少理智。生活便会失去应有的宁静与从容,甚至很少有朋友。当孩子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时,当家庭教育管理适合我们的孩子时,孩子不但听从于客观规律的指引,也听从于内心灵魂的召唤。就会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真正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和家庭只有切切实实地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大一关于人生价值思修论文 篇四

《浅谈新时期评价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人的发展理论从人生观教育研究角度出发,分析为何将劳动和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这一问题。文章通过人生价值实现的两种主要方式:以劳动为途径实现人生的绝对价值;以贡献为手段实现人的相对价值为桥梁将人生价值与劳动和贡献联系起来。谈及人生的绝对价值时,主要运用存在主义的人本观进行论述;谈及贡献主要从社会视角进行解决。

关键词:劳动 贡献 人生观 价值观 人生价值

1、相关概念概述

要讨论“为什么”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是什么”,回归概念,从源头找线索。

1.1 劳动及劳动的特征

广义的劳动指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劳动所做出的最广泛的抽象或概括,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耗。

狭义的劳动是指人类在自身智能分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由以上概念,可以得出劳动即特定“人”的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并且劳动在真正意义上的人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劳动的特征:第一,劳动的本质: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的价值在于满足价值主体“获取并消耗价值客体”的需要。(换个角度,也可以这样表述: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的价值在于帮助价值客体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的价值,也只在于获取和消耗。这是劳动存在的根本价值。除此以外,劳动不存在另外的价值;第二,劳动不创造任何价值。它只能在帮助价值客体实现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只对价值主体有价值,而对价值客体没有价值。这种情况的劳动价值,我们称之为“劳动的单向价值”;第四,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同一个劳动所涉及到的两端的事物,互为价值的主体和客体。这样的价值周期,我们称之为“双向的价值周期”。而这种价值周期中的劳动,它同时充当了分别为两端的事物获取并实现对方价值的角色,它所具有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劳动的双向价值”。双向的价值周期向我们展示出她的许多温柔和美好的特点:公正、平等、双赢和可持续的建设性;第五,单向的价值周期中的价值主体向价值客体施加的劳动即为剥削。

1.2 贡献的含义

根据字典解释贡献有三种含义:第一,进奉或赠予他人,一般指下级向上级的贡献,多为无偿的;第二,进奉或赠与,如:方今匈奴、鄯善、哀牢贡献牛马——《论衡》;第三,有助于某事的行为,或做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事,如:我们深信: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必然能对人类当前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较大的贡献——《人类的出现》。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贡献即第三种含义。

1.3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即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认识和评价人生价值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即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是人生价值观的内核,人生价值观是人生价值的准绳。人生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人生价值观的本源即不同的世界观产生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具体可分为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生目的及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有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并随之不断变化着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以及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笔者认为:价值观是由人生观决定的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人生观指导价值观,价值观影响并贯穿人生观实现的整个过程。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是关于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基本观点。所谓人生价值,是指在人生过程中,主体与客体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从主客体上说,主要体现客体(人、物)对于满足主体(人自身、组织、社会、他人)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统一。

2、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

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的绝对价值和人的相对价值的实现。劳动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2.1 劳动是实现人生绝对价值的途径

劳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绝对价值实现的过程。存在主义认为以人为本的存在是整个世界的着眼点,强调人有主观能动性、意向性,能够超越自身和创造文化,能够自我实现价值和生成意义。那么我们出发点、着眼点以及深层的依据就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人不会自动成长,尤其是精神成长更不要提自我实现。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转化器的角色。劳动在生产过程中使人产生快乐感和满足感,动过程就是人个体、人类整体精神不断成长的过程,人的绝对价值在此过程实现升华。

2.2 贡献是实现人生相对价值的手段

人生相对价值主要表现为本位人对他人的需求的满足。人是社会的主体人,须臾离不开社会,人一旦离开社会将一事无成。马克思曾说过,人的“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这句话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的。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中必然会与他人他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供有求,实现可持续循环。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实现自我需求的前提。人采取有助于某事的行为,或做有利于社会国家的事正是相对价值的内在要求,两者体现内涵的深层契合。另外,满足社会、国家的需求更是较高层次的人相对价值的要求。两者是彼此的内在的统一。

3、劳动和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标准

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根据不同,标准也没有定式。将劳动和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标准是由其客观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三方面具体体现的。

3.1 将劳动和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标准的客观必然性

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单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劳动和贡献是实现这两种价值的有效手段,人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得到满足,社会价值也得到补给。

3.2 将劳动和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标准的可能性

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模的,而是具体的、可以计量的,它能够量度出人们不同的人生价值。通过劳动对他人、社会做出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具体标准。我们以人生的历程来做一个具体分析:人一生下来并不立即具有劳动和贡献的能力,他首先需要索取和消费,同时通过社会的培养和自己的学习,逐步获得适应社会和劳动创造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人生的初期有一个逐步社会化和逐步具备社会预应力的过程;在人生的中期,人能够也应该为社会积极做出贡献和创造的时期,但同时也必然伴随着一定的索取和消费,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在人生的后期,当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他仍然需要索取和消费以安度晚年,这也是社会应予以保证的。这就是说,不索取和不消费的人是不存在的。此时劳动和贡献就自觉的充当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准,社会予以实现不断积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3.3 将劳动和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标准的现实性

既然劳动价值分单向劳动价值和双向劳动价值,在特定社会制度下劳动也被赋予特殊意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赋予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崇高地位,劳动光荣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得到认同。个人与国家利益是内在一致的,双向劳动价值在社会中占主导。正因为这样,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与阶级社会不同本质的变化,转化为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公正、进步的人生价值评价即劳动和奉献。劳动和奉献强调把对社会的贡献摆在第一位同时强调以社会为本位来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内在统一。社会得以进步,人朝全面发展方向迈进,最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一度量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根本尺度。

参考文献:

[1]杨胜修。对哲学与人生的思考[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38-41.

[2]石峰。价值实现规律是人生的核心规律[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6(4):67-71.

[3]石峰。对人生价值的认识[J]。研究与探讨,1994(4)。

[4]郑成峰。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新探[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64-6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43.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 篇五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深入探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发掘其背后潜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原因;措施

从大学生激进反钓鱼岛事件到热议复旦大学投毒案,从扶不扶老奶奶到“东莞挺住”,高校大学生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现象,正通过网络媒体制造属于当代人的风云变幻。但是,在这自由的针砭时弊中,在这张扬的愤世嫉俗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跟风倒”、功利化、信仰缺失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群体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大学生群体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代表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倾向,统率并约束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具体地来说,就是大学生群体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根本立场、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独特的价值认同观。到目前,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社会的公开透明化及社会舆论的自由化,高校大学生愈发重视社会现象,关注社会问题,热衷表达社会观点。但是,在对社会现象的观点表达中,部分大学生是不以事实为基础、证据为基准的实事求是性评价,而是以自我为基础、利益为基准的自我维护性评价。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评价中,某些大学生思考问题的导向是这个现象与我自身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则淡然处之,跟风亦然。如若有关,则判断现象关乎自我利益的利弊何方。最终,常出现仅从自我利益的角度出发,大放言辞,在根本上扭曲真实评价的现象。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正确、全面、独立、体系化的价值观,部分问题上存在着唯利是图、人云亦云的错误价值导向。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存在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固然有其自身认识上的偏差,但也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社会伦理道德、家庭与高校教育、自我认知偏差、网络新媒体等多重影响因素。

1、市场经济功利化的社会影响。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机制也对大学生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大学生公平进取,营造了比较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在社会舆论导向上强调个体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形成个体本位观念和利己观念,对世界和自我产生错误认知。这些让大学生在进行某项行为时,总是最先考量自我利益,如高校大学生热衷研究各项考核评定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学生组织内部成员习惯性以“学生官”自诩。这一切正如毒瘤般在高校中恶性生长、快速繁殖,影响到高校文化环境的营造,制约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温室家庭教育与高度自主的高校教育落差。自21世纪起,高校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日趋增长。这些大学生多生长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温室花园”中。其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等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悠,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也应运而生。一方面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逐渐社会化,环境逐渐公开化,环境适应能力、自主判断能力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当面对现今高度强调自主性,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的高校环境时,两相对比,落差极大,大学生极易失去心态平衡,感觉到失去了家庭的呵护,失去了自我中心地位,出现对高校教育环境迷茫无措时一无所靠的困顿感,因而他们中的少数人会选择性地自我封闭。在与他人相处中,以自我为中心,常引发矛盾、冲突;对待他人的批评,好采取逃避或者过激的行为。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独立自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约束其形成体系化的核心价值观。

3、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影响。艾利斯的ABC理论最早提出了主体自我认知,该理论说明:当人们遭遇事件A(activating events)而造成不安的结果C(consequence)如焦虑及抑郁时,大部分是由他们的信念系统B(belief systems)与事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把大学生自我认知定义为:当大学生面对诱发事件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会对自身状态和周围人群以及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从而对与周围环境相处的融洽程度得出自己惯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会导致自身的情绪反应,进而强化已有的判断和评价。在现今的高校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我所面对的困惑或问题,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合理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对于自己、他人、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认知偏差。如遇到分歧问题时,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别人都应该认同”;看到社会黑暗,便一贯哀叹“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构建,更制约着高校大学生青春梦想的实现。

4、公开化网络新媒体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国民视野更加开阔,生活更加精彩。与此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一方面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自由化、公开化的特征,大学生易受到不良事件、环境的影响。如继马加爵案件在网络曝光之后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全国东莞扫黄案件的网络实时跟踪之后的“东莞挺住”跟帖,这一切表明大学生正通过网络新媒体关注社会时事,表达自我观点。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独立、系统、健康的核心价值观,总是会出现错误的、极端的认知。因此,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完善中,我们需要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力量,灵活运用媒体宣传。

三、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措施

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文化环境构建、信息渠道传播及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多重交叉问题。我们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完善其核心价值观,更要不遗余力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其成长成才。

1、“青春梦,中国梦”为理念的高校文化环境建设。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样的阶段需要正确的思想理念引领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先进思想结晶,在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文化环境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社团建设、素质讲座等途径鼓励大学生畅想青春志,共筑中国梦;通过社会实践、基地见习、课堂讲授等途径倡导大学生凝心聚力,毅行青春,激发其不断挑战自我、发掘潜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汇聚正能量。

2、“体系化和定制化”有机结合的高校教育指导体系建设。虽然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但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各异。因此在现今阶段,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要追求“体系化和定制化”的有机结合,即在教育指导体系建设中,要以“多力量、细步骤、深发掘”为理念,不断完善工作。首先,要充分调动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课堂教师、心理咨询师、家长、同学等多方力量,建立高效畅通的横向沟通渠道,确保大学生信息传达。其次,明细大学生心理指导教育流程,公开透明化咨询业务,做到大学生“有处可求,有求必应”。最后,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在进行深入了解、细致发掘之后,再进行系统疏导教育。总之,在高校教育指导中,要追求“点面结合”,鼓励高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共同指导。

3、巧妙运用新媒体,创造活力E文化。网络新媒体、移动SNS平台,这些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周边环境的主阵地,更是其表达自我的主舞台。因此,在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我们要以“创造文化,宣传思想”为理念,在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宣传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创造活力E文化。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大学生自主进行网络环境管理和社交互动。同时,更倡导大学生依托网络新媒体,自主开展创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能够积极负责地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人生价值。

4、“常省己身,三思后行”的自我体验式成长。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大学生习惯性照搬他人观点,易出现“跟风倒”“绝对化”等错误认知,影响其对周边事物的正确评判。因此,在完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中,更需要大学生本身的自我反省与提高。如面对自由公开化的网络新媒体,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对待外界的不同声音,要三思后行,忌轻信权威、大众等。只有“常省己身,三思后行”,才能不断成长,思想方能愈发成熟。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岳宝华。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5)。

[3]郭韶敏。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12)。

[4]张艳鄂婷。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5]焦翠丽。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

[6]董冰,唐秀明。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7]黄国成。浅议大学生自我认知障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7)。

大学生思修论文 篇六

2015-2016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考核卷

年级:15级 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级:5班 任课教师:潘琳达 姓名:陈泽恩(学号:1509010521)(负责资料收集)成 绩 姓名:黄启熙(学号:1509010550)(负责整理资料)

成 绩 姓名:严晓杰(学号:1509010530)(负责排版)成 绩 姓名:余吴鑫(学号:1509010506)(负责论文提纲)成 绩 姓名:陈志航(学号:1509010538)(负责撰写论文)成 绩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的海洋中沉浮

——论大数据与中国未来的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解析

马云在其卸任演讲中说道,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了,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

我们知道: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煤炭为基础,蒸汽机和印刷术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石油为基础,内燃机和电信技术为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核能基础,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是以什么什么为标志。

“是以什么什么”你会填上什么?目前可以预测的是,数据和内容作为互联网的核心,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型行业,谁率先与互联网融合成功,能够从大数据的金矿中发现暗藏的规律,就能够抢占先机,成为技术改革的标志。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在企业对企业销售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可能得自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网站、顾客来访纪录,还有许多其他来源。这些数据,并非公司顾客关系管理数据库的常态数据组。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或虚拟化技术。(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二.如何利用大数据创造价值

随着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的日益强大,你能获得的数据量越大,你能挖掘到的价值就越多。实验的不断反复、大数据的日渐积累让人类发现规律,预测未来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读心术。如果银行能及时地了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将更加强大。如果政府能够降低欺诈开支,我们的税收将更加合理。如果医院能够更早发现疾病,我们的身体将更加健康。如果电信公司能够降低成本,我们的话费将更加便宜。如果交通动态天气能够掌握,我们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如果商场能够动态调整库存,我们的商品将更加实惠。最终,我们都将从大数据分析中获益。

Gartner 报道称:42%的 IT 企业领导已经深入到大数据项目的开发中。换句话说,它还有长足发展的空间。但我怀疑这个数字被低估了,这涉及到了如何定义“大数据”这样一个概念。比如,当我问一个 IT 企业的专家是否会开发一个大数据项目时,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NO”。但当我进一步阐明我的意思,你所要从事的项目并不是那种涉及兆兆字节甚至更大规模的数据量,相反,是一种可以从分散的端口来拉取数据的软件,进而能够进行实时分析的项目产品。当换成这样一个问法的时候,往往她的答案就是 “YES“!这样的项目当然也是在”大数据“的范畴内。但是”大数据"这样的字眼,让人们往往更加关注的是” 大 “,而非数据,所以人们就走进了误区。

大数据带来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分析大量数据而进一步挖掘市场机会和细分市场,然后对每个群体量体裁衣般的采取独特的行动。获得好的产品概念和创意,关键在于我们到底如何去搜集消费者相关的信息,如何获得趋势,挖掘出人们头脑中未来会可能消费的产品概念。

2、大数据帮助提高决策能力。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有效的帮助各个行业用户做出更为准确的商业决策,从而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它从诞生开始就是站在决策的角度出发。

3、大数据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挖掘管理潜力。一个管理学者曾经将企业内部关系比喻为成本和消耗中心,如果内部都难以协作或者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消耗,你又如何指望在今天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竞争环境下生存、创新和发展呢?现代管理诞生于传统工业时代,生产的效率在于机器的精密、庞大程度以及组织的能力;今天信息时代机器的性能,更多决定于芯片,大脑的存储和处理能力,程序的有效性。因而管理从注重系统大小、完善和配合,到注重人,或者脑力的运用,信息流程和创造性,以及职工个性满足、创造力的激发。

三.大数据时代中的缺点

大数据无疑是好东西,但初始成本很高,并存在明显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企业业务量越大、业务范围越多元,大数据的成本越容易被摊薄。一般企业或个人根本用不起这玩意,因为光是建数据仓库在存储上的投入就是惊人的,另外,集群式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搭建、ETL等工作也需要专人负责,小企业业务量小,其因大数据分析带来的增量收益将在很长时期内都无法覆盖其在构建大数据平台上的初始投资,所以他们用大数据性价比很低。有些企业或个人用几十个G的数据搞了个数据挖掘、做个回归甚至只做了个描述统计,就以为自己在玩大数据,继而发现大数据其实也没什么卵用,然后得出结论“大数据是个虚头巴脑的玩意”,这就是没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的缘故。

因此,应当客观看待大数据。如果你的企业已经做得比较大了,开发自己的大数据平台无疑是一项非常划算的战略投资,毕竟通过外包或从专业数据公司获取数据还是不可能维持你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你不放心自己的核心数据被第三方掌握,另一方面第三方也不会把最关键的数据分析结论出售给你);如果你是中小企业或个人,还是别去凑这个热闹了,从第三方数据公司购买大数据api服务远比自己构建数据仓库划算,你有这个资源、精力开发大数据,还不如花大力气拓展客户,大数据是锦上添花的神器,不是雪中送炭的灵丹妙药。

最后还得给大数据说句好话:任何企业和个人,掌握数据驱动决策(也叫循证决策)的思维方式总是对的,毕竟事实胜于雄辩、量化有助于精耕细作。当然,前提是你的数据不是垃圾数据。参考文献

1、《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演讲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浅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意义》 篇七

【摘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确定目标后,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他所预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而结果却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呢?我觉得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谓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其中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基本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还是卑鄙、狭隘、自私的人。

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发展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知识不断积累和经历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确立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的变化着。但总的趋势是新的价值观挑战传统价值观,而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价值观战胜传统价值观,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我们把世界观划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建立在旧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旧的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可以为这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这个人的实践活动带上歧途。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刘同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思修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36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