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7篇】

发布时间:

会计论文所要研究和表达的内容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理论和方法体系;会计学历史及其发展等。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会计学论文提纲 篇一

第一章:绪论

绪论: 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税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税务机关以及纳税人的涉税行为,是 依法治国 和 以德治国 在税收工作中的集中反映,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在经济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我国的税收种类大致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税。而企业所得税占国家税收的很大比例,在此仅探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第二章:本论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企业所得税概述

计税依据概述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税率概述

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收筹划概述

合理避税的方法

内容摘要: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至20XX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企业所得税概述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计税依据概述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会计学论文题目 篇二

270、会计人生的“领军梦”

271、《酒店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72、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管制的探讨

273、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

274、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向探讨

275、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276、对财会模拟实习教学的探讨

277、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278、论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

279、CFO与企业价值管理

280、高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

281、ERP系统分析

282、独立董事制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283、论企业增长潜力分析

284、试析我国企业会计目标的定位与改善

285、现代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86、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探讨

28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288、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289、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290、加强交通项目会计控制优化基建财务管理模式

291、论合并会计报表的几个问题

292、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293、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

294、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

295、如何完善粮食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

296、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297、论人力资源的衡量方法

298、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99、现阶段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

300、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301、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302、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管制问题的思考

303、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304、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305、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306、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与纳税筹划之关系探讨

307、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08、会计类专业毕业实习与论文环节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09、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思考

310、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311、如何加强网络财务的内部控制

312、结合教学法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313、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研究

314、网络环境下电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315、资产减值的探讨

316、中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

317、中日会计准则相关问题比较研究

318、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

319、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32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等效问题研究

321、我国资产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22、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323、新旧合并报表规定的比较

324、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3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326、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应用

327、基于价值链的石油钻井企业成本控制模式

328、“营改增”政策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的应对研究

329、内部控制规范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330、对会计委派制的完善设想

331、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332、全国会计领军:从会计专家到改革先锋

333、绿大地欺诈上市成功的原因分析

334、论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335、××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336、我国上市银行收入结构转型问题探索

337、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推荐

338、关于会计专业建立校内财务公司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339、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340、新审计准则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

341、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研究

34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3、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344、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345、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及其改善

346、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347、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

348、论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的再融资行为

349、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350、浅谈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解和运用

351、基于市场经济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分析

352、新会计准则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353、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354、浅议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

355、我国审计收费制度现状与原因分析

356、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357、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358、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

359、关于经营者业绩评价问题的探讨

360、安顺煤矿煤炭销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361、企业信息化的资料

362、对建立我国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

363、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探析

364、试论入世对我国资产评估业的挑战

365、企业筹资决策相关问题探讨

366、试述降低成本的好处和途径

367、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68、我国政府会计国际趋同问题的`思考

369、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问题探讨

370、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37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比较研究

372、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XXX为例

373、项目投资决策中资本成本的确定问题探讨

374、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

375、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夺问题研究

376、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77、某新华书店县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基于XXX改革背景

378、会计准则超载问题探讨

379、企业合并基本会计方法在我国的应用问题研究

380、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分析

381、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382、企业融资成本问题探讨

38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384、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研究

385、试论无形资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386、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87、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388、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389、ERP与会计电算化

390、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研究

391、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问题与推荐--以Z校为例

392、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393、企业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

394、论会计工作的新重点——控制与服务

395、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分析与诊断

396、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思考

397、以突显潜力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力度

398、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399、“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400、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401、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思考

402、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403、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404、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05、论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406、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407、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408、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初探

409、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410、试论新形势下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411、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412、电子商务会计问题探讨

413、关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

41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研究——基于财务分析目的

415、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探析

416、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417、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418、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419、公司并购前后绩效比较研究

420、关于高校会计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421、山西会计师事务所现状分析

422、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探讨

423、对海外施工项目职责成本管理的探讨

424、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425、谈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

426、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的深度利用问题

427、企业如何构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428、试论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完善

429、确立公司资本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30、“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

431、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432、关于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方法的探讨

433、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434、谈合并财务报表的解读思路

435、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436、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影响的研究

437、公司价值衡量指标比较与分析

438、所得税准则与公司税收筹划

439、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的管理

440、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会计改革

441、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442、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若干问题探讨

443、IOSCO力挺会计所透明度报告

444、上汽集团:新业态需要新型的财务管控体系

445、谈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

446、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变迁管理

447、论公允价值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应用

448、论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

449、论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450、关于所得税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

451、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其动因分析--以XXX为例

452、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因素分析

453、公司控制权安排与经营效率

454、公司财务风险构成原因及防范

455、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456、论企业破产清算会计

457、中西方环境会计问题研究的比较透视与展望

458、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459、试论会计诚信

460、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

461、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6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支付的实践探索

463、社会融资结构深化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以XXX为例

464、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465、IT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

466、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的关系探讨

467、企业不断持续改善的方法体系的建立

468、试论企业合并方法的选择

469、试论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470、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471、资产减值披露与信息不对称关系的研究

472、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

473、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资料与方法

474、企业信息系统风险分析

475、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构建探析

476、IT治理风险审计问题研究

477、财务分析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478、“资金的时间价值”案例教学法研究--谈农村财会人员成人教育培训模式

479、大股东掏空行为规制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480、会计要素及其结构问题研究

481、次级债危机与风险管理

482、农村群众企业改制中的财务会计理由

48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484、论会计监督的现状与改善

485、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486、对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487、资产负债观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488、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489、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

490、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探讨

491、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492、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

49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风险及国际化路径选择

494、论会计职业决定

495、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496、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497、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498、Z公司内部控制改善研究

499、财务腐败的生成机制及治理

500、新制造环境的变化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及应当采取的对策

会计学原理论文 篇三

会计学原理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初学《会计学原理》中遇到的困惑,提出了两种简单易懂、可行性高的教学方法,即应用“左右记账法”和会计的语言学解释,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应用“左右记账法”可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判断账户方向,通过会计的语言学解释可以使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会计学专业术语及相互之间的勾稽关系。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左右记账法、语言学解释。

一、引言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也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相关课程的敲门砖,它教给学生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笔者结合在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有很多困惑和难解的地方,针对学生的困惑之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两种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反响良好。现给出两种教学方法供同行们相互参考,共同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两种教学方法

(一)应用“左右记账法”

现有的绝大部分教材都是根据会计恒等式以及复式记账规则推导出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仍然依据教材的思路进行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推导过程不是很好理解,另一方面推导结论不容易记忆,甚至经常混淆。学生只有通过无数的练习,强硬的接受并记忆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记账方向已经不知所以然了,将来学到难度更高的课程时接触到更多的账户还是无法面对。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应用汪致正《记账的规律》中的“左右记账法”帮助初学者理解判断账户记账方向。

2月,独立研究学者汪致正指出“借/贷”应当改为“左/右”。同年10月,汪一凡提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其外在特点是改用“左/右”为记账符号,可简称为左右记账法。所谓“中国流复式簿记”,实质是将原有的增减思想作为复式簿记之魂,有助于轻松判断业务所涉及账户金额的增减,加上左右配合,运用助记口诀或左手定则,下意识地快速确定记账方向。而现行会计学中使用Debit、Credit和“借、贷”,应该被认为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如果原本没有使用这类符号,会计学中就不会存在令人困惑的情形。汪一凡认为,“记账符号”的原意只是指明方位,而不是指其他含义。

在《记账的规律》里,他还原了使用“方位词”作为“记账符号”来指明账户方位的原意。而会计学中,表明方位用过“收付、增减、借贷”等等,几乎都是“动词”。

记账的规律是“左左、右右”。具体解释如下:“左左”指的是会计等式左方的科目,增加额记在账户左方;“右右”指的是会计等式右方的科目,增加额记在账户右方。

通过这简单的四个字、两个词就可以涵盖复式记账法的基本记账方法。以上口诀中的左右时针对等式而言的,即等式左边的账户增加额记在账户的左方,等式右边的账户增加额记在账户的右方,要分清账户的记账方向,只需记住两个等式即可。而对会计等式的推导和理解是非常容易的,会计等式包括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扩展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只要能够分析出账户的性质即可推断出记账方向,简单易懂。结合现有教材中的借贷记账法,将左右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进行一一对应,左边用“借”这个符号表示,右边用“贷”这个符号表示,就可以将左右记账法还原为借贷记账法,并对应于教材中的讲解。

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在账户的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在账户的贷方。学生只要清楚账户的性质就可以根据左右记账规则分析判断出相应账户的增减变动方向,这种判断方法解决了初学者对记账方向判断的困扰。

(二)会计的语言学解释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一连串的专业术语很快溢满了学生们的大脑,在短时间内很难分清这许多的专业术语,以及专业术语之间的关系和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现将《会计学原理》中的几个主要专业术语与语言学的术语相对应,帮助初学者消化理解这许多的陌生专业术语。大学生学习语言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对于语言学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

对语言学的基本术语掌握得已经非常透彻。会计学本身也是一门商业语言,所以,会计学的学习与汉语和英语的学习之间有某些共通之处,借鉴熟悉的汉语和英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会计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会计学中的专业术语与语言学的对应关系是:会计学中的会计科目、记账规则、会计账户、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分别与语言学中的单词、语法、带语法的'单词、句子、句群和文章相互对应。

1、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的基础上,对会计要素再进一步分析、整理、平衡,最后确定的会计对象具体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会计对象具体项目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整个会计学体系的起点,也是最基本的元素,有了会计科目才有了建立会计账户的基础。所以,会计科目和语言中的单词在语言体系中起着类似的作用、具有共同的地位,二者可以类比。

2、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所有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都是基于此规则,后续的账务处理以及报表的编制都要依据此规则,所以,记账规则类似于语言学中的语法,只有有了语法的规定才能进行后续的造句、写文章等工作。

3、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通常被认为是账户的名称,账户除了有名称(会计科目)外,还应当有结构、方向、用途等。利用记账规则将会计科目赋予一定的结构和用途就是会计账户,所以基于会计科目和记账规则与语言中的单词和语法的对应关系,会计学中的会计账户自然就成了语言中带有语法的单词,反过来就是带有用法的单词可以与会计学中的会计账户相对应。

4、会计分录

是指表示一项经济业务所记入账户的名称、借贷方向和金额的形式。简单地讲,会计分录就是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语言将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描述,一笔经济业务就可以用一个会计分录或多个会计分录进行会计语言的描述。反过来就是一个会计分录可以表示一笔经济业务。在会计分录中有会计科目结合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描述,也就对应于语言学中用单词结合语法造句子,所以会计分录对应于句子。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属于零散的句子。

5、会计账簿

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并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能够连续、系统、完整反映和监督一个经济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但是一个账簿只能反映某一个会计账户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增减变动情况,而句群也只能描述某一方面的内容,所以会计账簿只能与语言学中的句群相对应。

6、会计报表

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会计报表描述的是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根据账簿记录所编制的综合性文件,相当于语言学中将句群进行整合后形成一篇文章,所以会计报表相当于语言学中的文章。

有了以上的6个对应关系,学生就可以根据已有的语言学印象来映射会计学中的6个基本元素,这6个基本元素在整个会计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就不言而喻了,理解起来也就顺畅得多,对会计学的整体体系也就有了最基本的理解。

在这6对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这些会计学基本元素的时候就有了参考对象,会计学基本元素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可以直接对应语言学的这几个基本元素在整个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学生对这些基本元素的理解就更直观,也就对这些元素在学科中的勾稽关系更容易理解。

三、结束语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可能还有些许不恰当之处,但是通过笔者多次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实用性,用最简单最熟悉的方法引导初学者步入会计学深奥的殿堂,轻松理解《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对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也显得得心应手,激发了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的热情。希望本论文能够为同行们在工作中提供一点启示。《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待同行们继续研究探讨,将此门课程讲解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四

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关于人的智力的全新解读,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智力特点,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为例,就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会计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发展会受到外在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影响,智能表现的侧重点也因人而异。该理论认为智能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拥有语言文字、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旋律、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观察八方面的智能,个体同一种智能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2.文化性人的智能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其表现的侧重点也不同,远古时代侧重于身体运动、自然观察等方面,现代文明社会更多的重视音乐旋律、人际关系等方面。

3.差异性八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个体智力表现出不同特色,个体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是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4.实践性人的智能主要是在解决社会实践具体问题时体现的,这种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开发性人的智力是可以被开发的,外在环境对人智能的开发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特长班,让他们学习掌握技能,努力开发其智力水平。综上所述,人的智能表现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学生智能的判断不能仅凭其在学校中的表现,而应当结合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现状

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教师受资格认证考试和学生就业方面的压力影响,会侧重对基本会计制度及操作方法的讲授,这使得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其导致的问题如下。

1.教学方式与中职学生智力特点不相适应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极少参与课堂活动,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二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在会计课堂教学中老师较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当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校培育的会计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弱,上手较慢,需企业二次培训。

2.教学评价机制抑制了中职学生智力的发挥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评价方面普遍采用的是知识测试和听、评课的方式,这种考评标准存在以下弊端。一方面是考评标准单一。知识测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力水平。听、评课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偶然性。另一方面是考评过程机械化。终结性评价方式较为机械化,“走过场”问题较为突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由资深教师带队进行听、评课,这种评课方式形式重于内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依然不够,学生各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无法得到全面开发和培养,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对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关注,因此将该理论引入中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十分必要。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体多方面智能的挖掘和培养,通过加强优势智能、补足弱势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

1.设置多元教学目标一是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从事会计工作除需具备会计知识外还需具备经济、金融、财务管理、税务、商业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按需培养企业人才。二是培养一定的专业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处理会计业务,将学到的会计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三是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技能要“高”,素质也要“高”。

2.教学形式多样化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智能特长,强化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二是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会计工作案例。在教学工具的使用上结合多媒体、视频、微课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强学习互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模拟会计教学中进行分组教学,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学生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数学逻辑智能强的学生负责会计账目的演算,语言文字智能强的学生负责成果的展示,使每位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现。

3.多角度进行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方面,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学生的日常教学、期末、实操考核等相结合,开展多角度评价。在评价老师方面,学校应当将考核手段作为鼓励老师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力,引导老师开展教学创新,将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以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拓展实践教学方式一是让企业“走进来”。邀请企业知名财会管理专家;引进企业兼职老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人才需求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导向,“量身打造”会计特色专业。二是让学生“走出去”。与企业开展合作,定期安排学生到岗实习,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拜师学艺”。三是加强学校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教材、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讨交流,借助他们的优势实施教学改革创新。

四、小结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中职学校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通过设置多元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评价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同时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方式增强学科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同喜。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和谐高职教育观[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谢默。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思考[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8.

[3]宁玉霞。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4]孔金仙。多元智能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五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依赖于信息化技术的现代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运应而生。财务业务一体化是集网络、大数据和管理软件平台要素于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对此,本文主要阐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并且指出了我国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为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一体化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

财务业务一体化;构建;会计管理模式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会计模式即财务业务一体化。企业利用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可以更好的划分企业部门分工、记录企业的业务内容、财务信息等,并且企业的内部人员必须经过许可后方可查看这些信息。这种管理模式相比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效率更高安、全性高,并且可以有效发挥会计的职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业务水平。

1、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

财务业务一体化代表着财务和业务在技能与方法上的有机结合,两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单独存在,两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体系。财务管理影响着财务管理决策,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业务水平,业务的发展驱动着财务,财务又反过来影响业务。企业的经济环境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财务和业务双层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面。管理会计是一种业务技术,它时时刻刻影响着企业整体的业务活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集网络、大数据和管理软件平台要素于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促进了业务单位与财务部门的平衡,不仅保证了财务与业务之间的相互支持,也促进了人员的管理水平。它对企业最明显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强化了企业资金的动态管理和有效控制企业财务水平,提高企业资金的流通效率;(2)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企业的财务业务,能够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3)利用大数据手段,收集企业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以便更好的帮助企业实时的作出决策,更好的推动了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2、财务业务一体化在我国发展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1)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一体化的程度有待提高和优化。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一体化主要包括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融合,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的集成应用。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负责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工作是分开的,整个系统是处于分离的状态,并没有进行有效融合。

(2)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现状不能满足一体化建设。企业的职员水平有限,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技能处于单一状态,比如财务人员只懂财务知识,业务人员对财务知识一窍不通,这都会导致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企业资源浪费等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有序发展。所以,企业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企业培养更多的具有多项技能的人员。

(3)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并不完善,有待提升。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等级观念严重,上层领导指挥下级员工,下级员工完全服从上级领导的命令,这种现象过分约束了整个企业的创新协作精神,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发展。一个企业只有有选择的采取员工意见,集思广益,共同作出决策,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结构和谐有序发展。

3、构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

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应该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使企业对未来的时代发展态势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下面是总结的几条策略和建议:

(1)努力实现财务系统与企业其他业务的有效结合。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大数据的各种处理手段,使得营销、策划、项目、物资等各项业务与企业资金流通链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得两者相互协调,保证企业资金链与业务链水平相适应,利用财务信息数据来更好地调控业务流通量的大小,促进企业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有序发展。

(2)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只有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才可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拥有熟练计算机技术的员工,将会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因此,面对企业那些老员工,我们可以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进行培养,最后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为公司选拔出公司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3)完善和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为了更好的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企业有必要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如,针对企业的上下级制度太明显而导致企业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所有员工共同讨论和提意见的决策方针,最后采取民主的意见来更好地保证所有员工有共同参与公司决策的感觉,这样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为公司的有序发展出谋献策,更好的团结企业内部结构,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综上所述,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要求企业从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快企业更好的实现转型,不能盲目的去采取方案,这样只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财务业务一体化能够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的高效运行和保持良好态势发展,它要求企业向着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发展,拥有一批集财务与业务能力的员工,以及公司拥有民主和谐的内部结构,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亚民。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0:6.

[2]郑楠,计辉,王晓磊。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4(03):32+34.

[3]孙秀梅。财务业务一体化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10.

会计学论文提纲 篇六

论文题目

《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研究 以科龙电器案例为例》

背景介绍

科龙电器公司情况简介

科龙案例背景介绍

通过科龙事件引发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现状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危害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研究意义

利润操纵的概念、手段及其识别

利润操纵的概念介绍

科龙进行利润操纵的具体手段

通过销售收入操纵利润

(1)虚拟主营业务收入

(2)混淆会计期间,使用不正确的收入确认方式

虚减成本费用

变更会计核算方法 ,少提坏账准备

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针对其手段在实务中如何识别

收入存在操纵可能

成本费用存在操纵可能

非经营性收益存在操纵可能

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

企业领导为追逐自身利益

为满足资本扩张需求,营造假繁荣的景象

会计学论文提纲范文精选3篇论文为避免被ST或被摘牌

客观原因

市场环境不成熟

财会制度存在缺陷

外部监管不利

法律道德观念淡薄

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治理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明确责任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水平和素质

会计学论文 篇七

摘要:施工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行业,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推动力是有目共睹的。但许多施工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仍旧存在不少的不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和进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我国的施工企业数量也逐渐增加。这些企业通过承接各式各样的施工项目以获取企业生产利益以及生存发展,在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施工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外部需求

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正朝着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筑行业在时代背景中成为了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施工企业涉及到许多其他的行业,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较为繁杂,容易受到外部的因素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和相关行业业务核算甚至国际相接轨,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施工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实际上也是国家财务管理的硬性要求,新颁布的财经法明确的规定了施工企业应该进一步的规范会计成本核算,继而促进国家税收的明晰化和规范化,促进国家经济的长久的稳步发展。

2.内部需求

施工企业作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组织单位,经济利益与成本的联系是非密切的。施工企业的运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效益,如果能够从成本入手,科学合理有效的节约成本,那么势必会增加盈利空间。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要想在行业领域里谋求更深的发展,势必要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而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材料的成本支出是财务总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缩小企业的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差额,控制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从而达到企业的战略,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的核算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许多施工企业而言,企业内部的管理核心在于对施工人员、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现场管理,对于成本核算的管理往往存在一些忽视。特别是中小型的施工建筑企业,他们受企业规模以及管理结构的约束,在财会的内部职能设置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权责分工不清、会计成本核算的办公环境较差的特点,并且往往出于对经济的考虑,无法聘用到会计核算能力较强的专业核算师,在会计职能的设置上,往往是一人兼多职,许多小型的施工企业则采用会计财务工作外包代账的方式,并没有专门的设置会计部门。会计核算人才的缺失是现阶段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无法达到建筑项目的成本核算要求,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

2.成本核算内容不完善、方法不合理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对于建设项目的成本核算主要存在内容不完善以及方法不合理的问题。众所周知,施工建筑项目往往会涉及到多种成本,例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而许多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主要集中核算企业的有形资产的核算,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较为注重施工前期的成本投入,忽视了施工后期维护的成本核算。与此同时,对于费用的审核及管理方式存在许多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许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在发生费用的过程中,控制力较弱,缺乏计划,使得许多的建设项目的费用超出预算,增加了成本。然而,对于这一部分超出的费用,企业必须要真实的反映在核算过程中,并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有些企业在费用超出预算后,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真正意义,对企业的不明确的费用,直接计入了生产成本,造成生产成本的虚高。

3.成本核算缺乏监督考核机制

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之外,往往在企业内部也制定了相关的核算制度。但现代许多施工企业对于会计成本核算所制定的相关方法和制度存在极为严重的执行力弱的'现象,首先是许多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出了许多违规的费用支出,而财务会计人员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真实记录,致使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流于形式。这些事实都明确的表现了现代施工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自制力。

三、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改善措施

1.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从源头上提升企业对会计成本核算的认识。其次,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要逐步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成本意识,并自觉的执行在平时的工作生产中,只有不断的优化企业内部员工的成本概念,才能进一步落实企业的成本管理。最后,对于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工作,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状态明确会计成本核算职能,尽可能的设置专人专职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机构,对于成本核算工作,要尽可能的聘用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提升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精准度,继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核算监管

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提高核算水平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前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除了要按照我国国家相关的制度、法规以及财经政策来进行之外,也要体现出灵活性,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既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又与自身需要相结合的成本核算体系,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完善成本核算内容

施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始终树立全面管理的观念,以确保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对于繁杂的核算内容,首先应该科学合理的予以分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真实准确的核准,要全面考虑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核算,同时也要将无形资产纳入成本核算。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应该要将各种知识费用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投入列入核算的范围中,采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合理的设定摊销期限,对于有形资产的核算,要注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费用支出,要注意事前的投入以及事后的投入都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任改变。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践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07).

[2]杜少华。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安全生产与监督,(03).

[3]钦培豪。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J].水利经济,17(13):216-217.

[4]霍冀豫。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2010,21(18):2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4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