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通用7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初中数学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一

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需要创新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数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数学课堂,基本都是教师在黑板上“评讲作业-出样题-解样题-布置作业”的不断重复,教学手段单一,未能有效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教学效率需要提高

数学老师在上课时,通常会使用挂图、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通常会出现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以“图形的旋转”教学为例,教师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就需要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看、让学生分析与欣赏。实例从何而来,如果都靠教师的三角板和直尺在黑板上画,教学效率显然不高。

(三)教学环节需要完善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数学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的课后学习通常是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来进行。“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解决不了以上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都应积极开发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利用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为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环节,以致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初中数学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课堂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采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可以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通过预先准备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展示各种实例,可以节约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课后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在线提问、在线学习,教师在线答疑,可以大大拓宽教学环节。

(三)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需要

初中学校的教师,因为面临学生的升学竞争,大部分数学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备好课、上好课。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和重要内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教师通过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运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骨干教师参与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教学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通力配合。让广大数学骨干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可以有效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愿望,能够让年青教师加快成长过程,能够让骨干教师经验得以总结推广,让教师从教育产品的消费者走向教育产品的创造者。

(二)优秀企业参与制作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出建设需求,提供建设内容。资源本身的呈现形式,数学教师很难把握与实现。为了建设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引进经验丰富的企业,与企业专家一起开展校企联合研发与制作,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

(三)先进平台参与管理

无论多么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果没有先进实用的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使用。在资源平台的选择上,一是能实现对校内大量数字化资源的集中管理。二是可以辅助教师完成所教课程的资源管理,并应用于备课和授课。三是允许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实现在线提问和在线检测。四是要充分考虑平台的安全性、易用性等因素。

(四)全校师生参与应用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能够有效地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能够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通过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宣传与推广等手段,鼓励全校师生积极使用数字化资源平台中的资源,让建设的资源切实发挥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 篇二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基本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

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

结合当前课程改革,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兴趣,指导和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同时,注重对学生自身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通过“帮教助学”活动,逐渐形成“优-良-中-差”层级互助,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体系。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师-优-良-中-差”课堂差异教学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现浅谈如下:1、带领学生尝试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意识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学习模式,几乎将青少年的激情和活力消磨殆尽,灵感和兴趣多被压抑,学生的生活大多被教师主宰,他们已经不会主动去学习和探索了。在刚开始进行预习时,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基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我又说明,一般要求中间包含的几个层次:最低要求了解一节的主要内容,比如说,《1.1生活中的数学》只要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就可以了;中等要求了解本节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意思;高级要求能够将本节内容讲解给他人。这样,不同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收获,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要求。作为起步,我每天提前进教室辅导,指导小组长开展活动,鼓励组员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争取使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让参与者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为以后的组长独立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2、鼓励学生自我预习,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并且有的学生已经感到没有挑战性了,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能够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把握住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检查和督促,我要求学生在书上把主要内容做上记号。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达到理解课本的重点内容并能够基本完成例题的程度。这时,对本课的重、难点有了印象,也就能发现预习中间的困难了,课堂上就能有侧重的把预习中的难点的分析思路加以记录,以备复习时理解、巩固。熟练后,我们还可以再提高要求——自学完成练习。这就要求,不但掌握重、难点,而且能够自学形成基本的解题技能,能够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预习自学的形式不仅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自信心,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鼓励学生试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基本能够完成课本的预习和交流,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有的优秀学生就有了骄傲情绪,上课时感到已经掌握了就不再认真听讲,其实他们还只是一知半解。我及时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决定每天抽选一个学生进行试讲,师生角色互换,先由学生讲、教师听,然后教师再点评,作补充讲解,进行经验总结和系统整理。这种教学尝试,使那些一知半解的学生在试讲中发现自己知识理解的肤浅和技能掌握的粗糙。从而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骄傲心理和麻痹思想,养成塌实、谦虚的良好学习习惯。

4、倡导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新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新教材中,倡导“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我结合数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每周开展一次课外活动,由小组长组织开展兴趣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培养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并适时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一节教学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个“扑克牌”游戏,规定:红牌为正数,黑牌为负数,任意抽两张,做加法运算,在一分钟之内,完成次数最多的同学获胜。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活动气氛十分热烈,效果很好。

5、倡导学生实践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教具甚至学生学具都在课前准备时制作好,然后在教学中直接发到学生手中去,甚至为了追求准确和统一,由教师包办代替操作,学生不需动手只观察就可以了。我认为:既然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原过程,倡导学生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提倡由学生主动探索、自动发现知识。”那么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具,做学具,让其自己去操作,去经历。于是大胆提出来一个惊人的观点:“懒老师带出勤快学生”。老师懒一点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让学生变得勤快起来!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镶嵌》一节时,根据农村学生见识较少、生活阅历较浅的现实情况,我在课前先布置了一个小组协作的课外活动作业:八人组建一个小组,每人完成自制学具,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正十边形、正十二边形各一个,边长统一规定为三厘米,要求必须测量准确、制作精美。由于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足,我又给学生了一节午自习专门进行学具制作,并且在两个班进行巡回指导。在辅导之时,我很快就发现了学生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思维的灵光,让我欣喜而又感动。在制作正五边形时,学生就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么去画,于是就有很多学生主动跑来问我,我没有直接回答提问,启发学生根据图形的性质去探索,让其自己思考、主动探寻,一会儿,就有人拿着不同的方法来寻求答案,有用画内角的方法的,有用画圆心角的方法的,我都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和适当的鼓励,学生欣喜的离开了。望着他们乐颠颠的跑回座位的背影,回想过去学生在课堂上请教老师的稀少情景,我感到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真让人感动。

“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是自己获得发展的主体。”行为习惯的转变其实不单是一种表层行为的转变,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自发学习进行转变的重要标尺,它不仅影响着学生今天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今后的生活。因此,实施课堂差异教学既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在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始介绍平行线截比例线段性质,进而将的应用于相似三角形的单元中。笔者曾做过私下访查,发现教师在教导学生此单元时大多只进行板书的讲解及学生练习等,几乎没有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虽然各版本教科书中,都有相似三角型的应用题目,但是学生只能从“平面性”的文字及图形作“想象性”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学;实地测量

一、前言

笔者曾带过一个班级分组实施实地测量,活动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班级中的第一名学生跑来向我询问如何测量,而且当下还没有任何一组可以想出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法来测量。这场景着实让我感到惊讶,于是乎我将概念图画出给学生提示,没想到他们依旧无法从“平面”图形来应用到“立体”的世界中。从这过程得知或许学生可以从这些应用题中解出答案,但如要在实际的场地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测量时却又令学生难以想象。这凸显学生缺乏“空间概念”及“带的走的能力”。

二、活动设计

笔者曾设计本校的数学步道,其中一项关卡便是测量校内各项建筑物的高度。本活动选定三个主要目标物作测量:升旗杆高度、体育馆高度及旧教室高度等。兹详述如下:

1、活动主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法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法(横倒法)测量学校建筑物高度。

2、实施年级:初中九年级上学期。

3、配合单元:初中数学第五册第一章第二节相似三角形。

4、实施时机:在上述单元结束后分组实施。

5、活动准备:学习单、笔、尺。

6、课程时间:2节课(九十分钟)。

7、教学理念:笔者第一次实施这堂课时,原以为学生可以将所学直接利用到实体建筑。没想到带领学生走到操场时,皆毫无头绪。推论其原因可能是空间能力上的问题,他们无法将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套用在实体空间。于是当我对第二个班级实施时,特地先在班级教室以计算机软件及实景照片讲解测量方法,待学生了解后再带出教室开始测量。利用数学原理测量实物方法很多,所采用的方法亦是相似三角形法。笔者碍于时间考虑,选定相似三角形法及横倒法来做测量,各三个测量目标。为使学生更顺利的完成测量,学习单采用最详细的方法来设计。

(此部份教师可依学生程度差异适度增减学习单内容)

8、教学目标:

(1)能利用相似三角形法估算建筑物的高度。

(2)能利用其它方法估算建筑物的高度。

9、教学流程:

待测量完毕,各组回到教室分组讨论结果。教师最后公布三个建筑物的实际高度让学生知道,并计算各组的估测准确率。最后请同学分享测量过程的心路历程以及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三、结果讨论

笔者在实施两个班级的教学后(第一个班级未作测量说明;第二个班级作测量说明),发现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学生只知道按部就班,将测量的各项数据按照公式计算出来即可,很难在其眼中出现“三角形”的立体图像。后者由于笔者有了前车的鉴,利用实验前充分的说明测量细节,学生亦会提出发问,如此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可以更加确定学生理解的程度。待教师询问各组有无问题后实施测量,果不其然其过程顺利多了。

学生可以理解所测量的数据意义为何?为何要测量这一段?如何测量?如何将数据计算成答案等。然而此项的差异不仅如此,更表现在测量结果上。笔者发现经过测量前的说明后再实施测量的准确率高达八、九成,甚至有的组别接近百分的一百,比没有经过事先说明的班级高出许多。再者,由于横倒法(等腰直角三角形法)的原理比相似三角形要来的简单许多,测量的步骤相对也较少,所以从各组测量结果发现,以横倒法测量出来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三角形法由于需测量的长度较多,所以产生的结果误差较大。另外利用建筑物高度与其影子比等于人的身高与人的影子比来测量建筑物高度也是个可行的道,但是此法必须在天气状况良好、太阳光强的天气下才有办法使用。在测量的部份会用到步伐,有时走的距离很长,但是这样的长度是无法用身边的尺来做测量的。关于这一点走路的距离测量建议教师可以在课程实施前让学生先行讨论。例如:一百公尺÷步伐数=每一步的长度。

四、结语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长久以来教师教导的内容大多仅限于教室内的纸上谈兵,殊不知偶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学习是件重要的事。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多设计教学活动以让学生可以藉由这些活动来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况且,藉由户外的学习方式着实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不同的风貌。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本文从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提问 艺术性提问 艺术性原则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掌握提问的技巧,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助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本文从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问题。

一、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

首先,优化提问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营造思考的氛围,从而有效组织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效教学的实施只有通过有效提问才能更好地激活课堂气氛,创设师生互动的情景,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其次,优化提问内容,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适当的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备课时就要确定好提问的目标,是为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还是考察知识前后联系,或者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再次,优化提问方式,以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景。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在实践中,可运用讨论式、辩论式、抢答式、挑战式、质疑式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内在要求,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变单纯教师讲授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注意提问后等候时间的把握。只有等候时间充足,学生才积极思考,才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才会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最后,优化提问语言。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争做到准确、简洁。课堂上的提问语言指向性不明,会导致学生的回答花样百出,远离本课教学,减低教学实效。课堂提问讲究设问角度。提问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发问,问题角度要巧妙,要不拘一格,要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性与科学性。新课程强调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但不能忽视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问的设计科学性同样重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更能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和灵活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提问的设计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的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2、趣味性。新教材重视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联系学生实际;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能力的发展,又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问题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3、激励性。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课堂问题要难易适中,过浅则缺乏吸引力,过难则会出现冷场,过大则让学生无从下手,过偏则抓不住重点。所提问题要高于或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其难易应处在学生潜在发展区之内,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跳一跳”就可“摘到桃”的理想境界。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奋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如20xxx2—20xxx+1=0),问:“老师能即口说出它的两根的和与积,同学们能吗?”

4、层次性。问题设置应注意梯度,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区别,宜由易到难。特别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般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只有当提问有恰当的坡度时,才能引发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同时,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提问分寸,坚持面向全体,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的乐趣和自信,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艺术性处理,学生积极提问、积极作答,主动要求学习,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五

摘 要:步入21世纪,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与以往应试教育不同,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的特点,从紧跟时代、注重实践、引导探究、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五个不同的角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建议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1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分析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以致用,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而有的放矢。怎样才能做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的放矢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紧跟时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各类书籍等现代化设备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还可以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尽自己所能充分利用好多种媒介高效传播数学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现代数学科学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初中数学教材的更新换代肯定会落后于数学学科的高速发展,这又要求教师们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利用多种途径,为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先进的数学知识。比如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动画等形式将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出来;还可以利用网络等资源搜寻最新数学研究结果,作为平时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

二、注重实践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新课标要求下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这也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数学教学为日常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日常生活又为数学提供了一个演练平台。两者密不可分,而连接两者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教师的引导。学生们思维不如老师缜密,同时缺乏深入思考,教师在这期间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与数学间的关系,将数学课堂上的理论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中的难题还原成数学模型再来解答。

如在讲解初中相似三角形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家中装修需要切割三角板的实例,真正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联想解题能力。

三、引导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下要求学生在数学上有所体验有所收获,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深入的思考、是否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一个数学理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教师们不仅仅将数学的结论告知同学们,更重要的是将结论的思考过程传授给大家,引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思考,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研究方法,让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把何为勾股定理讲给学生,更要将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向学生简要介绍,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还可以号召学生组队参加诸如数学建模大赛之类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四、全面发展

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间的全面发展,二是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因为生活经历不一、家庭条件不一、思维方式不一、兴趣爱好不一等种种原因,导致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能力不一。新课标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难度,鼓励其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要重点引导,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找回对于学习的信心。

五、情感教育

分析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同以往的应试教育不同,情感教育被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另一方面,教学中要不断注重激励学习法,不吝啬对于学生的表扬,时刻做好准备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们学习的信心,不断加深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同应试教育时期的数学教学有了很大不同,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教法,抓住学生心理,与时俱进,注重实践,不断创新,全面发展,投入情感,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事半功倍,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我国各项现代化事业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普丽萍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03期。

[2]景具仓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J].数学教学研究,20xx年11期。

[3]何文忠从“效率”走向“效益”——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4期。

[4]蹇红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J].新课程(教师),20xx年02期。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六

一、备好课,明确以及优化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及根本,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明确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难点,同时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平行线”时,笔者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生能在图形中发现平行的关系。

3。学生能利用作图工具画出平行线。

4。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其实际操作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日趋现代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显著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性较强,学生容易理解所学内容,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同时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它能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图形和变换”时,这部分内容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所涉及的图形比较多,如果教师把课本的有关图形都画出来,所花的时间会比较多,这就意味着教师讲解难点的时间会比较少。相反,如果教师在上课前事先把所用的图形用电脑准备好,会让教师减少板书的工作量,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讲解重点上。另外,通过电脑展现对称图形,更生动形象,使抽象的内容简单化。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断运用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活动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在教中学,而且要在乐中学。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讲“图形和变换”时,笔者在上课前准备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可以通过在原图形的基础上旋转和平移得到,然后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各个小组的组员动手把图形画出来,再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经过图形变换得到另一个图形,然后叫学生进行演示。相对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方法,这样要求学生动手亲自实践,得出答案,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上课前要努力备好课,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七

数学是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它明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先决条件。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以下是笔者进行多年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和词

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概念中的一些关键字、词非常重要,教学时,要让学生准确地、深刻地领会那些至关重要的字、词在概念中的意义。

例如认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只有”这个关键词,“只有”说明有且只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另一组对边是不平行的。要斟字酌句地对重点字词进行剖析,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又如教学“分解因式”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意“积”这个关键字,而忽略了另一个关键词“整式”,造成对形如“5-5x=5×(1-x)”也理解成分解因式的错误认识。所以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抓住概念的本质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只有当人们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给该事物一个恰当的名称,这个名称就是反映该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由于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一切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们意识里的反映。因此,讲授概念时,要让学生找出概念的本质,这也是理解概念的关键。

例如教学“互为补角”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本质属性:(1)指的是两个角之和为180°,一个角为180°或三个以上的角的和为180°都不是互补角。(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通过这两个本质属性的分析,学生才对“互为补角”概念有全面的理解。

又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时,要让学生抓住它的本质,就是“有两条边相等”,这也是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关键。至于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都是非本质属性,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在讲授数学概念时,务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抓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初中有许多相似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容易混淆。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这些相似概念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讨论明确这些相似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区分概念,获取准确、明晰的认识。 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首先明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它们都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平行”就得出了梯形的概念,在“一组对边平行”的基础上再增加“并且相等”,就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这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点。通过概念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牢固掌握几何概念。

又如,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是联系密切的两个概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符号表示上“±”是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从读法上,前者读作a的平方根,后者读作a的算术平方根(或根号a);相同点:它们的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不同点: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值,且互为相反数,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且为正数;联系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该正数的正的平方根。

通过抓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混淆,提高了学生认知概念的清晰度。

四、抓住概念的运用

老师讲清了概念,学生也熟记一些概念,并不就说明学生已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概念,还需要通过解题的实践来检验。因此,通过多种练习反复巩固是概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例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如“π与3.14159”的一些基本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巩固练习中,还可以把所教概念相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编成判断题,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分清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巩固练习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和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数学概念的特点,牢固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初中数学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0 4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