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论文通用4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新能源汽车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新能源汽车论文 篇一

一、改革背景与培养目标

(一)改革背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选择。20xx年,国家确立了重点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为适应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才需求的新期望、新要求,湖北省教育厅于20xx年首批批准武汉科技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车辆工程专业(简称“车产”专业),并于次年秋季招生。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目前世界汽车行业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根据汽车行业的这一发展方向,我国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是:着力突破电动汽车领域内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重要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二)培养目标

立足社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潮流是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具备机械工程、汽车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汽车、新能源、机械工程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主要特点

课程体系改革一直都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为使“车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在突出“新能源汽车”本色的前提下,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作为课程的重要来源,以学生作为课程的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以知识作为课程基本来源的课程配置导向,合理规划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之间有机融合,努力把社会需求、学生个人发展,学科进步贯穿于课程体系设置之中,构建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改革思路

1、固机强电。即在巩固普通车辆工程专业机类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即增加电类课程,以增强学生机电融合的工程能力。

2、优化组合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主要是对通识教育平台中英语、体育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重组优化。

3、校企联合,强化实践。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期间,将专业生产实习时间延伸、内容扩展,即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结合生产实习任务与要求到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实习基地实习2—3个月,且实习单位安排企业导师指导。

4、导师制。“车产”专业班的每名学生从进校开始配备专业课老师担任导师。大一、大二期间,导师定期就专业学术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探索专业问题的积极性和对学科前沿发展的关注力。

(二)“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为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形式及其学分要求与其他专业完全相同:课程体系构成仍然采取模块化结构形式,本科阶段学习需修满的总学分为174学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1“。 强电”安排。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鉴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及电动汽车对电类知识的高要求,从“强电”的要求出发,在原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车产”专业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新增加了“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电动汽车电机拖动基础”、“动力电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4门课程(共计152学时),并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安排了一周的“电气电子工艺实习”对相关知识予以巩固强化。

2、重组优化通识教育平台中相关课程。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及“车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要求,在对普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其理论教学部分的相关课程与内容配置进行了重组优化。具体就是在通识教育平台中重点对的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3、突显“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本色。新能源汽车专门知识既是“车产”专业与普通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区别,也是“车产”专业的本色特征,为突显“车产”专业的“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本色,“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模块构建方面,除了保持普通车辆工程专业配置的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外,特别新增设了“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32学时),同时配套安排了二周的“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旨在增强与强化学生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

4、加强课程实践性。培养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构建与完善,使实践技能培养贯穿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全过程中。在“车产”专业课程体系中,为巩固“强电”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专门增设了一周的“电气电子工艺实习”;为加深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专门增设了二周的“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三、改革效果与建议

自我校“车产”专业开办以来,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本校“车产”专业特色教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①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获奖数量;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技活动(入选学校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数量);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上。

综上所述,我校“车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课程体系模块配置是合理的,成绩是明显的。为推动“车产”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特提出以下建议。

1、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的总体学时数量及相互间比例关系仍然受到较多因素制约,突破比较困难,这不利于突出专业重点与特色。

2“。 车产”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进一步加强电类基础知识,进一步突出“新能源专业”本色,多配置相关课程,适当压缩紧密度较小的相关课程。

3“。 车产”专业改革要求中对学生素质要求、对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实践教学配套环节要求均比较高,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亟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新能源汽车论文 篇二

摘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因此为了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必然趋势。本文讨论研究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发展背景、发展现状等方面,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是相对用汽油、柴油为燃料来运行传统汽车来说的。形成的技术原理比较先进,同时进行了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并且具有一定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当下,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电池电动汽车、其它新能源汽车等,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

2、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1)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要求严格

汽车消耗石油,排出的气体造成了过多的温室气体,继而造成了全球变暖。因此世界各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提高排放气体的质量,各大汽车厂商在研究开发新技术的汽车发动机,但技术难度很大。为了另辟蹊径,各大厂商想到从源头上根本解决汽车尾气的排放问题,这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厂商发展汽车的新选择。

(2)石油价格全球性上涨

世界石油资源的储量稀缺,世界大国能源紧缺严重,导致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甚至世界汽车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汽车燃料的使用成本在逐渐升高,加之石油价格一直攀升,这显得部分新能源汽车具有相对使用成本优势,部分消费者去选择石油燃料消耗相对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此时此刻,一些汽车制造厂商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巨大发展空间,开始加大研发力度,至此新能源汽车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3)世界各个国家石油自给率不足

例如日本和法国石油的自给率在10%以下,像美国是世界汽车第一大消费国,但是石油的储备及自给率很低。因此可见,当前石油的储备越来越不能满足各国传统汽车发展的需求。因为,保证石油供给是各国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从当前形势考虑,各国政府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石油依赖,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和方向。

3、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1)需要进一步开发较多的市场

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发不足,技术方面也有待实现突破,并且由于较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2)核心技术缺乏、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同时技术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瓶颈无法克服,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甚大。同时也使得电池造价太高,可靠性也落后于国外企业。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部件的成本也比较高,导致了售价过高。

4、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对策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总结了以下几点:

(1)建设好基础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政府与企业加大电网、维修站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氛围,这样才能提供便利的新能源汽车全方位服务。同时,为了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健康发展,企业应向市场投放消费者满意与值得拥有的产品,促进示范联动效应的形成。

(2)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技术标准

尽快建立各类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标准,为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与产品支撑。同时,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的积极发展,要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性、节能性、环保性等方面做好等级认证工作。

(3)政府加大扶持,加强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求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一项长期性、可持续性的产业,需要政府各部门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再者,对于新引进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产业化企业,从贷款贴息、科技投入等方面使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5、小结

当前,汽车在我国发展速度十分迅猛,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也带来了一定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在能源和环保的当前形势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要借鉴国外汽车企业的先进技术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让社会形成绿色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槐元辉,王德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xx,15:3~4.

[2]钟玉灵,李小朋。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xx,11:266~267.

[3]孙亮。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业的发展情况[J]。企业导报,20xx,4:108.

[4]阮颜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xx,20:164-165.

[5]完么才让。关于我国新能源注车的发展分析[J]。科技信息,20xx,28:354.

[6]王海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探讨[J]。汽车工程师,20xx,10:12-14.

[7]云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问题与思考[J]。上海节能,20xx,2:25-28.

[8]张可可,刘硕,姚树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的分析[J]。河南科技,20xx,7:103.

新能源汽车论文 篇三

1引言

十几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有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却陷入“叫好不叫座”以及“政热市冷”的发展怪圈。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遇冷,市场销量较传统汽车而言仍然差距悬殊。中汽协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2000万辆,达到2198万辆,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却仅有1.76万辆,尚未突破2万辆。实际上,201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的销量只有8000余辆,2012年也仅为1.28万辆。国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研究热点大多放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国外经验借鉴及发展对策等方面,但是对新能源汽车采用的研究尚有不足。有些学者主要研究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出国家要继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还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出我国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及市场化发展[2~3]。本文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采用中的制约因素,探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

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培育始于21世纪初,当时国家已出台大量扶持政策,近年来更是“动作频繁”。2012年国家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200万辆[4]。2014年7月,国家出台《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方案目标是要逐年扩大新能源汽车购买规模,规定2014年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相关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每年逐渐提高。2014年10月,国家又出台《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方案目标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局部地区开展示范运营活动及推广使用。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新能源汽车便已成功示范运营,不仅为绿色奥运做出了一定贡献,也让我国新能源汽车初露锋芒。北京奥运会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中,各类新能源汽车车型共计595辆,其中纯电动汽车412辆,电动公交车50辆,奇瑞混合动力轿车50辆(40辆A5BSG混合动力轿车,10辆A5ISG混合动力轿车),25辆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以及20辆PASSAT领驭氢燃料电池轿车等。此后,我国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业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十城千辆”),计划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首批参加“十城千辆”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重庆、合肥等13个,2010年天津、海口、郑州等七个城市也加入到推广城市名单中,现如今参加“十城千辆”的城市名单已增至28个。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积累了大量实际运行数据和经验,并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产业链初具规模。传统燃油汽车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在电动汽车领域我国已达到国际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掌握整车开发等关键技术,具备各类电动汽车的开发能力,国内也已开发出自主电动汽车品牌,部分零部件产业也已全面跟进。其中,尤以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2010年,比亚迪便向个人用户成功推出F3DM双模电动车,该车提供纯电动(EV)和混合动力(HEV)两种模式自由切换,最高时速可达150km/h。

3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采用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汽车的一种创新型产品,由于发展历程较短、核心技术尚未突破、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其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迟迟不能到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潜在的购买意愿,很难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国内已有学者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采用中的制约因素展开了研究。有学者通过相关专业人士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了五个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因子:售后服务、购置成本、汽车品质、使用能耗和周围影响。研究指出城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购买意愿。但是由于他们对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不完善、购置成本过高、安全保护性能的担忧等,导致他们很难放弃传统汽车转购新能源汽车[5]。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采用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消费者使用成本较高一方面,消费者直接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花费较高。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价格居高不下,普通大众消费者望而却步。例如,市场在售的比亚迪E6售价高达30.98万元,而比亚迪F3DM售价也有14.98万元。另一方面,消费者后期使用成本较高。由于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在电池技术尚未完全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保持汽车性能,在后期不得不花费大量金钱来更换电池。市场上一辆普通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就在8万元到10万元,再加上后期较高的维修保养费用,使得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整个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使用成本。

3.2消费者认识水平较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算得上是新生事物,发展历程并不长,普通大众消费者很难接触并了解到其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等信息。长年来,新能源汽车“走不下展台,走不出研究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缺乏足够了解,总体认识水平较低。

3.3消费者技术偏好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消费者每天都会使用、维修并保养。对长期使用传统燃油汽车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已经熟悉驾驶燃油汽车,并懂得一定的维修及保养知识。若要放弃燃油汽车,转购新能源汽车,他们就要学习新能源汽车驾驶、维修以及保养等知识,这样消费者的转购成本便会增加,主观上就不愿进行转换。

3.4消费者替代经验新能源汽车是传统燃油汽车的一种替代品。研究表明,消费者购买倾向容易受到自身曾经使用替代品的经历或者自己身边亲朋好友使用替代品经历的影响。如果自己身边有朋友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并且使用起来非常成功,消费者很可能会受到鼓舞,并追随朋友购买新能源汽车。反之,如果朋友的决策是失败的,消费者很可能会放弃购买。近年来,关于新能源汽车发生故障的报道逐渐多了起来,就连特斯拉这样的豪门电动车也会出故障,极大地影响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等的担忧。

4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创新产品,要想成功替代传统燃油汽车,走进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去,就必须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与传统汽车相比差距悬殊。新能源汽车要想成功,就必须借助精妙的营销策略,早日实现其从创新到被采用的这一过程。

4.1整合营销策略整合营销是指企业将各种传播信息方式加以综合集成,然后再进行信息传播的营销策略。任何一种新型产品都是从陌生然后到被消费者熟知,这个熟知的过程有长有短。为缩短这个过程,新能源汽车在营销中,要注重把广告、公关以及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等传播信息进行无缝结合,使消费者能够一次性了解有关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生产流程、安全性能等多方面的信息,提高他们对产品的认知,从而使整个营销效果达到最佳。

4.2体验营销策略体验营销一方面包括让消费者免费试驾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还包括组织消费者参观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电池和电机等研发实验室、销售现场以及售后维修体验等。让消费者亲身经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维修等各个环节,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收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及建议,为以后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4.3病毒式营销策略对于新型产品的态度,消费者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特别是自己身边亲朋好友给出的建议。汽车在我国走进大众的生活并不算长,很多消费者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经验来挑选汽车,在做出购车决策前往往会征求家人朋友的意见。拥有正面的评价和口碑,可以大大减少新能源汽车营销或者传播信息的成本。所以,所有有关新能源汽车营销的活动以及营销人员都要致力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口碑效应,要让消费者觉察出新能源汽车的好“,让消费者告诉消费者”“、让老客户介绍新客户”。重视每一位消费者,服务好每一位消费者,给老客户一定奖励,鼓励他们介绍新客户。如果消费者能够主动把新能源汽车的信息加以复制然后传播给其他大众,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必将取得空前的成功。

4.4网络营销策略当今社会,网络异常火爆,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的出现给很多产品的营销方式带来了改变。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新型产品,很多消费者很难有机会切身体验,收集相关信息又会花费很多时间。而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出现,给新能源汽车这种创新产品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新能源汽车厂商或是从事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的公司以及人员都可以申请固定账号,在各个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吸引消费者主动参与。例如,新能源汽车厂商可以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QQ群、折扣网站以及某些赛车游戏网站等发布信息,让富有精力及热情的年轻消费者来运营管理以及推广这些账号,从而吸引众多网上潜在消费者的关注。

4.5绿色营销策略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其节能环保的性能,应在全社会进行传播,营造一种绿色消费文化,鼓励所有大众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放弃使用传统的燃油汽车。政府和企业可以赞助公益讲座、各种体育赛事、环保活动以及汽车展览等来传播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的特性,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让消费者意识到购买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方式,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能源汽车论文 篇四

一、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量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

1、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纵观世界各国,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比如20xx年l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xx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xx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xx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xx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2、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测试评价能力。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考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想要规模化、产业化地走向市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难题。

价格高昂和节能环保的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障碍。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 双模电动车与普通车型的价格相差近10万元。以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电动车每年可节省油费约5 000元,10年可节省费用5万元,这对于目前没有开放补贴试点城市内的个人消费者来说,显然还缺乏吸引力。而普锐斯的价格则在25万~30万之间。另外,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信任,担心维修的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也是消费者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中,对消费者购买的支持力度不够。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普遍通过减免各种税收或直接补贴等方式来支持消费者购买。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由于对消费者购买方面的激励不足,到20xx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占整体汽车产量的比例仍将低于2%,而同时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产量将达到420万台,日本和西方市场将会是混合动力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主要因为政府强制执行降低CO2排放措施,要求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并向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提供激励。

第一,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发布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

第二,完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应重新审视现有的科研体制,防止少数企业的“拼装”车骗取国家补助和科研经费。在明确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前提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把钱分配给真正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

第三,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购置税和消费税,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此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

第四,合理规划插(充)电基础设施。充电基站的建设前期投资大,风险高,具有强外部性,是适用于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充电基站的分布。此外,插电式电动车还有一个充电或更换电池的商业模式问题,需要在试点中进行方案选优。

五、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补贴标准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将更接近于普通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将大幅度提高。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据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预测,“20xx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最多占总销售的15%,剩下85%仍然是以石油为主要能源”。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间必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从现在起到20xx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关键阶段,努力奋斗,完成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新能源汽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0 4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