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论文6篇

发布时间: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和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医学检验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医学检验论文 篇一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50例健康体检者,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粗糙、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的发生率。

结果 450例健康体检者中, 发生颈动脉内膜粗糙116例, 占25.8%;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50例, 占11.1%;发生颈动脉斑块40例, 占8.9%;40例斑块中, 硬斑块5例(12.5%), 混合斑块9例(22.5%), 软斑26例(65.0%)。

斑块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血管硬化程度, 尽早发现动脉硬化及斑块, 提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有效防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健康体检;价值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 是很多老年病发生的导火线, 也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健康体检中, 动脉硬化早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 而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一种有效方式,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健康体检中, 它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1], 尤其是对45岁以上亚健康的人群意义更为显著。

本文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8例, 女162例,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篇二

基层医学检验质量提升策略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验技术开始增加,这也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检验科人员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能够对多种标本进行正确的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准确数据。文章对现有的基层医学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基层;医学;检验质量;提高;思考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对临床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能为医生对疾病作出诊断提供最有力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而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1]。因此,浙江省慈溪市长河中心卫生院就如何提高基层临床医学检验质量进行了探讨。

1医学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

1.1检验人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

医学检验名义上是作为一个医院的辅助科室,但它在医院的医疗活动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科室。对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做好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能够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治疗效果。但工作人员思想上缺少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对于检验质量一事缺乏关心。在日常工作中,若缺乏工作责任心,则不能够对患者进行适当爱护与交流,因此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现状,难以为疾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部分老资历的检验人员,对于出现的新专业知识不加以学习,原有的专业知识开始旧化,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操作水平不足,降低了检验水平,增加了在操作中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医院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培训,供大家交流学习[2]。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意识也严重不足。现代医学对于医学实验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标本采集、化验,为了对人体疾病进行治疗预防或者对人体的健康指标进行评估,而是要求实验室能够对所得出的结果做出合理解释。临床科室之间也应该增加联系,以便对病情进行了解,来确认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2临床检验标本采取不规范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检验质量的高低,而全面质量监控则分别包括三个阶段———实验之前、实验中和实验之后,实验中或多或少会存在误差,而实验前的误差占据总误差的68%,这也使得在实验之前采集临床检验标本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医检人员由于自身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足,在采集标本时,不能根据不同的项目选取最佳采取时间。如果医检人员不能意识到而选择错误,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另外,医检人员也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来选取对应的抗凝血管,如果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方式来采取标本,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验收标本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规范措施验收,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要按照拒收制度退回,并做好记录。送检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应该按要求保存好[3]。

1.3不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在实验之中需要比较严格的操作流程,而在产品质量的检测过程,因为检验方法、人员职业素质、仪器设备状况、医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纵然是技术娴熟的工作人员,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试样进行反复多次的检测,也不可能得到完全一样的结果,这说明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是存在误差的。但是部分检验人员在实验之中却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使得误差范围大大增加。检验人员需要详细掌握检验的注意事项和检验仪器、试剂的使用方法,并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加强制度管理,保证管理有章可循,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监管,赏罚分明,充分调动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实验环节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利于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高检验人员的个人能力。特别是一些检测成本不高的检测,这种方法值得应用[4]。

1.4阶段性质量监控不能保障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一定要做好,在排除多种因素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之后,再对采集和处理的标本进行重点监控。认证了解分析的质量控制工作,同一时间还要参加卫生部门临床检验核心部门的测评。工作之前要对运用仪器设备进行查看并做好维护工作,务必要把实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对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一定要做好,出口管要进行认真的执行检验,检验结果要反复核对,切不可因为医检人员自身因素而不对检验结果进行核查。医检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也要做好保障,如果不能相互协调,可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进展。

1.5实验报告不能及时登记或者忽略

在实验之后,要及时将结果进行登记并把报告送至患者或者相关科室。若实验报告不能够及时送达,很可能造成治疗时机的延误。部分医院可能会对实验结果忽略或者不重视,因而不进行登记。其实从实验结果来看,登记一方面可以方便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询问,一方面可以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数据得出有价值的科学依据,便于研究[5]。

2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

2.1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型设备。现代仪器具有自动化和网络化等特点,能够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检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应用以及检验工作者系统化的培训,使得检验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同一化。现代全自动分析仪器可以同时进行上百项常规和非常规检验,所以,传统管理模式应该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介入持续改进,及时更新观念。资源共享主要是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的仪器为主,调整专业小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试验室,使得报告的完成能够更加迅速。仪器设备的集合管理,可以完全利用已有设备的工作功效,降低分析成本,使得患者的标本周转和检验分析时间降低,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数据,提高患者的康复度。

2.2加强质量控制

对于室内的质量控制要严格认真做好,保证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对于在实验操作途中批间和日间标本的检测结论差别要做好记录。实验的经过和实行要采取全方位监控管理,若出现失控事件则要及时控制并分析失控原因,做好整改措施,填写相关报告,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检验质量。

2.3仪器的日常管理和正常运用要有保障

目前检验科越发重视自动化,科内主要运用国内行政部门确认注册并且合格允许使用的仪器。因此要创立专门的小组,负责健全仪器的管理,对仪器进行登记注册、并签字。小组成员要按照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的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运行[6]。

2.4提高水平和加强学习

学习内容主要关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等,检验科应该定期开展培训,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要予以奖励,表现较差的则要予以惩罚。

3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检测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而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而现今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期,主要以实验室的技术创新为基础,展开许多新近的医学成果。目前基层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医院落实好相关制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医学检验质量可以顺利提高。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文献

[1]陈川,范红,陈波,等。基层临床实验室检验资源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2):32-33.

[2]张国伟,苏琴,赵霞。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建议[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7):2263-2264.

[3]刘冰,陈宇林,陈华根。基层医院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28-1530.

[4]刘健,李帧玉,曹琦,等。浅析基层疾控中心临床医学检验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3):79.

[5]宋颖,王青,李泳,等。上海市2010年部分基层医院血液检验质量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10):840-843.

[6]刘艳,刘丹,黄泽智,等。高等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34-2935.

医学检验论文 篇三

[摘要]职业技能竞赛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规范教学环节、健全保障制度、构建技能竞赛“训练营”等手段,把技能竞赛融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全面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结合”。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技能竞赛;教学;融通

20xx年國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xx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职业技能竞赛”的局面[1]。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但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手段,它应该融合在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中。

从20xx年举行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以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先后参加了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大赛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及临床应用、细菌分离技术、革兰染色及细菌鉴定思路、血糖测定及临床应用、形态学检验4部分,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专业核心课程。在组织竞赛与常规教学中,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把技能竞赛融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

1健全组织,分工协作

成立“教师工作室”,组成教师团队,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实训中心主任、实验指导老师等多方通力合作的教学体系,细化任务,明确职责。

2优化资源,完善教学硬件建设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优化实验室资源,规范设备及耗材采购的种类、数量,合理配置及使用实验室。大力推进与医疗机构、企业的合作。以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为导向,依托医疗行业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该院与广州科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该中心按照专业要求进行装修、配置,不仅能满足常规教学、临床见习、操作考核,还为技能竞赛提供适合训练、比赛的场所。该院还引进了数码互动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构建数码互动实验室,实验室连接60台学生用数码显微镜(内置300万像素摄像系统),1台教师用数码显微镜(内置500万像素摄像系统),未来将购入多人共揽显微镜进一步完善数码互动实验室,为形态学教学及竞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3深入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学渗透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而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与助推器[2]。参考技能竞赛要求,该院组织教学骨干、临床专家进行研讨,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修订,调整个别专业课程时数,如《寄生虫检验技术》由原来的36学时调整为48学时,《血液学检验技术》由原来的60学时调整为72学时。

4制定标准,融通课堂教学

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一方面,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另一方面,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与竞赛成绩双丰收[3]。

了解学生的意愿该院对20xx级、20xx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56名学生,在其在校学习第三学期初,有关技能竞赛进行问卷调查,98.0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技能竞赛,超过96.49%的学生希望参加技能竞赛,超过93.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技能竞赛标准融通到常规教学(见表1)。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有强烈的意愿,对技能竞赛融通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期待。

4.1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等相关专业内容学习班,参与临床顶岗实践,观摩国家级、省级学生技能竞赛,参加技能竞赛说明会,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4.2规范教学环节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规范教学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整改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教学标准,修订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把竞赛项目的内容、标准和要求融入到常规教学中,积极开发各类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教学,使课程既适用于实际应用又能满足竞赛要求。

4.3整合教学资源

组织教师整理并整合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完善题库、图库、课件等教学资源,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实践教材,修订学校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及题库。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中形态学部分,其内容涵盖了《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细胞形态学部分内容。为能满足技能竞赛和教学需要,参考全国技能竞赛标准,利用技能竞赛图片库、临床实践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图片资源,按课程创建形态学教学图库,组建形态学题库,修订学校形态学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4.4优化课堂教学

调整教学方法,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复杂的竞赛项目分解成若干小工作任务融入到课程具体教学中,个别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5改革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课成绩,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任务都进行考核,计入课程总评成绩。实践考核与工作过程要求相对应,个别项目参考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从过程到结果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设置具体考核指标,体现职业岗位要求。

5健全保障,构建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营”

职业院校举办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学校教育目的是一致的[3]。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技能竞赛各项工作能有序且高效地开展,该院根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划定专项经费;健全教师激励办法,将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纳入日常工作,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评和职称评聘工作;健全学生激励办法,将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综合考核、就业推荐等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

常规教学中将竞赛项目分解到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中,形成一个个小的“竞赛项目”,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微信平台组建学习小组,分发学习任务,共享学习资源,让学生全员参与,完成竞赛初级阶段准备工作。学院每年春季举办一次校级专业知识竞赛,秋季举办一次实践技能竞赛,选出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组成特别学习团队。成立由教研室选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的竞赛指导小组,以“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训练基地,构建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分三阶段,层层筛选,精心挑选出适合参加全国技能竞赛的选手,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加深对竞赛内容、评分标准等方面的把握。该院自20xx年组织学生先后参加的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多项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

6结语

将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要求有机地融入常规教学,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加強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拓展课堂容量和学生参与的程度,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轻了教师的竞赛辅导工作量,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结合”。

[参考文献]

[1] 马晓娣。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xx.

[2] 毛诗柱。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动力与电气工程,20xx(18):18-19.

[3] 陈利,李绍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xx(5):30-31.

医学检验论文 篇四

1加强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学科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与适应。由于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交叉性学科,而且又是针对于临床诊断以及病情监控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医学学科,其人才需求量不仅大,还要求从事医学检验人员有着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水平。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流行疾病相继爆发,各地的相关医疗机构都急需大量医学检验人才。然而,我国专门的医学检验学科起步比较晚,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阶段,该门学科的教育还处在低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的医学检验培养模式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英美等医学教育发展较先进的国家,在医学检验教育中有着比较全面的教学规划。国外先进的医学检验教育中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检验仪器的使用和检验过程的完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根据检验结果,初步分析病情,为临床提供前期咨询的能力。发达国家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都会受到良好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检验医学的教育,而且有丰富的临床实习经验。这有利于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胜任其岗位,并且能和临床医师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此外,医学检验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它是以病人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科学的实验技术,为临床查明病因、分析病情和治疗观察提供客观的判断依据。准确高效的医学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帮助。与此同时,现代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医疗领域,特别是在医疗检测设备上,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呈现出普及的趋势。作为高职高专的医学检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第一时间就会充实到医学检查的第一线,因此,必须在校期间加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理论上要夯实基础,在实践操作上也应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2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长期以来缺少独立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仅仅被当做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辅助性学科而存在,对于医学检验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也不甚明确。一方面,社会急需专业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只能通过现有的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实验和临床实践,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毕业以后既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又缺少实践经验。难以符合多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检验的智能化,会让医学检验的实际操作工作变得更加容易。然而,也正是由于目前医疗检查仪器的发展迅速,要求医疗检测工作人员能够从准确的数据中为临床诊断和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所以,高职高专在培养医学检验类人才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医学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然而,高职高专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还缺少支撑能力,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2.1优质教师资源较少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起步还比较晚,水平也比较低,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优秀的医学检验人员也不多,这导致了近几年来众多高校虽加紧了该专业的建设,招收了大量的学生,然而优秀的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却增长缓慢。要培养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必须要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要覆盖面广,既要有专注于科研教学的专职任课老师,也必须要邀请工作在医学检验第一线的专业化检验医师,两者相结合,前者侧重理论教学后者侧重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理论教师也应该经常深入到医疗服务第一线,了解检验医学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结合实践,更好地向学生阐释理论内容。实践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也应该了解理论动态,在实践课程中将实践现象和手段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印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教师一般都是较年轻的医学研究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然而却缺少临床经验。而聘请的一线检验医师又往往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教学准备上很难专注,缺少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甚至有些时候向学生灌输经验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略不足。

2.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实践是印证理论并且可以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的基本能力。加强医学检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该专业授课水平的根本措施,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于理论看得过重,在有限的课时中安排了过多的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不足,以至于毕业生在工作中不知如何真正去操作检测仪器。学生学了不少理论,却难以学以致用,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由于理论课程往往比较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特别是在高职高专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理论课程过多只会让学生产厌学情绪,不利于院校该学科的长期发展。此外,临床实习是专业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一环,实习教学质量好坏对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合格检验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有些院校只看重学生在校的成绩和表现,对于临床实习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一套相应的适用性较强的严格的临床实习管理制度。结果学生临床实习时反而觉得比在学校还轻松,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3缺少专门的教材与设备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教材内容大多和本科教学相同,不仅在理论方面比较完整,而且教材的编写也比较细致。这样的教材虽然可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但是对于大对数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专业性过强而实践性较少,忽视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重点,为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由于医学设备更新较快,而相关教材的更新再版却比较少。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及时地对最新的医学检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补充,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以及一些旧的实验设备,这样都导致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不能快速地融入到实践中上手各种工作。教学实验课程中很多的实验设备以及环境的建设都存在滞后性,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

3优化培养模式的对策

3.1教学中加强联系实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毕业之后一般直接进入工作实践,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宽度,突出所教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实验的环节,把各种检验,如细菌学检验、临床检验、生化检验等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去。此外,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一般情况下,专业课程以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为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践操作,便于学生的吸收,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动手操作经验。与此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高专与本科教学不同,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的应用性,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使用所学知识的效率。在方法上,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探索问题上的主动性。特别在实验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探索新思路,改善工作方法,提高检验效率。

3.2培育优秀师资力量

①完善教师的进修制度。院校应该根据教学反馈情况、现有师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院校教师到高等医学院、相关医院检验科室进行进修。进修中主要培养院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堂所授知识来指导工作实践。此外,要加强进修期间与一线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的交流,掌握最前沿的检验技术,增强教师的教学中联系实践的能力。此外,在进修期间要加强对进修教师的考核并引入淘汰机制,根据教师的进修表现、进修成果和教学优化等方面对教师进修考核,并挂钩其职称与收入。

②引入优秀的兼职教师。要保证教学培养的质量,应该引入更多的在一线工作的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直接在课堂中为学生带入最新的工作信息,模仿工作情景,丰富学生的见识。此外,还应该让兼职教师为学生演示工作实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到更加真实的工作情景,以便今后工作中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③加强教学管理。由于高职高专的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课堂设计、考核标准统一审核,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控进度,保证教学内容和质量;另一方面,引入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互评相结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情况多方面进行考察反馈。此外,还可以让任课教师兼任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交往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3优化及改编教材

①精简教材内容。相关部门或者院校自身,编写一批满足教学改革要求、应用型人才需求和个人专业发展的教材。突出重点,增强教材的实用性,避免教材的冗长和枯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②突出教学重点。不同的高职高专的生源质量和教学资源非常不同,而且不同地区由于医学服务水平的不同,所要采取的检验手段也各自殊异。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应该有多个版本,各个版本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各个院校可以根据本校所在地区或者学生就业主要方向来选择或者编写教材,形成重点突出的优质教材。③保持教材与时俱进。医学检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经常会有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被应用在实际医学检验工作中。高职高专的教材应该经常更新,注重引入最新的内容,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所学知识不会马上过期。

3.4完善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应该是医学检验的主要教学场所,各个院系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方面做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养护;另一方面要引入更多高新技术的设备,让学生接触到检验科学发展的前沿。

3.5扩展实训基地

加强学生的实训,学校应该要联系更多的医院,发挥院、校结合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实际操作平台。与此同时,管理学生在实训医院的行为,考察其实训的收获,并且要求接受实习的相关医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强化临床教学基地的教育职能,对其实施优秀评估。首先要全面植入适用于医院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机制,帮助医院优化教育教学的职能;其次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革临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再次要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实现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和谐共进,双赢发展。

医学检验论文 篇五

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毕业生岗位需求,优化教材调整教学内容、开辟校外课堂、推行教学改革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考促学。在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改革,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高校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对学校的实验设备要求也较高。为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出人生观正确、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本研究就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内容以及近年来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做出的教学资源整改措施做了总结,现总结如下:

1.实行教学改革的原因

1.1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没兴趣,学习效率不高

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对学习有种莫名的厌恶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基本上每所高校将一般基础课程压缩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教学内容的要求又基本不变,导致教师讲课对讲课的内容越来越熟悉,所以讲课速度越来越快。现在的状况是基础课程多,还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大班上课的人数多,部分学生就有了人这么多老师是不会发现我在玩和顾不到自己的侥幸心理,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且有些知识老师只是一笔带过,就那样提了一下,也不讲深讲透,致使上课的听课效率很差。

1.2实验教学存在缺陷

现在所有的高校基本上都采取的是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实验教学方式,即实验老师先讲实验原理,此实验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实验仪器时的注意事项,一些数据的相关事项,然后老师一边做示范一边重复试验原理和仪器使用,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大纲要求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这种方式的教学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实验结果只是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没有得到多大的收获。实验报告的审批不够严格,学生也不重视实验后的学习,实验报告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草草了事或者抄袭根本没有用到上实验课时老师讲的内容。

1.3成绩评价体系不足

成绩评价体系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并且各有其占的比例,一般情况为期末成绩占的比例较多,平时成绩或实验成绩占的比例较少。这样的考核方式,就有了临时抱佛脚的的现象,部分学生平时不怎么学习,在考试得前一个月或者几周,甚至是一周才开始“突击”,而且“突击”只是为考试能过。这样最终的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与应用,而且这样的成绩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此,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是必要的。

2.教学改革措施

2.1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好的现状,由老师选取学习较好善于交谈的学生担任课代表,再由课代表建立QQ学习群或微信学习群,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在群里进行交流,而且在群里交流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方法等。上课听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及时在群里提出,教师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增进师生感情。每次的小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一些的提高,慢慢的就由群里的积极转变为课堂上的积极。建立QQ或微信群,还可以消除那些害怕与老师交流学生的顾虑。老师可以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时,讲一些有关于要讲知识的故事或笑话,转移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积极性。也可以使用PPT教学,使用PPT时,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为发现教材与教师的PPT上的错误的学生平时成绩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QQ或微信学习群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解决了课程内容没减少而学时数减少导致的老师讲课速度快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对知识的运用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所以老师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例题,加深学生对刚刚学到的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

2.2改善实验教学体系

为防止部分学生为得到高分而抄袭其他已得到同学的的实验报告,实行教师批阅,即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将自己所测数据交老师批阅,并且告诉老师对于此次实验的的疑问、收获、建议等,然后再由老师对实验数据批改或划定要处理的数据,并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答,考虑学生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和是否采用。在每次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预习,在上课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可以去实验室做实验来巩固自己的知识。每次实验课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毕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才能长时间记忆,而且自己动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3完善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做法。构建一套通过评价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分配各项成绩的比例,比如实验成绩可以将预习情况、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合理分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而实践证明,多种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情况,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多种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评价体系。

3.结语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所以要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理论教学质量,实行教学改革策略是必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在变,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教师而言不仅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且学会实际操作是一项挑战。

医学检验论文 篇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出基层技术人才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医学检验技师的基地。近一二十年来,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为我国各级医院、血站、卫生防疫部门、生物医学研发部门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人才,为我国基层医疗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程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实现的必经途径和手段。没有一个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素质教育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高职教育只有通过不间断的课程开发、建设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环境巨大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各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均开办有医学检验专业,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医学检验课程设计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总体来看,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教育标准模板化、僵硬化现象严重,与基本的社会人才需求脱钩。因此,如何改善现有课程设计,培养合格的服务于基层的“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是我们每一位医学检验专业教师所必须正确面对、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医学检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拟在本文中,对医学检验课程改革,在理念和思路上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医学检验课程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

1.1 增设课程导引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

所谓课程导引教学,是指在学生在新入学时,将三年内要开设的全部课程从总体上对学生进行介绍,以及在每门课程开课时,将本门课程的开设意义、开设目的、学习目标等对学生进行介绍。课程导引教学,能在学生正式学习之前,使学生知道他们将要学习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以及学了之后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什么用,这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总体上有了大概的了解,从思想上对所学的课程有一定的认同感,学生能认识到将要学习的课程对自己是有用的,从而愿意主动去学。

课程导引教学内容应简短精炼,并且尽可能地以浅显易懂的形式进行,以期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从而避免其对将要开始的课程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

1.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知道怎么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是课程设计改革的方向。这里的与学生互动,是指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并努力把教师从授业者更多地向解惑者角色进行转变,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具体而言,应增加一些开放式的,能提供较多教师、学生之间沟通探讨平台的课程,如临床检验课程,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选取检验指标、检验项目,分析指标意义,书写检验报告,并将学生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同临床进行对比,和学生共同探讨其中的得失,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水平。

1.3 提高选修课比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在课程设计中,一些较为基本的医学理论和检验专业课程是必须的,如无机化学、免疫与微生物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化检验等。但学生不是工厂生产线上统一尺寸和规格的产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提高选修课的类别和比例,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地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选修课的设置应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应严格将选修课纳入学生日常课程管理体系,保证选修课开设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医学检验课程改革应以能力为本位

2.1以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为标志

目前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这样一个不好的现状,即课程设置大而全,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课程设置,力求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甚至是满足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终身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这种课程设置理念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乌邦托式的空想。在新时期,面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革新,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应是如何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能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地转变其观念使其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课程设计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并把此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标志。课程设计一是应轻知识灌输,重能力培养,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降低课程知识覆盖面,加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二是增加方法类的课程和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同现有最新科技接轨,适当引入医学界重大突破和研究成果,并将其同原有的技术理论相对比,使学生意识到科技发展的魔力,树立其终身学习的理念。

2.2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同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不同,其倾向于培养应用型而非研究型的人才,课程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求学生毕业工作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实践能力由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组成,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并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在以后的检验工作中游刃有余。笔者建议,在课程设计中,应着力构建“M”型课程体系。所谓M型课程体系,即三点四线,三点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医学检验操作技能,医学检验基础理论,其中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对应“M”的两个高点,意味着课程设计应强化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培养,且两者同等重要;基础理论对应的“M”的一个低点,意味着应适当削减基础理论的开设范围和深度;四线为“M”的两条支撑线及高低点的连接线,支撑线以连接高点,且以“地”(临床)为平台或支撑,意味着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注重考虑临床的实际需求;连接线联通高点和低点,意味着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当然,“M”型课程体系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架构,具体的课程配置设计需要各个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灵活进行安排,但应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点和核心。

2.3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解除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上,整合若干课程成综合类的知识,打破现有的以学科为类别的生硬课程划分,使学生跳出学习该学科时才会应用该学科知识的怪圈,提高学生综合且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是强化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增加开放式课程的设计和配置,开放式课程应注重“开放”二字,此类课程不一定有固定的名字,固定的学科联系及固定的授课场所及内容。其课程内容是开放的,可以是学生、教师、医疗工作者共同参加的讨论,也可以是组织学生到医院、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的参观交流;其可以在课堂进行授课,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其课程考核形式既可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也可以是一份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

3 医学检验课程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

3.1 密切联系临床,扩大见习课程比例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习都较为重视,一般都安排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医院检验科进行实习,但实习的效果总体来看达不到学校的预期。一是实习时间一般都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内,此时间段的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二是对于实习的教学一般都是由各实习点自行安排,学校参与得较少,而由于实习点的工作状况,很难对学生的实习课程进行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安排,实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中,应当增加每学期的临床见习设置,见习期不必太长,一般两周即可,见习课程内容由学校自行安排,主要是了解检验科岗位的基本情况,体验医学检验操作的实际流程,熟悉检验科各项目的操作规范等。通过见习,既能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及时地同实践相验证,也能使学生对于未学或将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识,有助于其以后的学习。

3.2 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建立课程评价和反馈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努力达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要求。因此,课程改革是否有效,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用人单位的意见尤为重要。应坚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定期邀请检验专业专家和用人单位代表座谈毕业生工作情况,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建立课程评价和反馈体系,听取行业、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了解检验行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趋势,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体系,不断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课程改革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医学检验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0 4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