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业领域注入新鲜的活力。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计算机技术在较多行业中都有所体现,如现代测绘领域,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对测绘工作效率、准确度的提高可起到突出的作用。本文将对现代测绘领域受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以及计算机在现代测绘技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析。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

【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学生要想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既要对理论教学加以重视,更要对实验教学进行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对创新思维加以开拓,对创新精神加以培养,这样才能使得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不断需求的满足,也适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从而更多更精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得以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实验教学;高等教育

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个人日常活动和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前景。在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网络以往都是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有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内容,所以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改革,在教学活动中,把新应用与新技术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讲授为主的,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易被激发,所以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实践性又极强。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知识,学会获取和分析信息,对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并对积极的学习方式加以重视。[1]

1.2薄弱的实验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要求是实验性和直观性,但是教学实验的进行却受到了限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部分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验证性实验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的,其形式松散,内容既不系统也不连贯,实践与理论脱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此外,高校的网络实验教学环境多是将几十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或集线设备连接形成的对等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组建网络的机会很少,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等知识,另外,学生也不能较好地锻炼应用网络的能力。[2]

1.3不完整的教学体系

随着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革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方面比较缺乏,知识更新和新技术脱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缺乏,培养目标偏离,对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比较缺乏,而对技术原理方面却过多地强调,且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造成网络理论知识不能和现实的网络世界相联系;另一方面,技术的验证性过程被过分地重视,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却比较贫乏,且缺乏网络应用的系统性,这样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改革和创新

基于以上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分层次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是真正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项目要求,区别对待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3]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个性差异。我们在每个实训项目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分为内容相对简单的基本要求和扩展知识两个层次,基本要求指的是基础知识和技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扩展知识部分主要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用,创造性得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2.2实验教学环节的规范

为了在实践教学中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加以调动,主要采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来理解网络原理与技术知识,从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加强。教师在每个理论教学模块之后,都安排与其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理论知识感到畏难甚至厌烦,感觉很单调很枯燥。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选择方法要恰当,实验方案和教学计划要合理。另外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所需资料,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做一些实验,通过查阅浏览资料来寻求答案。促使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较大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互相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3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换,是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在教与学活动中,教师要兼任组织者、指导者、观察者和活动的参与者等角色。在教学结构上采用学教并重的方式,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同时学生也要是主角。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提出逻辑上合理的问题,同时又难易适中的问题,使得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励学生边探究问题,边识别自己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和课题。[4]

2.4考核办法的改革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殊性,我们改革了考核办法。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平时考勤和上课时的表现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给出10分;项目的不同要求通过设置不同比重,照顾普通学生的同时,又鼓励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实现更高要求的完成,如果完成了项目的基本要求给出50分,完成了项目的扩展要求给出20分;设置分工合作是为了考察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的情况,实践能力是为了考察学生所分配任务的实践情况,创新能力考察部分是为了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整个项目的解决方案,分工合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共给出20分。采用这种考核机制,既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2.5课程设计的增加

由于实验课的课时有限,我们增设了课程设计环节,这一环节的增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增加了很多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这些综合性实验是对之前所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课程设计的增加,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我们还在课余时间安排了一些开放性实验供学生选择,这样对网络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得到了扩展,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应该遵循教学和网络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教材,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一些跟不上时代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删除,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长期而艰苦,任重而道远,需要新旧知识、新老教学手段的磨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攻关计划项目(122102210507)。

参考文献

[1]肖衍,龙娟。《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10):70~71.

[2]李康乐,李岩,韩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11):249~250.

[3]吴战英。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硅谷,(20):161~162.

[4]徐琦,王猛。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3.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篇二

[1]Booch G. Object-Oriented design[J]. ACM SIGAda Ada Letters. 1982,1(3): 64-76.

[2]建模的价值IBMRational技术白皮书[R].

[3]邵维忠。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郑红军。张乃孝。软件苑⒅械男问交方法[J].计算机科学。1997,24(6): 90-96.

[5]王一川,石纯一。基于n演算的一种Agent组织模型[J].计算机研宄与发展。, 40(2): 163-168.

[6]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失败的调查报告[R].

[7]Booch G. Object-Oriented design[J]. ACM SIGAda Ada Letters. 1982,1(3): 64-76.

[8]陈鑫,李宣东。基于设计演算的形式化用例分析建模框架[J].软件学报。,19(10): 2539-2549

[9]夏志翔,徐中伟,陈祖希等。UML模型形式化B方法转换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8(11): 15-20.

[10]袁晓东,郑国梁的面向对象扩充COOZ的设计[J].软件学报。1997,8(9):694-700.

[11]周翔。邵志清。顺序图与状态图的递归语义一致性研宄[J].计算机科学。,37(8):172-174.

[12]周翔,邵志清,薛炳蔚。基于ASM的活动图一致性规则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30(19): 4536-4539

[13]王红英。基于Petri网的软件模型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

[14]黄正宝,张广泉。UML2.0顺序图的XYZ/E时序逻辑语义研究[J].计算机科学。,33(8): 249-251.

[15]汪文元,沙基昌。谭东风。基于Petri网和UML活动图工作流建模比较[J].系统仿真学报。2006, 18(2): 504-510

[16]Kroll P,Kruchten P. The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made easy: a www.chayi5.com  practitioner's guide to the RUP[M].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03.

[17]Seung Mo Cho,Hyung Ho Kim, Sung Deok Cha etc al. A semantics of sequence diagrams [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84. : 125-130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三

[1]王仁宏,数值逼近(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姚永雷。Web服务自动协商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

[3]程昱。面向自治计算的自动服务协商研究(博士论文).浙江大学。

[4]程皇。高济。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协商决策模型。软件学报。,20(8):2160-2169.

[5]郭静。陈英武。1-多交互协议本体的描述。计算机工程。2008,34(12):162-166.

[6]翟社平。魏娟丽。李增智。基于概念语义协商的服务Agent划分。电子学报。,38(9):2030-2034.

[7]张林兰,电子市场中的双边同步自动协商研宄(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

[8]王斌。李艳。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动协商机制及通用协商框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95-98.

[9]徐明。蔡鸿明。姜丽红。基于加速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协商策略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1-3.

[10]甘早斌。朱春喜。马务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关联议题并发谈判。软件学报。2012,23(11):2987-2999.

[11]侯薇。董红斌。印桂生。基于Bayesian学习的适应性优化协商模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4):721-730.

[12]孙天昊。电子商务中一对多协商研宄(博士论文).重庆大学。2008.

[13]吴国全。基于模式的复合服务监管关键技术研宄(博士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14]程志文。赵俊。李田等。Web服务QoS数据多源采集方法及实现。计算机科学。2009,8(8):180-211.

[15]于卫红。基于JADE平台的多Agent系统开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16]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篇四

该论文首先介物联网的定义、组成、研究背景和国内国外发展,然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和实例,再进一步介绍了关键技术,最后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安全。

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能正确的运行,论文符合要求。在整个设计的过程,态度端正,学习也很认真,时间安排也很合理,能按时到实验室,不存在无故早退或迟到的情况。能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主动加班,做到时间上前紧后松。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知识面不够广,处理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希望该同学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争取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1.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比如基础扎实,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完整和全面等等

2.对该论文适用性的评价:比如切合现实的需要,很好地解决了现实生产生活工作中对该内容的需求;相关的反映与评价等

3.文章本身逻辑性和科学性很强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篇五

[1]王仁宏,数值逼近(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姚永雷。Web服务自动协商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07.

[3]程昱。面向自治计算的自动服务协商研究(博士论文).浙江大学。2008.

[4]程皇。高济。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协商决策模型。软件学报。2009,20(8):2160-2169.

[5]郭静。陈英武。1-多交互协议本体的描述。计算机工程。2008,34(12):162-166.

[6]翟社平。魏娟丽。李增智。基于概念语义协商的服务Agent划分。电子学报。2010,38(9):2030-2034.

[7]张林兰,电子市场中的双边同步自动协商研宄(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

[8]王斌。李艳。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动协商机制及通用协商框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95-98.

[9]徐明。蔡鸿明。姜丽红。基于加速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协商策略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1-3.

[10]甘早斌。朱春喜。马务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关联议题并发谈判。软件学报。2012,23(11):2987-2999.

[11]侯薇。董红斌。印桂生。基于Bayesian学习的适应性优化协商模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4):721-730.

[12]孙天昊。电子商务中一对多协商研宄(博士论文).重庆大学。2008.

[13]吴国全。基于模式的复合服务监管关键技术研宄(博士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14]程志文。赵俊。李田等。Web服务QoS数据多源采集方法及实现。计算机科学。2009,8(8):180-211.

[15]于卫红。基于JADE平台的多Agent系统开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6]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

1.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2.最新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3.2015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2016计算机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5.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代码大全

6.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7.计算机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8.2016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9.计算机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0.毕业论文中各种类型参考文献引用的标注方法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0 4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