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最新5篇】

发布时间: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一

《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有关自然景象的成语:风起云涌、风调雨顺、雨过天晴、大雨如注、电闪雷鸣、云消雾散。

3、气象谚语:

(1)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二

《小草和大树》

1、赞美与困难作斗争的词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百折不饶、坚忍不拔。

2、表现人勤奋刻苦的成语:孜孜不倦、手不释卷、争分夺秒、韦编三绝。

3、关于如何对待“苦难”与逆境的名言警句: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埋没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三

1、重点词语: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事不会做或做不到。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会应允。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啧啧赞叹:啧啧:形容咂嘴或说话声。形容连续不断地称赞。

2、易考点:

(1)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2)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3)“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这句话的含义:表面上看,这些语言都是写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但透过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我”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

(4)“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的望着一直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接他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这句话的含义是:这幅剪纸生动传神的剪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与想念,祝福与期盼,这幅剪纸和姥姥的深情,一起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

(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3.拓展:

1、形容剪纸的成语: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炉火纯青

2、有关剪纸的诗句: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3、我国民间艺术品:刺绣 扎染 泥塑 变脸 皮影 木雕 风筝 年画

13、牛郎织女

1、易错字音:彩锦jn 挣zhng扎zhá 玉簪zn 霎shà时间 惩chéng罚 轻盈yíng

2、易错字: 嬉戏 发誓 严厉 喜鹊 衰老 心急如焚

3、易考点: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

(2)《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3)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

(5)《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4、拓展:

(1)形容非常生气的成语: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暴跳如雷 怒不可遏

(2)描写牛郎织女的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14、安塞腰鼓

1、易错字音:蓦mò然 耳畔pàn 战栗lì

2、易错字:高粱 骤雨 磅礴 战栗 戛jiá然而止

3、易考点: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 “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 “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6-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壮、朴实与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震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课后习题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4、拓展:

1、形容安塞腰鼓的成语:气势磅礴 惊天动地 气吞山河 震天动地

2、中国四大名鼓: 常山战鼓 山西威风锣鼓 兰州太平鼓 开封盘古

练习4

(1)课外俗语:

A.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B.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C.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B.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

C.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成语(练习四)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四

《草原》

1、《草原》是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哪里;忍: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含“草”字的成语:草木皆兵、寸草不生、草长莺飞、风吹草动、芳草如茵。

5、形容草原大的成语:一碧千里、无边无际、一望无际、一望无垠、广袤无垠。

6、形容草原绿的成语:翠色欲流、青翠欲滴、一碧千里、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7、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张灯结彩、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8、形容朋友间深情厚谊的成语:情同手足、形影不离、情深似海、手足情深、生死之交、情深意重、荣辱与共、亲密无间、同甘共苦、肝胆相照。

9、描写草原的诗句:

《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五

《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www.chayi5.com》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光明磊落、知错就改。

4、表示知错就改的成语:

迷途知返、改邪归正、痛改前非、翻然悔悟、悬崖勒马、浪子回头、洗心革面。

5、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鸡鸣狗盗:孟尝君

四面楚歌:项羽围魏救赵:孙膑完璧归赵:蔺相如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1 16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