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的知识点总结精彩5篇

发布时间:

第1课时 (-)教学目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压强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初二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篇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 F/S )。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压强公式:

⑴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 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学习物理注意事项

(1)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一定的记忆。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心准确的记忆。

(2)有些物理量的修饰语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说“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能说成“物与像大小相等”。理解并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

(3)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惯性知识点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压强浮力知识点总结 篇二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1、大气压强是存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覆杯实验、吸管、吸盘、输液器。)

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流动性和重力)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原理: P=ρgh    外界大气给水银面的压强等于管内水银给水银面的压强,液面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2.步骤:如图甲、乙、丙

实验过程:

(1)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值约为1.013×Pa

3.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结论:大气压= 760mmHg = 76cmHg = 1.01×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说明: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④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内有少许空气,水银柱高度将改变,实验结果偏小。

⑤玻璃管倾斜,液柱变长,但垂直高度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⑥玻璃管上提,液柱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⑦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⑧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⑨不小心玻璃管顶部弄破,会出现什么现象?像喷泉一样喷出吗?答:水银全部退回水银槽直至与液面相平。

⑩不小心弄破玻璃管侧面,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小洞以上的水银柱向上移动置顶,小洞以下的水银柱全部退回水银槽直至与液面相平。

3、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4、大气压的特点

①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②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    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③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阴天水蒸气密度大,空气密度小),冬天比夏天高(冬天的空气密度大,热胀冷缩)。

④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5、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液体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篇三

初三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p=ρgh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重点分析h的取值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6、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气体或液体)在流动时,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较大。

应用:飞机、水翼船升力的产生。

八年级物理压强知识点 篇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思维,要达目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比如:在怎样才能使塑料瓶中的水流出来的实验中,安排学生来完成这项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再请另外一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实验目的,这样使学生参与的面更广,让学生感到兴奋,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达到了探究知识的目的。

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中考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篇五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 。

1. 公式 的物理意义: 是液体的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

2. 公式 的适用范围: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 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3. 公式 和 的区别和联系: 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 是通过公式 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4.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一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 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

常见考法

本知识经常考查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涉及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

误区提醒

1.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 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典型例题】

例析:

小英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水的内部压强和水深的关系,所用的装置如图3所示,增加细管内的砂粒可以改变细管浸入水中的深度。

(1)指出所用的测量工具,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逐条写出实验步骤。

(3)根据测量量导出在不同深度处计算压强的公式。

(4)说明怎样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水的内部压强是否与水深成正比。

解析:

(1)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直尺;需测量细管的直径 D和细管浸入水中的深度 H1,H2。

(2)实验步骤:①测出细管的直径D;②在细管中加入少量砂粒,将细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平衡后用直尺测出细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1;③增加细管中的砂粒,再将细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平衡后用直尺测出细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2。

(3)导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对细管(含砂粒)受力分析如图,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压强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1 4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