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公开课的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推敲》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将这个故事。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即使……也……”造句。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第一课时

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僧。

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吗?

出示 唐朝 贾岛

指名认读。

简介贾岛。

认读词语 和尚 斟酌

理解 斟酌:考虑实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揭示课题。

听读课文

边读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默读,理解下列词语。

幽居 皎洁 吟哦 妥帖 冲撞 宽恕 莽撞 仪仗队

犹豫不决 簇拥

检查自学效果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词。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

细读课文

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读课文,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练读这句。

细读第3自然段。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朗读

细读第4至6自然段。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的时候,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怎么样?他怎么会这样?

读后讨论。

自由读第7节。

为什么说敲更好呢?

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

什么叫推敲呢?

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以诗赠友(发生)

11 推敲 反复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高潮)

确定用敲(结局)

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探究“推敲”由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2、板书:斟酌。(zhēn zhuó)

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

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宁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

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3、交流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句中的“不知不觉”,他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

(2)“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一人斟酌成了两人斟酌。读读韩愈的一番话,想一想讲了哪几层意思?

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

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宁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响亮。

韩愈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索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

像这样反复比较、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

3、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韩愈是个读书人)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响亮些?

【设计意图】先通过优美的画面,朴实的语言把学生引进故事当中,再进入__部分,通过贾岛自言自语的表演、韩愈的心理活动,再现当时的推敲过程,让学生深入体会推敲的内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

三、走近诗人,感受推敲精神

1、历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介绍他写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如果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

回顾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

【设计意图】本片断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再现了历真实的贾岛,使学生对贾岛的认识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经常推敲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练习讲故事是利用文本特点作出的言语实践。

四、咬文嚼字,推敲课文语言

1、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 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括号里的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在这句话中用哪一个词比较恰当?

2、大家读读课文,找一找准确用词的地方。像韩愈一样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设计意图】本片断是书后的一个练习,放在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推敲,或者说斟酌文字的妙处。

五、拓展诵读,交流推敲佳话

1、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古往今来,为了追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表达效果而呕心沥血、吟诗作文的又何止贾岛、韩愈呢?不少诗人,因为锤炼了一些字眼,也留下了这样一些不朽的名句和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诗句:

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 )春烟。

3、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1)诗句中所空缺的是什么字?

(2)把诗人所用的字换成其他的字行不行?为什么?

4、关于“绿”字,也有一段佳话,谁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六、走出文本,学习推敲语言

1、好诗、好文章是认真推敲的成果,俗话说:“文章不厌白回改。”接下来,我们来推敲一句话,看能不能表达得准确、生动一些。

2、出示:

春风吹绿了树荫,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3、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推敲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不经推敲,打磨不出精品。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善于推敲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文本中的字词有了初步推敲实践,但还必须寻求这个典型的普遍意义,进一步感受古人创作的追求以及用字的精妙。而情境练习拓展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深度,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使学生的感悟力、创造力、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三

课文简介:这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专心推敲的诗人形象。第1自然段讲贾岛因家贫早年出家当了和尚,第2-7自然段,讲贾岛与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点明了“推敲”的引申义。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家,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境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痴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与严肃的创作态度。

以下是我最近在市语文研讨课上的教学实录,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一)起一个传神的片名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

生:课文2-7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

师:不错。(指名读2-7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个感人之深的传奇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

生:按照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三集。

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四集。

师:是的,无论拍三集,还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据都行。下面我们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在给每集起名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我认为应该和每集的内容一致。

生:每集的名字要简洁,字数不能多。

生:还要引人。

师: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简洁、贴切、引人,每集的字数差不多。请大家做一次编剧,写出自己的创意和智慧。

生:(学生独立写每集的名字)

师:大家写得非常投入。我们来交流——请你说,你准备拍几集?

生:我拍三集。

师:好。三集的名字分别是——

生:第一集为《访友题诗》,第二集为《斟酌字眼》,第三集为《韩愈点睛》。

师: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韩愈点睛”真是画龙点睛。你接着说——

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访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个字》,第三集是《误闯仪仗队》,第四集是《最后的结局》

师:每集五个字。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呢?

生:我认为第四集《最后的结局》没有说清楚结局究竟是什么,应改为《还是“敲”字好》。

生:也可以说《韩愈帮大忙》。

师:是的,每集片名之间不仅要求字数相近,还要推敲是否贴切、生动、传神。还有吗?

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别是:夜访友、为一字、闯大驾、解难题。

生:我的片名两个字,分别为:题诗、斟酌、撞驾、解疑。

师:非常好,片名简洁,十分传神。

(二)感悟贾岛

师: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这是拍好连续剧的基础。要提高收视率,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板书  (      )的贾岛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生:(默读思考3分钟)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故事中的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我说这是有情有义的人。

师:(板书——有情有义)你说他有情有义,何以见得呢?

生: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

师: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贾岛。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师:(板书:有才华)说说你的理由——

生:故事中的贾岛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师:不错。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贾岛。

师:这是你的发现——(板书: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课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相机出示投影)你能从具体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还有补充吗?

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岛是一个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诗人。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

师:(板书:专心致志 追求完美)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他的这种痴迷的呢?

生: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说说你的感悟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京城大官的仪仗队是何等的威风,鸣锣开道,这么大的声势贾岛竟然都不知道,还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结合你的生活谈得很深入。这么大的声音他竟然听不到,说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个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人啊。谁能通过你的表演,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

生:(上台)

师:(问)你现在是谁?

生:我是诗人贾岛。

师:哦,你现在在哪里?

生:我在长安城的郊外。

师:噢,前面就是长安城,同学们,你们就是长安城里的人。镜头对准,开始拍摄——

生:(即兴表演。作骑驴状,边走边吟哦诗句,还不断做推敲的动作。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师:(摸着该生的头)你听到大家的笑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问大家)他有没有进入角色?

生:(齐声)没有。

师:是啊,他还没有进入角色,可见进入这种境界有多难。其实他表演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有声有色。如果你没有听到大家的笑声,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上诞生了。(笑声)对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

生:我认为贾岛还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师:(板书: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生:他还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师:(板书:有礼貌)何以见得?

生:从文中的插图上可以看出贾岛彬彬有礼,做着敲门的动作。

师:你真会学习,文中插图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

生: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三)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

贾岛(779~843),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诗学韩愈,因诗出名。作诗,贾岛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他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长于“五律”,故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师: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生:贾岛是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的人。

生:贾岛长于“五律”,他是晚唐“五律”的领袖。

生:贾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有一颗雄心壮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可以看出。

师:你真了不起,看出了诗句背后的内涵。我们一起读——

生:(齐生诵读)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有一个雅号,叫——

生:(齐声)“苦吟诗人”。

师:是的,

生: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投影出示: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师:(自由读—配乐二胡曲《听松》读—齐声读)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生:这是辛酸的泪。

生:这是兴奋的泪。

生:这是激动的泪。

生:这是自豪的泪。

生:这是幸福的泪。

师: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四)感悟韩愈

师:要使该故事拍摄得惟妙惟肖,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

生:韩愈。

师: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生: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生: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读)

生: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五)感悟汉字的奇妙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入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到、过、入、满”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生:“绿”字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她就像一位魔术师,把春天一下就唤醒了。

师:大家品评得很有滋味。让我们齐声诵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请大家再看一句宋词——括号中可以填哪些字呢?填好读一读。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

生:红杏枝头春意浓

生:红杏枝头春意满

生:红杏枝头春意染

师:你们填的应该都还不错。词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请看——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闹  )

师:词人为什么用闹呢?用闹好在哪里呢?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透过这个闹字,我仿佛看到枝头上红杏开得很鲜艳,他们仿佛在比谁最美丽,谁最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树上红杏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生:“闹”字不仅写出红杏的多,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生:“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师: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花儿——“我在开花!”它们在笑。“看我多艳!”它们嚷嚷。

师:盛开,活泼,热闹,枝头红杏的特点实在是让词人给写活了。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由此,宋祁被誉为“红杏尚书”。

师:同学们,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

投影出示——

练一练: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学生填写“绿”“青”“嫩”“醒” )

师:同学们,无论你填写什么词,只要你认为所填词语最能表达你的真情都行。让我们带着感情放声读——(生齐读)

师:(总结课文)真的,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下课)

投影出示——

作业设计:

1、将课文《推敲》改为课本剧。小组合作,排演这个故事。

2、完成书后第四题作业——推敲词语。

《推敲》教案 篇四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出自——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贾岛:

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再三考虑,慎重对待),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文章中还有一个人物?(韩愈)简单介绍。

5、出示“推敲”这个词。“推”和“敲”是两个不同的动作。谁能来做一下这两个动作。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推敲”板书,齐读。

二、检查预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妥

四、初读课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呢?找八位同学来读读这篇文章。回答老师问题。

五、精读课文

自己读一下课文的第一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2-7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1)看书中的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段,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2)指导读好这句话。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3、快速阅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贾岛推敲诗句的句子,在旁边写批注。

A、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

B、“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C、从大街上人们的反应体会到的,“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D、从课文第四节中知道的,“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街上的`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你觉得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3、师总结:同学们读书理解得真细致,是啊! 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

4、贾岛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5、小结:贾岛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四)第七自然段

1、听了贾岛的话,韩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七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韩愈与贾岛一起思考,确定了用什么词。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犹豫,迟疑,拿不到主意。听了贾岛诚心诚意、请求宽恕的回答,如果你是韩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4、对呀,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你来接着读

5、 韩愈说出“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你再来读读。

6、理由有几个(两个)

(1)第一个理由

1)认识门闩

2)即使也是一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而是假设。说句话。

(2)第二个理由。。。。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用“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月夜的“宁静”是无声,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得环境的安静。

下面句子中的宁静和安静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再说,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再说,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安静。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更深。文中用“宁静”准确的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定。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你有什么收获?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推敲》公开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5006